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译者序
Chinese Edition Preface
中文版序
原书序
原书前言
原书致谢
主编和原书编辑简介
作者名单
第1章 概论1
1.1零能耗建筑的发展1
1.1.1零能耗建筑的概念2
1.1.2智能零能耗建筑的设计和建模问题3
1.2本书的内容4
参考文献6
第2章 作为集成能源系统的零能耗建筑的建模与设计7
2.1简介7
2.1.1被动式设计、能源效率、热动态性和舒适性8
2.1.2详细的频域墙体模型及传递函数13
2.1.3 z传递函数法16
2.1.4详细的区域模型和建筑物传递函数20
2.1.5建筑物暂态响应分析26
2.2集成在零能耗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产生系统/技术27
2.2.1作为零能耗建筑使能技术的BIPV 28
2.2.2太阳能热系统36
2.2.3主动式DITES和板/辐射供暖/供冷系统44
2.2.4热泵系统——零能耗建筑中有前途的技术50
2.2.5零能耗建筑的CHP 52
参考文献53
第3章 零能耗建筑中的舒适性考虑:理论与设计60
3.1简介60
3.2热舒适性61
3.2.1零能耗建筑中明确的热舒适目标61
3.2.2热舒适性原理62
3.2.3建筑热不舒适的长期评价70
3.3采光和视觉舒适73
3.3.1简介73
3.3.2适应亮度75
3.3.3基于照度的性能指标75
3.3.4基于亮度的性能指标76
3.3.5自然采光和用户行为77
3.4声学舒适78
3.5室内空气品质79
3.6小结80
参考文献80
第4章 零能耗建筑的设计过程与工具86
4.1简介86
4.2在零能耗建筑设计过程中集成建模工具87
4.2.1简介87
4.2.2实现零能耗建筑阶段的概述87
4.2.3工具89
4.2.4概念设计90
4.2.5深化设计96
4.2.6技术设计100
4.2.7集成设计过程和项目实施方法104
4.2.8本节小结106
4.3零能耗建筑设计工具、建模精确性和设计方法106
4.3.1简介106
4.3.2模型的精度107
4.3.3对于特定的建筑物系统和建筑物特性的模型精度113
4.3.4设计中使用的工具127
4.3.5未来的需求和结论133
4.4小结134
参考文献135
第5章 零能耗建筑的建筑性能优化143
5.1简介143
5.1.1什么是BPO 144
5.1.2零能耗建筑设计中BPO的重要性144
5.2优化基础146
5.2.1 BPO目标(单目标和多目标函数)146
5.2.2优化问题的定义147
5.2.3适用于BPS的优化算法回顾148
5.2.4 BPS中优化算法的集成150
5.2.5 BPO专家采访151
5.3优化的应用:成本最优和近零能耗建筑153
5.3.1简介153
5.3.2案例研究:芬兰的单户住宅154
5.3.3本节小结155
5.3.4案例研究的最后思考158
5.4优化的应用:一个舒适的零能耗住宅159
5.4.1建筑模型的描述159
5.4.2优化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和陈述160
5.4.3结果讨论162
5.4.4最后考虑165
5.5小结165
参考文献166
第6章 负荷匹配、电网交互和先进控制170
6.1简介170
6.1.1在每年能源平衡之外的考虑因素170
6.1.2有关LMGI的问题170
6.2 LMGI表示器175
6.2.1简介175
6.2.2指示器分类177
6.3预测控制和负荷管理的策略180
6.3.1能源存储设备180
6.3.2建筑物预测控制181
6.4控制用模型的开发186
6.4.1建筑物部件:热传导186
6.4.2整体建筑的热模型187
6.4.3线性模型187
6.5小结193
参考文献194
第7章 零能耗建筑案例研究199
7.1简介199
7.2 coTerra200
7.2.1 coTerra的描述201
7.2.2设计过程208
7.2.3测试性能212
7.2.4再设计研究215
7.2.5结论和收获220
7.3 Leaf House 222
7.3.1 Leaf House的主要特征222
7.3.2设计过程描述225
7.3.3建筑物设计的目的225
7.3.4热力站描述226
7.3.5监视数据229
7.3.6所使用模型的特点与局限231
7.3.7模型校验232
7.3.8再设计236
7.3.9结论和收获238
7.4 NREL RSF239
7.4.1 RSF介绍240
7.4.2关键的项目设计特征241
7.4.3设计原型概述253
7.4.4供选择的设计和操作263
7.4.5结论264
7.5 ENERPOS 265
7.5.1自然通风和吊扇267
7.5.2遮阳与采光267
7.5.3小气候措施267
7.5.4材料267
7.5.5人机工程学与室内设计268
7.5.6能源效率268
7.5.7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整合269
7.5.8设计过程描述270
7.5.9监测系统273
7.5.10监测数据273
7.5.11 ENERPOS测量模型预测的比较273
7.5.12热舒适性实验研究278
7.5.13学到的在热带气候下零能耗建筑将来设计的经验280
7.6小结281
致谢282
参考文献283
第8章 结论、研究需求和未来工作288
8.1零能耗建筑建模、设计和仿真288
8.2未来方向与研究需求 289
附录 缩略语2912100433B
《零能耗建筑建模、设计与优化》详细介绍了欧美国家在零(低)能耗建筑建模、设计和实施优化上取得的新研究成果。《零能耗建筑建模、设计与优化》汇集了在低能耗建筑优化设计、实施领域的众多国际学者对低能耗建筑建模方法、仿真技术、设备设施优化控制、建筑物与可再生能源和电网结合等众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也给出了大量的详细案例研究,以便为零(低)能耗建筑的设计者们提供好的帮助。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对近零能耗建筑有什么意义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能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上行压力不断加大。实施能源资源消费革命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从粗放型向绿色低碳型...
模型方面问题不算太大。主要注意不要有过多的线,不方便以后分UV画贴图主要是在灯光和材质上下功夫。渲染如果用不到分层渲染的话还好说。要看你是要做什么了。如果有特效什么的就得分层渲染。比较麻烦。。 其实 ...
首先要明白,BIM不是建模用的!有很多软件都可以用来建筑建模,现在比较推广的是revit系列的软件,想学的话可以去Autodesk官网上去下软件来学习!
零能耗建筑屋面
1 “ 零能耗”建筑屋顶设计 蒋宗和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2) 摘要: 建筑能耗在我国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建筑能耗己逐步超过能源 总消 耗量的 30%。显然,建筑节能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迫切问题 。在大量的建筑中 ,屋顶是建筑物外围护结构表 面所占面积较小的部分 ,但其所造成的室内外温差传热耗热量却大于任何一面外墙 ,其表面积建筑能耗也高居整幢建筑物表 面积建筑能耗比值的榜首 。同时,建筑屋顶覆盖大量绿地 ,成为影响城市生态以及产生 “ 热岛效应 ”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建筑 设 计中寻找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结合实际工程 “ 武汉汤逊湖 1 号”的建筑设计体会 ,探讨“ 零能耗 ”建筑屋顶 设计 的可行性 。 关键词: 零能耗 ; 节能屋顶 ; 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 : TU
零能耗建筑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
回顾了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历程,在分析零能耗建筑内涵的基础上,介绍并讨论了国外零能耗建筑的政策与发展规划.对零能耗建筑在理论研究、建筑用能策略及优化、可行性分析与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评述,最后从目标规划、政策引导、标准规范、技术体系、产业支撑、监测评价等方面对我国零能耗建筑技术作了研究展望.
本专著所说的课程设计是指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整体设计是针对一门课程而言的,解决的是怎样才能上好一门课程的问题。课程的“整体设计”是按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先进教学理念提出的一个教学改革概念。按照系统理论,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每门课程都需要诊断与改进,都有优化提高的空间。本专著将课程的诊断、培训、改进三者有机结合,探索与实施课程设计诊断与优化的全过程,为改进、优化课程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本专著可以作为职业院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课程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由Autodesk公司推出的Revit软件是一款专为支持建筑信息模型(BIM)工作流而构建的工具。本书以Autodesk?Revit软件为基础,从实用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中Revit软件的基本概念、操作技巧、方法流程和案例应用等内容,贴近国内工程和设计实践。 本书共分4章,主要包括基础操作入门、建筑建模的初步学习、模型的深化与应用和室内设计的BIM应用。全书力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便于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相关专业Autodesk Revit课程的配套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自学者的参考和学习用书。 为方便教学,本书中配备的全部项目文件、模型、贴图、族文件等,使用者可扫描右侧二维码获取下载地址。
全书虽为系统的专业著作,但文字通俗易懂,促进节能减排的思想能够更深入地植根于人心,作者致力于设计一种崭新的建筑设计语言,以应对这个美丽国度上所发生的重大气候变化威胁。本书通过三个不同的部分来阐述零能耗生活,第一部分介绍了零能耗生活背后的基本体系,第二部深入到了细节设计方面,第三部分通过列举案例说明零能耗生活理论的应用,这三部分由浅入深地介绍了零能耗(ZED)生活理念的产生和基本概念,实现零能耗所涉及的各项条件及可行性方案,以及零能耗在房屋、乡村、城市乃至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实现的案例分析。
纵观全书,发现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零能耗这个概念,更多的则是过去与未来技术的结合、提炼和希冀,是现有技术与新兴技术的完美融合,可见其技术信息量之大,能够帮助关心节能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有识之士。
零能耗工厂和零碳中心是国际上专注于的零碳建筑的建筑事务所和研发中心。在一系列的实践中探讨适应世界各地气候的零二氧化碳建筑排放策略和设计。在中国的项目包括万科零二氧化碳住宅,世博会零碳馆和北京未来之家零碳示范宅等等。
2008年由伦敦发展署推荐的零能耗生态住宅发展项目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遴选为优秀的可持续节能减排建筑的范例得以建造。该项目坐落在浦西,约2500平方米,为城市最佳实践区最大的示范案例。也是2010年世博会聚焦于节能减排的展馆。更多信息可以访问www.zedpavil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