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目前,漏缆的频段覆盖在450MHz-2.4GHz以上,适应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体制,应用场合包括无线传播受限的地铁、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等。在国外,漏缆也用于室内覆盖。 与传统的天线系统相比,漏缆天线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信号覆盖均匀,尤其适合隧道等狭小空间;
2.漏缆本质上是宽频带系统,某些型号的漏缆可同时用于CDMA800、GSM900、GSM1800、 WCDMA、WLAN等系统;
3.漏缆价格虽然较贵,但当多系统同时引入隧道时可大大降低总体造价。
4.漏缆绝缘采用高物理发泡的均匀细密封闭的微泡结构,不仅较之传统的空气绝缘结构在特性阻抗、驻波系数、衰减等传输参数更加均匀稳定,而且可抵御在潮湿环境中潮气对电缆的侵入可能传输性能的下降或丧失,免除了充气维护的烦恼,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可靠性.
5.使用频率宽,场强辐射均匀稳定,高抗压,高抗张强度。
这种漏泄电缆传输频段较宽,既能通话,又能传输各种数据信息。在长隧道地区,由于漏泄电缆衰耗较大,需要在隧道内装设中继器,用以补偿传输损耗,中继器需远距离供给电源。
漏泄电缆是漏泄同轴电缆的简称(Leaky Coaxial Cable)通常又简称为泄漏电缆或漏缆,其结构与普通的同轴电缆基本一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三部分组成。电磁波在漏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通过槽孔感应到漏缆内部并传送到接收端。
漏泄通讯装置是专门用于矿井、人防等地下工程的无线电移动通讯,在瓦斯、煤尘和变频设备众多的环境中仍可使用。tdaf001tiandun漏泄通讯装置特点可实现井上绞车司机及指挥调度人员与井下机车维修人员及...
呃 建议你去店里自己买一根 syv75-3的线 然后买一个bnc头 然后自己做一个bnc头你就知道了,比看书生动一百倍。 从里到外依次是 铜导线根据粗细的不同有75-3 75-5 75-7 75-9...
看哪根管漏咯:如果只是与制动支管相关的管系(包括制动缸及其相关管路、副风缸及其相关管系)漏泄,就按关门车处理(关支管的截断塞门),违反关门车编组规则的话就在站内翻钩再开或者干脆直接甩了。如果是风管漏的...
漏泄电缆在电梯室内覆盖中的应用
随着移动用户和高层住宅的不断增加,电梯内的话务密度以及对覆盖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漏缆的特性、漏缆的分类、使用漏缆进行电梯覆盖的优势等,论述了漏缆在电梯覆盖应用中的可行性。
漏泄电缆自动检测系统研究
为了解决传统漏泄电缆检测系统的应用局限性及低效性,设计了基于片上可编程系统的漏泄电缆自动检测系统。根据漏泄电缆检测的功能需求,该系统利用PSoC4实现运动控制与数据采集,通过双无线射频芯片完成磁区通信。然后,利用硬件对测距脉冲计数弥补软件的不足。最后,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漏泄电缆远程自动检测流程。实验数据表明,2.4 GHz通信频段下,通信速率达到2 Mbit/s,通信误码率小于2%,并且150 m内系统测距误差小于0.5%。满足漏泄电缆自动检测系统的低成本、高效及精度高等要求。
漏泄通信主要由非屏蔽的高频电缆——漏泄电缆、基台(或转发设备)、中继器、功率分配器等组成。
漏泄电缆是一种专门用于漏泄通信的高频电缆,电缆外导体不是全屏蔽的,开有漏泄槽或疏编织,因此在漏泄电缆内部传输的一部分信号就通过漏泄槽或稀疏编织的孔漏泄到电缆附近外部空间,提供给移动的接收机,达到将无线电信号送入封闭空间的目的;同样,外部移动信号也可以通过漏泄槽或稀松编织的孔穿过电缆外层导体进入漏泄电缆内部,加上必要的设备,可以与基台组成漏泄通信系统,以满足沿漏泄电缆在一定范围内的移动通信。
耦合损耗是漏泄电缆区别于普通的通信电缆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表征漏泄电缆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耦合强度的特征参数。耦合损耗测量方法在IEC61196 -4和GB/T17737.4同轴通信电缆第4部分:辐射电缆分规范中有明确规定,其定义如下:
Lc=10lg(Pt/Pr)
式中:
Lc——耦合损耗,dB;
Pt——漏泄电缆内的传输功率,W;
Pr——标准偶极子天线的接收功率,W。
由于某一处漏泄电缆内的传输功率等于电缆输入功率减电缆输入端到该处的功率衰减,因此,局部耦合损耗αc(z)计算公式如下:
αc(z)=Ne-(α×z)-Nr(z)
式中:
αc(z)——局部耦合损耗,单位dB;
Ne ——电缆输入端的电平,单位dBm;
Nr(z) ——天线处的接收电平,单位dBm;
α——电缆的衰减常数,单位dB/km;
z——电缆输入端到天线处的距离,单位km。
测得的耦合损耗可由αc50和αc95两个典型值来表征,αc50耦合损耗指50%接收概率,即50%测得的局部耦合损耗小于该值;αc95耦合损耗指95%接收概率,即95%测得的局部耦合损耗小于该值。
在IEC61196-4和GB/T17737.4标准中,电缆长度至少要10倍于测量频率下的波长,同时为确保测量有效,必须要有足够的位置分辨率标准规定,在95%接收概率时,每半波长要进行10次测量来计算耦合损耗。因此耦合损耗的测量依靠人工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借助计算机和自动测量系统。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