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绪论
第一章绿色就业
概念
绿色就业统计
结束语
第二章绿色经济
概念
国家策略
结束语
第三章绿色发展
概念
国家策略
结束语
第四章可持续发展
概念
国家策略
结束语
第五章绿色政策
概念
国家策略
结束语
第六章绿色就业
——可持续发展的踏脚石抑或绊脚石
第七章结论
缩略语2100433B
本书由克罗地亚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科学理事会主席著,主要研究的是“绿色”概念-绿色就业、绿色经济、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通过构建绿色经济促进就业的指标体系,分层次、多角度探讨绿色经济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提出绿色经济是一国应该重点发展的经济形式,应多方面发展绿色经济,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生态经济产业等,促进就业乃至一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本书立足于探讨“绿色”概念 (绿色就业、绿色经济、绿色发展) 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了创造绿色就业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整体经济发展而非创造精英就业和导致漂绿行为。为此,本书提供了绿色就业、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政策的概念框架及汇总了其在二十国集团中十个国家的实施情况。十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 (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和日本) 和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中国、土耳其和巴西)。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实现城市由不协调剑协调、由非可持续剑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大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此,1...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施工
随着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矿山工程建设中应用到绿化工程越来越多。由于跨专业、无规范化标准的原因,使得建设单位、设计部门在具体方案的选择上受到较大限制,文章主要介绍了绿化方案的种类、如何选择和应用,并简要阐述了绿化工程施工监理中需重点注意的问题及绿化工程质量标准。
城市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探析
人类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水资源的匮乏、建筑材料的浪费、沙尘暴的袭击使得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上讨论的日程。城市绿色建筑作为其中的一小环,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绿色建筑已经不再局限于绿化这一单调的方面,而是要求通过各种方面和手段,最大限度的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在为祖国的发展、公众的居住提供舒适宜人的场所同时也能和周围的环境友好相处。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以后的绿色发展道路奠定了优良的基石。本文先简单的阐释了的概念,再介绍其历史进程,剖析了城市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对可持续与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有所帮助。
环境保护无论对于现实的就业机会的增加还是对于未来发展的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在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和推动作用,成为贯穿就业、建设、发展和民生的一条主线。 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绿色就业作为一个缩影,让人们看到环保正成为撬动地球的黄金支点。2100433B
ISBN:9787030668684
版次:1
商品编码:13056058
品牌:科学出版社(SCIENCE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绿色化学前沿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2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1
正文语种:中文版
内容简介
绿色化学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讨论了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化学反应、环境友好介质、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绿色产晶、化学反应强化、绿色化工科学与技术等内容,其中包括一些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和重要进展,展望了其发展趋势,探讨了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绿色化学的内涵 1
1.2 绿色化学的发展历史 2
1.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
1.4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
1.5 绿色化学评估标准的建立 5
1.5.1 原料的绿色化评估 6
1.5.2 化学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评估 6
1.6 本书的主要内容 8
参考文献 8
第2章 绿色化学反应 9
2.1 开发原子经济性反应路线 9
2.1.1 原子经济性概念 9
2.1.2 提高原子利用率的途径 13
2.2 绿色催化剂 20
2.2.1 固体酸碱催化 20
2.2.2 均相催化剂多相化 28
2.2.3 非金属催化剂 32
2.2.4 生物质基催化剂 34
2.2.5 利用废弃物制备催化剂 35
2.2.6 多相金属催化 36
2.2.7 生物及仿生催化 40
2.3 绿色原料 41
2.3.1 H2O2的利用 41
2.3.2 分子氧的利用 43
2.3.3 碳酸二甲酯的利用 45
2.4 小结 48
参考文献 48
第3章 环境友好介质 57
3.1 水 57
3.2 离子液体 61
3.2.1 离子液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63
3.2.2 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67
3.2.3 离子液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69
3.3 超临界流体 71
3.3.1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71
3.3.2 超临界流体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74
3.3.3 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75
3.4 生物质基溶剂 76
3.5 其他绿色溶剂 77
3.6 混合绿色介质 78
3.6.1 超临界CO2/水混合绿色介质 78
3.6.2 超临界CO2/离子液体体系 79
3.6.3 离子液体/水或有机溶剂混合体系 80
3.6.4 CO2/离子液体 其他溶剂组成的多元体系 81
3.6.5 CO2膨胀有机溶剂体系 82
3.6.6 其他混合绿色溶剂体系 83
3.7 无溶剂合成 84
3.8 小结 85
参考文献 85
第4章 二氧化碳转化利用 97
4.1 CO2参与构筑C-0键合成酯类化合物 98
4.1.1 碳酸二甲酯 98
4.1.2 环状碳酸酯 101
4.1.3 聚碳酸酯 110
4.2 CO2参与构筑C-C键合成羧酸类化合物 112
4.2.1 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羧化反应 112
4.2.2 卤代烃与CO2的羧化反应 114
4.2.3 醚与CO2的羧化反应 116
4.2.4 醇与CO2的羧化反应 116
4.3 CO2参与构筑C-N键合成含氮化合物 118
4.3.1 CO2与胺反应制备脲 118
4.3.2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119
4.3.3 噁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121
4.3.4 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121
4.3.5 氨基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123
4.4 CO2作为甲基源 124
4.4.1 甲基化反应 124
4.4.2 O-甲基化反应 125
4.5 CO2自身加氢反应 126
4.5.1 CO2加氢制备C1产物 127
4.5.2 CO2可控加氢和碳碳偶联 131
4.6 小结 133
参考文献 133
第5章 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 144
5.1 木质纤维素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 144
5.1.1 热化学法转化 144
5.1.2 水解法转化 147
5.2 油脂转化 165
5.2.1 制备生物柴油 165
5.2.2 甘油转化 166
5.3 甲壳素转化 167
5.4 微藻转化利用 168
5.5 生物质基功能材料合成 169
5.6 小结 169
参考文献 169
第6章 绿色产品 178
6.1 绿色产品的特征 178
6.2 绿色产品的评价及其认证 179
6.2.1 绿色产品的评价 179
6.2.2 绿色产品的认证 179
6.3 绿色产品的设计 180
6.3.1 绿色产品设计的概念 180
6.3.2 绿色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181
6.3.3 绿色产品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181
6.4 绿色农药 182
6.4.1 生物农药 182
6.4.2 绿色化学农药 184
6.5 绿色材料 185
6.5.1 绿色高分子材料 185
6.5.2 可降解有机材料 192
6.5.3 绿色无机材料 196
6.5.4 绿色建筑材料 197
6.5.5 生物质基材料 199
6.6 小结 200
参考文献 200
第7章 化学反应强化 206
7.1 微波辅助绿色合成 206
7.1.1 微波促进化学反应 206
7.1.2 微波促进生物质热解 210
7.1.3 微波促进材料合成 211
7.1.4 微波合成装置 213
7.2 超声波辅助绿色合成 214
7.2.1 超声波促进化学反应 215
7.2.2 超声波促进材料合成 217
7.3 电催化 217
7.3.1 电催化处理环境污染物 218
7.3.2 电解水制氢 219
7.3.3 电催化CO2还原 222
7.3.4 电催化固氮 226
7.3.5 有机电合成 227
7.4 光催化 229
7.4.1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230
7.4.2 光解水制氢 231
7.4.3 光催化CO2还原 233
7.4.4 光催化生物质转化 235
7.4.5 光催化N 2还原 235
7.4.6 光催化有机合成 236
7.5 光电催化 237
7.6 小结 239
参考文献 239
第8章 绿色化工科学与技术 249
8.1 绿色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 249
8.1.1 绿色催化 249
8.1.2 反应器 250
8.1.3 绿色反应路线与工艺 253
8.2 绿色分离工程科学与技术 259
8.2.1 膜分离技术 259
8.2.2 分子蒸馏技术 261
8.2.3 超临界萃取技术 263
8.2.4 离子液体萃取技术 264
8.2.5 微波萃取技术 266
8.2.6 超声波萃取技术 267
8.2.7 绿色分离技术实例 267
8.3 微化工技术 270
8.4 小结 271
参考文献 271
第9章 思考与展望 275 2100433B
把环境保护作为消除贫困、创造就业的重要的长期手段,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朝着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计划未来10年斥资1500亿美元大举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等,创造5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构建美国的低碳经济领袖地位,就是典型的例证。
投资于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与扩大就业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在节能减排工程方面的环保投资扩大了内需,不仅会建设一批污染治理设施,增强污染治理能力,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条件,还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相关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有效缓解中国目前的就业压力。
绿色就业
如2009年1月初,日本和韩国分别宣布,将在绿色项目中投入巨额资金,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刺激经济增长。日本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扩大绿色经济市场,创造100万个新岗位,对环境友好型企业实行零利率的贷款政策。韩国表示将在今后4年内对国内一系列生态友好型项目(包括绿色交通网络,200万绿色家庭的计划,以及清洁韩国4条主要河流在内)投入380亿美元,由此产生96万个新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