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较直接、廉价的措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推进建筑节能的发展,引导我国节能建筑持续、快速、健康的前进,对建筑物进行节能检测是一种有力的促进手段。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技术规程,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热工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了节能工程验收规范和现场检测标准,以加强建筑节能的检测评定。
建筑节能工程贯穿整个建筑实体的建造过程,从工程的规划立项、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过程都在范围之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检测都有可能造成能耗的损失和资源浪费,工程检测作为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重要机构,自然也是建筑节能检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颁布实施后,将建筑节能工程明确地规定为一个分部工程,将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文件的执行力、进场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检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系统调试与运行检测等作为监控的重点,使工程检测在以上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本书为《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节能检测概述、建筑节能检测基础、建筑节能检测基本参数及设备、建筑材料导热性能检测、建筑构件热工性能检测、建筑物热工性能现场检测、采暖系统热工性能现场检测、建筑室内环境的检测、建筑遮阳工程检测、配电和照明系统检测和空调通风系统检测等。
第一章建筑节能检测概述/001
第一节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001
一、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002
二、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002
三、我国近期建筑节能的奋斗目标/003
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004
第二节建筑节能检测的含义/005
一、国际上建筑节能的发展阶段/005
二、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区别/005
第三节我国建筑节能检测的标准/006
一、建筑节能检测的国家标准/006
二、建筑节能检测的行业标准/006
三、建筑节能检测的专业标准/007
四、建筑节能检测的地方标准/007
第四节节能标准对建筑热工设计的规定/007
一、节能建筑的一般规定/008
二、对围护结构设计规定/008
第五节建筑节能的主要影响因素/010
第二章建筑节能检测基础/013
第一节建筑节能名词和术语/013
第二节建筑传热基本知识/019
一、建筑传热过程/019
二、建筑传热方式/019
三、建筑稳定传热/021
第三节建筑节能检测内容/022
一、建筑节能工程的检测/022
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内容/022
三、居住建筑节能检测内容/023
第四节建筑节能检测流程/023
一、建筑节能检测的前提条件/023
二、建筑节能的常用检测方法/024
第五节建筑物节能达标判定/025
一、耗热量指标法/025
二、规定性指标法/026
三、性能性指标法/027
四、与标准比较法/027
第六节建筑节能检测机构/027
一、机构资质/028
二、人员资格/028
三、仪器设备配备/028
四、检测机构资质申请程序/029
第三章建筑节能检测基本参数及设备/032
第一节建筑节能检测基本参数及仪器/032
一、温度参数的检测/032
二、流量参数的检测/035
三、热流量参数的检测/037
第二节建筑节能检测设备的性能要求/040
一、温度常用检测仪表/040
二、流量常用检测仪表/058
三、热流常用检测仪表/070
第三节检测设备的调整、标定与检定/074
一、温度检测仪表的标定与校验/074
二、流量检测仪表的校准与标定/079
三、热流计的标定/083
第四节热量测量仪表和数据采集仪表/084
一、热量测量仪表/084
二、数据采集仪表/087
第四章建筑材料导热性能检测/091
第一节建筑材料检测防护热板法/092
一、防护热板法的测量装置/092
二、防护热板法装置的技术要求/093
三、防护热板法的试件/096
四、防护热板法的具体测定/097
五、防护热板法的环境条件/097
六、防护热板法热流量测定/098
七、防护热板法的冷面控制/098
八、防护热板法的温差检测/098
九、防护热板法的结果计算/098
十、防护热板法的测试报告/099
十一、防护热板法的检测实例/099
第二节建筑材料检测热流计法/101
一、热流计法的基本原理/101
二、热流计法的测试装置/101
三、热流计法的测定过程/105
四、热流计法的结果计算/107
五、热流计法的测试报告/108
第三节建筑材料检测圆管法和圆球法/108
一、材料导热系数的圆管法/109
二、材料导热系数的圆球法/114
第四节建筑材料检测准稳态法/118
一、准稳态法的基本原理/118
二、准稳态法的测试装置/119
第五节非金属固体材料检测热线法/119
一、热线法的基本原理/119
二、热线法的测定装置/120
三、试样的制备和尺寸要求/121
四、粉末状和颗粒材料的测定/122
五、热线法的具体测定过程/122
第六节建筑材料检测其他测试方法/123
一、热带法/123
二、常功率平面热源法/124
三、非稳态平面热源法/125
四、闪光扩散法/127
第七节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128
一、材料分子结构及化学成分/128
二、材料的表观密度/128
三、固体材料的湿度/129
四、材料温度的影响/130
五、松散材料的粒度/130
六、热流方向的影响/131
七、填充气体孔型的影响/131
八、材料比热容的影响/131
九、材料线膨胀系数影响/131
第五章建筑构件热工性能检测/132
第一节建筑构件热工性能概述/132
一、外墙的热工性能/132
二、屋顶的热工性能/133
三、分户墙的热工性能/133
四、地板的热工性能/134
五、门窗的热工性能/134
第二节砌体热阻性能的检测方法/134
一、热箱法检测/135
二、热流计法检测/141
三、墙砌体的间接检测方法/143
第三节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检测方法/145
一、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试样/146
二、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试验步骤/146
三、外墙外保温系统试验结果评定/147
四、砌体热阻检测实例/148
第四节建筑门窗保温性能的检测方法/150
一、外窗保温性能级别/151
二、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原理/151
三、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装置/152
四、建筑门窗保温性能试件安装/153
五、建筑门窗保温性能的检测/154
六、门窗保温性能检测结果计算/155
七、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报告/156
八、建筑外门保温性能检测/157
第五节建筑门窗“三性”的检测方法/157
一、建筑外门窗的分级方法/158
二、建筑外门窗的检测装置及试件/158
三、建筑外门窗的检测方法/160
第六节建筑构件热工性能检测报告/166
一、建筑砌体热工性能检测报告/166
二、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报告/169
三、建筑门窗“三性”检测报告/170
第六章建筑物热工性能现场检测/173
第一节热工性能现场检测内容/173
第二节建筑物室内外温度检测/174
一、室内平均温度检测/174
二、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176
三、室外空气温度的检测/177
第三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177
一、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178
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188
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判定方法/189
四、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结果评定/189
五、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报告/190
第四节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193
一、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方法/194
二、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仪器/194
三、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对象/194
四、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条件/194
五、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步骤/194
六、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判定方法/195
七、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结果评定/196
第五节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197
一、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方法/197
二、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仪器/197
三、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对象/197
四、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条件/198
五、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步骤/198
六、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判定方法/199
七、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结果评定/199
八、提高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措施/199
第六节建筑物室内气密性检测/200
一、建筑物的气密性检测方法/200
二、建筑物的气密性检测仪器/201
三、建筑物的气密性检测对象/201
四、室内气密性检测操作方法/201
五、建筑物的气密性判定方法/202
六、建筑物的气密性结果评定/202
第七节外窗口整体气密性检测/203
一、外窗窗口气密性检测方法/203
二、外窗窗口气密性检测仪器/203
三、外窗窗口气密性检测对象/204
四、外窗窗口气密性检测条件/204
五、外窗窗口气密性检测步骤/204
六、外窗窗口气密性判定方法/205
七、外窗窗口气密性结果判定/206
第八节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206
一、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的检测方法/206
二、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的判定方法/207
第九节采暖系统耗热量的检测/207
一、建筑物实时采暖耗热量检测/207
二、建筑物年采暖耗热量的检测/208
第十节空调系统耗冷量的检测/209
一、空调系统耗冷量的检测方法/209
二、空调系统耗冷量的检测对象/209
三、空调系统耗冷量的检测步骤/209
四、空调系统耗冷量的计算条件/210
五、空调耗冷量检测参照建筑物/210
六、空调系统耗冷量的判定方法/210
七、空调系统耗冷量的结果评定/210
第十一节外保温层现场检测方法/210
一、外墙外保温系统概述/210
二、外墙外保温系统现场拉拔试验/211
三、外墙外保温构造实体检验/213
第七章采暖系统热工性能现场检测/215
第一节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测/215
一、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测方法/216
二、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测仪器/216
三、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测对象/216
四、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判定方法/216
五、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结果评定/216
第二节采暖系统的补水率检测/217
一、采暖系统补水率的概念/217
二、采暖系统的补水率检测方法/217
三、采暖系统的补水率检测仪器/217
四、采暖系统的补水率检测对象/217
五、采暖系统的补水率判定方法/217
六、采暖系统的补水率结果评定/218
第三节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218
一、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概念/218
二、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方法/218
三、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条件/219
四、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仪器/219
五、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对象/219
六、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判定方法/219
七、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结果评定/219
第四节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检测/219
一、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检测方法/220
二、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检测仪器/220
三、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检测对象/220
四、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判定方法/220
五、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结果评定/220
第五节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检测/220
一、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检测方法/220
二、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检测条件/221
三、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检测仪表/221
四、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检测对象/221
五、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结果计算/221
六、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判定方法/221
七、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结果评定/222
第六节采暖锅炉热效率的检测/222
一、采暖锅炉热效率的检测方法/222
二、采暖锅炉热效率的检测条件/222
三、采暖锅炉热效率的检测对象/222
四、采暖锅炉热效率的检测参数及仪器/222
五、采暖锅炉热效率的判定方法/223
六、采暖锅炉热效率的结果评定/224
第七节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检测/225
一、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的检测内容/225
二、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检测的一般规定/225
三、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226
四、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检测/227
五、水系统供水和回水温差检测/227
六、水泵效率检测/228
七、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228
八、采暖空调水系统其他检测内容/229
第八节空调风系统性能的检测/229
一、空调风系统性能检测一般规定/229
二、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230
三、空调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232
四、定风量系统平衡度的检测/232
第八章建筑室内环境的检测/233
第一节室内空气质量检测/233
一、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概念/234
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依据/234
三、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234
四、室内空气质量结果判定/243
第二节土壤有害物质检测/244
一、土壤中氡气的检测依据/244
二、土壤中氡气浓度的测定/244
三、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245
四、城市区域性土壤氡水平检查方法/245
五、城市区域性土壤氡水平结果判定/246
第三节人造木板质量检测/247
一、人造木板检测的基本规定/247
二、人造木板检测的主要依据/248
三、溶液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249
四、人造木板的各种试验方法/250
第四节胶黏剂的质量检测/253
一、胶黏剂检测的依据/253
二、胶黏剂的控制标准/253
三、胶黏剂的试验方法/255
第五节建筑涂料质量检测/264
一、建筑涂料检测的依据/265
二、建筑涂料的试验方法/266
第六节建材放射性物质检测/280
一、建材放射性基本概念/280
二、建材放射性检测依据/281
三、检测仪器设备及环境/281
四、取样及制备要求/282
五、建材检测的操作步骤/282
六、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283
第九章建筑遮阳工程检测/284
第一节遮阳工程的操作力检测/284
一、拉动操作的操作力测定/284
二、转动操作的操作力测定/285
三、直接(用手或杆)操作的操作力/286
四、开启、关闭遮阳百叶片、板的操作力/286
第二节遮阳工程的机械耐久性检测/288
一、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检测依据/288
二、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检测仪器/288
三、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检测条件/289
四、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检测步骤/289
第三节遮阳工程的抗风性能检测/290
一、遮阳篷抗风性能检测/290
二、遮阳窗抗风性能检测/294
三、遮阳帘抗风性能检测/296
四、抗风压动态风压试验/299
第四节遮阳工程的耐积水荷载性能检测/300
第五节遮阳工程的耐雪荷载性能检测/302
一、建筑遮阳耐雪荷载性能检测依据/302
二、建筑遮阳耐雪荷载性能检测仪器/302
三、建筑遮阳耐雪荷载性能检测条件/302
四、建筑遮阳耐雪荷载性能检测步骤/302
第六节遮阳工程的气密性检测/303
一、建筑遮阳百叶窗气密性检测依据/303
二、建筑遮阳百叶窗气密性检测仪器/304
三、建筑遮阳百叶窗气密性检测条件/304
四、建筑遮阳百叶窗气密性检测步骤/304
五、建筑遮阳百叶窗气密性检测注意事项/305
第七节遮阳工程的误操作检测/305
一、遮阳产品误操作检测依据/306
二、遮阳产品误操作检测仪器/306
三、遮阳产品误操作检测条件/306
四、遮阳产品误操作检测步骤/306
第十章配电和照明系统检测/314
第一节照明系统检测/314
一、照度值测定/314
二、照明功率密度的测定/316
三、公共区照明控制检查/317
四、照明系统节电率检测/318
第二节供配电系统检测/319
一、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检测/319
二、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检测/321
三、功率因数检测/322
四、电压偏差检测/322
第三节配电和照明配件检测/323
一、节能灯具分布光度检测/323
二、灯具效率检测/324
三、镇流器检测/325
第四节电线电缆检测/326
一、导体电阻测定/326
二、导体直径测定/327
第十一章空调通风系统检测/329
第一节空调通风系统末端设备检测/329
一、风机盘管机组/329
二、组合式空调机组检测/332
三、空气分布器检测/336
第二节空调通风系统检测/338
一、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338
二、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339
三、风系统平衡度检测/340
四、输送能效比检测/344
五、制冷性能系数检测/345
六、空调水系统水力平衡检测/346
第十二章监测与控制系统检测/347
第一节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功能检测/347
一、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检测依据/347
二、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检测条件/348
三、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检测步骤/348
第二节变配电系统功能检测/349
一、变配电系统功能检测依据/349
二、变配电系统功能检测条件/349
三、变配电系统功能检测步骤/349
第三节公共照明系统功能检测/349
一、公共照明系统功能检测依据/350
二、公共照明系统功能检测条件/350
三、公共照明系统功能检测步骤/350
第四节热源与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350
一、热源与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依据/350
二、热源与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条件/351
三、热源与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步骤/351
第五节冷冻和冷却水系统功能检测/351
一、冷冻和冷却水系统功能检测依据/351
二、冷冻和冷却水系统功能检测条件/351
三、冷冻和冷却水系统功能检测步骤/351
第六节综合控制系统功能检测/352
一、综合控制系统功能检测依据/352
二、综合控制系统功能检测条件/352
三、综合控制系统功能检测步骤/352
第十三章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353
第一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基本概念/353
一、国外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工作的开展/354
二、国内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工作的开展/355
三、我国建筑能效标识的基本原则/356
第二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测评机构/357
一、能效测评机构的基本条件/357
二、能效测评机构的申报程序/357
三、能效测评机构的评审办法/358
四、能效测评机构的主要业务/358
五、能效测评机构的监督考核/359
第三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测评程序/359
第四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测评内容/360
一、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测评的基本规定/360
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测评的测评内容/361
第五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测评方法/361
一、软件评估/362
二、文件审查/362
三、现场检查/362
四、性能测试/362
第六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测评报告/363
一、理论值测评与标识报告的内容/363
二、实测值测评与标识报告的内容/363
参考文献/368 2100433B
本书以《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32—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2009)、《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GB/T 10295—2008)、《绝热层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圆管法》(GB/T 10296—2008)、《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 13475—2008)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等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为依据,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建筑节能检测基础、建筑节能检测基本参数及设备、建筑材料导热性能检测、建筑构件热工性能检测、建筑物热工性能现场检测、采暖系统热工性能现场检测、建筑室内环境的检测、建筑遮阳工程检测、配电和照明系统检测、空调通风系统检测、监测与控制系统检测、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等内容。
本书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针对性强,可供从事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怎样理解材料费中的检验试验费包括的内容?结算时这些费用是否按实际发生计取? 答: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206号文件规定,材料检验试验费是指对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
方法:1、外墙保温系统外墙保温系统的节能检测主要包括系统耐候性试验、系统抗风载性能试验、系统抗冲击性能试验、抗拉强度试验和传热系数测定试验等。而在当前的建筑节能检测中,主要技术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建筑...
天津市建筑节能工程检测费用应该由施工单位负责。有明确的条文和文件,就是定额规定的检测费由施工单位负责,天津没有额外需要节能检测和复试的项目。 定额依据:2008天津土建定额总说明第2页,第八条里...
李继业: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装饰工程、水利工程和公路工程的《建筑材料》、《工程施工技术》和《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教学工作,曾编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材料》、《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施工技术》、《道路建筑材料》等教材。
建筑节能工程检测方案
建筑节能工程检测方案——各分项工程及其设计要求和基本定型的材料和产品: 1. 墙体:厂商品牌、系统材质、保温层厚度、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外保温外墙饰面情况、保温面积 2. 幕墙:厂商品牌、结构型式、型材及幕墙材质、指标参数、幕墙面积 3. 屋面...
建筑节能工程检测方案
建筑节能工程检测方案 (修订稿) 一. 建设工程概况 【要求】详述 各责任主体及建设规模 1.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审图及检测机构 2. 项目名称、结构层次、建筑面积、单位工程栋数及具体栋号排序 二. 节能工程特点 【要求】详述 所发生的各分项工程及其设计要求和基本定型的材料和产品 1. 墙体:厂商品牌、系统材质、保温层厚度、保温材料燃烧性能、 外保温外墙饰面情况、保温面积 2. 幕墙:厂商品牌、结构型式、型材及幕墙材质、指标参数、 幕墙面积 3. 门窗:入户门:厂商品牌、保温芯材厚度、传热系数、工程用量( 张数) 阳台门:厂商品牌、型材材质、玻璃材质及玻璃层构造、 开启方式、传热系数及气密性等级、工程用量( 张数) 外 窗:厂商品牌、型材材质、玻璃材质及玻璃层构造、 开启方式、传热系数及气密性等级、工程用量( 樘数) 4. 屋面:厂商品牌、系统材质、保温层厚度、保温材
第一章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概论1
第一节绿色建筑节能基础知识1
一、绿色建筑节能概述1
二、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5
三、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9
四、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措施11
五、绿色建筑实现基本途径13
第二节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要求16
一、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设计要求16
二、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要求17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对策18
第三节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
一、绿色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有关规范20
二、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有关规范22
第二章建筑节能设计要求24
第一节住宅建筑能耗分析25
一、建筑体形对能耗的影响25
二、建筑朝向对能耗的影响30
三、窗墙比对能耗的影响34
第二节建筑室外计算参数35
一、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36
二、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36
三、夏季太阳辐射照度的取值37
第三节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39
一、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39
二、公共建筑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43
第四节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45
一、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45
二、建筑物热工设计要求46
三、不同热工分区建筑节能设计原理47
第五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设计51
一、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51
二、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措施52
三、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53
四、采暖建筑地面的热工要求53
五、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54
第六节建筑围护结构隔热设计57
一、围护结构隔热设计要求57
二、围护结构隔热措施58
第七节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60
一、围护结构防潮的重要性60
二、围护结构的防潮措施66
第三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67
第一节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因素67
一、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特点67
二、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特点73
三、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特点79
四、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特点89
五、温和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特点98
第二节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104
第三节建筑物墙体节能设计107
一、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107
二、建筑外墙内保温系统设计114
三、建筑物楼梯间内墙保温设计116
四、建筑物变形缝的保温设计117
五、建筑物外墙的隔热设计117
第四节建筑物门窗节能设计120
一、建筑门窗作用及要求120
二、建筑物外门节能设计121
三、建筑物外窗节能设计121
第五节建筑物屋面节能设计130
一、建筑物屋顶的保温设计130
二、建筑物屋顶的隔热设计133
第六节建筑物地面节能设计138
一、地面的分类及要求138
二、建筑地面的节能设计140
第四章采暖、通风与空调节能设计143
第一节采暖、通风与空调节能设计要求143
一、一般规定143
二、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节能设计144
三、采暖系统节能设计要求149
四、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151
五、夏热冬暖地区空调采暖和通风节能设计153
六、夏热冬冷地区空调采暖和通风节能设计154
七、公共建筑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155
第二节采暖节能设计161
一、采暖节能的基本方法161
二、采暖节能设计一般规定164
三、建筑物的热负荷设计167
四、地板辐射供热节能技术172
第三节通风节能设计176
一、通风节能设计的优点176
二、通风节能设计的内容177
三、通风设计一般规定177
四、自然通风设计179
第四节空调节能设计188
一、空调系统节能途径188
二、空调制冷系统节能193
三、中央空调系统节能202
四、户式空调系统节能209
五、蓄冷空调系统节能213
六、空调热泵节能技术220
第五章绿色建筑照明节能设计228
第一节建筑光环境基本知识228
一、光的性质和度量228
二、视觉与光环境229
三、建筑的天然采光232
四、建筑的人工照明233
第二节绿色照明的现行标准236
一、绿色照明的基本内涵236
二、绿色照明标准237
第三节建筑采光与节能设计239
一、采光的标准239
二、采光的方法243
第四节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245
一、建筑照明设计的原则和内容245
二、建筑照明节能的技术措施246
三、建筑照明节能的评价标准250
第五节绿色照明系统效益分析252
一、寿命周期成本(LCC)方法概述253
二、绿色照明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因素分析254
三、绿色照明系统寿命周期成本估价的目标255
四、绿色照明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255
第六章绿色建筑其他节能技术257
第一节太阳能的利用技术257
一、太阳能的转换形式257
二、被动式太阳光利用259
三、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及建筑一体化272
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279
五、光伏建筑一体化289
六、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292
第二节热泵节能技术296
一、地源热泵技术概述296
二、地源热泵系统的分类297
三、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300
四、地源热泵应用注意事项303
第三节风能利用技术306
一、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307
二、风电建筑一体化308
第七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11
第一节既有建筑室外物理环境控制与改善311
一、既有建筑室外环境的基本要求311
二、室外风环境的控制与改善312
三、室外热环境的控制与改善314
四、室外光环境的控制与改善316
五、室外声环境的控制与改善318
第二节既有建筑墙体节能改造319
一、围护结构的传热特点319
二、既有建筑的复合墙体类型320
三、既有建筑墙体节能改造方法322
第三节既有建筑门窗节能改造327
一、我国既有建筑门窗的现状327
二、既有建筑门窗节能改造的方法328
三、既有建筑门窗节能改造实例332
第四节既有建筑屋面节能改造333
一、国内既有建筑屋面节能改造概述333
二、既有建筑屋面节能改造的一般方法335
三、典型建筑屋面节能改造具体方法338
第五节既有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控制与改善346
一、室内空气环境控制与改善346
二、室内热环境控制与改善348
三、室内声环境控制与改善349
四、室内光环境控制与改善351
第六节既有建筑暖通空调的节能改造354
一、采用高效热泵355
二、空调输送系统变频改造355
三、蓄冷蓄热技术356
四、新风系统节能技术357
五、空调末端节能改造357
六、智能控制与分项计量359
第七节既有建筑改造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360
一、太阳能热水的应用361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361
三、浅地层热泵的利用362
参考文献365 2100433B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与实例》集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建筑领域最新的绿色节能材料、技术、施工方法和实例,系统阐述了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光明前景。全书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方面的节能技术和相关实例,具体按墙体、幕墙、门窗、屋面、楼地面分别加以介绍。同时,《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与实例》还对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体系、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与实例进行了重点叙述和系统讲解。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与实例》可供广大从事建筑、建材、城市规划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专业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和使用。
绿色建筑节能工程监理
作者:李继业、郗忠梅、刘燕 主编 |
|||
丛书名: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技术丛书 |
|||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
书号:978-7-122-31086-6 |
||
开本:16K 787×1092 1/16 |
装帧:平 |
版次:1版1次 |
页数: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