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作者:罗先武、 季斌、 许洪元
定价:25元
印次:1-1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2012-5-24
第1章 流体机械的基本知识1
1.1 流体机械的分类及用途1
1.1.1 流体机械的分类1
1.1.2 流体机械的用途4
1.2 流体机械的基本方程6
1.2.1 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6
1.2.2 叶片式流体机械的基本方程式7
1.3 流体机械的主要性能参数10
1.4 流体机械的性能曲线与特性曲线12
1.4.1 流体机械的性能曲线12
1.4.2 流体机械的特性曲线13
1.5 流体机械的相似理论及比转速14
1.5.1 流动相似理论14
1.5.2 流体机械的相似准则16
1.5.3 流体机械的相似换算17
1.5.4 流体机械的比转速19
1.6 水力机械的空化、空蚀及磨损22
1.6.1 空化与空蚀22
1.6.2 水力机械的空化与空蚀24
1.6.3 水力机械空化与空蚀的特性参数26
1.6.4 水力机械中的磨损30
1.6.5 水力机械中空蚀与磨损的防护32
1.7 流体机械的新产品开发33
1.7.1 流体机械新产品的设计程序33
1.7.2 各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33
第2章 叶片泵的结构设计35
2.1 叶片泵概述35
2.1.1 叶片泵的分类35
2.1.2 叶片泵过流部件的作用和形式38 2.2 单级单吸式离心泵的典型结构40
2.2.1 单级单吸式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形式40
2.2.2 单级单吸式离心泵的零部件结构42
2.3 离心泵的其他典型结构45
2.3.1 单级单吸式离心泵的立式结构45
2.3.2 双支承泵的结构46
2.3.3 多级离心泵的结构47
2.4 轴流泵的典型结构53
2.4.1 立轴式轴流泵的结构54
2.4.2 贯流泵的结构55
2.5 混流泵的典型结构56
2.6 泵的主要辅助装置57
2.6.1 泵的密封结构57
2.6.2 轴向力的平衡装置59
2.6.3 径向力的平衡措施60
2.6.4 轴系振动校核61
第3章 离心泵与混流泵的流动设计62
3.1 设计理论概述62
3.1.1 一元设计方法63
3.1.2 二元设计方法63
3.1.3 三元设计方法64
3.2 离心泵、混流泵叶轮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65
3.2.1 泵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要求65
3.2.2 泵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和确定71
3.3 确定泵叶轮主要几何参数的其他方法81
3.3.1 相似设计法81
3.3.2 反问题设计法85
3.4 叶轮轴面流道及叶片的绘型方法85
3.4.1 轴面投影图的绘制85
3.4.2 轴面流线的绘制88
3.4.3 叶片进口边的确定89
3.4.4 叶片进口安放角的选择和计算90
3.4.5 保角变换法叶片绘型92
3.5 吸入室、压水室的水力设计103
3.5.1 吸入室的水力设计103
3.5.2 压水室的水力设计103
第4章 轴流泵的流动设计112
4.1 概述112
4.2 轴流泵设计参数与结构参数的选择113
4.2.1 泵的效率估算113
4.2.2 泵的运行转速113
4.2.3 轮毂直径及轮毂比113
4.2.4 叶轮外径114
4.2.5 叶栅稠密度115
4.2.6 叶片数及叶片翼型厚度115
4.3 轴流式叶轮进出口轴向速度及环量的分布规律116
4.3.1 等轴向速度及等环量的分布规律116
4.3.2 给定的速度及环量分布规律117
4.4 升力法设计轴流式叶轮的叶片118
4.4.1 升力法设计轴流式叶轮的基本方法118
4.4.2 轴流式叶轮的水力效率及空化性能预估120
4.4.3 升力法设计轴流式叶轮叶片的主要步骤121
4.4.4 轴流式叶轮叶片的木模图122
4.5 导叶、弯管和出水流道的设计125
4.5.1 导叶的设计125
4.5.2 弯管128
4.5.3 出水流道128
第5章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模拟及性能预测129
5.1 概述129
5.2 泵的几何建模与网格划分129
5.2.1 叶轮模型分析129
5.2.2 叶轮流道区域建模130
5.2.3 叶轮区的网格划分131
5.2.4 吸入室和压水室的网格划分133
5.2.5 设置边界条件及体的类型133
5.3 Fluent求解器相关设置及结果的后处理135
5.3.1 Fluent求解器设置135
5.3.2 计算结果的后处理141
5.4 CFD流动解析需要注意的问题143
5.4.1 模型选择144
5.4.2 解析精度的评价145
第6章 流体机械的运行优化及设计优化147
6.1 改善流体机械运行质量的基本措施147
6.1.1 与产品本身相关的改进措施147
6.1.2 与流体机械系统相关的对策148
6.2 泵的运行特性148
6.2.1 泵运行工况点的确定148
6.2.2 泵的串联150
6.2.3 泵的并联152
6.3 泵的运行工况调节153
6.3.1 变转速调节方法153
6.3.2 切割叶轮外径法155
6.4 泵的运行优化156
6.4.1 合理调整运行工况156
6.4.2 基于遗传算法的泵系统运行优化157
6.5 流体机械的现代优化设计方法163
6.5.1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的诊断方法163
6.5.2 基于CFD技术的流体机械设计优化165
6.5.3 流体机械水力设计优化167
附录169
附录A 常见流体的物理性质169
附录B 几种IS泵的设计参数与轴面流道170
附录C 离心泵的总体装配图与叶轮的零件图示例172
参考文献175
本书主要介绍与流体机械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重点介绍叶片泵的结构设计、流动设计、数值验证和优化。全书分6章,分别叙述了流体机械的基本知识,叶片泵的结构设计,离心式、混流式与轴流式泵的流动设计,流体机械内部流动模拟及性能预测,以及流体机械的运行优化及设计优化。
本书按照32学时设计,内容力求简练、实用。编写过程中,考虑了学习者开展流体机械设计初期实践的需求,并尽可能体现流体机械与工程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该书可作为能源、动力、水利、环境、交通、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亦可作为相关课程学习、生产实习或综合论文训练的参考教材。
流体机械 fluid machinery 以流体为工作介质来转换能量的机械。通常包括水轮机、汽轮机、燃气轮机、膨胀机、风力机、泵、通风机、压缩机、液力耦合器、液力变矩器、风动工具、气动马达和液压马达等...
机械设计对于物理和数学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用到力学原理和计算等;如果想做的比较好的话,或者有一定的起点的话,最好需要专门的学习才可以的;还要会各种画图的软件,需要花很多的原理图,以及理论分析能力;我老公...
简介: 温州中奇流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位于闻名全国的“中国泵阀之乡”——温州瓯北。 我公司长期致力于智能型液控阀、阀门液控(液动)执行器及各类泵、阀电气控制系统(箱)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过程流体机械论文
·1· 过程流体机械 ·2· 离心泵 离心泵的种类很多,但工作原理相同,构造大同小异。其主要工 作部件是旋转叶轮和固定的泵壳 .叶轮是离心泵直接对液体做功的部 件,其上有若干后弯叶片,一般为 4~8片。离心泵工作时,叶轮由电 机驱动作高速旋转运动( 1000~3000r/min),迫使叶片间的液体也随之 作旋转运动。同时因离心力的作用, 使液体由叶轮中心向外缘作径向 运动。液体在流经叶轮的运动过程获得能量, 并以高速离开叶轮缘进 入蜗形泵壳。在蜗壳内,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 转化为静压能,达到较高的压强,最后沿切向流入压出管道。 在液体受迫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的同时, 在叶轮中心处形成真空。 泵的吸入管路一端与叶轮中心处相通,另一端则浸没在输送的液体 内,在液面压力(常为大气压)与泵内压力(负压)的压差作用下, 液体经吸入管路进入泵内, 只要叶轮的转动不停, 离心泵便不断地吸
流体机械论文
流体机械工作理论 题 目:离心泵简介及拓展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2015年 6 月 12日 离心泵简介及拓展 摘要:离心泵是指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 是一种较为普遍 的流体机械。本文简要介绍了离心泵的典型结构、 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其运行工况, 在此基础上拓展了离心泵的应用、 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离心泵常出现的一些故障及 解决的措施,并分析了离心泵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离心泵 典型结构 拓展应用 研究前景 一、离心泵结构 (一)、离心泵基本结构 离心泵主要由吸入室、叶轮、排出室、轴、密封填料、轴向力平衡位置和支 座等组成。如图 1所示。 (1)、吸入室 吸入室位于叶轮进口前, 其作用是把液体从吸入管引入叶轮, 要求液体刘国 吸入式时流动损失较小,并使流体流入叶轮时速度分布较均匀。 (2)、叶轮 叶轮是离心泵的唯一做功部件, 液体从叶轮中获得能量。 对叶轮的要求是在
本书围绕提高流体机械性能这条主线自成体系,注重知识的更新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注重工程实践,注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讲述了设计中所用到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随着科技发展的新理论和目前流体机械设计所采用的主要先进方法。全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水力机械转(叶)轮水力设计常用的主要方法,流体机械设计中的优化,可靠性设计,流体力学基础,流体机械内部流场的数值计算,计算流体动力学基础及其常用CFD软件简介,流动的数值模拟在工程中的应用。为便于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章节的内容,在必要的章节中不仅给出了例题或实际算例,而且在各节后也提出了思考题。
本书可供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科技与工程技术人员查阅、参考,也可作为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机械设计(及基础)课程设计》包括《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设计资料、参考图样等内容,对一般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思想、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机械设计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学生使用本书经教师适当指导就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编者还设计制作了配套的电子课件,供选用本教材的读者下载使用,内容包括电子教案、动画演示等。
《机械设计(及基础)课程设计》可作为机械及近机械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教材,也是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参考书,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械设计时的好帮手。
0802机械工程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肥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燕山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