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黄土边坡冲刷破坏问题是黄土地区公路等工程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项目以辽西地区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土质学、土力学和水力学的理论,综合采用现场调查、试验测试、物理模拟和数值分析的方法,对黄土边坡坡面降雨冲刷破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辽西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获得了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等方面的大量资料,提出了黄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建议值,建立了竖向应力、竖向应变和初始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为黄土地基湿陷变形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基于扰动状态概念,构建了一个可统一描述应变软化和应变硬化特性的本构模型。采用微结构定量化技术和分形几何方法分析对比了黄土湿陷前后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湿陷后孔隙形状分形维数、表面起伏分形维数均增大,说明湿陷是一个孔隙复杂程度增加的过程。自制人工降雨模拟装置,对3种降雨条件、5种不同坡角的边坡进行了降雨冲刷模拟试验。全程数字化监控与量测边坡降雨冲刷过程中坡面水分入渗与演进、坡面颗粒运动与坡面形态变化之规律,获得了黄土边坡坡面冲刷破坏的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坡形、降雨情况、入渗速度和土的抗剪强度是影响黄土边坡坡面冲刷破坏的重要因素。根据黄土边坡坡面冲刷破坏的特征,可将其划分为侵蚀初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侵蚀初期以片蚀为主,中期则主要体现为细沟作用,至侵蚀后期则是切沟作用,引起坡面土体崩塌直至边坡破坏。为此,从力学机制上将降雨引起的黄土边坡坡面冲刷划分为雨滴溅蚀及产流、径流引起的土体颗粒分离以及颗粒的输移3个动力学过程。根据坡面上土颗粒的土-水作用机制,建立了坡面冲刷临界状态的判别模式,认为36.5°~44°的坡角可作为辽西黄土边坡冲刷破坏的临界坡角,为黄土边坡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建立了坡面冲刷破坏的水-土力学耦合模型,通过颗粒流程序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表明,坡面上的土颗粒运动状态、坡面形态的变化均与模拟试验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黄土边坡坡面冲刷破坏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上述成果丰富了边坡坡面冲刷破坏的研究内容和相应的计算分析理论,为辽西地区黄土公路边坡的设计与防护提供科学依据,也填补了辽西地区乃至东北黄土地区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2100433B
辽宁西部地区发育的黄土具有不同于西北等地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和特殊的水敏感性,从而使边坡坡面冲刷破坏成为公路边坡工程中尤为突出的问题。以辽西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土质学、土力学和水力学多学科有机结合的途径,综合现场调查、物理模拟,采用多种先进的测试技术和试验方法,研究黄土物质组成、结构特征、湿陷变形规律等工程特性,分析影响坡面冲刷破坏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坡面冲刷破坏的微观机理,并建立坡面冲刷破坏的水-土耦合力学和数学模型及相应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从而达到丰富和完善黄土边坡坡面冲刷破坏计算理论、为辽西地区黄土公路边坡的设计与防护提供科学依据之目的。项目的开展将填补我国对辽西黄土乃至东北黄土在该方面研究的空白。
破坏机制:破坏的体制或体系,比方土体破坏机制是分弹性段、应变硬化段、应变软化段,这个是体系的破坏。 破坏机理:破坏的理由和道理,比方土体破换机理是土内剪应力超过土的抗剪强度。 个人认为是这样的。
硬化后的混凝土在未受外力作用之前,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引起砂浆体积的变化,在粗骨料与砂浆界面上产生了分布不极不均匀的拉应力,它足以破坏粗骨料与砂浆的界面,形成许多分布很乱的界面裂缝。另...
边坡多数为截面体形。按测量地表高程与设计高程就能出需要的数据了
纤维加筋土边坡的破坏机理分析
纤维加筋土边坡的破坏机理分析——为了认识纤维加筋土边坡的破坏机理,针对模拟模型,采用离散单元法模拟纤维加筋上直立边坡受荷载作用时其内部裂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发现裂隙是从底层与纤维的结合面处产生,并逐步向上扩展的。
太中铁路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太中铁路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中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 战略实施,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遇到大量黄土高边坡,而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是其预测预报的基础及防治设计的依据。文中将铁路沿线黄土高边坡分为六类地质结构模...
批准号 |
40772187 |
项目名称 |
黄土边坡的流滑破坏机理与稳态强度特性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D0705 |
项目负责人 |
张得煊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41(万元) |
近年来在黄土地区由于灌溉水诱发的流滑(Flow slide)型高速滑坡时有发生,这种滑坡具有速度快、滑程远、冲击破坏力强的特点,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灾害事件。本研究将以2006年发生的陕西华县高楼村滑坡和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塬边滑坡群为背景,通过在大应变条件下黄土的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建立黄土稳态强度理论的基本模式和流滑破坏的判别方法。还对黄土在高速剪切过程中,摩擦系数与土体结构剪损破坏时产生的孔隙水(气)压、剪切速度的相互关系,以及摩擦热引起的孔隙水汽化压力效应进行试验研究,探讨黄土边坡流滑破坏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发可模拟滑动速度、滑动距离和横向扩散范围的三维数值计算方法,为黄土地区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本研究的成果不仅能丰富黄土力学和高速滑坡发生机理的理论内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黄土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枢纽设计时的灾害风险评估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100433B
【学员问题】黄土地区的排水的设计要点?
【解答】1、黄土地区应按防止地表水下渗、避免路基湿陷破坏的原则进行排水设计。
2、黄土地区应查明路线所处地貌单元及地表水、地下水和各种不同地层黄土的类型和湿陷等级等情况,给排水设计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
3、黄土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排水沟渠的长度不宜超过300m、,三角形和碟形边沟不宜超过150m、,沟底纵坡坡度不宜小于0.5%、,不应小于0.3%、。出口部位宜设置消能设施并使水流散开流走,避免在出口形成冲刷或积水,防止湿陷破坏。
2、排水沟渠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浆砌混凝土预制块或浆砌片石,底部应采用塑料薄膜或复合土工膜防渗,基底应采用穷实、掺灰穷实等方法进行加固处治。
3、涵洞、急流槽、排水沟等出口应设置消力池(坎)、散流、跌坎、加糙、挑流等消能设施。
4、当填方高度小于2m、时,应对基底进行石灰土改良、铺设防渗土工布等防渗处
理。当填土地基地下水、泉水丰富时,应设置透水层。透水层可沿填土高度每隔3m、设置
一段,且每层应设置6%、左右的横向坡度,并配置坡脚排水系统。
5、填方路基的路面表面水宜采用设置拦水带、急流槽集中排放的方式排除。
6、湿陷性黄土路段,沿线的蒸发池和集中取土坑的边缘距离路基坡脚应不小于25m、,并应采取重锤穷实、浆砌或铺筑土工合成材料等方法进行防渗处理。
7、对危害路基安全的黄土陷穴,应根据陷穴埋藏深度及大小采用开挖回填穷实及灌浆等方法处理,对可能进人陷穴的水流应采取设置截水沟、排水沟、渗沟和盲沟等措施拦截和引排。对危及路基安全的黄土冲沟,应对其采用沟头植树、铺砌等防护措施。
8、当路线附近灌溉可能造成黄土地基湿陷,影响路基安全时,可对路堤两侧坡脚外5、-10m、进行表层加固防渗处理或设侧向防渗墙。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