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白茅出自(《本草经集注》),又名:白茅菅(陶弘景),丝茅(《纲目》),万根草(《铁岭县志》),茅草。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圆锥花序柱状,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基部密生长10~15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质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第一颖较狭,具3~4脉,第二颖较宽,具4~6脉;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先端钝,内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针形,长1.2毫米,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长约1.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的数齿;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毫米;柱头2枚,深紫色。颖果。花期夏、秋季。
一年生。秆基部平卧或斜升;高20-40厘米。叶舌短,膜质或裂成纤毛状;叶片披针形,较硬,宽1.5-4毫米,边缘下部具硬刺毛,基部心形抱茎。穗形总状花序直立,长5-10厘米,穗轴具沟;小穗条形,单生,几无柄,长(3)4-5毫米(芒除外),含两性小花一朵,成熟后向外开展;颖狭条形,具1脉,顶端延伸成长1-2厘米的细芒;内外稃均膜质,透明,微小。 分布于河北、河南、福建、广东(海南)、云南;热带亚洲和非洲都有。生于较干燥的沙土地上。
药材是干燥的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时分枝,长短不一,通常长30~60厘米,直径约1.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浅棕黄色、微隆起的节;节距约3厘米。质轻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心黄白色,并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实,或有无数空隙如车轮状,外圈与中心极易剥离。气微,味微甘。以粗肥、色白、无须根、味甜者为佳。
药名:白茅根
汉语拼音:BáiMáoGēn 别名:茅根、地管、茹根、蓝根。
性味: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经、胃经、小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者加倍),捣汁或研末。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的根茎。
生态环境:多生长于路旁、山坡、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和储藏:春秋二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炮制: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②《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1、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2、治血热鼻衄:白茅根汁一台。饮之。(《妇人良方》)
3、治鼻衄不止:白茅根为末,米泔水服10克。《圣惠方》)
4、治喘:白茅根一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圣惠方》如神汤)
5、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哕者:白茅根、葛根(各切)半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温饮之,啘止则停。(《小品方》茅根汤)
6、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气:芦根、白茅根各100克。细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得下,良。(《千金方》)
7、治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适冷暖饮之,日三服。(《肘后方》)
8、治小便出血:白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频服。(《圣惠方》)
9、治劳伤溺血:白茅根、干姜等分。入蜜一匙,水二钟,煎一钟,日一服。(《纲目》)
10、治血尿:白茅根,车前子各50克,白糖25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1、治乳糜尿:鲜白茅根半斤。加水2000毫升煎成约1200毫升,加糖适量。每日分三次内服,或代茶饮,连服五至十五天为一疗程。(《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12、治肾炎:白茅根50克,一枝黄花50克,葫芦壳25克,白酒药5克。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忌盐。(《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3、治阳虚不能化阴,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白茅根一斤。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使药力相继,周十二时,小便自利。(《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汤)
14、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三升,煮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15、治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黄汗:生茅根一把。细切,以猪肉一斤,合作羹,尽啜食之。(《补缺肘后方》)
16、治血热经枯而闭:白茅根、牛膝、生地黄,童便。煎服。(《本草经疏》)
17、解曼陀罗中毒:白茅根50克,甘蔗一斤。捣烂,榨汁,用一个椰子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18、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白茅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19、反胃,食肉即吐。用白茅根、芦根各100克,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20、肺热气喘。用生白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1、治疗急性肾炎:有较好效果,可以缩短病程。据数十例的观察,服药后通常在1~5天内小便即显著增多,每日可达1500~3000毫升左右。随之水肿即渐消失,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据部分病例统计,水肿消失时间平均约4~5天或1周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在5~20天,平均7~9天;尿检变化平均消失时间,自11天至26.4天不等。用于慢性肾炎亦有利尿消肿及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对肝脏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所致的水肿,则无利尿消肿作用或作用不显著。因此有人推测,白茅根的作用主要在于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从而使肾血流量及肾滤过率增加而产生利尿效果;同时肾缺血改善,肾素产生减少,使血压恢复正常。故对急性肾炎疗效良好,慢性肾炎疗效较差,而对肝病性及心病性的水肿几不奏效。服药期间除个别有轻微头晕或恶心外,未见不良反应。用法:一般以白茅根(干品)半斤,洗净切碎,水煎,每日2~3次分服。连服1~2周或至痊愈。亦有配合大蓟、小蓟、生地或麻黄组成复方治疗。服药同时,须注意卧床休息,限制水、盐的摄入,保暖。必要时可适当加用其它药物控制并发症及感染病灶等。
2、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用白茅根(干品)2两,水煎,每日两次分服。治疗28例,结果临床治愈(45天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1例,好转(临床症状好转,45天内各项肝功能的数值下降超过半数,或45天后完全恢复正常)7例。治疗后,主要症状大多在10天内消失,肝脾肿大在20天左右消失;谷丙转氨酶经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黄疸指数平均20.15天全转正常。未见副作用。
3、白茅根曾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配合仙鹤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
4、茅根饮子(《外台秘要》)治胞络中虚热,时小便如血色:茅根32g,茯苓10g,人参、干地黄各6g。水煎,分2次服。方中茅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为君药。
5、如神汤(《太平圣惠方》)治喘:茅根1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水2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温服。方中茅根,清热解毒,为臣药。
6、茅芦根煎(《药物与方剂》)治热病呕吐,胃肠出血,尿血或水肿尿少:茅根、芦根等分。水煎服。方中茅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为君药。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须根细而柔韧。秆丛生,基部稍倾斜或卧伏,高20-30厘米。叶鞘无毛,基部者常跨覆,上部者稍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不及0.5毫米;叶片披针形,质地稍硬,扁平或边缘内卷,长2-4厘米,宽2-5毫米,顶端尖,基部最宽,微呈心形而抱茎,无毛,或仅边缘疏生纤毛。穗形总状花序直立,长5-10厘米,穗轴具纵沟,小穗脱落后小穗柄宿存于主轴上;小穗(不连芒)长2-2.5毫米,基部具0.2-0.3毫米的基盘;颖披针形,顶端钝或尖,被细小散生的柔毛,中部具1脉,自顶端延伸成1-2厘米的细芒;外稃透明膜质,具1脉,长约1毫米,内稃略短于外稃,具不明显的2脉;花药淡黄色,长约0.6毫米,花柱2,柱头帚状。颖果细柱形,棕褐色,长约1.8毫米。花果期夏秋季。
产台湾、广东、海南;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南部。
白茅根,以根色白而得名。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木植物白茅的根茎。 此草多生在路旁、山坡、草地。春出苗,茎丛生,直立,叶扁平,条形,边背粗糙,夏开白花,细软如毛,根洁白,横地而生,有...
白茅根价格在4到8元一株,具体和尺寸有关,一般12公分的8元。它主产台湾、广东、海南;生于平原溪边、岸旁湿润草地中。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希望能帮到你
你好, 北京市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的白茅根价格¥0.07。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内服,煎汤10-15g(...
1、《本经》: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2、《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3、《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4、《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5、《纲目》: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故能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疸水肿,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剂,致伤冲和之气,乌足知此哉?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6、《本经逢原》:白茅根,《本经》主治劳伤虚赢者,以甘寒能滋虚热,而无伤犯胃气之虞也。言补中益气,胃热去而中气复,是指客邪入伤中州,渐成虚赢而言,非劳伤本病所宜。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7、《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8、《本草经疏》:劳伤虚赢,必内热,茅根甘能补脾,甘则虽寒而不犯胃。甘寒能除内热,故主劳伤虚赢。益脾所以补中,除热所以益气,甘能益血,血热则瘀,瘀则闭,闭则寒热作矣,寒凉血,甘益血,热去则血和,和则瘀消而闭通,通则寒热自止也。小便不利,由于内热也,热解则便自利。淋者,血分虚热所致也,凉血益血,则淋自愈,而肠胃之客热自解,津液生而渴亦止矣。肝藏血而主筋,补血凉肝,则筋坚矣。血热则崩,凉血和血,则崩自愈矣。血热则妄行,溢出上窍为吐、为咯、为鼻衄、齿衄,凉血和血,则诸证自除。益脾补中,利小便,故亦治水肿黄疸,而兼理伤寒哕逆也。
9、《本草求原》:白茅根,和上下之阳,清脾胃伏热,生肺津以凉血,为热血妄行上下诸失血之要药。
10、《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必用鲜者,其效方着。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干者。
11、《本草图经》:茅根,今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俗间谓之茅针,亦可啖,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
12、《纲目》:茅有数种,夏花者为茅,秋花者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谓不同,《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是也。《别录》不分茅、菅乃二种,谓茅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盖二物之根状皆如筋。
13、《本草正义》: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干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哕逆呕吐,肺热气逆喘满。且甘寒而多脂液,虽降逆而异于苦燥,则又止渴生津,而清涤肺胃肠间之伏热,能疗消谷燥渴。又能通淋闭而治溲血下血,并主妇女血热妄行,崩中淋带。又通利小水,泄热结之水肿,导瘀热之黄疸,皆甘寒通泄之实效。然其甘寒之力,清泄肺胃,尤有专长,凡齿痛龈肿,牙疳口舌诸疮,及肺热郁窒之咽痛腐烂诸证,用以佐使,功效最着,而无流弊。2100433B
根茎长圆柱形,有时分枝,长短不一,直径2-4m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具纵皱纹,环节明显,节上残留灰棕色鳞叶及细根,节间长1-3cm。体轻,质韧,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多具放射状裂隙,有时中心可见一小孔。气微,味微甜。以条粗、色白、味甜者为佳。
根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类方形小细胞,有的含硅质块。皮层较宽,最外为1-4列纤维,壁厚,木化;叶迹维管不10余个,环列,有限外韧型,具束鞘纤维,其旁常有裂隙;内皮层细胞内壁增厚,有的有硅质块。中柱内散有多数维管束,有限外韧型,近中柱鞘的维管束小而密,由纤维相连成环。中央常成空洞。
粉末特征:黄白色。
① 表皮细胞平行排列,每纵行列多为1个长细胞与2个短细胞(1个木栓细胞及1个硅细胞)相间排列,偶见1个短细胞介于2个长细胞之间。
② 内皮层细胞长方形,一侧壁甚薄,另一侧壁增厚,层纹及孔沟明显,壁上有硅质块。
③ 中柱鞘厚壁细胞类长方形;根茎茎节处中柱鞘细胞呈石细胞状。
④ 下皮纤维常具横隔。此外,有木纤维。
(1)取本品粗粉5g,加苯30ml,加热回流1h,滤过。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醋酐1ml溶解,再加浓硫酸1-2滴,显红色,渐变成紫色、蓝紫,最后呈污绿色。
(2)取本品粗粉1g,加水10ml煮沸5-10min,滤过。滤液浓缩成1ml,加新制的斐林试液1ml,置水浴中加热,发生棕红色沉淀。
生于平原溪边、岸旁湿润草地中。
1、利尿作用:白茅根煎剂和水浸剂灌服,对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给药5-10天,利尿作用最为明显,20天左右即不明显。但所用剂量特别是动物进水量均不清楚,又无对照组,尚需进一步研究。也有人认为白茅根的利尿作用与其所含的丰富钾盐有关。
2、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显缩短兔血浆的复钙时间。但白茅根含钙较多,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白茅根粉撒于犬或兔的股动脉出血处,压迫1-2分钟,有止血作用。临床用白茅根治疗鼻衄。
3、抗菌作用:白茅根煎剂在试管内对福氏及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志贺氏及舒氏痢疾杆菌却无作用。
4、对心肌86Rb摄取量的影响:白茅根水醇综合提取物胙腔注射可使小鼠心肌对86Rb的摄取量增加。
5、其他作用:白茅根所含的薏苡素对骨骼肌的收缩及代谢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作用。也有报道,白茅根无解热作用。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可以用于胃中烦热不适、恶心、肺热咳喘、心中烦躁、口苦、口渴、牙龈出血等,其清热利湿解毒作用较缓和,除湿热体质之人外,也适合普通人群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思茅松单木根系生物量的估算模型
通过对思茅松31株样木的测定,分析了思茅松天然林单木根系生物量的变化规律;运用幂函数对模型进行拟合,分别构建了单木主根生物量、侧根生物量和根系总生物量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胸径、地径的单变量模型,以及基于胸径与树高、地径与树高的二变量模型,相关系数均高于0.93;主根生物量模型和根系总生物量模型相关系数均高于0.95。(2)主根、侧根、根系总生物量都以地径和树高为变量拟合效果最佳,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66 1、0.957 2和0.972 1;以地径为变量拟合效果次之,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64 1、0.951 2和0.968 8。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羊茅镉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羊茅镉吸收与分配的影响——采用盆栽方法模拟土壤Cd污染状况,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羊茅生长及对Cd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加Cd 15~50mg.kg-1对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影响;在不加 Cd的土壤中,接种菌根真菌有助于Cd的吸收和向地上部...
①治黄疸:山栀根一至二两。煮瘦肉食。
②治感冒高热:山栀子根二两,山麻仔根一两,鸭脚树二层皮二两,红花痴头婆根一两,煎服;或加酒少许服。
③治鼻流血:山栀根-两,茅根三钱,柏子叶五钱,茅利红五钱。水煎服。孕妇忌服。(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赤白痢疾:栀子根和冰糖炖服。(《闽东本草》)
⑤治米汤样尿:黄栀子根一两,绵毛旋覆花根一两。加水同瘦猪肉炖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治麻疹高热,刺柏根12g,金银花、白茅根各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麻疹发透至手足出齐后,疹点不按期收没,身热不退,(山刺柏)根12-15g,金银花藤、夏枯草各9-12g。水煎服。(《天目山山药用植物志》)
3、治皮肤癣症,(刺柏)根皮或树皮适量,水煎洗患处。(《浙江药用植物物志》)
一、养生花茶
1.材料:山茶花4~6朵,仙鹤草3钱,莲藕1两,白茅根1两
2.方法:以6碗水煎成2碗,分叁餐服用
3.用途:对於流鼻血、咳血、咳嗽有疗效
二、外敷法
1.材料:山茶花,芙蓉花,栀子花各4~6朵
2.方法:全部碾碎後加入茶清(去渣茶水)
3.用途:治疗灼烫伤、蚊虫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