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07年4月份,适逢邯郸籍佛山市政协主席蔡河义回邯省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失时机地提出“请帮助引荐,与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先生见一面”的不情之请。蔡河义主席十分热心,委托与何享健先生乡谊深厚的佛山市政协常务副主席黄维郭进行联络。当月,就安排邯郸以市委书记为团长的小型联谊团考察了美的总部;次月,又安排一次同样规格的拜访活动。
两次活动,虽然与美的建立了联系,遗憾的是没能见到何享健先生。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第三次拜访,时任市委书记孙瑞彬终于与何享健先生坐到了一起。但他没有忙着谈项目,而是以“千里寻知己”的坦诚,与何享健先生深入探讨全国家电行业及北方市场前景,并介绍了邯郸情况和转型发展规划,美的也透露了拟在华北建基地的设想。
邯郸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之后两个月,仍是每月赴美的进行一次高规格对接,每次都把友谊和合作向前推进一大步。2007年11月18日,邯郸机场开航不久,在市委、市政府诚挚邀请下,何享健先生乘专机来邯作了为期两天的考察,10天之后又派项目组进一步来邯考察,初步显示了投资邯郸的合作意向。
美的拟建北方基地的信息,引来天津、山东、河南等地7个城市参与竞争。在这场博弈中,邯郸优势不算最优,有的市甚至提出“白给地、白送厂、你写协议我盖章”的优惠条件。美的能够选择邯郸,凸显邯郸在博弈中由人而生的竞争实力和招商吸引力。
美的集团举办“销售突破千亿暨总部大楼落成”庆典仪式,陈全国省长在公务繁忙未能现场祝贺的情况下,亲自选贺礼、拟贺辞,亲自与何享健先生通话致贺,并委托邯郸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出席仪式。这种儒雅可亲、勤政揽商的真情风范,使美的集团深为感动,特意将河北赠送的一对代表邯郸文化的特制磁州窑梅瓶,长久摆放在集团总部迎宾大厅显要位置。四年当中,邯郸市主要领导虽有调整,但一任接着一任干,与美的的友谊始终如一。
2008年4月份,时任市委书记孙瑞彬赴省任职后,又专程与新任市委书记崔江水一起拜访美的,与何享健先生当面作了交接。2009年初,现任市委书记、时任市长郭大建到邯工作不久,就专程率团赴美的总部与何享健先生亲切交流,两年时间已与美的高管多次面见沟通。
谋划对接美的之初,市委、市政府专门深入总结和研究美的文化,组织编撰制作了《永远的美的》丝绸版礼品书,请邯郸名家书赠“享誉九州,健行天下”、“享受美的生活,健康相伴一生”等美的集团经典格言,市领导以郑重方式向何享健先生赠送礼品。看到邯郸客人这么用心用情,何享健先生不无感慨地说:“这是最宝贵的友谊象征。”
为促成何享健先生来邯考察,邯郸专门向国家民航总局和北京军区空管部门申请临时航线,以热情周到的贵宾仪式欢迎何享健先生。考虑到南北气候温差,考察团成员一下飞机,工作人员就为客人披上了量身定做的邯郸“雪驰牌”羽绒服。为照顾客人饮食习惯,专门从美的总部所在的广东顺德请来了五星级酒店粤菜名厨。了解到何享健先生喜欢听京剧,晚宴上专门安排以京剧和广东音乐为主的文艺演出。四年来,对美的项目组来邯人员,不论职位高低,不分白天黑夜,市领导都坚持专程接送、全程安排、事事精细。2008年春节,邯郸经济开发区特意为美的在邯项目组安排广场焰火,当礼花在夜空打出“永远的美的”字样时,在场客人叹为观止:“邯郸的热情,终生难忘!”
对接之初,邯郸详细推介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综合交通优势,以及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特大城市的人力资源条件等市情。何享健先生来邯考察第一站,市委、市政府安排客人实地参观邯郸钢铁集团30万吨家电面板项目,接洽中船重工718所的空气净化器项目,又派专人积极配合美的开展市场调查,全方位进行投资环境和市场前景评估,并结合美的地产集团,对邯郸城市发展、旧城改造、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考察评估,使美的充分认识到邯郸不仅可作家电生产基地,而且具有多元化投资的广阔空间。
为促成美的项目,创造更优的入驻条件,时任市长郭大建专题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就美的提出的具体问题,市委、市政府仅用1小时就作了“一口清式”圆满答复,并迅速启动政策落实:调整经济开发区项目用地规划,集中解决1000亩美的园区用地和1000亩配套项目用地;优先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先期代建部分厂房,满足尽快投产条件;在政策框架内实行最大的税费优惠,行政审批实行“零停留、零收费”,配套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职教院校实行定向订单培训,满足美的对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需求。通过全方位科学评估,何享健先生凭借多年搏击商海、决胜市场的独到远见,毅然把北方基地锁定在进驻河北、投资邯郸。2008年5月28日,美的邯郸项目正式签约。
2008年下半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美的集团不得不对投资项目审慎处置。董事会决定:所有拟定项目暂缓启动,并且两年内不议投资事项。这意味着邯郸项目要长期搁置,甚至就此止步。恰在此时,邯郸市主管开放招商的副市长武卫东再访美的,会见室内出现了少有的沉默和尴尬,美的高管犹豫再三,才委婉表达:在邯郸的投资计划延缓,至少一年后再考虑何时启动问题,市政府可将预留给美的的用地安排给其它项目使用。一句话如一盆冰水浇心,近两年艰辛付出似乎就要付之东流。武卫东副市长强忍已盈双眼的泪水,沉稳回应:邯郸市政府充分理解并支持美的的决策,已规划的项目用地仍留给美的,时刻准备项目重新启动。2008年11月份,美的项目筹备组撤离邯郸。12月份,美的副总裁栗建伟一行来邯作告别性拜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如既往热情接待,就共度难关、长期合作作了深入交流。2009年和2010年两个春节,邯郸仍坚持市领导带队赴美的总部拜年,每次见面只有20分钟,飞越两地却要七八个小时。
其间,时任市长郭大建两次亲赴美的,与何享健先生就再启合作深度磋商,以积极态度化解金融危机对项目的影响。何享健先生为邯郸的胆识、恒心和诚意所感动,执意要用专机送一送客人。郭大建同志以睿智和自信婉表谢意:“我只期待在邯郸再度迎接何先生的专机,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到来。”事后仅两月,市场形势稍有转暖,美的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董事会决定,邯郸项目提前重启。”邯郸同志为此再次热泪盈眶。随后,美的派来了由各部门精干力量组成的60多人工作团队,加紧实施项目前期筹备,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力保邯郸项目尽快上马。2010年3月20日,何享健先生再乘专机来邯,与省长陈全国、时任常务副省长付志方及邯郸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一道,共同出席美的邯郸工业园开工奠基仪式。投资50亿元的美的邯郸项目终于开工建设。
四年省市领导先后赴美的总部对接达20多次,总行程逾8万公里,超过了六个“长征”的历程,邯郸与美的对接往来更是超过百次之多。省长陈全国一年当中先后5次到美的总部和邯郸基地考察、现场办公,亲自协调解决美的项目用地指标,并敲定美的产品纳入家电下乡目录、政府采购优先选美的产品等扶持政策。
美的董事会讨论北方基地投资议题的前两天,提出让邯郸在两天之内提供周边150公里半径内家电配套企业情况。邯郸以快应快,连夜组成9个调查组,分赴四省8市,行程1万余公里,依托各兄弟市工商网络掌握了最可靠信息资料,形成100多页的调查报告,准时反馈到美的总部,为董事会最终确定投资邯郸顿增重要砝码。
项目签约后,邯郸市委、市政府把美的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成立了以书记为政委、市长为组长、主管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分包项目、深入工地,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难题。市和经济开发区联合组建了项目帮办组,与美的人员合署办公、无缝对接、主动代办,确保项目手续在各个环节“零停留、零收费”。工商注册、组织机构代码证、勘探工程发标等工作,基本上做到了当天办结。经济开发区为美的来邯人员专门配备了办公室和完善的办公用品,管委会领导和帮办组一起,与美的现场人员共同盯工地、促进度,实行保姆式服务,创造一切施工便利。美的集团将心比心,科学调度资金,周密组织施工,提前订购设备、培录员工、统筹配套,千方百计抢时间、赶工期,落实投产条件。在企地双方共同努力下,仅用9个多月就实现投产,比一般工期缩短三分之一,创造了美的北上的“邯郸速度”、“邯郸效率”,充分彰显了邯郸的环境竞争力。
至此,美的空调全球化产业布局已初现规模,河北邯郸、湖北武汉、安徽芜湖、广东广州四大空调基地覆盖东西南北国内市场,和以辐射国际市场为主的广东顺德和越南制造基地,实现全面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产业布局和规模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空调产品。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CEO方洪波表示,家用空调产业一直以来都是美的集团的重要支柱产业,各方面发展都非常稳健。2009年以来,美的变频空调以27%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全国第一,巩固行业领导者地位,美的空调海外市场稳步实施全球化战略,出口连续6年全国第一。
美的邯郸工业园的建设,不仅在产能上满足美的高速扩张的需求,同时也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经济、节能惠民政策的号召,在变频空调和高能效产品方面增加投入,打造国内单体厂房面积最大的变频空调和高能效产品的生产基地。 空调新能效国家强制标准也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美的空调一直坚定不移地推动更节能、更环保、更舒适的变频空调产品的普及,去年9月,美的变频空调一举推出13大系列60多款产品,快速拉动我国变频空调市场份额的提升。
今年元旦,美的最新推出无氟环保变频空调银河系列“H180”和“M180”新品,采用新型环保冷媒R410A,不含氟更环保,同时节能效果也更优,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在最新一轮家电下乡招标过程中,美的空调中标家电下乡的变频空调挂机全部采用新型无氟环保冷媒,节能环保一步到位,为农村消费者提供更符合农村消费环境、更优质、更环保的空调产品。根据最新的权威调研机构中怡康空调零售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月,美的变频空调以25.55%的市场占有率继续排名第一、十大畅销变频空调型号高居榜首。 据介绍,此次邯郸工业园的奠基,将使美的变频空调和高能效产品在技术创新、产品普及、资源整合、规模扩张等方面又一次占据行业最前沿,以高能效、高品质的空调产品决胜未来市场竞争。
“两会”期间,家电行业焦点不仅在家电下乡、节能惠民等国家政策,同时也对家电行业的发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发展建议,立足产业升级,推动家电产业中西部转移和全球化市场升级。 据了解,美的邯郸工业园竣工后,将占据目前国内家用空调生产基地的最北端,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有效辐射华北、东北、西北等区域市场,实现在营运、人力、物流等方面成本的有效控制,充分实现“贴近市场、快速反应”的市场策略,提升美的空调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2100433B
2010年3月20日,美的邯郸工业园奠基仪式隆重举行,这是中国家电企业在2010年伴随经济复苏启动的第一笔重大投资。该项目总产能将达到350万套,全部生产变频空调和1级高能效定速空调,将成为国内单体厂房面积最大的现代化高能效空调生产基地。至此,美的空调全球化产业布局已初现规模,将基本形成河北邯郸、广东广州、安徽芜湖、湖北武汉四大制造基地,实现东西南北辐射全国市场,和以辐射国际市场为主的广东顺德和越南制造基地,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到2013年,美的家用空调将实现总产能超越3000万套,成为全球最具规模的空调产品供应商之一。
河北省省长陈全国、邯郸市市委书记崔江水、市长郭大建等党政领导,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方洪波、黄健、蔡其武、袁利群、栗建伟、黄晓明、赫恒乐等美的高层,以及200多名美的经销商、供应商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你好,佳海工业区最新房价是8485 元/m² 我觉得佳海这个楼盘的房子挺...
你好,佳海工业区最新房价是8485 元/m² 我觉得佳海这个楼盘的房子挺不错的,小区里有羽毛球场、篮球场、景观泳池,所以小区的配套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该小区的房子是独栋式蝶形建筑户户观景、采光通风良好,...
泾渭工业区(园)称为泾渭新区,准确的说叫泾渭工业园生活区,但叫发很多,高陵县叫泾河工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叫泾渭工业园,老百姓叫泾渭新区,文人叫泾渭半岛,企业直接叫泾渭生活区。不管怎么说,指的都是一个地...
据介绍,美的邯郸工业园总占地738亩,三期工程完成后空调年产能将达350万套。届时,美的家用空调的年产能将突破3000万套,成为全球最具规模的空调产品供应商之一。 自2009年以来,美的抓住国家政策扩大内需的机遇,克服了经济危机持续影响的不利因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美的家用空调有望实现国内市场销售1300万套、海外市场销售1000万套,总量突破2300万套。市场的高速扩张需要以产能支持为前提,美的空调原有的生产基地已先后达到产能瓶颈,为了保障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美的选择在邯郸兴建空调生产基地,继续扩大产能,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要。 2010年,全国两会再次重申了家电下乡、节能惠民政策的重要性,可以预见,中国家电行业在国家政策拉动以及城市消费升级、农村普及消费和出口复苏等综合因素提振下,2010年有望持续高速增长。据最新发布的《2010年空调市场消费趋势报告》预计,今年我国空调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980亿元。与此同时,受益于国家“家电下乡”政策和我国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中西部地区家电整体销售量呈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展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吸引众多家电企业加速中西部战略转移升级。
邯郸工业园开工建设 美的空调完善产业链布局
2010年3月20日,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迎来了"中国制造"著名品牌——"美的"的重大投资。据称,邯郸工业园是美的2010年第一笔重大投资,也是河北省最大的轻工投资项目。
邯郸工业园技改项目3#厂房防尘、防潮费用测算
邯郸工业园技改项目3#厂房防尘、防潮费用测算
根据宜良县工业园区建设总体思路,宜良县工业园未来将形成以北古城工业园为"一园"和东山 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片区为二区的"一园二区"发展格局。结合这一发展思路,宜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范围由三部分组成:
1、北部北古城工业园:北达金珠水泥厂,南抵巨力达钢铁厂、下临燕窝村一线,西至北古城下河营村,东临南盘江,面积约9.8平方公里。
2、中部东山工业区:北抵现宜良县水泥厂,南以昆石高速公路为界,西临南盘江,东达东面山脚,面积约2.5平方公里。
3、南部农产品加工业片区:北以昆石高速公路为界,南至陈所渡村一线,西临南盘江,东达东边公路,面积约2.6平方公里。
整个宜良工业园区规模约14.9平方公里。
根据《昆明"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宜良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分析宜良工业发展条件后,确定宜良工业园发展的总格局是"一园两片",即北古城工业园和东山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片区。总体定位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宜良成为新昆明建设中产业转移的东部承载体。
宜良工业园预计在2010年和2020年工业增加值可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30%和45%,即24亿元和90亿元。规划预测在2010年和2020年宜良工业园的地均产值约为4亿元和8亿元,产业用地规模约需要5-6平方公里和10-12平方公里。
规划产业用地支撑的总人口为6万人。
根据自身优势和机遇,预测其未来近远期发展,经过评价工业园应重点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 、以氮磷肥为主的化工产业、钢铁冶金、建筑建材等重点产业;同时相应发展并伺机壮大机械制造加工业、纺织业、高新技术等产业。
1、前期(2006-2010)
近期2006年至2010年,依托目前产业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氮磷化工、水泥建材、钢铁冶炼等产业为主,并积极发展机械制造加工、现代物流、生物资源等产业,吸纳昆明城区和其他地区产业转移。至期末,工业园形成约4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将达24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总值70亿元(年增18%)。
2、后期(2011-2020)
远期2011年-2020年:由低端产业逐步向中高端产业方向发展,延展产业链,并在一些优势产业上做大做强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业区,包括农产品加工、化工、建筑建材、冶金、生物资源等高附加值产品项目,并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工业园形成11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将达90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50亿元(年增13.5%)。
规划确定以道路网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形成"一轴、一带、三片区"的带状组团空间布局结构。
1、一条产业发展轴
以东边公路为依托,园区沿南北向空间形成今后发展的主要轴线空间,形成工业园今后发展的脊柱与主脉。
2、一条绿色景观带
园区规划用地呈南北向的带状组团布局,南盘江从各个组团一侧蜿蜒穿过,形成了联系园区各组团的一条重要的景观"蓝脉",不仅对各组团与城市间形成一定的隔离,同时也是园区乃至整个城市未来重要的水体景观。规划从生态保护和景观塑造的角度出发,在严格保护南盘江水体的同时,对汇入南盘江的重要沟渠、溪流以及周边面积较大的鱼塘等水体进行了保留,并在水体外侧保留滨水绿化带,形成贯穿全区的"水脉绿网",在起到防护隔离的同时,塑造园区整体的景观特色。
3、三个产业片区
规划结合宜良县"一园两片"工业园区建设思路及现状用地特点,南北向形成北古城工业园区、东山工业区、农产品加工业片区三个产业片区。
北古城工业园:位于园区北部,现有的宜九公路、宜马公路及南昆铁路等现状对外交通便捷,并充分考虑未来与昆明外环公路的连接,形成便捷的外部交通,使片区的产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依托。依托北古城镇,形成以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
东山工业区:该片区为现状工业区,其范围内已聚集了13家工业企业,主要为水泥为主的建筑建材企业和化工、造纸企业,现状用地较为混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要求,该片区主要是产业的过渡区,以产业的提升和改造为主。应逐步淘汰小企业,扶持大企业,推进规模化环保设施建设,通过对现有规模较大企业的改造和环保技改,使片区的污染从源头上得到有效的治理,并逐步将工业企业迁至北古城工业片区发展。
农产品加工区:位于整个工业园区的南部,规划在昆石高速公路以南,结合宜良现有的农产品资源及临近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特点,以现有的漳州达隆、川达、李子园等企业为基础,布局以禽、蛋、乳制品、蔬菜加工、干果加工等一类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片区。并可结合发展现代物流、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
建材工业园是以新型建筑材料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园区,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业企业。建材工业园可为市政建设提供大量建设用材,同时可延伸配套周边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园区的上下游产品。
"宜良'用地上山'经历了历届县委、县政府3次大的探索推进实践过程。"何健升介绍,一是工业园区选址。2008年3月在荒山荒坡上建设工业园区。2009年以来充分利用南片区劣质坡荒地进行城镇建设,将南片区城市建设规划面积扩展到8平方公里;二是对坝区耕地保护的探索与实践。2011年省政府"山地城镇"发展道路的提出,坚定了宜良抢干、大干、特干的信心,形成了《宜良县调整完善城乡建设发展思路和加强耕地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是修改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了"造云南山地新城、建昆明东部新区、兴宜良花乡水城"的发展定位;确定了"农业工业化、工业园区化、园区山地化、山地生态化"发展原则;完善了"一上一下一体化"的具体内容为"城镇工业上山、保护坝区农田,规划绿化美化山上山下一体化";明确了"荒坡造园区、山地建城镇、坝区作粮仓"的发展目标。
宜良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昆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按照"台地工业、坡地村镇"总体建设思路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推进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全面统筹和合理调整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坚持统筹协调发展、集约发展、突出特色,进一步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打造以宜九二级公路为主轴,北古城镇、耿家营乡为平台的呈"哑铃状"布局的"十二五"及更长远的工业用地、园区发展新格局。
"一上一下一体化"思路即"一上"就是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上山发展,尽量使用低丘缓坡土地及未利用地和劣质耕地;"一下"就是优质耕地(含基本农田)下山,把坝区的优质耕地保护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后的耕地质量不但不降低,反而大幅度提高;"一体化"就是规划绿化美化山上山下一体化,山上山下的建设秩序和生态文明建设同等要求,达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效果。
宜良工业发展规划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为工业上山发展提供空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为工业上山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工业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宜良实施工业上山,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宜良县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环境容量要求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工业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探索循环经济的新模式,使工业经济的发展同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统筹全县工业园区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定位,园区上山建设与工业项目入园结合,企业进园区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促进工业的集约化发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引导有共同指向的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促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生产专业化地区和产业密集带;鼓励大企业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建立企业园,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能力,扩大终端产品的产能,不断壮大产业实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则维系地貌的整体连续性,顺应山地自然形态,维护山体稳定,留置绿色空间,实现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
宜良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发展,重点看工业,关键看工业,难点在工业,突破点在工业。
"因此,我们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培育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非公经济,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提升新型工业化。树立工业城市上山、保护坝区农田的理念,实施工业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加大饲料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宜良县副县长何健升说,宜良以大招商为突破,推动新型工业化。重点围绕大项目开展配套招商,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支撑新型工业化。从战略规划中策划项目,从产业链中寻找项目,从国家和省市部门政策信息中争取项目。以优化工业环境为主题,助推新型工业化。围绕破解资金难题、破解土地难题、破解执行难题,把宜良建成全省以水泥为重点的建材行业的龙头、全省高附加值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基地、滇中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和滇中冶金产业转移园区。
宜良虽然是农业大县,但高产、稳产耕地集中的坝区也仅占全县面积的16.78%。数据显示,作为"滇中粮仓"的宜良,人均坝区耕地占有量约为0.67亩。"如何为子孙后代保住良田?宜良在这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宜良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振梁介绍,首先,宜良把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与调整完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指标衔接起来;把城镇工业的用地需求和保护耕地特别是坝区优质耕地统一起来。这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又严守耕地保护的红线,把部分基础投入少、收益回报高的城市预留建设用地和区位较好的项目开发用地占用的优质耕地调为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加以保护。把基础设施差、交通区位差的劣质坡耕地和通过盘点出来的建设用地规模调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做到工业园区充分利用劣质坡耕地;城市开发建设调出预留建设用地,以组团方式向县城周边调整,把坝区原预留为建设用地的良田划定为优质耕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为切实做好各类规划的调整与衔接,凡是总规中列为预留建设用地的林地,宜良林业部门都作调整。"张振梁举例说,凡是具备开发条件的城镇周边山地,林业规划提前调整,以利于条件成熟时的开发利用;在与城市建设规划对接中,对已调为优质耕地的坝区则不再作为城市规划区,对已规划为城市建设区的山地,重新规划为城市规划范围,同时对城市周边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以组团方式进行规划,努力做到土地利用规划、林业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这三个规划的无缝对接。
为进一步保护坝区优质农田,实现工业科学发展和土地的高效利用,破解全县工业用地制约瓶颈,宜良以"农业工业化、工业园区化、园区山地化、山地生态化"为城乡发展原则,提出"工业上山" 的发展举措,按照"台地工业、坡地村镇"总体建设思路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推进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全面统筹和合理调整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宜良县北古城镇凤莱村委会有个叫先觉村的自然村,4年前北古城工业园区在这里开建,先觉村累计被征耕地2470亩。此间,宜良以同步实现工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为目标,维护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先觉村被征地人员权益为着力点,让被征地人员同时享有城、乡居民两种身份,农民权益要保障,居民权益要享受。为先觉村被征地人员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可靠的社会保障,切实保护被征地人员的合法权益,实现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
如今,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和岗位要求,还组织招用的先觉村被征地人员开展免费在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稳定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企业及市场需求,组织被征地人员开展订单式免费培训。职业培训机构每培训1名被征地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在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给予500元的培训补助。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建设用地布局的科学化水平,推进工业园区山地化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同时,确保被征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步实现工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三大目标,宜良县委、县政府把北古城镇凤莱村委会先觉村小组作为全县开展工业园区山地化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保障农民权益工作试点村。
宜良工业园区位于宜良县东北部北古城镇从2008年3月31日挂牌成立,至今经过近四年的开发建设,由当初的一片荒山荒坡逐渐变成"五通一平"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的工业区。随着红狮、金珠、汇江等水泥龙头企业以及强力管桩、日发塑业、红枫耐火材料等下游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并实现投产,形成了一个"葡萄串"式的上下游产业链。
2010年12月,宜良工业园区被省工信委确定为我省唯一的建材产业示范基地。 宜良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紧扣富民和强县两大目标,将工业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开发列为四大工作轴心,强力实施招大商家,引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向产业基地逐渐升级。在宜良工业化进程中,秉承"做大做强产业作为工业化的总抓手,振兴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开辟新型产业"的发展理念,尤其是水泥行业逐步成为继电力、烟草行业之后拉动宜良税收增长的新亮点。园区已经成为宜良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培育产业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平台。
2011年9月5日,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在大理召开,为积极贯彻落实执行大理会议精神,结合前期的研究和探索实践,宜良县正式确定了"农业工业化、工业园区化、园区山地化、山地生态化"发展原则;制定了"一上一下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明确了"荒坡造园区、山地建城镇、坝区作粮仓"的发展目标。园区强化"未来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发展在山"的认识,按照"工业城镇上山、保护坝区农田"的发展思路,布局在宜良坝子东北部的荒山荒坡和劣质耕地上,修编后规划面积将达50平方公里。园区实施"工业上山、保护坝区农田"的举措成为省国土厅推广的10种山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之一。我县被列为省国土厅工业城镇上山试点县、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开发试点县。 因为充分利用山坡和劣质耕地,在有效保护了优质耕地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园区开发建设成本。
2008年以来,园区逐年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累计完成投资7.4亿元(不含宜九公路6.2亿元),不断完善园区水、电、通信、道路及场地平整"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2011年,新增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2011年9月,新宜九公路全线通车,为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新项目的快速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改善了园区面貌,提升了园区的品位,优化了园区投资环境。截止2011年12月,园区累计引进项目58个,协议投资金额7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3.99亿元。 园区现有企业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主要有建材、化工、冶金、造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其中主导产业为建材、化工、冶金,主导产业GDP占比81.2%。截止2011年底,建材产业GDP9.14亿元,占比31.88%、利税总额1.75亿元、期末从业人员l520人;化工产业GDP5.35亿元,占比18.49%、利税总额0.24亿元、期末从业人员1385人;冶金产业GDP9.09亿元,占比31.42%、利税总额0.27亿元、期末从业人员722人。2008年至今,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7.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4.8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57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92亿元。园区已经成为宜良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培育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平台。目前,园区已建成全省最大优质水泥建材示范基地和全省唯一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在建全省最大的饲料产业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板材包装基地。
"十二五"期间,宜良工业园区将坚持以发展新型建材、饲料加工 为主导,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做大做强建材、饲料加工、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培育新型建材产业、饲料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到2015年,饲料加工产量将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150亿元,建成云南最大的饲料生产加工基地;水泥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建成云南最大的优质水泥生产基地,培育成销售收入超300亿元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