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绵毛紫珠是紫珠属的一种植物,乔木,高12~18米;喜生于海拔530~560米的江边疏林和沟谷密林中。
产云南勐腊,海拔530-560米的江边疏林和沟谷密林中。
本种叶也有止血作用,药效仅次于木紫珠C. arborea Roxb.(《云南植物志》)。
乔木,高12-18米;小枝四棱形,密被淡绿褐色羽状绵毛。叶薄革质,较大,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20-27厘米,宽(7-)9-14厘米,先端短渐尖或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或上部具粗而不规则的波状牙齿或小牙齿(云南标本未见),叶表面无毛或仅中脉上被灰色羽状绵毛,叶背疏被星状微绒毛,两面密生棕红色细腺点,侧脉10-12对,中脉在叶背隆起,侧脉第三回近平行脉和网脉在叶面微隆起,在叶背隆起显著;叶柄粗壮,长1.5-3厘米,径2一3毫米,密被灰色羽状绵毛。聚伞花序6次分歧,多花,密集,排列成半球形的伞房花序式,宽约10-12厘米,密被短星状毛及长羽状绵毛;花序柄粗壮,长4-5厘米,径约2.5毫米;花小;花梗较长,约3毫米;花萼杯状,长约1毫米,外被灰色星状绒毛,具棕红色腺点,萼齿不明显;花冠紫色,长约3毫米;花丝伸出花冠之外,长约为花冠之2倍,花药纵裂;子房微被毛。果微被星状毛,具棕红色腺点,成熟时紫红色,径约2毫米。果期7-12月。
分布于越南,泰国,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达伊里安岛),关岛,密克罗尼西亚。我国新记录。
HPLC法测定大叶紫珠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叶紫珠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5%磷酸(18:8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32nm,柱温30℃。结果:毛蕊花糖苷进样浓度在12.01~240.2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为99.6%,RSD为1.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大叶紫珠的质量控制方法。
HPLC-DAD测定裸花紫珠中木樨草苷和毛蕊花糖苷
目的:建立中药裸花紫珠中木樨草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选用TSK gel ODS-100V(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程序为0~20 min,350 nm;20~30 min,330 nm。结果:木樨草苷和毛蕊花糖苷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079 6~1.194μg(r=0.999 8)、0.612 8~9.192μg(r=0.999 9);两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RSD=0.82%)、98.0%(RSD=0.9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评价裸花紫珠药材的质量。
钩毛紫珠亚属--Subgen. Peiantha Chun et S. L. Chen, in Addenda.
植物体被基部膨大顶端具钩的小糙毛。叶片较小,近无柄。聚伞花序简单,通常有花3朵,稀简化为单花,或2次分歧有花5-7朵;花序梗纤细如丝状。花萼杯状,顶端近截头状。
钩毛紫珠Callicarpa peichieniana Chun & S. L. Chen
灌木,高约2米;小枝圆柱形,细弱,密被钩状小糙毛和黄色腺点。叶菱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6厘米,宽1-3厘米,两面无毛,密被黄色腺点,顶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圆,侧脉4-5对,细脉不明显,边缘上半部疏生小齿;叶柄极短或无柄。聚伞花序单一(稀少2次分歧),有花1-7朵,花序梗纤细,长1-2厘米,被毛同小枝;花柄细弱,长约4毫米;苞片线形;花萼杯状,长约1.5毫米,顶端截头状,被黄色腺点;花冠紫红色,被细毛和黄色腺点;花丝与花冠等长或稍长,花药长圆形,药室纵裂;子房球形,无毛,具稠密腺点,花柱长于雄蕊。果实球形,径约4毫米,熟时紫红色,具4个分核。花期6-7月,果期8-11月。
产广东、广西、湖南。生于林中或林边。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本种小枝密被钩状小糙毛和黄色腺点;叶片较小,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6厘米,宽1-3厘米;花序极简化,花序梗纤细如丝状,花柄较长等特征与本属其他种明显不同。但其花序腋生,花冠整齐4裂,4雄蕊等长,柱头圆球形,成熟的果实有4个分核等性状,均为紫珠属(Callicarpa Linn.)所固有,而非豆腐柴属(Premna Linn.)的特征。豆腐柴属的主要特征是花序顶生,花冠多少呈二唇形,4雄蕊通常2长2短,柱头常2裂,成熟的果实为核果,无明显的4分核。张宏达1960年在《中山大学学报》上,根据广东黄志42612号,冯钦、曾沛11058号,谭英华249号,广西曾怀德24417号等标本发表的"裴氏腐婢(Premna peii Chun ex H. T. Chang)"均具有上述紫珠属的特征,而无上述豆腐柴属的特征,故应归入本种。这种植物普遍分布于广东、广西及湖南的南部;早在1931年,陈焕镛曾将广东梁向日61191号,左景烈22690号,高锡朋51049号,陈念劬42114号等标本,在标本室定名为Callicarpa peii Chun而未发表;但19151年张宏达在《中国紫珠属植物之研究》一文中,已将本属另一种植物定名为Callicarpa peii H. T. Chang;故另取新名,以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