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MMIC左手传输线宽带功率分配/合成技术研究

《MMIC左手传输线宽带功率分配/合成技术研究》是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由国云川担任醒目负责人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MMIC左手传输线宽带功率分配/合成技术研究基本信息

MMIC左手传输线宽带功率分配/合成技术研究项目摘要

左手材料是一类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具有负折射率的新型人造电磁材料。使用左手材料可以实现电磁波的反向波传输、亚波长聚焦以及后向辐射等特殊行为。零相移左手传输线是左手材料在微波集成电路上的成功应用,它消除了微波传输线长度对传输信号相位的影响,对实现微波器件的小型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在对微波频段左手材料的长期研究基础上,针对左手传输线带宽窄损耗大,提出了一种超宽带低损耗的零相移左手传输线结构,通过仿真验证了其在功率分配/合成上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在功率合成放大器等微波电路和器件上的应用作了初步探索。对于克服左手材料高损耗、窄带宽的缺点,利用其开发新型微波器件以及微波集成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100433B

查看详情

MMIC左手传输线宽带功率分配/合成技术研究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宽带线

  • 8芯 绞线
  • m
  • 13%
  • 柳州市奕峰五交化经营部
  • 2022-12-08
查看价格

传输线

  • RVV4×1.0
  • m
  • 国产
  • 13%
  • 广州保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远距离无线宽带接入设备

  • 型号:VNET,RW-BBA2.4id-e?远距离无线宽带接入设备(2.4G,室内电梯使用)?;
  • 永联
  • 13%
  • 辽宁永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远距离无线宽带接入设备

  • 型号:VNET,RW-BBA2.4od
  • 永联
  • 13%
  • 辽宁永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宽带龙骨

  • 加强型烤漆宽带边骨22*22*3000
  • 星牌
  • 13%
  • 星牌优时吉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线卷车

  • DSJ23-122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线卷车

  • DSJ23-122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线卷车

  • DSJ23-122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线卷车

  • DSJ23-122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线卷车

  • DSJ23-122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水位传输线

  • 水位传输线
  • 1批
  • 1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11-09
查看价格

HDMI传输线

  • 飞利浦(PHILIPSSW7117M/93 HDMI 高清数字线15米
  • 1根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10-17
查看价格

信号传输线

  • 五心
  • 10m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4-04-15
查看价格

传输线

  • 看第一个附件资料
  • 1m²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31
查看价格

网络传输线

  • 超五类
  • 1m
  • 1
  • 海康威视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4-03
查看价格

MMIC左手传输线宽带功率分配/合成技术研究基本信息

批准号

60701017

项目名称

MMIC左手传输线宽带功率分配/合成技术研究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申请代码

F0118

项目负责人

国云川

负责人职称

研究员

依托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期限

2008-01-01 至 2010-12-31

支持经费

23(万元)

查看详情

MMIC左手传输线宽带功率分配/合成技术研究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MMIC左手传输线宽带功率分配/合成技术研究文献

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格式:pdf

大小:1.5MB

页数: 1页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通信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通信传输线路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通信信号相对较差,严重印象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因此,本文针对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以及施工关键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

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 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

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

格式:pdf

大小:1.5MB

页数: 未知

纵观当今世界,全球经济的生产总值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民生活环境逐渐改善,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国内外的交流变得日益密切,新型的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成为提高通信传输质量的基本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演进,各国对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的重视度逐渐提高,通信传输技术将再掀高潮,各种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周期会相应缩小。

MMIC简介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即MMIC是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的缩写,它包括多种功能电路,如低噪声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混频器、上变频器、检波器、调制器、压控振荡器(VCO)、移相器、开关、MMIC收发前端,甚至整个发射/接收(T/R)组件(收发系统)。由于MMIC的衬底材料(如GaAs、InP)的电子迁移率较高、禁带宽度宽、工作温度范围大、微波传输性能好,所以MMIC具有电路损耗小、噪声低、频带宽、动态范围大、功率大、附加效率高、抗电磁辐射能力强等特点。

查看详情

MMIC国外概况

自1974年,美国的Plessey公司用GaAs FET作为有源器件,GaAs半绝缘衬底作为载体,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块MMIC放大器以来,在军事应用(包括智能武器、雷达、通信和电子战等方面)的推动下,MMIC的发展十分迅速。80年代,随着分子束外延、金属有机物化学汽相淀积技术(MOCVD)和深亚微米加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MMIC发展迅速。1980年由Thomson-CSF和Fujitsu两公司实验室研制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在材料结构上得到了不断的突破和创新。1985年Maselink用性能更好的InGaAs沟道制成的赝配HEMT(PHEMT),使HEMT向更调频率更低噪声方向发展。继HEMT之后,1984年用GaAlAs/GaAs异质结取代硅双极晶体管中的P-N结,研制成功了频率特性和速度特性更优异的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和HBT MMIC。由于InP材料具有高饱和电子迁移率、高击穿电场、良好的热导率、InP基的晶格匹配HEMT,其性能比GaAs基更为优越,随着InP单晶的制备取得进展,InP基的HEMT、PHEMT、MMIC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具有电路损耗小、噪声低、频带宽、动态范围大、功率大、附加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并可缩小的电子设备体积、重量减轻、价格也降低不少,这对军用电子装备和民用电子产品都十分重要。美国、日本、西欧都把MMIC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竞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展开激烈的竞争。  80年代中期以前的MMIC,频率一般在40GHz以下,器件是采用栅长为0.5mm左右的GaAs 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在低噪声MMIC领域的先进水平都被HEMT、PHEMT和飞速发展的InP HEMT所取代,InP基HEMT的最佳性能是fT为340GHz,fmax为600GHz。低噪声MMIC放大器的典型水平为29~34GHz下,2级LNA噪声为1.7dB,增益为17dB;92~96GHz,3级LNA噪声为3.3dB,增益为20dB;153~155GHz,3级低LNA增益为12dB。  美国TRW公司已研制成功MMIC功率放大器芯片,Ka波段输出功率为3.5W,相关功率增益11.5dB,功率附加效率为20%,60GHz的MMIC输出功率为300mW,效率22%,94GHz采用0.1mm AlGaAs/InGaAs/GaAs T型栅功率二级MMIC,最大输出功率300mW,最高功率附加效率为10.5%。  HP公司研制了6~20GHz单片行波功率放大器,带内最小增益为11dB,带内不平坦度为±0.5dB,20GHz处1dB压缩点输出功率达24dB。Raythem. Samvng及Motorola联合开发的X-Ku波段,MMIC单片输出功率达3.5W,最大功率附加效率为49.5%。  西屋公司研制成功直流-16GHz,6位数字衰减器MMIC,16GHz插损小于5dB。  日本三菱电器公司研制的大功率多栅条AlGaAs/GaAs HBT,在12GHz下功率附加效率为72%;NEC公司开发的26GHz AlGaAs/GaAs大功率HBT器件达到了目前最高输出功率(740mW)和功率附加效率(42%)。

MMIC发展中的里程碑

日期

器件

频带

衬底

器件基础

Si

GaAs

InP

FET

HEMT

HBT

1965

PIN switch

X

·

1968

Mixer/Oscillator

V

·

1974

Low-power amplifier

X

·

·

1978-79

Power amplifier

X

·

·

Low-power amplifier

K

·

·

1980

Switches

X

·

·

1981

Traveling-wave amplifier

X

·

·

T/R module(multi-chip)

X

·

·

1982

Phase shifter

X

·

·

1984

T/R module(single chip)

X

·

·

DBS receiver

X

·

·

1986

Power amplifier

Q

·

·

1987

Multi-octave switch

DC-Q

·

·

1988

Low-noise amplifier

V

·

·

1989

Power amplifier

X

·

·

Power amplifiers

X, I-J

·

·

1990

Multi-octave TWA

5-100GHz

·

·

1992

LNA/power amplifier

W

·

1994

Power amplifiers

I-J

·

·

2000

Low-noise receiver

183GHz

·

·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与混合微波集成电路相比),有如下优点与不足

MMIC

HMIC

数量大而便宜,对复杂电路尤为经济

在生产性强

芯片小而轻巧

可靠性高

较小的寄生参数影响、大带宽和高工作频率

电路面积是成本,电路必须做到尽可能地小型化

可选元器件非常有限

生产制造时间较长,一般为三个月

初始投资成本费用非常昂贵

简单电路较为便宜;可进行自动化封装

由于元器件位置及封装连接线导致重复生产性能差

在多层基片中嵌入无源器件的电路不但可行,而且可以做到小而轻

大多数混合集成电路的元器件是黏合在一起的,所以可靠性较差

目前有适用于LNA和PA的最好晶体管

基片便宜,可以大量使用微带传输线

有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元器件

生产速度快,使得多次重复试制可行

初始投资成本费用非常便宜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建模技术

对于MMIC设计而言,重复性设计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因此器件建模和仿真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应用CAD技术建立的器件模型是影响电路设计精度的关键因素。电路规模越大、指标和工作频段越高,对器件模型精度要求也越高。准确的半导体器件模型对提高微波毫米波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成品率、缩短研发周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MMIC制造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不同工艺线的工艺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工艺上的模型库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针对特定的工艺建立特定的MMIC模型库。

对于无源器件模型,由于电磁场理论分析比较成熟,模型建立比较简单,但是电感模型的建立是个难点,因为电感要考虑自感、互感及寄生效应的存在及影响,并且电路版图、原理图及实测值之间的契合也是难点。对于有源器件,需要建立精确的小信号和大信号模型,对于低噪声电路(如低噪声放大器和振荡器)还要建立噪声模型。线性的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小信号S参数,但是却不能反应大信号的功率谐波特性,因此对于功率放大器、混频器和振荡器等非线性器件,需要建立微波非线性器件模型。

查看详情

超宽带低相噪频率合成器

频率范围为 4 ~ 16 GHz , 步进为 1 MHz 超宽带频率合成器应用于宽带接收机中作本振源 。由于综合器的相噪 、杂散直接影响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倒易混频 、灵敏度等指标 ,所以这 2 项指标是综合器的关键指标 。由于输出频率非常高 , 采用单环锁相环实现低相噪指标是不可能的 。因为步进只有 1 MHz , 输出 16 GHz 时分频比 N =16 000 ,相位噪声恶化20 lgN =84 dB ,不能满足接收机所要求的指标 。只有尽可能减小分频比 ,以及采用低噪声器件 ,才能实现低相噪输出 。选择了类似于双环的混频式锁相环方案 , 并采用了梳妆谱发生器代替传统的大步进锁相环 , 减少了环路所带来的额外相位噪声 , 最终实现了合成器低相噪指标要求 。通过在混频环的混频输出后加可变分频器 ,实现了小步进输出  。

实现方案

合成器输出频率范围非常宽 , 达到 4 倍频程 。在这么宽的频率范围内单段很难实现 , 所以采用分2 段输出 。在低段 4 ~ 8 GHz 的倍频程频率范围内采用混频式锁相环方案实现 。高段 8 ~ 16 GHz 的频率范围通过低段 4 ~ 8 GHz 二倍频实现 。其整个实现方案如图 1 所示 。由于高段是通过低段倍频实现 ,高段步进为 1 MHz 时 , 则低段步进为 0. 5 MHz 。与传统的三环方案相比较 , 该方案简单许多 ,较好地解决了小步进及低分频比之间的矛盾 。低段的混频式锁相环部分是整个方案的核心部分 。混频式锁相环方案主要有晶振 、梳状谱发生器 、混频环3 部分组成 。混频环输出和梳状谱输出混频滤波后再分频输出与晶振分频输出鉴相 , 使环路输出最终锁定在所要求的频率 。

选用 100 MHz 超低相噪恒温晶体振荡器 , 其典型相位噪声指标 为 : -130 dBc/Hz (@100 Hz ) ,-145 dBc/Hz( @1 kHz) , -155 dBc/Hz ( @10 kHz) 。梳状谱发生器采用阶跃恢复二极管实现倍频 , 步进为 200 MHz ,其最大倍频次数只有 78 。由于频率太高 ,受现有器件的限制 ,单环锁相环不容易实现大步进输出 ,而且还会引入额外的相位噪声 ,所以采用倍频方案更合适 。混频环部分的环内最大分频比虽然为 400 , 但是由于采用了超低相噪的鉴相器 ,所以输出仍然可以保证低相噪指标 , 同时又实现了小步进指标 。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