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言
绪论
第一章自然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方式
第一节关中地区的自然水环境概况
第二节地表水资源利用以渠堰修筑为主的河渠灌溉工程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利用一井灌、泉灌
第四节自然水环境变迁与农业水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
第二章自然水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自然水环境与农作物种植结构
第二节自然水环境与农业耕作技术的选择
第三节明清时期农田水利事业与农业发展
第四节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管理
第一节农田水利工程的经营与管理
第二节农业用水管理
第四章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与协调
第一节农业与其他水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二节水事纠纷的类型与形式
第三节水事纠纷的解决途径
第五章制度水环境与地方水资源利用
第一节政府行为与地方水利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基层社会组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节经济文化因素与水资源利用
第四节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诱发性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渭南地区水利碑刻资料选录
附表1明清陕西干旱灾害统计
附表2明清陕西水涝灾害统计
后记
高升荣,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历史人文地理、水利社会史、明清史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各类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本书以明清时期关中地区水资源作为中心问题加以讨论,并以此为基础,解释了农民的行为、乡村社会组织的运作,特别是制度性因素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其主旨是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和水资源的关系,如何合理认识和对待人在水资源利用中的地位问题。研究历史时期的乡村水利社会,尤其是总结古人在农业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今天正确处理水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理学地理科学类”专业,而“城市规划”属于“工学土建类”
如果按你的表上面,属于工学大类。看你的表应该不是城乡规划专业办的很正规的学校。目前城乡规划专业属于一级学科,分两类,一类是在工学建筑类衍生出来的,相对正规;一类是在理学人文地理类衍生出来的,注重理论分...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理学地理科学类”专业,而“城市规划”属于“工学土建类” 工程类专业分两大类: 一类为建筑工程系列,二类为土木建筑系列 建筑工程中的专业有:工民...
明清时期广东的陂塘水利与生态环境
本文叙述了明清广东山区陂塘水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陂塘水利改善了山区的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的价值。而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道和陂塘淤塞,废弃的河道、陂圳、山塘又被占垦为田;溪流河道上层级而设的陂坝阻碍了航运设施的使用;河上层级而设的陂坝还使径流流速减慢,沙泥渟蓄。而河床渐高又使河水漫溢,也影响了对水力资源的运用。当时人们针对陂塘水利出现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治理的措施。但是由于山区经济落后,水利社会组织不够发达,这些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
明清时期兰州城取水与水利变迁研究
黄河"水低岸高",兰州城难以凿渠引黄,阿干河成为明成化以后重要的取水途径,其引水渠道大致呈东西走向。明嘉靖以后水车的应用使引黄灌溉成为可能,促进了兰州地区的发展。清代,阿干河引水渠仍是兰州城取水的重要来源,但其在兰州城市用水中的地位下降,农业灌溉作用突出。
水利社会的类型——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乡村社会变迁 |
|||
书号: |
20514 |
ISBN: |
978-7-301-20514-3 |
作者: |
张俊峰 |
版次: |
1 |
开本: |
16开 |
装订: |
平 |
字数: |
306 千字 页数:352 |
定价: |
¥44.00 |
浏览次数: |
1352 |
||
出版日期: |
2012-05-11 |
丛书名: |
田野·社会丛书 |
导 言
第一章 明清以来洪洞人口、资源与环境特征
一、从杨侯国到洪洞县
二、"大槐树"移民与明清洪洞人口问题
三、历史时期洪洞区域社会发展的环境要素
四、洪洞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种类型
第二章 引泉灌溉:以霍泉为中心的洪赵泉域村庄
一、颇似江南:泉水、村庄与渠系
二、以水为中心:水资源开发与水利型经济
三、权力中心:水组织与水政治
四、灌溉不经济:水争端与水权利
五、权利象征:水信仰与水习俗
六、油锅捞钱与三七分水:泉域社会的冲突与秩序
七、建国初期泉域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第三章 引河灌溉:以通利渠为中心的临洪赵三县十八村
一、通利渠开创之谜
二、无法选择的生存环境
三、地水夫一体化的通利渠水利管理体系
四、明清以来通利渠十八村地权形态
五、明清以来通利渠发展中的"内忧外患"
六、1948年以后通利渠水利秩序的重新调整
第四章 引洪以灌:洪水资源开发与地域社会发展--以明清以来洪洞县河西16渠34村为中心
一、水碑与水册:洪灌型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文献基础
二、洪水资源特性与河西水利开发的时空进程
三、洪灌型渠道的组织、制度及水利特点
四、获取水权的途径
五、洪灌型区域的水神信仰
六、洪灌型区域的水利争端
七、洪灌型水利社会的特点
第五章 以"水"为中心的洪洞区域社会--洪洞研究的典型性及类型学意义
一、为什么是以"水"为中心?
二、洪洞研究的典型性
三、洪洞研究的类型学意义--以"泉域社会"为例
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六章 类型学视野下的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
一、多学科共识:通过水来看社会
二、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类型学视野
三、水利社会史研究关注的焦点与问题
四、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史、环境史,现主要从事前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水权问题研究。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