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直立灌木,高0.3-1.2(-1.5)米。幼枝密被鳞片和褐色长刚毛。叶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1.5-3厘米,宽0.8-1.4厘米,顶端钝圆,具直立或反折的短尖头,基部通常钝圆,有时宽楔形,上面暗淡或光亮,鳞片疏或密,下面密被覆瓦状鳞片,褐色、淡褐色或黄绿色,鳞片边缘有细圆齿,沿叶脉有时疏生长刚毛,通常边缘于幼时有长刚毛,以后渐脱落;叶柄长2-4毫米,被鳞片和刚毛。花序顶生,1-3花,花梗长0.7-1.5厘米,红色,被鳞片,有疏或密的刚毛或无毛。
产四川西南、云南西北、西藏东南(察隅)。生于岩坡杜鹃灌丛或山谷流石坡,常自成灌丛,海拔3 000-4 000米。缅甸东北部也有。
与“怒江杜鹃(原变种) Rhododendron saluenense Franch. var. saluenense”相关的变种有:
美被杜鹃Rhododendron calostrotum Balf.f. & Kingdon-Ward
小叶美被杜鹃(变种)Rhododendron calostrotum Balf.f. & Kingdon-Ward var. calciphilum (Hutch. & Kingdon-Ward) Davidian
美被杜鹃(原变种)Rhododendron calostrotum Balf.f. & Kingdon-Ward var. calostrotum
雪龙美被杜鹃(变种)Rhododendron calostrotum Balf.f. & Kingdon-Ward var. riparioides (Cullen) R. C. Fang
独龙杜鹃Rhododendron keleticum Balf.f. & Forrest
怒江杜鹃Rhododendron saluenense Franch.
平卧怒江杜鹃(变种)Rhododendron saluenense Franch. var. prostratum (W. W. Sm.) R. C. Fang
直立灌木,高0.3-1.2(-1.5)米。幼枝密被鳞片和褐色长刚毛。叶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1.5-3厘米,宽0.8-1.4厘米,顶端钝圆,具直立或反折的短尖头,基部通常钝圆,有时宽楔形,上面暗淡或光亮,鳞片疏或密,下面密被覆瓦状鳞片,褐色、淡褐色或黄绿色,鳞片边缘有细圆齿,沿叶脉有时疏生长刚毛,通常边缘于幼时有长刚毛,以后渐脱落;叶柄长2-4毫米,被鳞片和刚毛。花序顶生,1-3花,花梗长0.7-1.5厘米,红色,被鳞片,有疏或密的刚毛或无毛;萼红紫色,萼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9毫米,外面被疏或密的鳞片,被微柔毛或有时并有刚毛,有长或短的缘毛;花冠宽漏斗状,长1.8-3厘米,紫色、紫红色或深红色,内有紫色斑点,外面密被短柔毛,有或无鳞片;雄蕊长短不一,露出花冠筒外,短于花冠,花丝基部密被柔毛,花柱红色,伸出花冠,基部有微柔毛或无。蒴果卵球形,高5-9毫米,被宿萼。花期6-8月,果期8月以后。
怒江段六库至丙中洛公路
怒江段六库至丙中洛公路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 建设单位: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一三年五月 2 建设项目概况 路网规划及现有道路情况 根据相关规划, 六丙公路主要作用有六个方面: 一是滇藏新通道的重要组成路段; 二是怒江 州的贡山、福贡、泸水三县与其他市县连接的主要通道;三是《云南省公路网规划》 (2005 -2020 年)一般干线路网 “德钦~瑞丽 ”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云南省国防(沿边) 公路建设规划》 主干线 “丙中洛~富宁 ”沿边国防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香格里拉云南片 区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本项目也是配合 《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 规划六 库以上的亚碧罗、碧江、福贡、鹿马登、马吉、松塔等水电站开发大宗物资及大件运输公路 的一部分。 六丙公路是 “滇藏新通道
怒江流域怒江州段水电开发生态影响研究
如何降低怒江生态脆弱性所导致的生态风险,提高其综合生态效益,一直以来都是怒江水电开发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采用G IS分析技术对怒江州生态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境内怒江流域拟建电站所处区域,分析了怒江中上游水电开发的生态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该区域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较为明显,表现出沿河谷生态效应的纵向分异和不同海拔层的垂直分异,这种分异状况,使怒江水电开发具有整体生态系统敏感性较高、局部敏感性复杂多样的特点。经研究认为,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区域及特殊区域的调控,采取差别化的生态应对措施是提高怒江水电开发生态友好性的关键。
种中文名:长粗毛杜鹃(原变种)
种别名 :
生于海拔(2 700--)3000-3995米的山地针叶林或杜鹃灌丛中。
千针叶杜鹃(原变种)
灌木;小枝细长,近于轮生,被糙伏毛。叶薄革质,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2厘米,宽0.7-1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微反卷,波状,疏被糙伏毛,两面疏被锈色糙伏毛,上面绿色,下面干后黄褐色,中脉在两面凸起,侧脉在两面消失;叶柄极短,通常长不足2毫米,密被锈色糙伏毛。花芽卵球形,无粘质,鳞片卵形,长8毫米,宽6毫米,除外面沿棱脊被糙伏毛及边缘微被长柔毛外,其余无毛。伞形花序顶生,有花2-3朵;花梗长4毫米,密被糙伏毛;花萼杯状,5深裂,裂片近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毫米,宽1.5毫米,外面及边缘被糙伏毛,内面无毛;花冠短钟状漏斗形,不对称,长1.2-1.4厘米,花冠管圆筒状,长7毫米,径4毫米,裂片5,不等长,长5-7.5毫米,宽约3毫米;雄蕊5,不等长,长1.5-2厘米,花丝上部1/3以下及基部以上疏被腺毛;子房卵球形,长3.5毫米,密被糙伏毛,花柱长1.7-2厘米,无毛,柱头扁平,头状。蒴果圆锥状或近于圆球形,直径5毫米,被糙伏毛。花期4月。
产福建北部、湖南东南部。模式标本采自福建崇安(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