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农田排水是要排走田间多余的水,而节水灌溉是要尽量减少各个环节水的消耗,杜绝浪费,作到水尽其用。从表面上看来,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于是,就产生一种观点,认为实施节水灌溉以后,田间再也不会有多余的水可排,那么,采用农田排水措施的前提也就不复存在了。事实是不是这样,需要作一些客观分析。
对于某些地区来说,由于连年干旱,长期大量取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现状地下水位已经很深,而土壤透水性较好,汛期也不会产生地表径流,或者是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产生深层渗漏,不会由于地下水位升高而助长涝、渍和盐碱。这种情况下,除了井灌本身就能起到排水作用外,确实不再需要采用其他类型的农田排水措施。
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甚大。全国大部分地区属东亚季风气候,具有年内和年际雨量分配很不均匀的特点。因此,经常出现丰枯交错和旱、涝交替,历史上就存在着水旱频仍的现象。当前,即使在实施高标准、高效率的节水灌溉后,田间水分已大量减少,但是仍有不少地区,在汛期遭遇较大降雨或暴雨袭击时,仍然会产生多余的地表径流,而又无法加以消耗利用,若不及时排除,并随即降低地下水位,内涝和渍害的威胁依然存在。北方一些引用河水灌区,在我国目前以沿用地面灌溉方式为主体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了节水改造,也还有一部分灌溉水从田面渗入地下,补充到地下水中,若不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对地下水位加以控制,仍会出现地下水位上升过高,而使土壤盐渍化程度加剧。
在这些地区实施节水灌溉与农田排水并行,不仅不会出现无水可排或农田排水干扰节水灌溉以至降低其作用的不良后果。与此相反,在保持灌溉土地水分与盐分均衡,维持水土资源的正常状态,实现良性循环,为节水灌溉农业创造夺取稳产高产的有利条件方面,农田排水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排除农田里多余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地表径流以消除内涝,控制地下水位以防治渍害和土壤沼泽化、盐碱化,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保证高产稳产创造良好条件,这就是农田排水的根本任务。
由于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情况存在差别,各地区农田排水的具体任务不尽相同。在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带,特别是平原和低洼地区,汛期降雨量大、过于集中或持续时间长,往往容易形成内涝,雨后地下水位升高,使土壤过湿而产生渍害。在这些地区,需要通过排水设施,排走多余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增加通透性,提高地温,以消除涝渍。在半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带,土壤含盐量大或地下水矿化度高的地区,需要利用排水系统来控制(降低)地下水位,结合灌溉和降雨淋洗盐分,通过排水系统排走,以淡化土壤和地下水,保持良好的水盐平衡状况,防治土壤盐渍化。
太感动了
墙排水的优势 ① 排水走自家墙体,减少楼板穿洞 传统的排水方式排水管道穿过楼板来到下一层又称下排水,然后再进入到总的下水管中排出。而新型的墙排水方式从结构上进行了改变。管道是不穿过楼板,而...
渠道建筑中的渠道是指具有自由水面的人工水道。地面上的渠道多为开敞式明渠。埋设在地面下四周封闭的称为暗渠(见输水管道)。渠道按用途可分为:灌溉渠道、动力渠道(用于引水发电)、供水渠道、通航渠道和排水渠道...
改进农田灌溉和农田排水
改进农田灌溉和农田排水
生态型农田排水沟设计
介绍了现代生态排水沟的特点与含义,同时从缓冲带设计、护坡设计、基本要求以及断面设计等3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生态型排水沟的设计方式,并且应用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现阶段,我国对于沟道的研究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应基于河流的治理经验,克服理念、理论上的障碍,大力促进我国生态沟道的建设。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地理条件,积极开展试点;针对不足,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便生态沟道的实践经验与具体理论得到快速发展。
《淮北平原区农田排水指标》(DB34/T 3731-2020)规定了淮北平原区农田排水指标的术语和定义、耐淹历时、降渍埋深、农田适宜地下水埋深、综合排水指标。该标准适用于淮北平原区农田排水规划设计与工程控制运用。
农田排水管理,农田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包括排水工程的养护维修;及时排除涝、渍水和控制地下水位;排除灌溉回归水并设法加以利用;灌区地下水盐动态的观测和分析工作等。
《淮北平原区农田排水指标》(DB34/T 3731-2020)不仅为区域农田水利规划、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也为不同作物种植区采用不同工程建设标准提供依据,使农田排水工程规划与建设更具针对性。该标准为制定高标准农田排水标准提供依据和参考,使高标准农田排水工程建设标准更加具体;符合现代水利发展方向,对于指导区域涝灾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该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安徽省淮北平原区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和小型农田水利类型特点,对国家和行业现行规范标准的补充和细化,从而进一步完善农田排水指标体系,指导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