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基本概念 1
1.1.1 能源审计 1
1.1.2 能效管理 1
1.1.3 能源与经济发展 2
1.2 能源与碳排放 4
1.2.1 国内外碳排放现状及特点 4
1.2.2 能源使用与碳排放的关系 5
1.3 我国的能源管理体系 7
参考文献 9
第2章 能源审计 10
2.1 能源审计概念 10
2.1.1 能源审计产生的理论依据和审计目的 10
2.1.2 能源审计主体和客体 11
2.1.3 能源审计职能 11
2.2 能源审计发展概况 12
2.2.1 国外能源审计发展现状 12
2.2.2 国内能源审计发展现状 13
2.3 我国的能源审计制度 16
2.3.1 能源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16
2.3.2 能源审计的管理流程 18
2.4 能源审计方法体系 19
2.4.1 企业能源审计的四个环节 19
2.4.2 企业能源审计的三个层次 20
2.4.3 企业能源审计的八个方面 20
2.5 能源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22
参考文献 22
第3章 能效管理 24
3.1 能效管理与能源审计的关系 24
3.2 能效管理发展概况 25
3.2.1 国外能效管理发展现状及经验 25
3.2.2 国内能效管理发展现状及经验 32
3.3 能效管理机制 35
3.3.1 节能自愿协议 35
3.3.2 合同能源管理 36
3.3.3 能效标准与标识 36
3.3.4 节能产品认证 37
3.3.5 电力需求侧管理 38
3.3.6 能效对标管理 39
参考文献 39
第4章 节能自愿协议 40
4.1 节能自愿协议的概念 40
4.1.1 节能自愿协议的概念 40
4.1.2 节能自愿协议的类型 41
4.1.3 节能自愿协议的特点 43
4.1.4 节能自愿协议双方及其主要责任 44
4.2 国外节能自愿协议的发展概况 46
4.2.1 国外节能自愿协议的发展及现状 46
4.2.2 节能自愿协议发展的国际经验 48
4.3 国内节能自愿协议的发展概况 50
4.3.1 国内节能自愿协议的发展及现状 50
4.3.2 国内节能自愿协议的实践经验 54
4.4 节能自愿协议的技术支持体系 55
4.4.1 节能自愿协议的实施程序 55
4.4.2 节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58
4.4.3 节能目标体系 59
4.4.4 企业节能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 61
4.5 节能自愿协议的政策支持体系 65
4.5.1 相关法律法规 65
4.5.2 财政金融优惠政策 67
4.5.3 节能奖励 68
4.6 节能自愿协议对节能和碳减排工作的影响 69
4.6.1 国外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69
4.6.2 国内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70
4.7 节能自愿协议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71
4.7.1 节能自愿协议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71
4.7.2 对节能自愿协议发展的政策建议 72
参考文献 72
第5章 合同能源管理 75
5.1 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 75
5.1.1 节能效益分享型 76
5.1.2 节能量保证型 76
5.1.3 能源费用托管型 76
5.1.4 融资租赁型 76
5.2 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概况 78
5.2.1 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78
5.2.2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国际经验 80
5.3 国内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概况 81
5.3.1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引入 81
5.3.2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 82
5.4 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支持体系 82
5.4.1 节能量审核方法 82
5.4.2 管理信息平台 84
5.4.3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评价 85
5.4.4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认证技术 86
5.5 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支持体系 86
5.5.1 综合规定 87
5.5.2 财政奖励 87
5.5.3 税收优惠 88
5.5.4 金融服务 88
5.5.5 服务政府 88
5.6 合同能源管理对节能和碳减排工作的影响 90
5.6.1 对企业的影响 90
5.6.2 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91
5.7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92
参考文献 94
第6章 能效标准与标识 96
6.1 能效标准与标识的概念 96
6.1.1 概念 96
6.1.2 分类 96
6.2 国外能效标准与标识的发展概况 99
6.2.1 国外能效标准与标识的发展及现状 99
6.2.2 能效标准与标识发展的国际经验 102
6.3 国内能效标准与标识的发展概况 103
6.3.1 国内能效标准与标识的发展及现状 103
6.3.2 国内能效标准与标识的实践经验 105
6.3.3 我国能效标准与标识发展的特点 106
6.4 能效标准与标识的技术支持体系 107
6.4.1 能效标准的制定 107
6.4.2 能效标识的种类 109
6.5 能效标准与标识的政策支持体系 109
6.5.1 相关法律法规 109
6.5.2 能效标识的监管机制及信息公开 110
6.6 能效标准与标识对节能和碳减排工作的影响 113
6.6.1 对终端节能的促进作用 113
6.6.2 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114
6.7 能效标准与标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115
6.7.1 编制节能标准体系 116
6.7.2 制度实施改进对策 116
参考文献 117
第7章 节能产品认证 118
7.1 节能产品认证的概念 118
7.1.1 概念 118
7.1.2 节能产品认证的基本条件 120
7.1.3 节能产品认证的程序 120
7.2 国外节能产品认证的发展概况 121
7.2.1 国外节能产品认证的发展及现状 121
7.2.2 节能产品认证发展的国际经验 122
7.2.3 国外节能产品认证发展的特点 123
7.3 国内节能产品认证的发展概况 124
7.3.1 国内节能产品认证的发展及现状 124
7.3.2 国内节能产品认证的实践经验 125
7.3.3 我国节能产品认证发展的特点 125
7.4 节能产品认证的技术支持体系 127
7.4.1 用能产品的能效标准化 127
7.4.2 产品的节能价值评价 129
7.4.3 节能产品的认证机构 131
7.5 节能产品认证的政策支持体系 132
7.5.1 相关法律法规 132
7.5.2 政策支持 134
7.6 节能产品认证的节能减排成效 138
7.7 节能产品认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138
参考文献 139
第8章 电力需求侧管理 140
8.1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 140
8.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141
8.2.1 国外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141
8.2.2 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的国际经验 143
8.3 国内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概况 144
8.3.1 国内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144
8.3.2 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的特点 145
8.4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政策支持体系 147
8.4.1 相关纲领性文件 147
8.4.2 激励机制 150
8.5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支持体系 152
8.5.1 能源计量技术 152
8.5.2 电力用户负荷管理技术 153
8.5.3 蓄能技术 154
8.5.4 绿色照明技术 155
8.5.5 电动机系统节能技术 155
8.5.6 建筑节能技术 156
8.6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节能减碳成效 156
8.7 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157
8.7.1 主要问题 157
8.7.2 政策建议 158
参考文献 158
第9章 能效对标管理 160
9.1 能效对标管理的概念 160
9.1.1 概念 160
9.1.2 类型 160
9.2 国外能效对标管理的发展概况 162
9.3 国内能效对标管理的发展概况 164
9.3.1 国家层面 164
9.3.2 省级层面 165
9.3.3 行业层面 166
9.4 能效对标管理的技术支持体系 167
9.4.1 能效对标指标体系 167
9.4.2 能效对标评估体系 170
9.4.3 能效对标指标数据库和最佳节能实践库 170
9.4.4 “BMT方法学”简介 171
9.5 能效对标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171
9.6 能效对标管理的节能减碳成效 173
9.6.1 国家层面的节能减碳成效 173
9.6.2 企业层面的节能减碳成效 174
9.7 能效对标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174
9.7.1 主要问题 174
9.7.2 政策建议 175
参考文献 1762100433B
本书从基本概念、发展现状、管理机制等方面系统详尽地阐述了能源审计与能效管理的相关知识。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前三章对能源审计和能效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明确了“能源审计”与“能效管理”这两者的关系,指出能源审计是能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而能效管理是能源审计的主要目标;后六章则着重介绍了发达国家在能效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包括节能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准与标识、节能产品认证、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对标管理在内的六种主要模式,其良好的节能效果对我国能效管理机制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能源管理制度1、 能源计划与用能管理(1) 各部门要制定节能降耗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并检查和总结计划执行情况。(七月中旬以前完成上半年度节能计划执行情况小结;次年一月中旬完成年度节能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北京自考将于明年正式开考能源管理专科、独立本科段两专业,能源管理师职业能力水平证书(简称CNEM)一、二级课程同时列入两专业考试计划当中 此次新设的能源管理专业为北京教育考试院与中国交通运输协...
能源管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系对企业能源管理工作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提高能源管理建设水平,作为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的重要举措,要求建设:第一,要“厚基础、宽口径,协调一致向前发展”。厚基础,就是...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指南
能 源 审 计 手册 二○○六年 11月 1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1 1.1 能源审计的概念 ,,,,,,,,,,,,,,,,,,,,,,,, 1 1.2 能源审计的作用 ,,,,,,,,,,,,,,,,,,,,,,,, 1 1.3 能源审计的形式 ,,,,,,,,,,,,,,,,,,,,,,,, 2 第二章 能源审计程序 ,,,,,,,,,,,,,,,,,,,,,,,, 5 2.1 审计策划与准备 ,,,,,,,,,,,,,,,,,,,,,,,, 5 2.2 审计现场审计 ,,,,,,,,,,,,,,,,,,,,,,,,, 6 2.3 召开能源审计总结会 ,,,,,,,,,,,,,,,,,,,,,, 8 2.4 编制能源审计报告 ,,,,,,,,,,,,,,,,,,,,,,, 8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释义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释义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国家标准实施指南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国家标准汲取了国内外开展企业能源审计 的经验,与中国其他能效标准保持了协调一致,考虑了中国节能形势的现 状与发展。它建立了企业能源审计方法的基本框架。贯彻实施这一标准, 将对我国的节能事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项标准与其他能效标准一样, 只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实施的时候,需要作者进行进一 步的解释与说明,本文的说明按照国家标准文本的顺序进行。 本文内容主要是对国家标准 GB/T 17167-1997 的解释,包括: 1、标准制定的背景与提出 2、标准的适用范围与若干概念 3、企业能源流转过程的特点与企业能源消费指标体系的设臵 4、企业能源审计的内容与指标体系计算的数学模式,企业能源输入输 出数据表的设计,“企业能源消费投入产出平衡表” ,利用 Microsoft office 内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能源审计与能效测评》本书由浅入深,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在全面总结、分析主要国际组织在能源审计和能效测评方面开展的工作,以及包括我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在能效标准、政策及实施方面的特点及做法后,首先介绍了DSM项目的类型和技术、DSM项目能源审计与能效测评的内容和方法、DSM项目能效测评标准,继而论述了DSM项目能效测评标识的设置和使用方法、DSM项目能源审计报告的写作方法,zui后分别对电力、钢铁、建材、煤炭、有色行业DSM项目能效评测的内容、流程和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前言
第一章 DSM与DSM项目
第二节 DSM实施手段
第三节 DSM项目主要类型
第四节 DSM项目节电技术
第五节 DSM项目能源审计与能效测评
第二章 DSM项目能源审计与能效测评分析方法
第一节 节能性指标评估法
第二节 成本效益评价法
第三节 能源效率计算分析法
第四节 能源统计与综合能耗指标分析法
第五节 能量平衡分析法
第六节 节能潜力分析法
第七节 能源计量法
第八节 基准能耗评估法
第三章 DSM项目能源审计的内容
第一节 DSM项目能源审计概述
第二节 DSM项目能源审计过程
第三节 DSM项目能源审计报告的写作
第上节 重点行业DSM项目能源审计报告
第五节 DSM项目能源审计与节能规划
第四章 DSM项目能效测评的内容
第一节 DSM项目能效测评概述
第二节 节能量测量与验证
第三节 国际节能效果测量和认证规程
第四节 能效测评标准
第五节 DSM项目能效测评标识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第七节 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服务
第八节 DSM项目重点用能系统能效测评
第九节 DSM项目重点用能系统能效测评安全分析
第五章 重点行业DSM项目能效测评
第一节 电力行业DSM项目能效测评
第二节 钢铁行业DSM项目能效测评
第三节 建材行业DSM项目能效测评
第四节 煤炭行业DSM项目能效测评
第五节 有色金属行业DSM项目能效测评
第六节 化工行业DSM项目能效测评
第六章 我国DSM项目能效测评机构与政策
第一节 DSM项目能效测评机构
第二节 DSM项目能效测评政策
第七章 国际DSM项目能效测评机构
第一节 国际能源署
第二节 国际能效评估组织
第三节 欧盟能效机构
第四节 美国能效机构
第五节 加拿大能效办公室
第六节 亚太地区能效测评概况
附录
附录1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附录2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
附录3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参考文献
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初步能源审计、全面能源审计、专项能源审计。 (1)初步能源审计
进行能源审计的对象比较简单,花费时间较短,通常只做初步能源审计。这种审计的要求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对现场和现有历史统计资料的了解,对能源使用情况仅作一般性的调查,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为1-2天,其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用能单位的主要建筑物情况、供热系统、空调系统、管网系统、照明系统、用水系统、以及其他用能设备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用能单位的总体基本情况。
二是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用能单位的主要节能管理措施,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三是对用能单位能源统计数据的审计分析,重点是主要耗能设备与系统的能耗指标的分析(如供暖、空调、供配电、给排水等),若发现数据不合理,就需要在全面审计时进行必要的测试,取得较为可靠的基本数据,便于进一步分析查找设备运转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初步能源审计一方面可以找出明显的节能潜力以及在短期内就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同时,也为下一步全面能源审计奠定基础。
(2)全面能源审计
对用能系统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就要进行详细的能源审计。这就需要用能单位有比较健全的计量设施,或者在全面审计前安装必要的计量表,全面地采集企业的用能数据,必要时还需进行用能设备的测试工作,以补充一些缺少计量的重要数据,进行用能单位的能源实物量平衡,对重点用能设备或系统进行节能分析,寻找可行的节能项目,提出节能技改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环境评价。
(3)专项能源审计
对初步审计中发现的重点能耗环节,针对性的进行的能源审计称为专项能源审计。在初步能源审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对该方面或系统进行封闭的测试计算和审计分析,查找出具体的浪费原因,提出具体的节能技改项目和措施,并对其进行定量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也可称为专项能源审计。
无论开展上述那种类型的能源审计,均要求能源审计小组应由熟悉节能法律标准、节能监测相关知识、财会、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否则能源审计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