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以及传热学、动力学等理论基础,及在水资源、油气田开发、能源动力、新型能源、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等方面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应对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学术研究前沿有所了解;应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文写做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后可胜任能源与资源工程学科或相邻学科的工程技术、科学管理等工作职位,或继续进行能源与资源领域的研究生学习。
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一:水资源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水文水资源:包括水文物理规律分析模拟及预报,水文水资源信息技术,水文不确定性理论及水灾害防治,非传统水源安全高效利用原理与技术,水资源系统优化及管理,水资源系统理论与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开采与保护:包括地下水流动及污染物反应-迁移的数值模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研究,地下水成分、环境背景及污染途径,地下水污染系统环境质量评价,地下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等。
水污染控制: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水利生态的修复、处理及保护,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节水技术与废水回用技术应用,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理论与技术等。 该研究方向将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及许多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研究水文水资源以及地下水使用理论;研究水资源管理、污染防治与水资源持续利用等,为我国水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研究方向二:油气田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油气田开工程及提高采收率:包括低渗透率岩石中流体流动规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新理论与新技术;高渗透率高含水油气田降水增油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油气田开发过程数值模拟与优化:包括多孔介质多相流数值模拟;油气田开发的不确定性模拟及优化。
油气田开发新理论与新工艺
该研究方向针对传统的油气田开发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油气田的开发过程工艺、技术与理论,进行油气田开发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优化等。研究方向紧密联系实际,将为解决限制我国及世界目前油气田开发的瓶颈与要害问题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研究方向三:热能动力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空气动力学:包括各种自由射流和尾流的流动特征和混合机理;射流混合的主动和被动控制;诱发射流整体自激发抖动的机理;抖动射流的混合特征和应用;大尺度和小尺度流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它们的联合统计学规律。
有效燃烧及其污染控制:包括稳燃机理及火焰稳定器的开发和应用;高效低污染可控气体和煤粉燃烧器的研发;燃烧过程传感监控与气体传感器的研发。
燃烧烟气洁净技术:包括工业燃烧烟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聚合机理和去除技术研发;工业燃烧烟气中的NOx、SOx以及粉尘的同时去除原理及技术探索;新型尾气或烟气净化用催化转化剂的研发。
该研究方向紧密联系实际,切中我国及世界能源资源及其利用的瓶颈与要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经济效益。
研究方向四: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复杂共生矿产资源生态化高效利用新科学体系:包括复杂共生矿产资源生态化高效利用过程多流程、多工艺过程热力学、动力学与相关工程技术;复杂共生资源利用过程单元工艺过程的选择、单元的链接以及各单元过程的技术集成与系统优化;复杂共生矿产资源生态化高效利用过程的资源利用、能源消耗以及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系统。
我国特色复杂共生资源的高效生态化利用:包括复杂共生资源体系元素分离与循环过程的能、势关系与调控机制;多金属复杂体系分离与循环过程能、质传递转化规律;多外场协调作用以及研究非常规介质的复杂共生资源体系分离、反应与物质传递、转化规律等。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包括若干典型工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过程物质分离、反应以及能质传递、转化规律;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与生态化的工程技术与技术集成。
该研究方向将综合运用现代矿物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金属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能量减量消耗与环境保护为目标与突破口,在理论和方法的源头上有所创新,突破传统选矿、冶金、环境末端治理各学科分割的局限,形成矿物资源生态化高效利用新的科学体系。
研究方向五: 新型能源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地热资源与工程:包括地热流体复杂流动过程的物理与数值模拟;传热与传质过程的数学描述;相对渗透率与毛管压力的试验测定;低温地热资源发电理论与技术等。
太阳能资源利用工程:包括太阳能发电、供热供冷系统与工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制等。
风能利用工程与理论:包括风能利用新理论与工艺;风能发电系统关键材料与装备开发与研究;
该研究方向针对我国传统矿物能源紧缺,而且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系统研究典型新型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过程的新理论、工艺与技术,为解决制约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环境瓶颈问题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勘察技术与工程和资源勘探工程的区别:勘察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作对象是工民建,公路铁路勘察,地质灾害勘探以及其他军需工程勘探等···需要的知识主要以岩石为主,认清岩石,搞清楚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为主。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比,从就业前景来看哪个更好
我想,前者是宏观的东西,可以掌握新能源的发展动态及方向,有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和增长见识;后者属微观领域,跟具体的材料和器件打交道,科技含量比较高。如果你善于领导和管理,建议选择前者,如果你善于钻研,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区别主要在于: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新能源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化(实现);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侧重于新能源材料的制备与深加工成为各种新能源核心构件的制备工艺...
为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我国目前需要大量能源与资源领域的创新型人才。然而,我国当前的学科体制仍受过去计划经济下各工业各部门条块分割现象的影响。在这种学科体制下,形成了“能源工程”与“资源工程”的学科割裂。
北京大学拥有厚实的理工科科研和教学实力,2005年,北京大学在工学院建立了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并于2006年在国内首家开始“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前,北京大学还设立了相应的“能源动力与资源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点,完成了能源-资源的一体化完整的学科建制。
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强调能源-资源的一体化,其本科专业系统讲授与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工程、政策与经济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能源-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
北京大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新增)
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新增)
中山大学(2011年新增)
北大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与山西联合开设有“北京大学——山西新能源新工业产业化中心”,该中心第一批启动三个产业化研究项目:1)高炉渣生态化资源利用技术;2)新型环保水源热泵技术;3)煤炭清洁加工利用新技术。
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和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共建“过程节能与资源再利用”联合研发基地,双方以钢铁冶金工艺中的节能、环保与生态技术为核心开展全面合作。以北京大学工学院为科研平台,为天津钢铁有限公司提供有偿的科研服务和合作,并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双方还将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北京大学工学院对天津钢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课题提供技术支撑。
北大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定位于能源与资源科学与工程的学术前沿,进行中国能源与资源的发展战略、技术前沿与先进工程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资源利用、油气田开发、能源动力、新型能源、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等。北大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将建成中国以及世界能源与资源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研发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2011年3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点为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北大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能源与资源工程”命名的院系,也是唯一的以“能源与资源工程”为专业的院系。现有研究员(含特聘研究员)21名,兼职研究员2名,设立有水资源研究中心、高等油藏模拟中心、 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研究中心、能源动力与环境研究中心、节能与动力工程研究所、 石油与地热技术研究所、微纳米热质传递与能源效率实验室等研究机构。
招生专业:
①本科:能源与资源工程
②硕士研究生:能源动力与资源工程
③博士研究生:能源动力与资源工程
④博士后:能源经济、能源政策、能源系统模拟和规划、环境经济、环境规划、清洁生产、建筑物节能、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纳米材料科学、分析化学、油气田开发工程、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能源工程、水文、水资源、 地下水保护、环境修复、资源统一核算与循环经济系统、可再生能源、新兴能源开发、温室气体的控制与利用、高效低污染燃烧系统开发、新型节能燃器具开发、能源与资源计算、模拟。
按照学科代码,能源与资源工程(080110S) 属于 0801 地矿类,同类的专业有:
080101 采矿工程
080102 石油工程
080103 矿物加工工程
080104 勘查技术与工程
080105 资源勘查与开发
080110S 能源与资源工程
目前国内开办的能源动力学类专业有三个:热能与动力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与资源工程(如前)
热能与动力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 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 、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 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核工程与核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及核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在各 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一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该系是我国培养核工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本科设工程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2个专业。工程物理专业课程设置面向新技术并具有工偏理的特色。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所学课程与工程物理专业基本相同,只是到专业课学习阶段,核工程方面课程有所加强。该系的一级学科为核科学与技术,下设4个二级学科:核技术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能科学与工程。上述一级学科和4个二级学科都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二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为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制造系,成立于1952年。1975年与部分工程物理系专业合并,调整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动力机械工程系。1994年4月全校院系调整,上述两系正式合并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现有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包括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2003年增设的能源环境工程、后续能源与能源新技术、航空动力与空间环境工程3个博士备案点,其中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4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设有核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此外还设有空调通风、供暖、供燃气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2个硕士点。学院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核工程与核技术3个本科专业,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和核工程与核技术2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另设有热与流体教学实验中心。
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创办于1958年,为国内大学中同类专业创办最早者。前身是工程热物理系,1992年更名为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本科生学制为4年。硕士专业学位点有:工程热物理、制冷和低温技术。博士专业学位点有:工程热物理。其中,工程热物理为科学院重点学科,设有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四、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北京大学拥有厚实的理工科科研和教学实力,于2005年在工学院建立了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并于2006年开始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强调能源-资源的一体化,其本科专业系统讲授与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工程、政策与经济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能源-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本系设立有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本科、能源动力与资源工程硕士和博士点。
中水电公司参加亚洲水资源与再生能源会展
3月29日,由《国际水电与大坝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on Hydropower and Dams)》主办的第三届亚洲水资源与再生能源会展活动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首府古晋举行,共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水利及能源机
能源动力与资源工程专业是北京大学在国内首家自主设立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资源利用、油气田开发、能源动力、新型能源、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等。2011年,北大工学院进一步凝练了研究方向,能源动力与资源工程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研究方向:
01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02 水资源科学与工程
03 清洁能源科学与工程
04 能源与资源生物工程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能源与资源短缺是中国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源、能源与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瓶颈。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也翻了一番。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未来的二十年内,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将出现超高速增长。随着中国目前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开展,优质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已经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一方面需水量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水质却在不断恶化。为了治理不断恶化的水资源环境,国家科研的投入在大量增加。
我国矿产资源储量远远满足不了生产规模与社会需求的增长,造成资源保证程度急剧下降。主要金属储量的保证年限只有10~30年左右,对国外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几种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都在40%左右,这必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能源动力与资源工程专业着眼于当前世界能源与资源的现状,定位于能源与资源科学与工程的学术前沿,进行中国能源与资源的发展战略、技术前沿与先进工程技术的研究。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