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匍枝柱隔孢,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叶斑两面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多角形。
编号 | 11079 |
拉丁纲名 | Hyphomycetes |
中文纲名 | 丝孢纲 |
拉丁目名 | Miniliales |
中文目名 | 丛梗孢目 |
拉丁科名 | Moniliaceae |
中文科名 | 丛梗孢科 |
拉丁名 | Ramularia stolonifera |
中文名 | 匍枝柱隔孢 |
定名人 | Ellis et Everh. |
参考文献 | |
采集地 | |
形态描述 | 引致梾木叶斑病。叶斑两面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多角形,直径0.5-5(-20)μm,常愈合,浅灰绿色,暗淡灰褐色,中度至暗褐色,最后中心常淡灰白色,边缘不定或具褐色,暗褐色或暗淡紫纳紫蓝色的边缘,窄或中度宽,常具~扩散的淡黄色或淡紫色的环痕。叶背斑点浅褐色至浅灰褐色。子实体叶背生,扩展散生,淡灰白色,疏松至稠密,偶有点状。初生菌丝体内生,菌丝无色有隔,稀少分枝,宽1-3(-5)μm;子座缺或小,近气孔生,无色,少有大的,直径可达80μm,破裂气孔,因而变成内或近表皮生;次生菌丝体,从次生菌丝发生。最后分枝或顶生;或呈小簇散生,从内生菌丝或气孔伸出,少有大的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直立,过圆筒形至状弯曲,简单,偶有分枝,3-50(-85)×2-4μm,0-3个隔膜,无色,平滑,孢痕疤近于加厚,黑色;分生孢子链生,常成分枝链,椭圆形,圆柱形,近圆柱纺锤形,(6-)8-35(-45)×2.5-5μm,0-2(-4)个隔膜,无色,平滑至模糊地粗毛,末端钝,近于小点或近圆锥形平截,孢脐近于加厚和黑色。 |
讨论 | 据Saccardo(1892)和秦芸(2003)报道,本菌寄主范围仅山茱萸属Comus植物。原始描述分生孢子梗短,3-50×2-4μm,0-3个隔膜,孢痕疤近于加厚,暗色;分生孢子串生,(6-)8-35(-45)×2.5-5μm,0-2(-4)个隔膜。我们观察的标本,除孢子梗较长外,其他均基本符合特征。郭英兰(1993)报道的株木菌绒孢Mycovellosiella comi Y.L.Guo应为本菌异名。山茱萸科上另一种为极细柱隔孢R.angustissima Saccardo,与本种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分生孢子较窄小(6-25×1-2.5 μm),分隔较少,(O-1个隔膜),容易区别。本种寄主植物还有互叶株木Comus alternifolia L.。沙梾C. bretschneideri L.,加州梾木C. californica c.A.Mey.,欧洲山茱萸C. mas L.,太平洋沙株木C. sericea L.,斜叶梾木C. obliqua Raf.,欧洲红瑞木C. sanguinea L.,绢毛梾木C. sericea L.,毛梾C.walteri Wang,梾木属Comus spp.。 |
苏铁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多样。但均为常绿木本植物,有根、茎、叶、花和5个部分。 根苏铁植物的根为直根系,具粗壮的主根和各级分歧的侧根。侧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层、皮层和中柱。表皮层仅有一层表皮细胞,细...
这是异形柱啊 新建异形柱 然后把柱子截面画好 钢筋先点角筋 再点纵筋 然后画箍筋
可以先输入C14-300,在“钢筋业务属性”中“其他箍筋”输入C10-300
黄瓜棒孢叶斑病种子带菌PCR分子检测
利用真菌DNA-ITS区序列中的通用引物ITS1和ITS4,以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出1条600 bp大小的条带。进行序列分析后发现其为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基因序列。根据黄瓜棒孢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与其他黄瓜病原真菌ITS序列间的差异,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CCC1/CCC2,用于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种子带菌分子检测,从而对来自北京郊区黄瓜种子上的棒孢叶斑病的带菌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来自房山和通州的黄瓜种子均在约600 bp出现特异性条带,说明黄瓜种子中携带棒孢叶斑病菌。
PVC管替代气体间隔器进行间隔装药爆破
在露天矿山深孔爆破中,我公司原利用气体间隔器进行二次间隔装药,2010年2月,又利用PVC管取代气体间隔器,在不改变爆破效率的前提下,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