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主要内容
该书共分为七大章内容,参考目录如下: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区域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
第3章 区域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第4章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第5章 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第6章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探索
第7章 结论与讨论2100433B
山体滑坡(landslides)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
滑坡的定义 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崩塌的定义 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块岩块,突然崩落或滑落,顺山...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取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的公告》(2014年第29号),取消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不再报送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和备查。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与各指标因子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并确定了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降雨等7个影响地质灾害发生较大的因子作为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其次,以各指标条件下地质灾害数量和累计发生频次曲线斜率的突变为依据,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最后,运用信息量法建立栅格数据模型展开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危险性、较高危险性、中危险性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 52%、28. 31%、30. 19%,区内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信息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0. 16%。文章将经验知识与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研究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研究 张开军 1 ,2 ,殷跃平 2 ,张作辰 2 ,李晓春 2 (11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1 中国地质调查局 ,北京 100011) 摘要 : 文章提出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基本原则 ,即区域展开 、重点突破 ,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 ,调查区分级 , 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 ,调查与科研相结合等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具有强化形成条件和机理研究 、多种调查 方法结合 、成果图件规范化和实用化等特点 ,可划分为遥感调查 、地面调查 、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查四个层次 ,并指出遥感 调查 、地面调查 、工程地质测绘勘查 、地球物理勘探 、野外和室内试验 、长观动态监测等是其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 。 关键词 : 滑坡 ; 崩塌 ; 泥石流 ; 灾害调查 ; 规范 中图分类号 : X143 文献标识码
本项目通过资料搜集、野外调查、现场及室内试验、计算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从区域角度对整个秦巴山区进行了地质调查与分析总结,全面地归纳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的成灾背景、成灾规律、边坡结构类型及变形破坏模式,并分析了浅表层滑坡的致灾因素及其敏感性。从典型地区角度分析秦巴山区不同区域浅表层滑坡的主控因素与诱发因素,进一步细化浅表层滑坡的形成条件、成灾规律、成灾机制;然后,针对长期重力、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单因素或多因素耦合条件下,长期重力作用下边坡浅表层的时效性变形破坏机理、降雨条件下边坡浅表层的变形破坏机理、人类工程活动下软变质岩边坡浅表层的变形破坏机理及互馈机理,以及多因素耦合条件下浅表层滑坡的成因机理;再依托典型浅表层滑坡点,抓住各滑坡的典型特征,从宏观、细观、微观三种角度协同剖析滑坡成灾机理;最后,通过GIS信息化管理技术,并结合解析计算、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的成灾特征,进而预测滑坡的发育规律、形成阶段、威胁对象等重要指标,对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建立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预警模型,最后提出了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的防治对策建议。,本项目通过资料搜集、野外调查、现场及室内试验、计算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从区域角度对整个秦巴山区进行了地质调查与分析总结,全面地归纳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的成灾背景、成灾规律、边坡结构类型及变形破坏模式,并分析了浅表层滑坡的致灾因素及其敏感性。从典型地区角度分析秦巴山区不同区域浅表层滑坡的主控因素与诱发因素,进一步细化浅表层滑坡的形成条件、成灾规律、成灾机制;然后,针对长期重力、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单因素或多因素耦合条件下,长期重力作用下边坡浅表层的时效性变形破坏机理、降雨条件下边坡浅表层的变形破坏机理、人类工程活动下软变质岩边坡浅表层的变形破坏机理及互馈机理,以及多因素耦合条件下浅表层滑坡的成因机理;再依托典型浅表层滑坡点,抓住各滑坡的典型特征,从宏观、细观、微观三种角度协同剖析滑坡成灾机理;最后,通过GIS信息化管理技术,并结合解析计算、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的成灾特征,进而预测滑坡的发育规律、形成阶段、威胁对象等重要指标,对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建立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预警模型,最后提出了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的防治对策建议。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180268 |
成果名称 |
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长安大学 |
主要完成人 |
范文、熊炜、邓龙胜、曹琰波、于宁宇、柴小庆、石耀武、魏刚锋、杨志华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2-05-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4-12-01 |
主题词 |
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浅变质岩、地质灾害 |
这些山体的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地貌分类中常冠以背斜山、向斜山、单面山、猪背岭等名称。此外,地橹中的沉积岩层经过强烈的地壳运动而褶曲并上升,常形成巨大的褶曲山地系,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等。褶曲山地是内力作用在地貌上的直接表现,山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构造运动的强度及岩体本身的性状,外力只起雕塑改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