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发布单位】琼海市
【发布文号】海府[2007]83号
【生效日期】2007-10-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琼海市2007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
(海府[2007]83号)
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琼海市2007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七年十月十九日
琼海市2007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和我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主题,以节水改造、修复水毁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综合整治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采取专业队伍与受益群众相结合,常年修水利与冬修水利相结合的办法,全面维修现有水利工程,不断完善灌区维修配套,大力开展田洋整治,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水利工程的抗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能力,满足我市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供用水的需求,为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 目标任务:全面维修各种蓄、引、提、防等水利工程设施和各种大小灌排渠系,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维修支渠以上渠道1307公里,田间斗、农渠道1013公里,其中建设节水灌溉渠道114公里;整治重点田洋6个,面积2.2万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配套建设4宗;修复重点水毁工程85处;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3个,受益人口3.25万人;新建小型水源工程1宗;维修加固中小型水利工程5宗;建设小宗抗旱项目6处。
(二) 工作重点:
1.市重点抓好南塘水库总干渠节水防渗工程2公里、合水水库昌礼支渠节水防渗工程1.5公里,七星水库干渠节水防渗工程2公里,九陆岭水库干渠防渗工程1.5公里;逢莱冬、红色冬、下寨冬、大克冬、迈汤冬等田洋共2.2万亩的农田整治;大路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高源水库除险加固、北岸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新建塔洋镇福寨水陂;蓝山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龙滚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长坡镇大堀沟电灌站工程、莲塘洋整治工程四宗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配套建设;抓好阳龙水厂、石壁镇南星村中心供水等23个农村饮水安全供水项目建设。
2.各镇要根据本镇的实际,突出抓好一至两宗镇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即:除险加固一宗小型水库,或渠道硬板化工程1公里以上、或整治一个田洋,或新建一宗水源工程等。
三、资金投入计划
全市今年(2007年)冬修水利计划投入4152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投资1644万元,市财政投入1383万元(大路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80万元,冬修重点项目350万元,农村安全饮水项目300万元,面上水毁应急拨款50万元,泮水水闸东干渠扩大流量整治工程240万元,农综田洋整治配套63万元),镇及群众自筹1130万元。
四、时间安排
全市冬修水利重点项目从9月下旬开始,面上渠道维修高峰上工时间为11月中旬,全市冬修计划在2008年元旦前完成。
五、主要措施
(一) 加强领导。市成立冬修水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的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解决好冬修水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组长由副市长王晖雅担任,成员单位有市政府办、水务局、农业局、财政局、农综办、市直机关工委等。市水务局负责抓好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检查指导、质量监督、进度统计和评比等工作,同时掌握好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态,编印冬修水利简报,及时反映冬修水利建设工作中的情况和存在问题。
(二) 加强技术指导。各镇成立冬修领导小组,加强本镇冬修水利领导工作,并主动与冬修水利技术挂套单位联系,落实好重点工程项目责任人和技术指导人员,负责抓好从项目规划到施工全过程的各项工作。认真按《琼海市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与工艺要求》手册的要求进行技术指导。
(三) 通过多方筹资,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要全面完成今年(2007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需要的资金较多,除中央、省和市从财政中拨出专款外,各镇政府要依据确定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确保资金到位。各镇各村委会应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农村按农户受益水田面积筹集的资金由各村民委员会集中用于修复本村水毁工程或用于解决引水难、排水难的工程项目。市政府和镇政府将通过组织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捐资支持办水利,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每人参加水利劳动5天,支援水利建设,以此推动我市冬修水利形成高潮。
(四) 充分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确保群众投劳到位。各镇政府和各村委会要根据农民受益水利的实际情况,按照“一事一议”的做法把农民群众组织好,实行定额管理,把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并做好编名造册,登记好投工工日。
(五) 做好年终总结评比。市水务局要掌握好各镇开展水利建设全过程的情况,认真组织好年终检查评比工作,以达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目的。
六、评比
冬修水利评比先由水务局根据各镇资金投入、工程质量标准、全面维修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和各种大小排灌渠道标准等情况,现场综合比较及结合常年工程管理情况评出具体分数供评比参考,然后由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各镇书记分别到各镇检查,最后投票打分,评出先进单位。 2100433B
三亚市2008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三亚市 2008 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三亚市水务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以及省政府的有关 指示精神,做到早规划、早安排、早动手,切实做好我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 结合当前水利工作实际及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用水情况, 本着事实求是、 量力而行的原则, 制 订我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2008 年,我市实施以 2 条渠道、 8 宗水库、 1 条河道整治、 2 块田洋设施农业、 1 宗设施农业配套水利、 202 个自然村饮水安全工程建 设为内容的 “28121202” 重点水利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 国务院确定的治水方针为指导, 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用水安全、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保护和改善农村水环境为目标,完善基础设施,深化体制改革,强
XX镇201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 1 - XX 镇 2010 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 为做好我镇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工作,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灌区渠道全面清淤、 水毁工程全 面修复、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设 施建设、农田综合整治为重点,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全民动手,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巩固农业基础,为促进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二、工作目标 对海洋坡干渠、各段支渠、斗渠、毛渠、溪仔水利、姐妹渠和 溪仔水利西面田干渠等渠道进行全面清淤维修, 修复水毁工程,抗 旱保收,争取在全市水利基本建设评比中名列前茅。 三、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任务为“全面维修” +“重点建 设一二三”工程。具体为: ( 一 )全面维修。 要全面维护清淤灌区渠道和
甘肃省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省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2007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省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强度,结合汛期气象趋势,预测今年(2007年)我省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3―10月。3―4月为消融期,在部分冻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有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可能;5―10月为汛期,强降水过程较多,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日降雨量达50mm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和公路、铁路边坡、露天开采矿山的掌子面、废弃矿点及施工现场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主要地质灾害点分布
(一)滑坡、崩塌。我省滑坡、崩塌分布的总趋势是南部相对活跃,向北逐渐变弱,且基本上以400mm年降水量为界。以乌鞘岭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密集,河西走廊相对稀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群发性特点。受人为活动影响,部分“老滑坡”有复活迹象。我省崩塌、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区域:
洮河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洮河流域中游(卓尼县、岷县东北部),洮河支流广通河流域广河县、东乡县一带。
黄河干流、湟水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黄河干流临夏―永靖―兰州段、湟水及其支流一带。在祖厉河流域的会宁县城周围、安定城区、靖远县西南部一带也有分布。
渭河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渭河流域通渭县、陇西县、漳县、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武山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公路、铁路沿线。
白龙江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宕昌县、舟曲县、武都区、文县。在两河口――文县一带,滑坡尤其发育。
泾河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环县、华池县、宁县、镇原县、庆城县、西峰区、灵台县、泾川县、崇信县、崆峒区和华亭县。
西汉水、嘉陵江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礼县、西和县、康县、成县、徽县、两当县。
石羊河流域上游、毛毛山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古浪县、天祝县。
(二)泥石流。泥石流分布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按其组成物质可分为泥流和泥石流两大类,其中泥流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面积约为6.4万平方公里,泥石流主要分布于陇南、黄河干流、渭河流域和祁连山区,面积约为7.1万平方公里。
陇南泥石流分布区:主要分布于白龙江和西汉水流域中下游。以粘性泥石流为主,固体物质丰富,暴发频繁,危害严重。近几年来,该区域未暴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加之去年(2006年)地震,沟谷中聚集了大量松散固体物质,预测暴发灾害性泥石流的危险性大。
渭河中游泥石流分布区:主要分布于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和陇西县、漳县,以稀性泥石流为主,固体物质较丰富,暴发较为频繁,危害较严重。
陇东(泾河流域)泥石流分布区:主要分布于华池县、环县、镇原县、正宁县、合水县、庆城县、灵台县、崆峒区,以稀性泥石流为主,暴发较为频繁,危害较严重。
陇西(祖厉河流域、渭河北部各支流流域、洮河流域)泥石流分布区:以稀性泥石流为主,危害较严重。
黄河河谷泥石流分布区:主要分布于黄河干流兰州段及其支流,以稀性泥石流为主,暴发频率较低,但危害严重。
河西泥石流分布区: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北坡和龙首山、合黎山山前,以稀性泥石流为主,暴发频率低,危害较轻。
(三)地面塌陷。我省地面塌陷的分布受采矿活动的影响较大,主要分布于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镇、七里河区阿干镇,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区、靖远县,陇南市徽县、成县、西和县、两当县,平凉市华亭县、崇信县等。
(四)地裂缝。我省地裂缝主要分布于矿区、水库周边地区和会宁县白草塬。受引黄灌溉的影响,白草塬塬面形成了大面积的地裂缝。矿区地面塌陷灾害经常伴随发生地裂缝。
主要预防区段
根据2006年度我省地质灾害的暴发情况,选择部分重点地段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2007年度省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见附件1)。各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行政区域2007年度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加强监测和预防。
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范围
我省14个市州均有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灾害危害范围广,威胁严重。地质灾害主要威胁兰州市、天水市和陇南市武都区等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基础设施和重要工矿企业安全;威胁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大量村镇、铁路、公路、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石油天然气管道、输电线路、通讯光缆等。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根据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和主要诱发因素,确定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的重点防范期。
(一)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与大雨、暴雨同步。根据我省的降水特点,确定泥石流的主要防范期为5―10月。
(二)滑坡、崩塌、地裂缝。该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降水诱发引起的滑坡、崩塌、地裂缝等灾害具有稍滞后于降水的特点,5―10月为主要防范期;人为因素和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情况比较复杂,应全年防范。
(三)地面塌陷。我省已发生的地面塌陷灾害主要是地下采矿引起的,其发生、发展与采矿的强度、开采规模、开采形式等有关,该类灾害应全年防范。矿区应加强监测与预报、预警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认真学习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各市州政府主要领导要对本市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国土资源、武警、通信、发改、商务、水利、气象、建设、交通、铁路、电力、旅游、农牧、林业、环保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并予公布,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在查清地质灾害现状的基础上,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快市州、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报批与发布工作。
(三)拟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市州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拟定本市州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四)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力量,协助地质灾害易发区乡镇政府建立群测群防体系。要组织专门技术力量,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的科普教育,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的指导,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
(五)加强部门协作,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与同级气象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对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作出预报。广播电视部门要增加广播电视播放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时间,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地质灾害信息,做好防范工作。
(六)加强汛前险情巡查工作。在汛期来临前,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铁路、旅游等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排查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巡查。其中,山区要重点巡查具有潜在重大危害的滑坡和泥石流隐患点;矿区要重点巡查地面塌陷、尾矿库和废渣堆场等可能因暴雨诱发泥石流的隐患点;公路、铁路沿线要重点巡查边坡滑坡灾害隐患点;旅游区要重点巡查可能威胁游客生命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查出的隐患点,要设立鲜明的警示标志,向受威胁的单位、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七)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各市州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实行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一旦出现灾情,要尽快赶赴现场,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开展防灾救灾工作。同时,要按照灾情速报制度,立即将灾情报上级各有关部门。发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当地政府应立即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各项抢险救灾措施。
(八)开展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与治理工作。对稳定性差、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勘查治理,消除隐患。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组织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九)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各市州要严格执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规定,在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用地审批阶段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为建设项目的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保障。
(十)加强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矿区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各级国土资源、安监、环保等部门要互相配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督促采矿权人制定防灾减灾方案和整治措施,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100433B
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指导下,《琼海市农村建筑设计方案》编制日前完成。
从琼海市规划建设局获悉,琼海市今年将投入3471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500户,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强化房屋风貌管控。该市要求农村居民建房实行“一户一宅”原则,每户宅基地占地面积不超过175平方米,建筑层数原则上不超过3层,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宜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建房设计应彰显琼海民居建筑风格,体现节能环保原则,满足防风抗震要求,并符合当地的风貌特色规划,其建筑方案优先选用《琼海市农村建筑设计方案》。
农村居民申请建房,办理过程中予以减免各项费用(包括宗地坐标测量费、房屋测量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价格调节基金、档案保管费等),免费提供《琼海市农村建筑设计方案》图纸。对于经验收符合且选用《琼海市农村建筑设计方案》建筑风貌的村民住宅,市人民政府给予每户适当奖励;属于危房改造等享受国家政策补贴的住房户,应选用《琼海市农村建筑设计方案》建筑风貌,且不再享受奖励。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甘肃省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