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大型强子对撞机将两束质子分别加速到7TeV(7万亿电子伏特)的极高能量状态,并使之对撞。其能量状态可与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的状态相比。粒子物理学家将利用质子碰撞后的产物探索物理现象,例如,寻找标准模型预言的希格斯粒子、探索超对称、额外维等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精确周长是2.6659万米,内部总共有9300个磁体。大型强子对撞机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而且仅它的制冷分配系统(cryogenic distribution system)的八分之一,就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制冷机。制冷分配系统在充满近60吨液态氦,将所有磁体都冷却到零下271.3℃(1.9开氏度)前,它将先利用1.008万吨液态氮将这些磁体的温度降低到零下193.2℃。
自从1980年“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构想首度出现以来,历经近30年,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机器”终于从梦想成为现实,2008年9月10日已经开始试运转。现撷取一些有关它的数据“之最”,记录如下:
⒈世界上最大的机器:“大型强子对撞机”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它位于瑞士、法国边境地区的地下100米深的环形隧道中,隧道全长26.659公里。
⒉地球上最快的“轨道”:如果“开足马力”,数以百万计的粒子将在环形隧道内以每秒11245圈的速度“狂飙”,约等于光速的99.99%。
⒊太阳系中最“空旷”的地方:为避免粒子流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粒子流都在超高真空的“通道”内运行,其间如同星际空间一样“空旷”,气压仅为10的负13次方个标准大气压,比月球上的大气压还小10倍。
⒋最热与最冷的机器: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个既极端热又极端冷的机器。当两束粒子流对撞的时候,碰撞点将产生极端高温,可以达到太阳中心温度的10万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采用了超流体氦冷却等手段,对撞机中粒子运行的加速腔在工作时的温度仅为零下271.3℃(1.9K),比遥远的太空还要冷。
⒌全球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大型强子对撞机上进行的每一个大型试验一年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刻满十万张双层DVD。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世界各地成千上万名科学家都参与进来,他们所使用的数万台甚至数十万台计算机借助分布式计算网络(网格计算)联合在一起,这也构成了全球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综述
据国外媒体报道,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进行的6项实验都将均在国际合作的模式下完成,这些实验将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共同见证激动人心的一刻。每一项实验都截然不同,这是由其使用的粒子探测器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两项大规模实验——ATLAS(超环面仪器实验的英文缩写,以下简称ATLAS)和CMS(紧凑渺子线圈实验的英文缩写,以下简称CMS) ——均建立在多用途探测器基础之上,用于分析在加速器中撞击时产生的数量庞大的粒子。两项实验的研究规模和研究层面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使用两个单独设计的探测器是交叉确认任何新发现的关键所在。
两项中型实验——ALICE(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的英文缩写,以下简称ALICE)和 LHCb(LHC底夸克实验的英文缩写,以下简称LHCb)——利用特殊的探测器,分析与特殊现象有关的撞击。
另外两项实验——TOTEM(全截面弹性散射侦测器实验的英文缩写,以下简称TOTEM)和LHCf(LHC前行粒子实验的英文缩写,以下简称LHCf)——的规模就要小得多。它们的焦点集中在“前行粒子”(质子或者重离子)身上。在粒子束发生碰撞时,这些粒子只是擦肩而过,而不是正面相撞。
ATLAS、CMS、ALICE和LHCb探测器安装在4个地下巨洞,分布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周围。TOTEM实验用到的探测器位于CMS探测器附近,LHCf实验用到的探测器则位于ATLAS探测器附近。
ALICE
为了进行ALICE实验,大型强子对撞机将让铅离子进行对撞,在实验室条件下重建“大爆炸”之后的宇宙初期形态。获得的数据将允许物理学家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性质和状态,这种物质据信在“大爆炸”发生后只存在很短时间。
核子,核子周围环绕着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是被称之为“胶子”的其它粒子束缚夸克形成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强大束缚意味着,独立的夸克是永远也不会被发现的。
大型强子对撞机内上演撞击时产生的高温是太阳内部温度的10万倍。物理学家希望看到的是,质子和中子会在这种高温条件下“熔化”,并释放被胶子束缚的夸克。这么做将创造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它们可能只存在于“大爆炸”之后,当时的宇宙仍处在极度高温之下。科学家计划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膨胀和冷却过程中对其进行研究,观察它如何形成最终构成当前宇宙物质的粒子。
共有来自28个国家的94个研究机构的1000多名科学家参与ALICE实验。
ALICE探测器相关资料
尺寸:长26米,高16米,宽16米
重量:1万公吨
位置:法国小镇圣吉利斯-珀利(St Genis-Pouilly)。
ATLAS
ATLAS是大型强子对撞机两个通用探测器中的一个。此项实验涉及到物理学的很多领域,包括寻找希伯斯玻色子、额外维度以及构成暗物质的粒子。与CMS的实验目的一样,ATLAS也将记录与撞击时产生的粒子有关的类似数据,即它们的路径、能量以及特性等等。虽然实验目的相同,但ATLAS和CMS探测器的磁铁系统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技术和设计。
ATLAS探测器巨大的圆环形磁铁系统是它的主要特征。这一系统由8个25米长的超导磁铁线圈组成。磁铁线圈分布在贯穿探测器中心的粒子束管周围,形成一个“圆筒”。实验过程中,磁场将被包含在线圈分离出的中央柱形空间内。
共有来自37个国家的159个研究机构的1700多名科学家参与ATLAS实验。
ATLAS探测器相关资料
尺寸:长46米,高25米,宽25米,是迄今为止制造的个头最大的粒子探测器。
重量:7000公吨
位置:瑞士梅林(Meyrin)
CMS
CMS实验利用一个通用探测器,对物理学的很多领域进行研究,包括寻找希伯斯玻色子、额外维度以及构成暗物质的粒子。虽然实验目的与ATLAS相同,但这个探测器的磁铁系统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技术和设计。
CMS探测器是在一个巨型螺管式磁铁基础上建成的。它采用圆柱形超导电缆线圈,可产生4特斯拉的磁场,相当于地球磁场的10万倍。这个巨大磁场受一个“铁轭”限制——探测器1.25万公吨的重量大部分来自“铁轭”。与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其它巨型探测器有所不同的是,CMS探测器并不是在地下建造,而是选在地上,后分成15个部分被运至地下,最后完成组装,这也算得上它的一大特色。
共有来自37个国家的155个研究机构的2000多名科学家参与CMS实验。
CMS探测器相关资料
尺寸:长21米,宽15米,高15米
重量:1.25万公吨
位置:法国塞希(Cessy)。
LHC底夸克
LHCb实验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为何生活在一个几乎完全由物质而非反物质构成的宇宙。它通过研究一种称为“美夸克”(beauty quark)的粒子,专门对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微妙差异展开调查。LHCb实验不是将整个撞击点同密封探测器围起来,而是使用一系列子探测器去主要探测前行粒子(forward particle)。
第一个子探测器将安装到撞击点附近,而接下来的几个将会一个挨一个安装,它们的长度都超过20米。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创造出大量不同类型的夸克,然后它们将快速蜕变为其他类型。为捕捉到“美夸克”,LHCb项目小组已开发出先进的可移动跟踪探测器,并安装在围绕于大型强子对撞机周围的光束路径附近。LHCb项目小组由来自13个国家48所研究机构的650位科学家组成。
LHC底夸克探测器相关资料
尺寸:长21米,高10米,宽13米
重量:5600吨
设计:具有平面探测器的前向接受谱仪
地点:法国费尔奈-伏尔泰
全截面弹性散射
全截面弹性散射探测器实验研究前行粒子,以重点分析普通实验难以获得的物理学原理。在一系列研究中,它将测量质子大小,还将准确监控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光度。想要做到这一点,全截面弹性散射探测器就必须要捕捉到距大型强子对撞机光束非常近的距离产生的粒子。它由一组安放在称为“罗马罐”(Roman pot)的特制真空室的探测器组成。
“罗马罐”同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光束管道相连。8个“罗马罐”将被一对一对地置于CMS实验撞击点附近的四个地点。尽管从科学意义上讲这两次实验是独立的,但TOTEM实验将是CMS探测器和其他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所获结果的有力补充。来自8个国家10所研究机构的50位科学家将参与TOTEM实验。
全截面弹性散射探测器相关资料
尺寸:长440米,高5米,宽5米
重量:20吨
设计:“罗马罐”,GEM探测器和阴极条感应室
地点:法国塞斯(位于CMS附近)
LHCf
LHCf实验将用于研究大型强子对撞机内部产生的前行粒子,作为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宇宙射线的来源。宇宙射线是自然产生于外太空的带电粒子,不断轰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在高层大气与核子相撞,产生一连串到达地面的粒子。研究大型强子对撞机内部撞击如何引起类似的粒子串有助于科学家解释和校准大规模宇宙射线实验,这种实验会覆盖数千公里的范围。来自4个国家10所研究机构的22位科学家将参与LHCf实验。
LHCf 探测器相关资料
尺寸:两个探测器,每个长30厘米,高80厘米,宽13厘米
重量:每个重40公斤
地点:瑞士梅林(位于ATLAS附近)
LHC计划,由34个国家超过两千位物理学家所属的大学与实验室所共同出资合作兴建的。
LHC包含了一个圆周为27公里的圆形隧道,因当地地形的缘故位于地下50至150米之间。这是先前大型电子正子加速器(LEP)所使用隧道的再利用,隧道本身直径三米,位于同一平面上,并贯穿瑞士与法国边境,主要的部分大半位于法国。虽然隧道本身位于地底下,尚有许多地面设施如冷却压缩机,通风设备,控制电机设备,还有冷冻槽等建构于其上。
加速器通道中,主要是放置两个质子束管。加速管由超导磁铁所包覆,以液态氦来冷却。管中的质子是以相反的方向,环绕着整个环型加速器运行。除此之外,在四个实验碰撞点附近,另有安装其他的偏向磁铁及聚焦磁铁。
两个对撞加速管中的质子,各具有的能量为 7 TeV (兆兆电子伏特,),总撞击能量达 14 TeV之谱。每个质子环绕整个储存环的时间为 89 微秒 (microsecond)。因为同步加速器的特性,加速管中的粒子是以粒子团(bunch)的形式,而非连续的粒子流。整个储存环将会有2800个粒子团,最短碰撞周期为 25 纳秒(nanosecond)。在加速器开始运作的初期,将会以轨道中放入较少的粒子团的方式运作,碰撞周期为 75 纳秒,再逐步提升到设计目标。
在粒子入射到主加速环之前,会先经过一系列加速设施,逐级提升能量。其中,由两个直线加速器所构成的质子同步加速器 (PS)将产生50 MeV的能量,接着质子同步推进器 (PSB)提升能量到1.4GeV。而质子同步加速环可达到26 GeV的能量。低能量入射环(LEIR)为一离子储存与冷却的装置。反物质减速器 (AD)可以将3.57 GeV的反质子,减速到2 GeV。最后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SPS)可提升质子的能量到450 GeV。
60余名中国科学家(其中近四十人为台湾科学家)参与强子对撞机实验。在LHC加速环的四个碰撞点,分别设有五个侦测器在碰撞点的地穴中。其中超环面仪器 (ATLAS)与紧凑渺子线圈(CMS)是通用型的粒子侦测器。其他三个(LHC底夸克侦测器(LHCb),大型离子对撞器(ALICE)以及全截面弹性散射侦测器(TOTEM)则是较小型的特殊目标侦测器。 LHC也可以用来加速对撞重离子,例如 铅(Pb)离子可加速到1150 TeV。 由于LHC有着对工程技术上极端的挑战,安全上的确保是极其重要的。当LHC开始运作时,磁铁中的总能量高达100亿焦耳(GJ),而粒子束中的总能量也高达725百万焦耳(MJ)。只需要10"_blank" href="/item/超导磁铁/9075537" data-lemmaid="9075537">超导磁铁脱离超导态,而丢弃全部的加速粒子可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爆炸。
加速器通道中,主要是放置两个质子束管。加速管由超导磁铁所包覆,以液态氦来冷却。管中的质子是以相反的方向,环绕着整个环型加速器运行。除此之外,在四个实验碰撞点附近,另有安装其他的偏向磁铁及聚焦磁铁。
地球上最大的“粒子粉碎机”一路走来可谓多灾多难,现在又遇到了麻烦。两位美国公民对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计划(LHC)提出了公诉,要求推迟这一“粒子粉碎机”开动的时间。他们声称,LHC可能产生危险的粒子或者微型黑洞,从而毁灭整个地球。
建造在瑞士欧洲粒子物理中心(CERN)的LHC眼看就要完工了,科学家希望它能开始运行。然而,3月21日,居住在夏威夷的Luis Sancho和Walter Wagner针对CERN和美国一些科研机构,向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提出了诉讼,要求在安全性得到证实之前,不启动LHC对撞计划。他们点名的美国科研机构包括能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芝加哥附近的费米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和费米实验室不会对此发表评论,它们坚持认为这是一项应由司法部处理的法律案件。而CERN的一位发言人James Gillies则表示,这项诉讼要求是“彻底的胡说”。“LHC将在今年启动,并创造出各种关于宇宙的激动人心的新物理学认识。”他补充道,“从现在开始一年之后,世界还在那里。”
LHC将把质子加速到具有巨大的能量并进行对撞“粉碎”,从而模拟大爆炸后不足十亿分之一秒的情况。物理学家希望借此来解开长期以来的重大和基本难题,比如粒子为何存在质量(即验证希格斯玻色子)、空间是否隐藏着额外的维度等等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在能量升级后进行了对撞实验,科学家使用了最高能量进行对撞,目前强子对撞机已经达到能够模拟宇宙诞生的状态(曾经有人一度担心这个巨大的机器会制造出黑洞吞噬地球)。这些数据被对撞机四个探测器收集,并记录这一奇迹的诞生。在最新的一次对撞实验中,科学家使用1045万亿电子伏特的能量作用于铅离子,这是以往能量的两倍,实验等效温度达到数万亿度。达到宇宙大爆炸时期的模拟温度,重现137亿年前的宇宙诞生。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对撞机能量升级后的一次突破,在对撞实验中,我们进入了探索宇宙早期物质的阶段。当宇宙大爆炸发生后,宇宙中的温度极高、密度极大,此时的宇宙就像沉浸在一种粒子汤中。这时宇宙粒子主要由夸克和胶子组成,之后逐渐形成了质子和中子。研究宇宙早期状态有助于我们解决宇宙演化的基本问题,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干事Rolf Heur指出,我们渴望最高能量对撞产生的极端环境,模拟宇宙大爆炸诞生。
宇宙大爆炸之后的1秒钟内,粒子环境变化非常快,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存在时间仅为百万分之一秒,正式这一瞬间的变化,为宇宙质子和中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科学家下一步会继续增强铅离子的对撞能量,观察宇宙大爆炸后会出现何种变化,这些变化对生命的诞生有何积极的意义。这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有能力对早期的宇宙进行研究。
大型强子对撞机在两年前进入能量升级,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升级后能量提升了近两倍,科学家正在向新物理学方向前进,我们有望发现隐藏的维度和暗物质奥秘。目前宇宙学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其中时空维度、暗物质、暗能量都是未知的。这台强子对撞机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欧洲对撞机实现迷你宇宙大爆炸
创10万亿度高温2010年11月09日 09:42 新浪科技 消息,据《独立报》报道,科学家借助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成功完成了创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的实验,产生了一个温度为太阳核心温度100万倍的火球。参与这个项目的英国科学家热烈庆祝了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 大型强子对撞机创造了一个迷你版本的“宇宙大爆炸”。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ALICE铅离子对撞实验的英国科学家都在庆祝对撞实验取得成功,这将开启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新世纪。“迷你大爆炸”是通过令铅离子高速撞击产生的,撞击产生的温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100万倍,重现了大爆炸后宇宙的瞬间状况。
ALICE离子对撞实验项目英国小组成员、伯明翰大学物理学家戴维·埃文斯博士说:“我们对这一成就激动万分。对撞实验产生了迷你版本的宇宙大爆炸以及在实验中取得的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和密度。这个过程发生在一个安全、可控的环境内,生成了炽热和稠密的亚原子火球,温度超过10万亿度,即太阳核心温度的100万倍。在这一温度下,连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也被融化了,产生称为‘夸克与胶子等离子体’的炽热而稠密的夸克与胶子汤。”
强大的磁体令铅离子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在地下数百英里的隧道内高速运转。铅离子以相反的两个方面飞行,最后聚焦变成一个狭长的光束,被迫在ALICE探测器内撞击。科学家希望,通过夸克与胶子等离子体,可以让他们对强作用力有更多的了解。强作用力是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作用力之一。
埃文斯说:“强作用力不仅使原子核牢牢地绑定在一起,而且还对它们98%的质量负责。我现在期待着研究大爆炸发生后瞬间构成宇宙的一小部分物质。”ALICE探测器是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组成部分。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旨在探究宇宙起源,它建在法国与瑞士边境地下一条16.7 英里(约合27公里)长的环形隧道内,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负责管理。
强子对撞器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10日下午15:30正式开始运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设施。
在2008年9月19日,LHC第三与第四段之间用来冷却超导磁铁的液态氦发生了严重的泄漏,导致对撞机暂停运转
2010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这个预期的建造总额约为八十亿元美金的世界最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地打破了自身于2009年12月份创造的纪录,成为全世界能量最强的对撞机。
2010年03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30日宣布,当天开始实施的迄今最高能量的质子束流对撞试验,由于出现一系列故障,对撞时间可能至少推迟数小时。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重启
2015年4月5日,经过约两年的停机维护和升级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重新启动,正式开启第二阶段运行。
粒子对撞机属于高能物理当中的研究方向。建一个粒子对撞机大概需要几百到几千亿。
中国目前应不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围绕这个问题,物理学界展开了一场大辩论。物理学界分为两种观点,王贻芳力挺建造大型对撞机,认为这是中国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一旦成功将会改变未来...
介子
介子一般是高能物理过程中的产物,极不稳定,短时间内就会发生衰变,因此不会是对撞机用来加速的粒子。在重子中,相对稳定的是质子和中子,而中子不带电,无法实现加速过程。也就是说,大型强子对撞机,它能使质子-质子在14TeV的质心能下对撞。
大型强子对撞机磁体高16米,长、宽均有10多米,重达1920吨。工程技术人员专门建造了一个巨型吊架,用4根粗钢缆吊住这个磁体,借助液压顶泵将磁体缓慢放入隧道。它长达27.36公里的环形隧道可被用来加速粒子,使其相撞,创造出与宇宙大爆炸万亿分之一秒时类似的状态。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是常用设备。探测器用来探测碰撞产生的微小粒子,记录粒子能量、质量等信息。强子对撞机上共有4个对撞点,各装有一个探测器,其中一个为CMS(紧凑型μ介子螺线管)探测器。
希格斯玻色子和希格斯粒子耦合
人们早已发现,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千差万别的相互作用,可以简单划分为4种力:即引力、电磁力、维持原子核的强作用力和产生放射衰变的弱作用力。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重力问题后,人们开始尝试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以期解释通过后3种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
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它把基本粒子(构成物质的亚原子结构)分成3大类:夸克、轻子与玻色子。“标准模型”的出现,使得各种粒子如万鸟归林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但是这一“家园”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该模型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建设‘对撞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粒子的对撞撞击,在撞击点用仪器测量发散的粒子亚原子粒子,寻找粒子的‘超对称粒子’和希格斯耦合粒子以及粒子的超额外维相。寻找物质粒子质量的来源,探索新物理机制规律,了解自然性的“超对称性”“非平移性”“非定域性”“类轴子”衍射信息等粒子高能物理科学新领域和未来应用。因为;粒子的质量长生产生都有它的‘源’和粒子的‘激发’机制。
为了修补上述理论大厦的缺陷,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假设出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尔后所有的粒子在除引力外的另3种力的框架中相互作用,统一于“标准模型”之下,构筑成大千世界。
“标准模型”预言了61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这些粒子基本都已被实验所证实,而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
大型强子对撞机将两束质子分别加速到14TeV(14万亿电子伏特)的极高能量状态,并使之对撞。其能量状态可与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的状态相比。粒子物理学家将利用质子碰撞后的产物探索物理现象,例如,寻找标准模型预言的希格斯粒子、探索超对称、额外维等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或许有人会认为,像高能物理学领域高深的理论研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关系,花费数十亿美元有些不值得。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方程,那就是质量与能量可以互相转化。许多人也认为这个方程毫无用处。但是,以这种理论指导而研制出来的原子弹,让人们见识了高能物理的可怕之处。随后,核能用于发电,又让人们认识到质能方程真正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LHC可以使人类的科学技术迈进一大步。例如,反物质的形成与合成将变得可能。寻找到反物质及其合成方法,将有可能解决我们的能源危机问题,并且成为太空旅行和星际旅行的首选燃料。反物质拥有难以置信的力量,仅仅是少量的反物质,其与物质湮灭所产生的能量就可以与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相提并论。(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质能转化率为100%,是核弹的几十倍。)将来有一天,不但人类可以乘坐反物质推动的飞船遨游太空,家里的电器使用的电能也将来自反物质发电厂。
此外,在建造这个大型实验装置的过程中,科学家已经获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已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比如,人们今天常用的互联网最初就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为了解决数据传输问题而发明的。另外,强子对撞机还将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科研成果,譬如改进癌症治疗、摧毁核废料的方法以及帮助科学家研究气候变化等。现有的放射疗法可能会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伤害周围的健康组织,对撞机产生的高能粒子束能够将这种伤害降到最低,因为它们能够穿过健康组织,只对肿瘤发挥作用。一些气象学家表示,如果发现高能粒子束促成了云的形成,人们将来可以通过控制宇宙射线来改变气候。 2100433B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卫星图
然而,Sancho和Wagner的诉讼提出了一些理论假想――LHC可能制造出吞没地球粒子,比如“杀手奇异子”(一种包含非通常夸克的假想粒子物质)。如果一种奇异子十分稳定并且带有负电,那它们就有可能“吃”普通物质的核子,并将其转变为奇怪的物质。最终,一系列危险的连锁反应会毁灭整个地球和每一个人。
实际上,2003年的关于LHC安全性的评审报告就认为,“它没有导致任何可能的威胁出现的基础”。尽管该报告承认,该加速器有微小几率能创造出短暂的迷你黑洞或者磁单极子,从而破坏普通原子的质子,但它得出结论认为,任何一种假想的情况都不会导致灾难。而一个更新版本的安全评估报告很快也会发布,此外,物理学家还打算在4月6日CERN的一个招待会上讨论安全性问题。事实上,在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当年兴建“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时,Wagner就提出过类似的利害关系。Gillies说:“RHIC于2000年就开始运行了,我们现在还不是好好的。”此外,他补充道,比LHC高得多的能量碰撞在自然界也频繁发生,宇宙射线粒子能以接近光速穿过银河系周围。月球已经经历了50亿年的这种碰撞影响,也没有被哪个贪婪的黑洞或者杀手奇异子毁灭。
然而,Sancho和Wagner认为,CERN的安全性评审“马马虎虎”,低估了潜在的风险,而且上述的宇宙射线辩解也是误导性的。他们在诉讼文件中称:“被告不经意间将创造出一种危险的物质形式……或者不安全的物理学环境状态,这种影响在范围上可能同是局部和国家层面的,并且波及每一个人。这是毫无疑问的。”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完成
历时5年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圆满完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京宣布了这一消息。
自从1980年“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构想首度出现以来,历经近30年,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机器”终于从梦想成为现实,即将于9月开始投入运行。现撷取一些有关它的数据“之最”,记录如下:
“大型强子对撞机”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它位于瑞士、法国边境地区的地下100米深的环形隧道中,隧道全长26.659公里。
如果“开足马力”,数以百万计的粒子将在环形隧道内以每秒11245圈的速度“狂飙”,约等于光速的99.99%。
为避免粒子流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粒子流都在超高真空的“通道”内运行,其间如同星际空间一样“空旷”,气压仅为10的负13次方个标准大气压,比月球上的大气压还小10倍。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个既极端热又极端冷的机器。当两束粒子流对撞的时候,碰撞点将产生极端高温,可以达到太阳中心温度的10万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采用了超流体氦冷却等手段,对撞机中粒子运行的加速腔在工作时的温度仅为零下271.3摄氏度(1.9开),比遥远的太空还要冷。
大型强子对撞机上进行的每一个大型试验一年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刻满十万张双层DVD。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世界各地成千上万名科学家都参与进来,他们所使用的数万台甚至数十万台计算机借助分布式计算网络(网格计算)联合在一起,这也构成了全球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粒子粉碎机”一路走来可谓多灾多难,又遇到了麻烦。两位美国公民日前对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计划提出了诉讼,要求推迟这一“粒子粉碎机”开动的时间。他们声称,LHC可能产生危险的粒子或者微型黑洞,从而毁灭整个地球。
建造在瑞士欧洲粒子物理中心(CERN)的LHC眼看就要完工了,科学家希望它能开始运行。然而,3月21日,居住在夏威夷的Luis Sancho和Walter Wagner针对CERN和美国一些科研机构,向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提出了诉讼,要求在安全性得到证实之前,不启动LHC对撞计划。他们点名的美国科研机构包括能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芝加哥附近的费米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和费米实验室不会对此发表评论,它们坚持认为这是一项应由司法部处理的法律案件。而CERN的一位发言人James Gillies则表示,这项诉讼要求是“彻底的胡说”。“LHC创造出各种关于宇宙的激动人心的新物理学认识。”他补充道,“从开始一年之后,世界还在那里。”
LHC将把质子加速到具有巨大的能量并进行对撞“粉碎”,从而模拟大爆炸后不足十亿分之一秒的情况。物理学家希望借此来解开长期以来的重大和基本难题,比如粒子为何存在质量(即验证希波斯粒子 即上帝粒子)、空间是否隐藏着额外的维度等等。
然而,Sancho和Wagner的诉讼提出了一些理论假想――LHC可能制造出吞没地球粒子,比如“杀手奇异子”(一种包含非通常夸克的假想粒子物质)。如果一种奇异子十分稳定并且带有负电,那它们就有可能“吃”普通物质的核子,并将其转变为奇怪的物质。最终,一系列危险的连锁反应会毁灭整个地球和每一个人。
实际上,2003年关于LHC安全性的评审报告就认为,“它没有导致任何可能的威胁出现的基础”。尽管该报告承认,该加速器有微小几率能创造出短暂的迷你黑洞或者磁单极子,从而破坏普通原子的质子,但它得出结论认为,任何一种假想的情况都不会导致灾难。而一个更新版本的安全评估报告很快也会发布,此外,物理学家还打算在4月6日CERN的一个招待会上讨论安全性问题。事实上,在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当年兴建“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时,Wagner就提出过类似的利害关系。Gillies说:“RHIC于2000年就开始运行了,我们还不是好好的。”此外,他补充道,比LHC高得多的能量碰撞在自然界也频繁发生,宇宙射线粒子能以接近光速穿过银河系周围。月球已经经历了50亿年的这种碰撞影响,也没有被哪个贪婪的黑洞或者杀手奇异子毁灭。
然而,Sancho和Wagner认为,CERN的安全性评审“马马虎虎”,低估了潜在风险,而且上述的宇宙射线辩解也是误导性的。他们在诉讼文件中称:“被告不经意间将创造出一种危险的物质形式……或者不安全的物理学环境状态,这种影响在范围上可能同是局部和国家层面的,并且波及每一个人。这是毫无疑问的。”
1994年,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立项后,埃文斯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了这个耗资百亿美元的项目的负责人。对撞机从设计到建造,都由他全权负责。14年后,在瑞士和法国交界地区地下100米深处的周长为27公里的环形隧道里,埃文斯和全球80多个国家近万名科学家的心血结晶——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建成。
在2005年10月25日,因为起重机载货的意外掉落,造成一位技术人员的丧生。
2007年3月27日,由费米实验室所负责建造,一个用于 LHC 内部的三极低温超导磁铁(属于聚焦用四极磁铁),因为支撑架的设计不良,在压力测试时发生破损。虽然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但是却严重影响了 LHC 开始运作的时程。
2008年6月15日,在埃文斯的退休仪式上,这6位主任纷纷亲自出面或通过视频向他致以敬意。他们还联合签署了一份文件,将大型强子对撞机以林恩·埃文斯的名字命名,并制作了一个对撞机偶极子的小模型赠送给埃文斯。
2008年9月10日,对撞机初次启动进行测试。埃文斯将手指放在鼠标上,亲自点击启动了首次测试。这次测试是研究人员将一个质子束以顺时针方向注入到加速器中,让其加速到99.9998%光速的超快速度,从而使此质子束在全长27公里的环形隧道中以每秒11245圈的速度狂飙。这一幕通过网络视频向世界进行了直播,还有300多名记者来到此实验室目睹测试过程。
2008年9月19日,LHC,第三与第四段之间,用来冷却超导磁铁的液态氦,发生了严重的泄漏。据推测是由于联接两个超导磁铁的接点接触不良,在超导高电流的情况下融毁所造成的。依据CERN的安全条例,必需将磁铁升回到室温后详细检查才能继续运转,这将需要三到四周的时间。要再冷却回运作温度,也是得经过三四周的时间,如此正好遇上预定的年度检修时程,因此要开始运作将可能延迟至2009年春天。
2008年10月16日,CERN发布了关于液态氦泄漏事件的调查分析,证实了先前推测的为两超导磁铁间接点不良所造成的。由于安全条例确实地实行、安全设计皆有正常工作、并且替换用的零件都有库存,预期2009年6月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