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杭州清泰立交桥于1985年建成,全长1212米,桥宽24米,是杭州第一座立交桥。
清泰立交桥两头的四座城雕,因为道路整治,准备拆除。它们和这座城市朝夕相伴了25年,忽然间要拆了,不少市民觉得蛮可惜。
昨天,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看到相关报道后作出批示:这四座城雕,见证了杭城二十多年的变迁,必须妥善保护。请市建委尽快在附近确定回迁地点,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回迁计划。
昨天下午3点,杭州市建委工程处副处长李广宇、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工程建设管理一处处长谢晓波,来到清泰立交桥西侧的施工现场。
立交桥头的城雕,已用蓝色施工板围了
起来。负责现场工程施工的金先生,这几天正为城雕搬迁的事伤脑筋,"每个雕塑高4米左右,重有六七吨,要找吊车才能搬。最麻烦是运,装车后有5米多高(城雕底座为水泥,主体为石膏,若横放,因密度不同两部分容易脱开),怎么运到三墩的临时停放点,我研究了一上午的行车路线,还没想好。"
谢晓波说,清泰街靠近建国路路段正在道路整治,为让道路更顺畅,原计划把城雕拆掉,变成非机动车道。
不过,现场仔细勘查后,找到了一个可以两全其美的办法--清泰立交桥头的人行道延长四五米,和雕塑连接在一起,同时为了美观,雕塑前再设立一两米长的小花坛。
这样,城雕不用拆迁,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道路畅通也不会有影响。
清泰立交桥1985年建成,全长1212米,桥宽24米,当时是华东最大的立交桥,也是杭州第一座立交桥。
桥两端的四座雕像同期竣工,分别叫"鱼米之乡"、"香茗之都"、"丝绸之府"、"文物之邦"。
清泰立交桥是当年进入杭州的东大门,雕像设计者想告诉进杭城的人们,你来到了一个物产丰富、盛产鱼米、五谷丰登、西湖龙井家喻户晓、丝绸生产历史悠久的地方。
与这4座城雕同时代的,还有1984年9月落成的武林广场音乐喷泉"八少女"雕塑。
因为地铁施工,"八少女"也经历过一场"搬还是不搬"的论证,现已确定不搬迁,待武林广场地铁完工后,重新安放。
这些保留下来的城雕,将继续见证杭州这座城市的变迁。
昨日9:41一先生来电:清泰立交桥两端各有两个雕塑,这四个雕塑都是上世纪80年代造的。今天,有几个农民工在拆,听他们说,先拆靠近建国路的两个,再拆靠近四季青的两个。
记者夏阳核实报道:清泰立交桥东西走向,两端的四个雕像,分别叫鱼米之乡、香茗之都、丝绸之府、文物之邦。因为清泰立交桥是当年进入杭州的东大门,雕塑告诉进杭城的人们,你们来到了一个物产丰富、盛产鱼米、五谷丰登、西湖龙井家喻户晓、丝绸生产历史悠久的地方。
昨天首先拆的,是清泰立交桥东口的雕塑"文物之邦"。
附近的居民毛先生说:"施工队是一大早来的,几个工人用榔头把雕塑底座的砖拆了,拆了一半后,工人全走了。听说与这条路要改造有关。"
工程监督员金先生说,为了配合道路施工的需要,这四座雕像这几天都要整体移掉,移到哪里,今后会不会再移回来,他也不清楚。
立交桥两端的四组装饰雕塑也是同期竣工的。
与1984年9月落成的武林广场音乐喷泉雕塑一样,清泰立交桥两侧的这四组雕塑一落成,就引来非议不断,认为太难看,体现不出杭州特色。但非议归非议,这组雕塑落成已有25年了,很有时代特色。
《北京立交桥》
导学案 七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审核人: 4、《北京立交桥》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了解通讯的特点,领会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过程与方法:锻炼把记叙文改写为说明文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腾飞,给京华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说明性语言和叙述性语言的区别。 【学习难点 】了解立交桥的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功能。 【教法学法 】启发诱导,先学后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储备 】 1 、通讯的定义: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 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 台、报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种类: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 3、通讯的特
事故现场
2016年2月22日,杭州,清泰南苑与清泰立交桥之间的窄路上,一辆橘红色轿车掉进电力施工挖开的坑道里。
据车主介绍,当时没见到附近有设不能进入的警示标识,所以他就开进来了,车速约30码,天黑看不清路,车子一侧的轮子陷到了坑里,侧翻了近90度,幸好没有受伤。
轿车被吊起
施工方说,这个地方已经施工了将近1个月,任务是把路边的高压线埋到地底下,现在坑挖好了,在铺设管道。
轿车被吊起
2016年2月22日,杭州,一辆橘红色轿车掉进电力施工挖开的坑沟里,“躺”了半天才被吊车吊起。
清泰水厂始建于1930年6月,是浙江省第一座自来水厂,位于清泰立交桥北侧,占地面积114亩。水厂水源取自钱塘江,制水工艺为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经多次扩建和技术改造,供水能力已达到30万吨/日,主要担负杭州城东地区的供水。
清泰水厂初始设计制水能力为0.8万吨/日,1969年形成7.5万吨/日的生产能力,后经过多次扩建与技术改造,1985年、1992年制水能力分别达到15.5万吨/日和30万吨/日,1993年-1995年,清泰水厂引进自动监测仪表及加药和自动控制设备,新建了DCS生产调度系统,提高了制水工艺的自动化程度。近年来,清泰水厂经过技术改造,基本实现生产现场无人值守,生产全过程由PLC自动控制,设备开停远程一步化操作,降低了制水成本,提高和稳定了出厂水水质。水厂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多个QC成果在全国、省市评比中获奖。
集团于2008年底开始实施清泰水厂饮用净水技术改造工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投运的7.0万吨/日和8.0万吨/日两组系统相继退出运行。此次技术改造增加臭氧预处理和膜深度处理工艺,建成后处理规模仍旧为30万吨/日,工艺流程为前臭氧-絮凝-沉淀-炭砂过滤-膜,排泥废水将实现脱水干化处理。预计工程建设周期为3年,总投资3.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