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盆景以石榴树为主景,树干为木质,涂以金漆,彰显富丽。树叶用铜片烧蓝而成,石榴果则用各色玛瑙精心雕琢,挂满枝头,暗含子孙满堂之意。树下配以桃树、灵芝、绣球花、山石、水草等,颇有情趣。
1、落叶前喷植物防冻剂。 2、落叶后喷聚乙烯醇或二羟甲基纤维素。 3、用草帘围上树体。 4、搭建一个简易塑料棚。
石榴盆景的培育技术 “花如烈火斗骄阳,子若明珠落玉盘”。不论赏花还是观果,石榴均属盆栽佳品。石榴花有单瓣、重瓣之别;花色有大红、绯红、黄白、红白相间色;果有大果、小果之分。制作成石榴盆景观赏一般选重瓣...
石榴盆景价格较贵。 石榴盆景,AW14042,¥11200 石榴盆景树桩,AW14193,¥9000 以上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价格以购买时为准
石榴的园林与盆景艺术
石榴叶形美观、叶色亮丽,花朵繁硕艳丽,果实琳琅满目,是集观赏及食用于一身的优良兼用植物,在中国果树生产、环境美化和观光农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加快石榴的产业开发,促进石榴生产与旅游业的结合,就石榴园花果兼赏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述;对我国5大石榴基地的观光产业发展进行了介绍;对石榴盆景的制作以及造型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
水泥盆盆景用盆的制作工艺
水泥盆盆景用盆的制作工艺 水泥盆景盆不具优势,一是成本比土烧盆高,又比紫砂盆档次低,即使是打 磨得光滑,其观赏价值也不高,除非用彩色的工艺制作,不要单独是水泥色,否 则即使是做得再美观, 销售市场也很小。花盆除用颜料变色外, 还要增加些图案、 文字等,以满足现在的需求。 再说,水泥盆景盆一点也不透水是不好的, 除在底部保留 1~3个排水孔外, 稍深些的或圆形的盆景盆还是要求有一定的透气性最佳, 否则不利于某些植物的 健康生长。按盆景用盆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下列几中: 一:紫砂盆。质地细腻坚韧, 透气性好,风格古朴。目前主要有圆形、 方形、 八角形和各种象形式等多种形状。既可用于桩景制作,又可用于山水盆景制作。 二:釉陶盆主产于广东石湾。质地疏松,透气性好,风格素雅大方,但色 泽较深,所以在 水泥盆山水盆景中较少用。 三:瓷盆。细腻,坚硬,华美,但透气性差。一般用作套盆或山水盆景用盆。 四:
2件,通高76cm长72.5cm,宽72.5cm
故宫博物院里收藏有两件清代乾隆掐丝珐琅冰箱。清代乾隆掐丝珐琅冰箱,通高76厘米,分箱底和箱座两部分。箱体高45厘米,重102公斤,口大底小呈斗形。冰箱为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小圆孔,为冰化时泄水之用。箱体外部为掐丝珐琅,遍饰缠枝宝相花纹,艳丽多彩。盖的边缘饰以鎏金,阳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六字款。夏季来临,冰箱内置冰块,通过盖面的两钱纹孔,来散发冷气以达到降温目的。冰箱两边有四个提环。箱座为红木,高31厘米,重21公斤。四角包镶掐丝珐琅并饰以兽面纹。这对冰箱,做工精细,庄重典雅,原是宫廷之物。后被溥仪盗运出宫运往天津寓所,终因体重器大,就地拍卖了。冰箱被陆观虎先生购得,他的女儿陆仪女士在1985年将其捐献给故宫,使流失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宝终于回到了紫禁城。
冰箱口大底小呈斗状,上下口均为正方形,上口加盖。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圆孔,为冰化泄水之道。盖面有二钱纹孔,可散发冷气。两边四提环,以二龙戏珠为型。各面均为掐丝珐琅缠枝宝相花纹,箱座四角包兽面掐丝珐琅。盖边缘镀金,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款。
本书是《中国盆景艺术从书》之一,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重点介绍了北方盆景的发展简史、艺术现状和展展趋势,以及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的造型、技艺、款式及制作养护等,另外还涉及关于盆钵几架以及盆景点缀命名的知识。
掐丝珐琅作为一门“舶来”工艺,自元代传入中国后,备受皇家贵族喜爱,成为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特别是明清两朝,分别在大内设立御用监和珐琅作,制作珐琅器,专供皇家使用,600年间从未走出皇宫,寻常百姓难得一见。
康熙年制掐丝珐琅鹤寿龙耳熏香炉
因其制作工艺繁缛外观华美异常,铜胎掐丝珐琅素来就有“温润胜玉、光泽胜珠、细腻胜瓷、辉煌胜金”的艺术效果,赋予景泰蓝的奢华气质与深厚内涵。
康熙皇帝学贯中西
尤于珐琅爱之莫深
康熙年制掐丝珐琅龙耳六开光喜寿瓶
掐丝珐琅有着伊斯兰教艺术繁复绵密、极重线条和设色的特点,而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忽略色彩与形似的美学,与我国历史悠久的玉器、漆器、青铜、陶瓷等相比,历史要短暂得多,见于文字著录则更少。
康熙景泰蓝缠枝莲纹球形香熏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是研究我国早期珐琅器唯一的一部重要文献,书中记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儿盏之类。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内府作者细润可爱”。
清康熙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鼓式炉
掐丝珐琅的繁丽生动、辉煌灿烂,对国人尤其士大夫阶层,造成了审美上的冲击与反动。虽然未能迎合士大夫文人淡雅高洁的趣味,珐琅从传入中国开始,掐丝珐琅却深得元、明、清三代帝王的宠爱。
清康熙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圆盒
在中国的帝王当中,康熙帝可谓“学霸”,从幼年到中年直至老年,一直都在刻苦学习,为了治理好整个国家,康熙刻苦学习的精神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学贯中西的皇帝,开创了大清朝的“康乾盛世”。
康熙皇帝还是一位珐琅“发烧友”,其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不仅在皇宫内设立宫廷珐琅作,更是在全国各地举办珐琅匠人选秀,甄选技艺绝佳者入宫为事,研发、制作专供宫廷内府享用的珐琅器,并视若珍宝。
以孝治天下
画珐琅研制成功后首先供奉先祖
相较于掐丝珐琅,画珐琅则出现得较晚,这一工艺是15世纪中叶由欧洲的弗朗德斯发明,后于15世纪末期,法国中西部里摩居以内添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重镇。随着中西方贸易交往,在清朝康熙年间经由广州等港口城市传入国内。
画珐琅又叫做铜胎画珐琅,大多以紫铜为胎,表面以白釉为地儿,施彩釉描绘珐琅图案,再经过焙烧、镀金而成,既体轻、明亮,又绚丽多彩。说到画珐琅,康熙皇帝极其重视:
康熙十九年,
康熙皇帝在紫禁城内武英殿附近设置珐琅作,
开始制作铜胎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
随着珐琅作的设置,
御用掐丝珐琅器开启大规模与规范化的生产进程。
康熙二十二年,
清政府收复台湾,废除海禁,
欧洲的金属胎画珐琅器作为贵重工艺品,
随来华的传教士被带入广州,
后又进贡至内廷。
康熙三十年,
画珐琅在宫中试烧成功。
从掐丝珐琅到画珐琅,
康熙皇帝经历了十年之久的研制过程,
由于这一时期的画珐琅工艺尚未成熟,
成品釉色黯淡无光,
色釉突出器表,
是早期开创阶段的特征。
据说,
在画珐琅烧制成功后,
康熙皇帝视若珍宝,
曾感叹:
先帝未曾见过世间有如此美妙之物,
今朕得之,不忍先用,欲以供奉先祖。
康熙初期主要以遗存于宫内的明代御用监制造的掐丝珐琅器为样板制造珐琅作品,经过不断的实践与积累经验,所成器物的珐琅色彩纯正、表面光洁、掐丝细而规整,直接影响着后世珐琅工艺的发展。
康熙三十二年,
清代宫内的珐琅作与玻璃厂合并成立后,
画珐琅开始系统的研究与制作,
时称“西洋珐琅”或“洋珐琅”,
画珐琅以精细的彩绘技法和华丽的装饰风格,
而深受皇宫贵族喜爱。
康熙五十五年,
造办处开始征召民间及国外珐琅匠人入宫,
如潘淳、杨士章等。
特别是康熙五十八年,
法国人陈忠信来京指导之后,
画珐琅的制作进入成熟期,
烧制出一批佳作。
康熙晚期成熟、规范的画珐琅器
确立了其开创中国画珐琅器规模化生产,
并沿着这种基本的工艺制作方法方向发展的重要地位。
清康熙款 铜胎画珐琅壶
较早的康熙画珐琅历史资料是:
“五十五年九月十一日:广西巡抚陈元龙(陈元龙(1652——1736年),字广陵,号乾斋,世称广陵相国,亦称海宁相国,清代相国(宰相)又称阁老。)奏摺帝赐‘御赐珐琅五彩红玻璃鼻烟壶一个',陈元龙‘愓感涙零'。”
可知至少在康熙五十五年,
造办处已经制作出玻璃胎画珐琅,
并用其赏赐重臣。
康熙五十七年,
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
专门制造宫廷专业器物,
皇帝亲自授意进行景泰蓝的制作,
景泰蓝工艺达到鼎盛时期。
康熙对珐琅器极其钟爱,
曾朱批谕旨曹雪芹的爷爷曹寅:
“近来你家差事甚多,
如珐琅磁器之类先还有旨意件数,
到京之后送至御前览完才烧。
今不知骗了多少磁器,朕总不知...。”
傲娇的康熙爷非常不开心,
曹寅家有这么珐琅瓷器,
居然不让朕知道,
麻利儿给我送到宫里来看看。
鼎盛时期画珐琅的三朝格局
祖孙三代各相不同的审美趣味
画珐琅技术自传入中国后,
在康、雍、乾三朝发展至巅峰,
三朝作品在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
都各具特色:
清康熙御制铜胎画珐琅缠枝牡丹碗
康熙时期
画珐琅器釉色亮丽洁净,
纹饰以写生花卉及图案式花卉为主,
画风细腻,
一些图文为宫廷中名画家手笔,
作品器形种类和釉色都有所增加,
代表清早期掐丝珐琅工艺的发展状况,
是清代珐琅器生产承前启后的时期。
清雍正画珐琅蟠龙瓶
雍正年间
画珐琅器器型制作工整,
釉色光泽亮丽,
超过康、乾二朝。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黄地开光四系瓶
乾隆年间
画珐琅器装饰趋向稠密、细致的堆砌式,
形成中西合璧的装饰方式,
工艺上出现了画珐琅与内填珐琅、
掐丝珐琅等相结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