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冷水在蒸发器内被来自冷凝器减压节流后的低温冷剂水冷却,冷剂水自身吸收冷水热量后蒸发,成为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内,被浓溶液吸收,浓溶液变成稀溶液。吸收器里的稀溶液,由溶液泵送往热交换器、热回收器后温度升高,最后进入再生器,在再生器中稀溶液被加热,成为最终浓溶液。浓溶液流经热交换器,温度被降低,进入吸收器,滴淋在冷却水管上,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汽,成为稀溶液。另一方面,在再生器内,外部高温水加热溴化锂溶液后产生的水蒸汽,进入冷凝器被冷却,经减压节流,变成低温冷剂水,进入蒸发器,滴淋在冷水管上,冷却进入蒸发器的冷水。该系统由两组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热交换器、溶液泵及热回收器组成,并且依靠热源水、冷水的串联将这两组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高温侧、低温侧溶液循环量和制冷量的最佳分配,实现温度、压力、浓度等参数在两个循环之间的优化配置,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热源水的热量,使热水温度可降到66℃。以上循环如此反复进行,最终达到制取低温冷水的目的。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为吸收剂,制取0℃以上的低温水,多用于空调系统。
溴化锂的性质与食盐相似,属盐类。它的沸点为1265℃,故在一般的高温下对溴化锂水溶液加热时,可以认为仅产生水蒸气,整个系统中没有精馏设备,因而系统更加简单。
溴化锂具有极强的吸水性,但溴化锂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的,溶液的浓度不宜超过66%,否则运行中,当溶液温度降低时,将有溴化锂结晶析出的危险性,破坏循环的正常运行。溴化锂水溶液的水蒸气分压,比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小得多,故在相同压力下,溴化锂水溶液具有吸收温度比它低得多的水蒸气的能力,这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机理之一。2100433B
(1)蒸汽不在降压或经减温减压后供热,而是先发电,然后用抽汽或排汽满足供热、制冷的需要,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2)增大背压机负荷率,增加机组发电,减少冷凝损失,降低煤耗;
(3)保证生产工艺,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从业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代替数量大、型式多的分散空调,改善环境景观,避免"热岛"现象
热电比=供热量(GJ)/3.6x供电量(MW.h)
(1)蒸汽不在降压或经减温减压后供热,而是先发电,然后用抽汽或排汽满足供热、制冷的需要,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2)增大背压机负荷率,增加机组发电,减少冷凝损失,降低煤耗;
(3)保证生产工艺,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从业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代替数量大、型式多的分散空调,改善环境景观,避免“热岛”现象
溴化锂的性质与食盐相似,属盐类。它的沸点为1265℃,故在一般的高温下对溴化锂水溶液加热时,可以认为仅产生水蒸气,整个系统中没有精馏设备,因而系统更加简单。
溴化锂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的,溶液的浓度不宜超过66%,否则运行中,当溶液温度降低时,将有溴化锂结晶析出的危险性,破坏循环的正常运行。溴化锂水溶液的水蒸气分压,比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小得多,故在相同压力下,溴化锂水溶液具有吸收温度比它低得多的水蒸气的能力,这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机理之一。
玻璃工厂热电冷联产分析
介绍了热电冷联产在玻璃工厂推广应用形式。即在原有余热利用系统上,加装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代替现有电制冷形式,用于夏季制冷;加装水源热泵机组,回收余热发电系统凝结热,用于冬季供暖。并用实例做了技术经济比较,指出了热电冷联产在节约能源方面的优越性。
发展分布式能源热电冷联产的探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列丛书》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培训工作的指定教材,丛书共13个分册,涵盖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管理、技术、工具三个层面。本书是其中《分布式能源与热电冷联产》分册,具体介绍了能效电厂的理论依据、实施情况和经验总结包括分布式供能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综合优化技术、热电冷联产和国外能效项目实践经验等内容。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着重介绍了汽轮机热电联产和吸收式制冷的概念和技术特征,分别介绍了循环函数法和热经济学分析法及其在联产系统计算分析中的应用,从冷热负荷变化与系统性能的关系着手,介绍负荷特性和需求分析,根据我国当前联产系统的发展与能源政策,介绍了供热机组配置选型、热电冷负荷优化分配、热电成本分摊方法。此外,还详细介绍了供热机组改造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并力求反映近年来热电冷联产系统的新发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分布式能源系统 1
第二节 热电冷联产系统 12
参考文献 21
第二章 分布式供能技术 23
第一节 基于化石燃料的分布式供能技术 24
第二节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供能技术 46
第三节 基于混合能源的分布式供能技术 78
参考文献 85
第三章 分布式能源系统综合优化技术 87
第一节 制冷与热泵技术 87
第二节 蓄能技术 95
第三节 多种能源系统整合优化 105
第四节 分布式能源与大规模电动汽车互动优化 118
第五节 网络式能源系统 125
第六节 分布式供能系统对配电网的影响 129
参考文献 133
第四章 热电冷联产 135
第一节 热电冷联产设备选型及运行维护 135
第二节 热电冷联产系统综合评估 154
第三节 热电冷联产案例分析 168
参考文献 176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