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概述
1.1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
1.1.1 来自运营商的驱动力
1.1.2 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
1.1.3 新旧网络融合的需要
1.1.4 软交换的概念
1.2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
1.2.1 相关协议的发展
1.2.2 软交换的标准化组织机构
1.2.3 国内软交换技术的研究进展
1.2.4 软交换的现状与市场分析
1.3 软交换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1.3.1 软交换的优势
1.3.2 软交换技术待研究的问题
1.4 结论
第2章 软交换技术
2.1 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
2.1.1 软交换总体网络框架
2.1.2 软交换与H.323网络互通的网络框架
2.1.3 软交换网络与PSTN/ISDN互通的网络框架
2.1.4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VoIP网络结构
2.1.5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VTOA网络结构
2.1.6 软交换网络与传统电信网络的比较
2.1.7 软交换技术方案与现有H.323方案的对比
2.2 软交换设备的接口协议
2.2.1 H.248协议
2.2.2 MGCP协议
2.2.3 H.323协议
2.2.4 SIP协议
2.2.5 BICC协议
2.3 软交换技术的特点与功能
2.3.1 特点
2.3.2 软交换设备的主要功能
2.4 软交换网络与其他网络的互通
2.4.1 软交换网络与IP电话网(H.323体系)的互通
2.4.2 软交换网络与SIP网络体系的互通
2.4.3 软交换网络与现有智能网的互通
2.5 软交换的业务
2.5.1 基于软交换的业务总体框架
2.5.2 提供的业务
2.6 媒体网关
2.6.1 媒体网关与信令网关在软交换网络体系中的位置
2.6.2 媒体网关的种类
2.6.3 媒体网关的功能
2.6.4 主要的消息流程
2.7 信令网关
2.7.1 信令网关的组网
2.7.2 信令网关的主要功能
2.7.3 七号信令网与IP网的互通
2.7.4 信令在ATM承载与IP承载间的互通
2.7.5 信令网关的信令协议
2.7.6 信令网关上的消息封装过程
本书不但详细叙述了下一代网络(NGN)的重要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原理,而且讲述了软交换技术的工程实现问题。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软交换技术概述、软交换技术原理、移动软交换技术的实现、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软交换、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软交换技术的企业解决方案、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和软交换试验网与测试等。
本书内容详尽,理论与实例结合,适合于电信行业从事网络相关工作的工程与技术人员阅读,对通信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跪求一篇有关固网软交换的论文。用于通信行业固网交换专业高级工程师的论文答辩。
2细胞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设计 像一些。留个联系方式,我发给你。
我是刚进入通信业的新人,什么都不懂,希望大家多多关照。我想知道软交换与IP承载网它们之间的关系,我自己的理解是一个在网络层,一个在物理层,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软交换里的server与MGW之间通信也是走...
二级交换机即二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故而称为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电力调度交换系统研究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开展,基于软交换技术融合语音、视频、数据业务构建新一代电力调度交换系统成为必然趋势。在深入研究当前各个主流软交换设备厂商统一通信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力调度软交换系统架构,开发支持各厂商CTI协议的通信中间件,实现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与不同厂商统一通信平台的集成。对于架构中调度服务器的基本通信业务服务功能,给出了基于CSTA协议的具体实现方法。
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 朱晓民 1 吴乃星 1 雷正雄 1 1. 北京邮电大学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天津市通信公司网管维护中心 摘 要 论述了媒体服务器涉及的关键技术 基于硬件和基于软件的 DSP 技术 Voice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语言等 运行视图和部署视图对媒体服务 器进行了总体设计 关键词 下一代网络 运行视图
软交换机在走向与IP电话网大规模地融合并使之具备扩展性、可靠性和可运营性的路上还会面临挑战。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商应该达成了共同一致的远见和合作,从而合力来推进软交换机正确观念的深入和普及,鼓励从不同角度探索软交换机实践的创意模式?倡导软交换机作为新的工具和手段来驱动新的业务模式、建立新的市场机制。但同时必须踏实地解决技术走向市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使技术服务于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需求和商业动机,从而引导整个产业始终坚持技术面向业务、面向用户和面向商业模式的原则?使软交换机技术为中国电信运营商走向下一代网络、增强竞争力提供最全面和系统地保证。
本书主要介绍了华为软交换设备数据配置和维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本书先是从NGN网络的整体出发,介绍了NGN网络的协议、业务、设备和组网方案。接下来聚焦NGN网络的核心—软交换设备,重点介绍了华为软交换设备的构架和应用、软交换设备的硬件和软件、软交换设备的各种业务配置、软交换设备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等内容。本书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编写理念,以满足软交换系统工程师岗位需求为目标进行内容选取。书中章节均取材于企业工程师现网工作项目,包含有必需的理论和实训内容,内容难度以满足软交换系统工程师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本书内容翔实,工程性强,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通信类、计算机网络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华为软交换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教材或技术参考书。
在传统的PSTN交换网络中,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以及传输承载都集中在交换机里,PSTN的各项业务必须通过TDM交换机进行实现。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不断需求,PSTN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生成平台即智能网。PSTN的智能网首次提出并实现了一些全网性业务生成与呼叫控制相分离,并因此改善了PSTN全网性业务的开展提高了网络集中提供业务的能力,缩短了全网性新业务提供的周期。IP电话技术体系不仅进一步强化了业务生成与呼叫控制分离的思想,而且更进一步期待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承载相分离。这种分离的目标是使IP电话业务的控制和生成真正独立于媒体传输网络设施,从而更加灵活有效地实现IP电话及其相关业务和多媒体应用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这种分离还有利于电信运营商能在分组网上实施集中的运营、管理、维护和配制。电信运营商和用户可以通过IP连接在局端系统自行定义配置和管理自己的业务特征,而不必担心用户终端的类型和配置,从而使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可能性、灵活性和可运营管理性。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设备和系统。据此定义,Softswitch是典型的为分组网的语音目的而设计的技术实践手段。这一定义也说明,Softswitch借用传统电信领域PSTN网中的“硬”交换机switch的概念,所不同的是强调其基于分组网和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承载相分离的含义。Softswitch是NGN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多的是关注呼叫控制功能的设备和系统,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特别的整体组网技术机制和网络体系架构。
软交换机的技术基础是MGCP/H.248媒体控制协议。媒体控制协议又称器件控制协议,是一种所谓主从关系的控制协议。被控方一般不含智能状态的简单器件或设备,一切状态事件的发生和变化都必须上报主控设备。所以,媒体控制协议一般不应被视为呼叫信令,只能用于端点(包括用户端点和中继端点)控制。软交换机的局间呼叫信令协议不能使用MGCP/H.248,而必须使用已有的多媒体国际标准,即ITU的H.323协议和/或IETF的SIP协议。
软交换机通过媒体控制协议技术可以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相分离的思想。所以,国外也有学者将软交换机称为呼叫代理器(CA)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GC)。软交换机概念的提出不仅使NGN的语音业务功能和与传统PSTN网的交换机功能可以完全透明地兼容"sup--normal" data-sup="1" data-ctrmap=":1,"> [1]
软交换机作为基于商用硬件平台,采用开放、标准、多协议和可运营管理的技术代表,将成为下一代通信网络(NGN)中重要而关键的系统和设备技术之一。然而,必须看到,由于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交换机组网和实践还不多见,有关软交换机的讨论和实践还仅停留在局部和个体技术的概念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