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依托:浙江大学。2010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 陈祖煜 院士。实验室主任:特聘教授 陈云敏。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基本信息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领域

实验室开展了软弱土和环境岩土工程相关领域一系列关键问题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在软弱土多场相互作用与环境土工、软粘土工程学与地基处理、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土和结构相互作用与近海岩土工程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同时,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建立了一支特色鲜明、素质优秀、结构合理、团结拼搏、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队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岩土工程专业人才,在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并不断沿着国际先进水平前进。2005-2007年间,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学科在国际排名前8位的岩土期刊中发表论文16篇,在大陆高校中排名第一。

查看详情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浙江

  • 冠幅W/P(cm):400;包装方式:土球;品种:香樟;高度H(m):7
  • 千峰园林绿化
  • 13%
  • 金华市千峰园林绿化工程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实验室专用彩涂铝板

  • 厚度(mm):定制 产品系列:工程专用辊涂铝板
  • m2
  • 心合
  • 13%
  • 山东亚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实验室隔断

  • 采用不锈钢拉丝型材作为隔断支撑 嵌以5mm浮法系列玻璃进行钢化 玻璃的厚度、硬度、清晰度均符合国家和建筑一级标准.钢化玻璃为5+6+5双层中
  • m2
  • 驰诺
  • 13%
  • 重庆市驰诺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央实验室

  • 边台/6000*750*800,含插座6个,12.7mm理化板台面,钢木结构
  • 重庆沪试
  • 13%
  • 重庆沪试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央实验室

  • 玻璃器皿柜/900*450*1800.
  • 重庆沪试
  • 13%
  • 重庆沪试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混凝

  • C60砼20石 现场搅拌站
  • 佛山市顺德区2009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混凝

  • C60砼20石 现场搅拌机
  • 佛山市顺德区2009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混凝震捣器

  • 插入式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稳定拌合机

  • 功率105kW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稳定拌合机

  • 功率135kW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不锈钢LOGO字"阳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

  • 室内,140mm×180mm
  • 12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8-06
查看价格

不锈钢LOGO字"阳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

  • 1.户外1.2厚304不锈钢焊接围边2.户外飞利浦LED发光灯珠(6500K)3.灌户外白色树脂
  • 12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17
查看价格

理化实验室

  • 1.2mm304#拉丝不锈钢折弯无缝焊接,电镀太空灰工艺内容腐蚀填色,表面防指引处理(电镀和填色工艺参照宝鹰打样确认的门牌) 330×90 Physics & Chemistry Lab
  • 2块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9
查看价格

实验室仪器

  • SPX-S50B-Z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8-29
查看价格

实验室仪器

  • YN-ZD-Z-10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8-29
查看价格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宗旨

实验室长期围绕所倡导的“基础理论、室内外实验、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想,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211工程”及“985工程”一期和二期的重点建设,初步建成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平台。结合科研需要,自行研发或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联合研制,建成了多台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本学科独有的大型土工实验系统,包括10HZ/20kN双向振动三轴仪、5HZ/200N×m空心圆柱静动力扭剪仪、新型双室非饱和-饱和土三轴仪、多功能Rowe型固结仪、大尺寸界面直剪实验机、压电陶瓷元剪切波速测试装置、三联污染物扩散实验装置、大型地基与边坡工程模型实验系统、IFCO岩土工程现场智能监测系统、多功能TDR测试系统、RSA瑞利波频谱分析测试系统等,形成了土体基本特性测试、模型实验、现场监测和室内数值仿真四位一体的装备体系。2100433B

查看详情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前沿

当前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日益深入,为全体岩土人提出了“建设”和“环保”的双重课题。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的天然软弱土层,长久以来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大规模市政基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及近海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化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作为一种特殊的“软弱土”,它们的无害化工程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一双重课题,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成立了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查看详情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文献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格式:pdf

大小:644KB

页数: 3页

依托于兰州大学的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底获教育部批准建设,2006年经教育部组织的论证后正式进入建设期,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重点实验室建设评估后正式批准挂牌.实验室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周又和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格式:pdf

大小:644KB

页数: 1页

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能源的高效转换和清洁利用为核心,以传热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化学及系统科学为基础,以满足国家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科

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人才

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师55人(含教授19人、副教授28人、讲师8人),实验技术系列教师9人(含高工2人、工程师7人),包括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获得者1名、辽宁省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大科技英才1名、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7名、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1名。同时,学院还聘请了11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任兼职教授。有5人获得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3人获得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89%,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73%,基本形成了知识结构、年龄梯度合理的人才格局。

查看详情

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室概况

1982年实验室所属的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获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农田灌溉专业(农业水土工程)硕士点。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博士授予权,1992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农业水土工程研究所,1993年和1999年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被农业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农业部批准成立了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了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于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设立特聘教授岗位。2002年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博士生导师康绍忠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研究员。

实验室立足西北、面向整个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为突破口,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水资源与水工程、农业资源环境及农业生物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以水-土-作物有机结合,工程措施和农业生物措施相统一为特色;以旱区水资源形成与水土环境演变规律及其调控理论和大规模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学术研究方向。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为:旱区灌溉农业节水的应用基础;节水灌溉与灌区用水管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技术;农业水土环境监测、保育与修复;农业水土与环境调控的工程建设理论与新技术。

查看详情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0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其前身是CAD/CAM国家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依托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内“211工程”和“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出国内第一位CAD/CAM博士。本学科在2007年教育部重点学科评估中,在国内同类学科排名第一;实验室在2007年工程、材料科学领域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综合评估中,被为“优秀类”实验室。2007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近年来,实验室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实验室现有面积6000余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890台,总值在4000万元以上,形成了数字化设计制造、数控加工与特种加工、钣金成形与装配连接三个实验研究单元。现有固定人员62人。其中正高23人(博导21人),副高23人,中级16人,其中留学人员23人。

近五年来,实验室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科研总经费较“九五”期间翻了一翻,突破亿元大关。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59项,其中国家计划/国防型号项目78项,占总经费的65%。发表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8项。共培养博士305人、硕士生694人,为国防建设和西部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实验室拥有4个创新团队,以国家级专家为带头人,以中、青年为主,素质精良,作风过硬,团结协作,敢打硬仗。其中,张定华教授科技创新团队以“有条件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开拓精神和“扎根西部、十年磨一剑”的艰苦奋斗精神,突破了严重制约我国新概念航空发动机实现结构创新和技术跨越的核心部件制造瓶颈难题18项,实现了航空发动机复杂薄壁整体结构件加工技术的跨越;所研制的空心涡轮叶片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标志珍藏于中华世纪坛;所研究的两级风扇整体叶盘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在2004年珠海和巴黎航展上产生重大影响。该成果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此外,该团队成为进入XX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指挥系统的高校团队。王俊彪教授团队在ARJ21飞机关键技术攻关中,成为进入中国一航科技创新团队的高校团队,研究成果在ARJ21、飞豹、多种新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神舟系列飞船驾驶舱人机工程设计、航空航天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建设、制造企业信息化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原来的“项目管理与协同产品商务技术”并入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方向,形成了目前4个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现代设计与产品开发、快速响应制造、航空宇航关键工艺与装备;同时根据武器装备轻量化、微型化、精密化趋势,开拓了“微小器件增材制造”、“微小机械与微操作”等新的学科交叉领域生长点。

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实验室以86分稳居国内同行前列,获得了同行专家认可,并免答辩。2002年9月,教育部组织了以温诗铸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实验室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被评为工程领域全国第二,并被推荐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列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单位。

实验室与陕西省科技部门、国防重点企业紧密联合,重点推广制造业信息化(MIE)技术、车间制造执行(MES)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技术,同时成立了陕西省CAD应用中心、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结合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组织科技力量,开发、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十五”期间,该中心累计服务企业362家,涉及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制药、工程装备等行业,累计培训企业人员超过1800多人次,促进了区域创新机制建立,提升了区域广大企业的技术水平。

专业教材大量引用最新科研成果,综合实验全部来自于科研成果转化,毕业设计90%以上来源于科研课题。目前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陕西省精品课程3门,出版教材10部;(科研转化)开设综合性实验18门、大型创新性实验1门,形成了点(课程实验)、线(综合实验)、面(大型创新性实验)结合的立体化实验体系。实验室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成为国内同类专业中惟一的国防重点建设专业,并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实验室得到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刘凤泰主任及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高度评价。

近年来,本专业本科生取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国际一等奖、第六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国家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三等奖等6人次,获曾宪梓奖学金3人次。结合本科-硕士连读、本科-博士直读培养机制,选拔本科高年级优秀学生,以创新团队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并重点扶持,完成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0篇。

目前,实验室研究生近五年来共培养博士生305人、硕士生694人。博士生发表论文42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141篇。王栋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结构优化设计与渐进移动法”2006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6人获校博士论文创新基金资助,1名博士生获霍尼韦尔奖,1名博士生获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十佳科技英才”称号,10名研究生获校研究生创新种子基金资助,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8篇。

先后与法国UT集团三所科技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国际合作研究机构7个,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4项。先后接受留学生25人,派出留学生30余人。聘请了10余名本学科领域国际知名教授为实验室兼职、客座或顾问教授,聘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科研合作22人次。近五年来,实验室成功举办了有影响的全球性国际学术会议5次,双边性国际会议3次,国内有影响的重要学术会议4次。其中2006年成功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制造工程与管理会议(IMCC)”是一次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制造与管理界的学术盛会,艾兴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倪亦靖教授等知名专家肯定本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

新增教学科研实验环境面积2600余平方米,新增设备总价值2206.29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22台套,价值1812.54万元。建成了3个实验研究单元和1个公共研究平台。

为了保障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研制关键技术攻关需要,在“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基础上,实验室贷款200余万引进了先进的五坐标NC加工中心,还自筹经费300余万元购买了大型车削加工中心等系列配套设备,建成了整体叶盘快速试制基地,在多项国防重大科研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复杂整体结构件加工技术的跨越。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