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探查隧道前方围岩的不良地质体。为隧道的快速掘进、支护材料的提前准备,以及灾害事故的预防提供地质资料与信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仪动态范围大,通过改变偏移距离和激发能量即可实现大范围预报。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仪性能提高突出表现在高分辨能力的增强,即对隧道围岩病害地质体的判释能力的提高方面。 2100433B
2通道·频带宽度0.5~4000HZ·VPP为24伏下瞬时浮点放大 A/D转换20bit·动态范围 高信噪比 120~132db·采样率 30μs、60μs、90μs、120μs、250μs、500μs、1ms、2ms·超长采样记录功能 采样点数可达1024、2048、4096、8192点·具有三档模拟滤波功能 全通、高通1、高通2。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就是预判掌子面后方,开挖方向内的围岩状况。现今国内常用的方法有地质法,电磁波法,地震波法等。地质法就是跟据总体的山体走向、地层结构预判隧道内前方围体状况,这对地质工程师有较高要求。且判...
超前地质预报或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在隧道开挖时,对掌子面前方的围岩与地层情况做出超前预报。 地震法是当前隧道中长期超前预报的主流方法。它包括:HSP、TSP、TGP、TRT、TST、负视速度等各种...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分为地质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地质方法包括地质素描、超前钻等,现在很少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地震法、电磁法等,目前以地震法为主。地震法中包括负视速度、HSP、TSP、TGP、TRT、TST...
地质雷达在黄土隧道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技术在公路隧道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高效,先进的物探方法,探地雷达能够对隧道围岩进行快速扫描,获得形象的探测图形,加上其具有探测精度高,测线范围易调整,工作效率高等优势,成为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最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公路隧道中的黄土隧道,由于黄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如其孔隙比大,无明显层理,不均匀致密或均匀疏松特性,使得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的方法会出现预报距离短,反射特征弱构造难以识别等问题。本文以陕西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扩能工程中黄土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中采集的地质雷达数据为基础,通过预报与实际开挖的比对,总结经验优化了黄土隧道地质雷达预报中的相关参数和分析了影响因素,并利用希尔伯特变换的技术方法对前方地质异常情况及岩性变化进行识别,以及提出基于黄土隧道的频谱特征的辅助分析方法。
综合物探法在隧道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在讨论山岭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手段如地质分析法、水平钻孔法和物探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案例探讨了“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综合物探法地质预报技术在某山岭隧道中的应用,相关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参考与借鉴.
《隧道地质预报手册》共分12章内容,从隧道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及危害出发,阐述了地下空间点、线、面与角度的排列探测原理及方法;介绍了采用钻爆法、掘进机法施工的城市地铁和交通山岭隧道地质预报常见的仪器原理、常规的数据处理及主要的图形图像技术;对地面(洞外)隧道地质预报、掌子面(洞内)地质预报、掘进机地质预报、钻孔摄像与物探测孔技术、掌子面临近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隧道综合参数以及空间地质预报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精选了在不同的施工方法、特点的隧道地质预报典型实例。
《隧道地质预报手册》反映了作者与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可供从事地质、地球物理、隧道及地下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参考,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等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施T地质预报”的主要参考书。
外形尺寸:记录单元(47cm×36 cm×18cm); 附件箱(62cm×50cm×22cm) 操作时间:3~5小时(可充电) 温度范围:存放环境温度-10~60°;操作环境温度0~45° 采样间隔 62.5,125μs 记录长度:7218,14468样点 通道:1~12 频率范围:0,5 ~5000Hz。
叶英,博士,教授级高工,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兼地下工程建设预报预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级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负责的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获国家鲁班奖1项;负责的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拥有专利30项;著作有《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隧道施工信息化预警》、《运营隧道管养指南》、《粉细砂地层浅埋暗挖法注浆加固技术指南》;以作者发表主要论文50余篇。主要从事隧道施工检测、监测、超前地质预报、信息化施工与安全保障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面提出“角度偏移、综合参数”预报理论。在隧道施工信息化预警平台研究方面,提出了隧道施工信息化的广义概念,研制的TMI(S隧道施工信息化预警平台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运营隧道管养方面,提出了“移动隧道医院”的理念,研制的TMH隧道健康诊断、评价及快速修复一体化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被评为“十大标兵”、北京市交通委奥运保障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劳模、2011年度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市级“叶英创新工作室”、2011年度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2012年北京市十一次党代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