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国十大建筑,2005年底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
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
瑞士建筑师为这个有着91000个座位的建筑结构提供自然通风――可能是至今最大的环保型体育场,他们独创了一个未完全密封的壳,但同样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体育场的外观好像一个鸟巢,是由不同的小分支组成的。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由Foster&Partners设计,在2007年开放,新机场的整个建筑将超过100万平方英尺,为保证机场的可持续性,一个环境控制系统减少了碳的排放量,天窗在东南角,减少了太阳的热量。
上海世界金融中心:
屹立在上海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区,这个101层的大厦将是世界第一高楼。对这个大楼最大的挑战就是抵抗空中风力,建筑师创造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法来减轻风力,就是在大楼的顶点增加直角的切面。
国家大剧院:
坐落在天安门附近,以玻璃和钛为材料,建筑面积为490,485平方英尺,计划在2008年投入使用。剧院里面有一个2,416个座位的歌剧院,一个2,017人座位的音乐厅,还有一个1,04个座位的小剧院。
中央电视台:
新中央电视台大楼总部设计对传统高楼的建筑提出了挑战,也打破了北京的建筑代码。它由两个斜塔组成,每一个都倾斜90度,形成一个连环。
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
崇明东滩生态城与曼哈顿的大小差不多,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可持续发展的都市,2040年全部建成。它坐落在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在2010年上海召开世博会时,第一期工程将竣工,5000人将入住。
当代MOMA:
由斯蒂芬·霍尔设计的当代MOMA在建筑方案中,以穿越城市为主要目标,运用最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对可以服务超过3500人日常生活的所有活动和功能进行策划。当中9栋不等高的大楼被环状空中连廊连结。
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是由12个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2002年应邀请在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国际建筑展上展出,并荣获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一期工程于2002年完成,其余将于2010年完成。
上海东海大桥:
大桥对这个中国最大的深海港口来说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这是中国的第一个跨海大桥――20英里的长度,6车道的东海大桥。这座大桥横跨中国东海,光缆结构连接起了上海和洋山岛。2100433B
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CAG ( CAG,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大型骨干科技型企业,第一批进入国际建筑市场并较早获得对外经营权的设计企业之一 ) 2 北京市建...
1.人民大会堂2.中国历史、革命博物馆3.军事博物馆4.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5.钓鱼台国宾馆6.中国美术馆7.华侨大厦(已被拆除,现已重建)8.北京火车站9.全国农业展览馆10.北京工人体育场和工人体...
1、建筑使用功能极不合理 2、与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极不和谐 3、抄袭、山寨 4、盲目崇洋、仿古 5、折衷、拼凑 6、盲目仿生 7、刻意象征、隐喻 8、体态怪异、恶俗 9、明知不可为而刻意为之 十、银川...
中国十大建筑
中国十大建筑 2005 年底的美国《 商业周刊 》评选出了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 这 10 处建筑分别是: 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 瑞士建筑师为这个有着 91000 个座位的建筑结构提供自然通风 ―― 可能是至今 最大的环保型体育场,他们独创了一个未完全密封的壳,但同样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 风挡雨。体育场的外观好像一个鸟巢,是由不同的小分支组成的。 水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 “水立方 ”(Water Cube ),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 北京为 2008 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 之一。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由 Foster&Partners 设计,在 2007 年开放,新机场的整个建筑将超过 100 万平 方英尺,为保证机场的可持续性,一个环境控制系统减少了碳的排放量,天窗在东南 角,减少了太阳的热量。 上海世界
十大建筑的评选是北京建筑界的一项传统“赛事”。最早的北京十大建筑评选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而兴建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在内的10项大型建筑工程,成为当时古老北京城的新地标。
北京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先后评选了三次北京十大建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民族饭店、华侨大夏、钓鱼台国宾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十大建筑:北京图书馆新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2号航站楼)、北京国际饭店、大观园、长城饭店、中国剧院、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地铁东四十条站。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十大建筑:中央电视塔、奥林匹克中心及亚运村、北京新世界中心、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首都图书馆新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办公楼、恒基中心、新东安市场、国际金融大厦 。
这次是北京第四次评选十大建筑。
“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绝不是一次评奖,而是一次对中国当代城市现象的批判。”
2014年4月15日,中国著名建筑批评家,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王明贤在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启动发布会上表示。王明贤担任此次评选的评委会主席。
据记者了解,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由文化部下属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在以新浪网为首的十家大型门户网站上发起公众投票,最终由评委会从二十个候选项目中评出。其中,网友投票占40分,评审委员会占60分 。
评委会成员除王明贤之外,还包括著名建筑专家、建筑师顾孟潮、布正伟,著名美术家中国美院副院长宋建明,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心武,北京大学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新浪网总编辑陈彤,财新传媒副总编辑杨大明,著名网络评论家王小山以及商业地产专家苏鑫。评委会成员除为各领域权威人士,最大的特点是跨界 。
文化部下属的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启动一场关于中国当代十大建筑的评选活动。该活动旨在关注这一城市现象,并由最权威的专家对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一次深层的研讨 。
作国一本专家集体智慧结晶的专辑,本书共分四篇:
第一篇在综述文章后,重点介绍了90年代十大建筑设计创作构思,逐一刊出了主要建筑师的专访,有较强的可读性,在此之后也用相当篇幅介绍了获提名荣誉的20个项目;第二篇记载了80年代十大建筑的成就,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的综述文章较好地把握了改革初始期建筑创作繁荣的局面,从中读者也可领略到“十大建筑”与20个提名奖作品的特色与风采;第三篇是特定历史时期的50年代国庆十大工程。急德侬教授归纳了50年代十大国庆工程的总体认识,同时也记录下十分珍贵的建筑图景;第四篇题为“历史·经典·记录”,其中。作为一部属于集体创作的专辑,撰文作者姓名均一一注在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