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名称:少叶硬叶兰
拉丁名:Cymbidium paucifolium
相关文献:《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年20卷5期 -350-352页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分类号:Q949.718.4
简介:云南兰科新种少叶硬叶兰,该种的近缘种纹瓣兰。
多年生附生植物,基部为最终化解为纤维的鞘所包围。根肉质;侧根多,坚挺,直立向上。假鳞茎狭卵形,稍压扁,长7~ 8 cm,宽4~ 4.5 cm,幼嫩时包藏于叶基之内。叶在每个假鳞茎上2~ 4枚,近舌状,长33~ 64 cm,宽3~ 4.7 cm,坚挺,深绿色,先端钝并有不等的2圆裂,近基部对摺,有关节。花葶从假鳞基部纤维丛中抽出,外弯或下垂,长25~ 40 cm,基部具4或5枚鞘,鞘长1~ 3 cm;总状花序长14.5~ 23 cm,具6至11花;花苞片三角形,长约3 mm;花梗连同子房长2.2~ 2.5 cm,紫红色,有黄绿色晕;花直径约4 cm,有淡香;萼片狭矩圆形或狭舌状椭圆形,长2.0~ 2.3 cm,宽5.5~ 6.5 mm,先端钝,除具黄色的狭窄边缘外全部紫红色;花瓣狭矩圆形,长1.8~ 2.0 cm,宽4.5~ 5.5 mm,先端钝,色泽与萼片相似;唇瓣轮廓为近卵形,长1.7~2.0 cm,宽1.4~ 1.5 cm,紫红色,近基部有淡黄色斑点,近中部3裂,基部囊状;侧裂片半卵形,直立,超出蕊柱,红紫色,有白色细斑点;中裂片宽矩圆状椭圆形,长、宽各8~ 9 mm,紫红色,仅边缘白色,基部有淡黄色斑;唇盘上具有2条褶片;褶片近平行,向基部渐宽,乳白色或黄色,基部有红棕色斑点;蕊柱长约1.2 cm,宽5 mm,略弓曲,近顶端有狭翅,有极短的蕊柱足;花粉团2个,近三角形,有深裂隙;粘盘三角形。花期10~ 11月。
新种是自西双版纳引种的植物,约有10 余株,种植于梧桐山苗圃总场兰园的树干上。植物成大丛,生长极为旺盛。奇妙的是,在肉质的根上长出许多小侧根;小侧根坚硬,直立向上, 形成密丛, 颇似巨大的刷子。该种植株全部都具备这个特征,甚为壮观,易于辨认。
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树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也有分布。
一叶兰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但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好.盆栽时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和园土等量混合作为 基质.生长季要充分浇水,保持盆土经常保持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增湿...
墨兰的栽培管理技术 墨兰又名报岁兰、拜年兰。叶丛生于椭圆形的假鳞茎上,叶片剑形。深绿色,具光泽。花茎通常高出叶面,在野生状态下可达80厘米—100厘米,有花7朵—17朵,苞片小,基部有蜜腺,萼片披针形...
紫鸭跖草(拉丁学名为:Setcreasea purpurea Boom.),又名紫竹梅、紫叶兰、紫锦草等,为鸭跖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30厘米,叶长圆形,略有卷曲,紫红色...
要栽好少叶硬叶兰,首先需要了解少叶硬叶兰的习性和特点。
俗话说“养兰即养根”,因此首先了解它的根系生长习性是至关重要的。少叶硬叶兰生长地域范围小,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因而形成根和茎粗、壮、圆、实而长的特点,根的直径一般在0.5cm上下,长往往超过20cm。
少叶硬叶兰生长的地理位置临近冬天下雪积雪的线段,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生长,在0度以下进入休眠期,那么根和茎必须生长得壮实,才能满足生长条件的需要。由于少叶硬叶兰的根系粗犷壮实,使其具备了耐寒的优点,所以,它既能适应气候寒冷的地方栽培, 又适合在亚热带地区种植。
少叶硬叶兰是根菌共生的植物,其根由表皮、肉质层和中心往三部分组成,肉质层又好似海绵体,具有很好的吸水能力,而这种功能体系的正常运转,又需要良好的透气环境条件来保障。因此在栽种时必须掌握其特性,尽可能提供适合于生长的有利条件。
根据少叶硬叶兰根系特点分析,家养少叶硬叶兰必须遵循这种客观条件才能使其根系健康生长。
选盆是栽好少叶硬叶兰的基础条件。
少叶硬叶兰有粗壮而长的兰根,根系需要充分的疏松透气,同时要有利于兰根的适当的生长空间。这里所谓的“适当”的生长空间,一般来说就是“看根选盆”的概念。
栽培一盆少叶硬叶兰,无需看其苗数多少,只要在其根系充分舒展的情况下,选择的兰盆能盛放下根系即可。从传统的少叶硬叶兰种植的情况看,少叶硬叶兰的根系与叶长近1:1的比例,也就是说,用传统方法种植的一株少叶硬叶兰,在维持根系发育与维持叶、苗、花生长发育的营养分配比例也是1:1,根系在给兰花提供营养的同时,自身也消耗了过多的营养。如此选盆栽培,其作用一是有效控制了根系的过度生长,其过剩的营养成分必将分配到苗、叶、花的生长发育上,其二,根盆配比适当,环境温度很容易透过盆体直接作用于根系,有利于提高兰根的有氧代谢和兰菌的繁殖。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须知阳光不仅提供植物生长必要的光合作用,还有更重要的是提供温度的作用。
在日常的兰花栽培中,最常见的错误概念就是:盆大、植料多则营养充分。其实在根系与盆体不般配的情况下,最常见的则是根系僵化控水困难导致生长缓慢、少发苗、不发苗甚至根系腐烂。
关于根系的处理通常在养植少叶硬叶兰的过程中存在两个误区:
少叶硬叶兰是根菌共生的植物,只有在根系周围的兰菌给根系提供营养,兰花才能获得充足的生长必须的物质。不论健康与否,在栽培前均使用杀菌药“消毒”,实际上就是破坏了这种自然平衡的生长条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兰花不得不重新繁殖兰菌,较长的伏盆时间导致了苗、根、芽等的生长迟缓。严重者产生比病害更为严重的药害。
兰菌分有益菌(需氧菌)和有害菌(厌氧菌)之分。只要在一个富含氧气的环境中,有害菌,也就是产生黑斑病等的病菌很难存活和繁殖。这是一个必须充分认识的一个概念。
首先必须明白,兰花的种植与蔬菜的种植存在本质的区别,给兰花提供的营养,除了叶面施肥以外,基肥实质上是给兰菌提供一个优越的、富含营养的小环境,而不是直接作用于根系的。
仍然沿用的植料配制,都偏爱腐叶土,更有甚者为了更能体现它的自然性和顺应性,不惜从少叶硬叶兰原生长地购拉土材用来栽培,力求更加完美自然。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其行为其实不可取。
我们知道,兰花的生长需要约18种有益菌给其提供营养物质,而腐殖酸中这类有益菌繁殖很快,无庸讳言,有害菌的繁殖同样也很快。到原生地花大力气购拉土材的做法,其实不过就是取点菌种而已。
使用树皮等作为兰花栽培植料的做法,是从人工菌的培育上受到启发而启用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兰花栽培材料。树皮首先作为一种硬植材本身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其次树皮作为兰菌的寄生宿主因其腐化时间很长,能给兰菌提供较长时间的营养需要,通常使用该植料栽培的一盆兰花可维持两年以上无需更换植料,使用省事、经济。栗树叶具有的优点是营养作用发挥迅速,其缺点是。
1、营养提供的时间短,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约3-4个月即面化,在日常供水过程中,面化的植料因水分的原因沉积于盆底,不同程度地阻塞了疏水孔,导致整盆植料上干下湿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糟根现象的发生,同时因植料通透性下降,给厌氧菌提供了大量繁殖的条件,导致黑斑、黄褐斑等病发生。
2、树叶本身带有各种各样的、兼有一定数量的虫卵,在作为栽培材料使用中也是难以预防的。
3、因树叶的面化问题,常见的是整盆植料的落盆现象,既影响了美观,同时也使管理显得繁琐。因为树叶的上述特性,所以在使用上必须限量,以充分发挥其优点,避免缺点。
辅助添加的唐基兰石或者浦里兰石,在维持盆体湿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利用其空心的特点给兰菌提供一个利于繁殖的小环境。蛇木具有不易腐化的特性,使用原理与树皮相同,其中掺入适量的颗粒羊粪也是为兰菌的繁殖服务的。
上述的植料配制,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勤给水可以避免植料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过度的热量对根系产生烧伤,同时可以有效排除根系兰菌产生的有害气体,有利于根系健康。
在栽培兰花的实践过程中,在使用新植材的同时,适量掺入一点老的、兰花发育很好的盆体内的栽培材料,可以大大缩短兰花伏盆时间,这样做,实际上是将已经培育好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群的材料移入新植材中,有利于兰花的健康、快速发展。
栽种兰花时植料必须是湿润的,忌用干料栽培,同时必须舒展其根系,以便使根系充分地发挥其作用,那种将根系团抱在一起上盆的方法是极端错误的。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可以在上盆前在靠得较紧的根系之间插入一两片树叶以分隔根系。
栽种过程中忌用力压植料在添加植料的过程中,摇动盆体使植料自然下落即可,这样做既确保了植料充分落根,又能保持盆体内植料宽松,利于兰根尽快恢复正常生长。定根水一般来说在栽培后的次日给水较好,但第一次给水必须使用大水一次性浇透,以避免细土沉积现象的发生同时保证盆内根系环境的通透性。
兰花是有生命的,它长期生活在我们给它提供的环境中,它的生长好坏由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及管理来决定。养兰植料的选择是兰花生长环境中的重要一环,选对了植料,养兰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对植料的科学配制决不可掉以轻心。
兰界前辈们流传下这么两句话:一曰“干兰湿菊”,二曰“通风透气”可谓圣人之言,被养兰者奉为金科玉律。
“干兰湿菊”中的“干兰”,按书上说的其“干”与“润”同义,但“干”与“润”其实只有一线之差,而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凑,面临工作、生活、学习、交际应酬等等繁杂事务,已经全无古人文人雅士的悠闲,要在这一线之间把握好,全无可能。兰界先行者提出的“重水植兰”法,经实践证实是切实可行的植兰方法,后来者可以借鉴。
“干”养法常见有如下弊端:
一是空根问题的出现,过干导致兰根水分不足,细胞不可避免地发生脱水,稍有加重,则造成不可逆的根系细胞损害,这个时候给水,恰恰造成了细胞水肿,加快了根系细胞的死亡,形成空根。
二是假性渗透,在植料过干的情况下,水往往顺盆壁或者在植料之间形成的几个空隙间流出,从外表看似乎已经浇透,实则还是干土一盆。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些兰友“聪明”地采取了“泡盆”的方法,将整个兰盆浸泡入水中,然后对照时钟按时取出,虽说其乐也融融,实则苦不堪言,更为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水或者乘水的容器不可避免地将成为某种疾病的传染源!这种方法,为初学养兰者戒!
三是糊叶、少芽,生物的孕育、生长都离不开水,芽点的孕育需要充足的水分,这个道理不言而喻,在一个类似“沙漠”的环境下,小草、小树如何能够存活呢?糊叶的出现也往往是过度控水造成的后果,包脚叶焦糊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整株兰花的生命,但毕竟在观赏价值上受到严重的影响。
说到“通风透气”,人们往往谈到种兰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性如何、兰房坐向等等,这些都是对的,但大多数人往往疏忽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盆体内植料的“通风透气”,这是个不容疏忽的概念问题,有关原理。有些兰友时常说兰房各方面都不错了,但还是种不好兰花,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忽视了这个问题。在各类养兰环境中,阳台养兰难度可能是最大的,但也有许多兰友养得非常好,究其原因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非常到位,在兰盆这个小小环境中把兰根养好了,养壮了,花叶还能不好吗?
进入盛夏,湿度和温度都大幅上升, 少叶硬叶兰进入生殖旺季。每天看着兰芽怒长,多少有点收获的喜悦。相信兰友们每天都会看上几遍。仔仔细细的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出现病害,难免会影响心情。
事实上,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高温改变了原生质的理化特性,使生物胶体的分散性下降,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大量外渗,酯类化合物变成层状,有时还会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使细胞核膨大、松散、崩裂。高温还改变其呼吸强度,使植物体内合成受阻,原生质的分解大于合成,尤其在光照不足而气温又过高的情况下,受到的破坏尤为严重。我们在管理时,时时留心,加强防御。本着重防于治的植保方针,治早、治小、治了。以免一年辛劳毁于疏忽。
为防止兰花病害,除了保持环境清洁湿润,通风,浇水施肥清淡调匀,用药适时适度,基质干净通透,光照适宜等措施外,更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盛夏季节气候湿热,空气湿度高,是兰草一年当中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各种病害的盛发期。为避免病害,我们注意做到两点:一是控制浇水;二是及时施药。
如果基质湿闷不洁和过干,基质湿闷不洁,空气受到排挤,病菌大量繁殖,兰根受损,各种病害由此而发,危害兰株。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兰株,为维持生命就会张大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各种病菌乘虚而入,病害随后发生。
兰草度酷暑,消耗较大,抵抗力相对减弱, 有的认为高温季节,由于温度过高,病害并不明显,只须做好通风、遮阴就可以了。其实不是。高湿高湿季节,正是花卉病害的高发时期。
1.是植株被人为的机械创伤,病原菌从伤口侵入,当遇到高温27-30℃时,加之通风不良,排水不畅基质,此病发生发展的较快。
2.是花卉植株遭遇昆虫咬伤的虫口感染。
3.是花卉生长的环境没进行彻底杀菌消毒等因素,易感染病害。
如遇久旱高温突降大雨使气温骤降,基质湿度增加致使病菌流行。多雨季节应注意防治黑斑病、炭疽病等常见病,可在霉季前或下雨后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花康2号等交替使用,7-10天喷洒叶面一次。如发生虫害应用花康1号、敌杀死等对症下药,及时处理。
在平时管理中一是要注意通风、采光、排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要培育健壮的兰苗,增强自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三是要严格检疫和消毒,防止外来病菌虫害的传染,以后要定期喷洒农药,将病虫消灭在受害之前。在栽种前,要严格对兰株和植料消毒,减少和杜绝昆虫及人为造成机械破伤和接触传染。
经常用的刀剪用具,要经过消毒后再使用。消毒的药剂,一般可用0.1%高锰酸钾、5%石炭酸或75%酒精进行消毒。也可以用火烤一下。
在植株生长期,如发现病叶时,应及时剪除,将剪掉废弃物清理好,深埋,最好烧掉。
兰花蘖腐病
属细菌性病害。这种病害可毁掉一年的辛劳。它主要发生在蘖芽上,最初在芽基部呈水渍状绿豆大小的病斑,后成为暗绿色烫伤状大斑块,延到芽鞘外部,呈深褐色腐烂,病叶容易拔出。新芽烂掉。
防治方法:
①控制土壤含水量,已病盆花要停止浇水,到病害控制后才浇水;
②新芽出土4—5厘米时,用0.01%硼酸液或1000倍敌枯双、杀枯净喷洒均有一定的效果,也可用链霉素进行防治。
细菌褐腐病分布范围广,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中国、日本、美国较多见。
病原由构兰欧氏菌造成,主要寄生于兰属、杓兰属、兜兰属、蝴蝶兰属等,病征表现于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黄色小斑点,后来变为栗褐色,有可能下陷;常会迅速扩展至连续长出的叶,继而毁坏叶子甚至整个植株。此病多见于潮湿、温暖的环境中。
防治:除去病害部分。然后用200mg/L农用链霉素,或者用0.5%波尔多液喷洒,每10天1次,有良好效果。
此病多在气候湿润的盛夏多雨季节发生,常见的有黑腐病、软腐病等。
黑腐病:由疫霉属真菌引起。多发生在叶片、根部和生长点,病部最初出现半透明的斑点,继而斑点扩大,组织发黑腐烂。
软腐病:由欧文氏杆菌属和假单孢杆属细菌引起。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微小的褐色水浸状斑,随后扩大成灰色、潮湿的斑块,稍一触压表皮就会破裂,并流出带有恶臭味的菌脓。
此病首先要保持植株通风,降低湿度,发病初期用50%克菌丹500倍液、50%退菌特1000倍液、大蒜水(将大蒜捣碎浸水、取其滤液)喷洒叶面或涂抹病斑。兰花烂根易诱发黑斑病。所以养兰的盆土平时不宜过湿。冬季兰花处于休眠或缓慢生长阶段,盆土宜偏干;春、初夏是兰花生根抽叶生长的重要时期,盆土宜偏润;但长期过湿,也易造成烂根,引起叶片枯黄甚至死亡。梅雨或暴雨季节盆兰必须避雨,因久雨多湿,新叶上最易发生黑斑点,而且夏兰花蕊常有“烂衣”现象。影响开花和观赏。但是,盆土过干,易使假鳞茎干瘪或其他组织因失水而影响代谢作用,兰花施肥不当如施肥过多、过浓,将液肥灌入叶鞘或溅到叶片上也易引起根系腐烂,因此施肥时要沿着盆沿施。
本新种与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 ) 相近,区别点在于本新种花期为10~ 11 月,侧根多而直立,叶少(2~ 4 枚),花序具6~ 11 花,萼片与花瓣紫红色,具宽仅0.8 mm 的黄色边缘。 2100433B
室内观叶佳品——一叶兰
一叶兰,又名蜘蛛抱蛋,属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适应性强,长江以南都有分布,多野生于林下或溪流岩石旁,喜阴湿温暖的环境。一叶兰,叶单生,有长柄,坚硬挺直,长20~60厘米,宽约10厘米,先端渐尖,顶部
南亚硬叶兰(原亚种)产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我国不产。
南亚硬叶兰(原亚种)
Cymbidium bicolor Lindl. subsp. bicolor
产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我国不产。
与“南亚硬叶兰(原亚种) Cymbidium bicolor Lindl. subsp. bicolor”相关的亚种有:
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 (L.) Sw.
硬叶兰Cymbidium bicolor Lindl.
硬叶兰(亚种)Cymbidium bicolor Lindl. subsp. obtusum Du Puy & Cribb
2100433B
分株繁殖: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干。
花盆:硬叶兰有粗壮且长的兰根,根系发良需要充分的疏松透气,所以盆栽少叶硬叶兰要用中型的花盆,这样可以为兰根提供适当的生长空间。
光照:兰花是半阴性植物,原生在山的背阳处,所以在盆栽养护要注意,不要使其曝晒于阳光下,选择光线充足的阴凉处最好。
水分: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为原则。夏季于清晨或傍晚浇水,不宜太多,秋天浇水量可以酌增。冬季浇水虽可大减,但不是不浇,注意不能让盆土干透。干旱季节,每天傍晚喷雾,有时一日最好喷数次。浇水要从盆边浇水,不可当头倾注。当你轻轻刮开表层土时,可见半干的土,这就是最适合兰花生长的湿度了。
施肥:除了叶面施肥以外,基肥会给兰菌提供一个优越的、富含营养的小环境。
松土:必要的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空气含量,改善土壤温度。
通风:在养护兰花的过程中要保持其通风性,通风稍湿润的环境不但有利于兰叶的色度,还能减少其病虫害。
硬叶兰全草含黄酮甙、氨基酸,以全草入药,为兰科药用植物,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瘀止血等功效。此外,硬叶兰还跟其它兰科植物一样极具观赏价值,由于具有极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