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装饰百科

生物玻璃

生物玻璃(bioglass) 是指能实现特定的生物、生理功能的玻璃。将生物玻璃植入人体骨缺损部位,它能与骨组织直接结合,起到修复骨组织、恢复其功能的作用。生物玻璃是佛罗里达大学美国人 L.L.亨奇于 1969 年发明的。其主要成分有约占45%Na2O、占25%CaO与25%SiO2和约占5%P2O5。若添加少量其他成分,如K2O、MgO、CaF2、B2O3等 , 则可得到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生物玻璃。用这种玻璃来造人体骨比某些金属要优越的多。

生物玻璃基本信息

生物玻璃制法

生物玻璃的制法与工业玻璃类似,在1400℃左右高温下熔制,均化后浇注到不锈钢模具中成形 ,退火后即得到其制品。由于生物材料的特殊要求,制备生物玻璃须采用高纯试剂作原料,以铂坩埚为容器,尽可能减少杂质混入。由于生物玻璃化学稳定性差,易与环境中的水分反应,因此在加工、灭菌和保存中,须保持干燥,防止变质。生物玻璃的机械强度低,只能用于承力不大的体位,如耳小骨、指骨等的修复。将生物玻璃涂敷于钛合金或不锈钢表面,在临床上可制作人工牙或关节。

主要用溶胶凝胶制备,这样能很好的保留其生物活性 。

查看详情

生物玻璃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视窗(玻璃)

  • 650×320×40
  • 13%
  • 杭州瑞玛金属门窗有限公司(湖州市厂商期刊)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平板玻璃

  • 5mm厚度(mm):5;品种:普通平板玻璃;
  • 信义
  • 13%
  • 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办事处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平板玻璃

  • 6mm厚度(mm):6;品种:普通平板玻璃;
  • 信义
  • 13%
  • 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办事处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平板玻璃

  • 8mm厚度(mm):8;品种:普通平板玻璃;
  • 信义
  • 13%
  • 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办事处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单向玻璃

  • 国标/国标 玻璃
  • 新发
  • 13%
  • 厦门顺新发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玻璃

  • 5㎜平板
  • 韶关市新丰县2021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

  • 10㎜平板
  • 韶关市新丰县2021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

  • 6㎜平板
  • 韶关市新丰县202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

  • 3mm平板
  • 韶关市新丰县202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

  • 5㎜平板
  • 韶关市新丰县202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生物菌种

  • 生物菌种+营养素
  • 10kg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0-31
查看价格

生物菌种

  • 用于组合池内培育生物
  • 0.6t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9-07-19
查看价格

EM生物菌剂

  • EM生物菌剂
  • 95kg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05
查看价格

生物酶(菌种)

  • 生物酶(菌种)
  • 1t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10-25
查看价格

生物菌剂

  • 生物菌剂
  • 1t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2-03
查看价格

生物玻璃生物玻璃的增韧

1.自增韧 

由适当组成的玻璃通过控制结晶化制成微晶化玻璃,又称玻璃陶瓷。通过新晶相的析出来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如小久保正的A-W微晶玻璃,通过第二相硅灰石的析出提高了材料的机械强度,而没有降低材料与骨结合的能力。可切削加工玻璃陶瓷则是通过向含磷灰石微晶的玻璃中引入能析出氟金云母的成分,大大改善了玻璃陶瓷材料的可切削加工性能。自增韧技术的采用在一定程度提高了玻璃材料的某些力学性能,为实现临床应用带来了可能。 

2.颗粒增韧 

利用生物玻璃或陶瓷与其他颗粒相复合的方法提高整体材料的强度,复合方式有多种,可分为:

①与活性生物颗粒相复合,作为增强相与轻基磷灰石相复合。 

②与生物惰性颗粒相复合。选择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玻璃为母材与其他惰性颗粒组成复合材料,从而保存活性提高强度和韧性。

3.纤维增韧 

碳纤维、碳化硅纤维及金属纤维都被用于生物玻璃陶瓷材料的补强增韧,如将碳纤维切成一定长度的小段,并以水为介质与磷酸钙充分混合,将得到的浆料球磨混合后真空热压烧结,制得的复合材料最终抗弯强度为23.6MPa,拉伸变形率为0.36%,提高了材料的韧性。 

4.层状复合增韧 

层状复合增韧的核心是将结构陶瓷中的层状增韧机理引入生物材料。用生物活性材料(生物玻璃或HA)为基体材料,引入碳素等延性材料作为夹层材料,制备胚体,该胚体在氮气保护下热压烧结,得到基本致密的块体,其断口为阶梯状断裂,表明复合陶瓷整体在达到最大载荷点后失效不是突变的,而是裂纹在石墨层中扩展,并逐步被吸收,呈Z状扩散,因而避免了脆性断裂。 

5.生物活性玻璃涂层 

生物玻璃加涂士医用金属等的基底上形成的一种涂层材料,其目的在于利用生物玻璃与骨键合的生物活性以及金属的高强度,构成可承受负载的骨和牙等硬组织替换材料。功能梯度涂层即通过增加过渡性涂层,缩小基体与活性涂层间热膨胀性能的差异,从而增强两者之间的结合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查看详情

生物玻璃简介

生物玻璃已成为材料科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由于生物玻璃具有生物活性等特点,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骨科、牙科、中耳、癌症治疗和药物载体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可观。主要由Si、Na、Ca 以及P 的氧化物组成 。

查看详情

生物玻璃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生物玻璃适用原因

亨特教授曾把这种生物玻璃做成猴子大腿骨,植入猴子体内,经过一定时间。后来又从猴子体内取出大腿骨进行观察,发现再生的骨细胞已经长入生物玻璃骨内的网状结构内,混成一体。经力学实验证明,这种人造骨比原骨要结实得多。

生物玻璃之所以适用,原因是它的配料成分是仿生的,经过配料进行化合反应后,会生成一种新成分叫羟基磷酸钙Ca5(PO4)3(OH)。这种成分就是人和动物的骨头的构成成分。

查看详情

生物玻璃生物玻璃的应用

1.生物玻璃在牙科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玻璃自1985年开始应用于临床修复骨、关节软骨、皮肤和血管损伤。人工中耳骨MEP是生物玻璃材料最早产品,它既可与软组织(耳膜)连接,又可与骨连接,临床结果显示较好于其他生物陶瓷和金属材料。第二代生物玻璃材料 ERMI可用于填补牙根空位,避免牙床萎缩。ERMI与牙床骨连接紧密,较之预防牙床萎缩的其他材料有更好的疗效。第三代生物玻璃材料早期产品PerioGlas,主要用于牙周疾病所致骨缺损重建和拔牙后局部填充。长期临床研究显示,PerioGlas临床效果良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含50%磷酸的生物玻璃可用于治疗牙本质过敏和早期釉质龋齿。原因是生物活性玻璃微粒由于与其植入髓室穿孔处与血液及牙槽骨骨组织接触时,可在瞬间与组织间发生复杂的离子交换,在生物玻璃表面形成富硅凝胶层,并聚集形成碳酸羟磷灰石层,通过钙磷层的快速形成并沉积在穿孔区牙周组织内,最终钙化,形成牙骨质和牙周新附着。Bakry等研究含50%磷酸的生物玻璃,结果显示其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安全的生物材料。 

2.生物玻璃在骨骼修复中的应用 

生物玻璃在牙科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后,随即也应用于骨科,其产品有固骼生(NovaBone)。生物玻璃力学强度较差,主要用于非承重部位骨缺损修复。由于生物玻璃表面在人体的生理环境中可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并可直接参与人体骨组织的代谢和修复过程,最终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与人体相同的无机矿物成分——碳酸羟基磷灰石)]CO,(2OH)(PO-[CaO-23-6410,并诱导骨组织的生长,所以可用于人体骨缺损的填充和修复。Ameri等报道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脊柱融合矫形术中分别采用生物玻璃和自体髂嵴骨移植,术后平均随访34.7个月(最短24个月)发现,生物玻璃组临床效果与自体髂嵴骨移植组相同,且可减少自体髂嵴骨移植所带来的并发症。Seddighi等报道在颈椎病前路融合术中采用填充生物玻璃和自体骨的钛网,平均随访14.3个月显示,其脊柱融合率与仅填充自体骨的钛网相比基本相同。 

3.生物玻璃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药物治疗载体也是生物玻璃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各种各样的药物储存在多孔的生物玻璃中,然后植入人体的有关关键部位,随着生物玻璃表面反应的进行,药物将释放,达到有的放矢的治病目的,与传统的注射方法相比,有均匀、长时间治疗等众多的优点,有最大效率的疗效。 

4.生物玻璃在创口愈合中的应用 

生物活性玻璃用于促进伤口的愈合也是当今的一个研究方向。国内外的一些专利对此均有涉及。如美国的D.C.格林斯潘等就在其专利中介绍了一种用于加速创伤和烧伤愈合的组织物,其中就包含有活性玻璃。生物活性玻璃的加速促进创口愈合的机理为:当该材料植入人体内,在体液的作用下,Na、2Ca等活性大的离子首先溶出,体液中的H进入玻璃表面形成Si-OH,然后由于Si-O-Si键破坏,无规网络被溶解,可溶性硅以硅醇形式被放出,并且迅速在材料分体表面形成一个羟基磷灰石胶结层。可溶性硅有分子水平结缔组织的代谢作用和结构作用,生物玻璃溶解后,局部Si浓度的升高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细胞内部相应,激发促创伤愈合因子的自分泌反应,参与创伤修复的所有细胞在促创伤愈合因子的自分泌反应,参与创伤修复的所有细胞在促创伤愈合因子的刺激下加速生长和分裂,并聚集于材料表面形成的羟基磷灰石胶结层,使新生组织能整个创面顺利爬移和覆盖 。

查看详情

生物玻璃文献

生物玻璃及其复合材料 生物玻璃及其复合材料

生物玻璃及其复合材料

格式:pdf

大小:12.8MB

页数: 47页

生物玻璃及其复合材料

水解度对溶胶-凝胶生物玻璃生物活性的影响 水解度对溶胶-凝胶生物玻璃生物活性的影响

水解度对溶胶-凝胶生物玻璃生物活性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2.8MB

页数: 5页

为了获得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和良好生物矿化性能的生物活性材料,以正硅酸乙酯(TEOS)及磷酸三乙酯(TEP)为前驱体,硝酸钙(CN)为添加剂,盐酸为催化剂,在不同水与醇盐物质的量比(R)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O-P2O5-SiO2系统生物活性玻璃。利用生物活性材料的体外评价方法及FTIR、XRD、SEM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模拟体液(SBF)浸泡后,随着水解度的增大,其表面羟基磷灰石层的形成能力逐渐减弱。

复合Osterix基因的生物玻璃/PCL硬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项目摘要

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CaO-P2O5-SiO2三元系统介孔生物玻璃微纳米纤维,并以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无机基相,用于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及生物活性。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载有骨细胞调节因子Osterix目的基因的质粒DNA,并以壳聚糖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制备出包埋有质粒 DNA 的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骨修复材料中的添加相,用以改善材料的细胞学特性。配制由生物玻璃微纳米纤维、基因载体微球和PCL等材料构成的乳液体系,利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复合OGP质粒DNA的生物玻璃/PCL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生物玻璃微纳米纤维的微细结构、介孔大小及形貌、分布取向以及质粒微球的粒径尺寸、工艺条件等因素对材料力学性能、生物活性、降解速率、离子释放动力学以及基因调控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机理。通过上述研究为仿生骨修复材料及支架的设计与制备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查看详情

复合Osterix基因的生物玻璃/PCL硬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结题摘要

生物玻璃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与骨结合强度较强,在人体生理环境中可以迅速通过玻璃表面的Na 、Ca2 等元素溶出以及水中H 进入玻璃表面,在玻璃表面形成带有负电的硅酸凝胶层,进一步在生物玻璃表面形成类骨碳酸羟基磷灰石层(Hydroxyl-Carbonate-Apatite, HCA),增强材料界面的细胞响应,促进成骨细胞或其前体-骨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骨生成的作用。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生物活性玻璃能够在基因水平调控细胞反应,刺激骨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利用生物玻璃的这些性质,有助于研究开发出具有刺激、响应、介导骨组织自我修复再生的第三代生物医学材料。如果能够利用最新的生物医学材料制备及成型加工工艺技术,结合基因转染、生物组装及表面修饰等技术实现精确调控材料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为骨修复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项目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CaO-P2O5-SiO2三元系统介孔生物玻璃微纳米纤维,并以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无机基相,用于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及生物活性。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载有骨细胞调节因子Osterix目的基因的质粒DNA,并以壳聚糖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制备出包埋有质粒 DNA 的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骨修复材料中的添加相,用以改善材料的细胞学特性。配制由生物玻璃微纳米纤维、基因载体微球和PCL等材料构成的乳液体系,利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复合Osterix质粒DNA的生物玻璃/PCL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生物玻璃微纳米纤维的微细结构、介孔大小及形貌、分布取向以及质粒微球的粒径尺寸、工艺条件等因素对材料力学性能、生物活性、降解速率、离子释放动力学以及基因调控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机理。通过上述研究为仿生骨修复材料及支架的设计与制备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点: (1)制备出生物相容性好,表面结构及介孔尺寸大小可控的、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微纳米生物玻璃纤维。 (2)建立生物玻璃微纳米纤维的离子释放动力学模型,揭示生物活性材料的微纳米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离子释放动力学-HCA矿化活性之间的关系。 (3)Osterix基因质粒的制备、鉴定及新型质粒转染体系的建立。 (4)基因介导型复合骨修复体细胞学性能的研究。

查看详情

45S5生物活性玻璃生物玻璃与自然骨的结合机理

Na2O-CaO-SiO2-P2O5系统内有些组分的玻璃(如商品名为45S5 的玻璃)植入生物体内后能够与自然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在体液环境中,从其表面溶出Na ,玻璃表面就生成富SiO2凝胶层。生物玻璃溶解形成表面带负电荷的Si-OH,与不同种类的蛋白质通过氢键和离子胺键(-Si-O- H3N -)结合形成高密度的蛋白吸附,硅溶胶层和在其表面形成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a10(PO4,CO3)6(OH)2,hydroxyl-carbonate-apatite,HCA)层具有高表面积,适合吸附大量的生物分子,从而促进细胞外响应。相比于带较低负电荷量的硅溶胶层,HCA 层表面能吸附更多的生物分子。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