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Ⅰ 总报告
.1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朝阳实践001
一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002
二 朝阳区基层社会治理伴随制度创新与实践效能不断增强003
三 新时代朝阳区以“六个一”为抓手提升社会治理效能011
四 从朝阳实践看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规律013
Ⅱ 理论报告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社会治理理念定位020
.3 科技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理论分析033
.4 基于“朝阳群众”品牌打造,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046
Ⅲ 专题报告
.5 朝阳区党建引领物业服务升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模式与路径研究061
.6 朝阳区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向纵深发展073
.7 朝阳区以党建协调委员会为引领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全域协同机制088
Ⅳ 指数报告
.8 朝阳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104
Ⅴ 调研报告
.9 朝阳区推进社区减负工作的调研报告122
.10 “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助力朝阳区探索社区发展新路径138
Ⅵ 案例报告
.11 劲松街道劲松北社区试点探索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新模式149
.12 安贞街道以社区体制改革为助推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蓝图
——安贞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161
.13 麦子店街道国际化社区建设的路径探索——打造“家印象国际店”国际化社区品牌173
.14 望京街道关于超大型社区治理改造的实践探索——以南湖西里社区为例184
.15 双井街道探索以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打造城市理想社区新模式196
.16 东湖街道党建引领物业管理,重塑社区治理新模式208
.17 八里庄街道实行“三先三后两保障”机制,探索“大小物业综合服务”新路径221
.18 后记2302100433B
《社会治理蓝皮书: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报告2019》是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研创,以社会治理创新为主题的年度研究报告。该报告于2012年首发并连续出版,是我国首部聚焦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社会治理蓝皮书: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报告2019》以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为主题,聚焦朝阳区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围绕体制赋权、技术赋能、评价赋值三个重点,对超大城市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进行剖析,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解决方案。
只是听“18年已经产子的单亲妈妈回答”,那没用,这是因为各省市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是有所不同的。现行《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违法生育子女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
会的,亲,你是哪个省的呢,2019年农商行、农信社已经出公告的有山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海南等地区,一些地区的招聘公告相比往年都有提前的征兆,你可以参考2018年全国农信社、农商行招聘公告时间。
2019年5月1日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单位缴纳16%、个人8%医疗保险:单位缴纳:8.8% 个人2%失业保险:单位缴纳0.7% 个人0.3%(农村户口不缴纳)生育保险:单位缴纳1.5% 个人不缴纳工伤...
浅谈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社会管理自古有之,有人类社会就有社会管理。在我们国家,第一次真正提出社会管理的概念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管理各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社会管理的基础上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那么,如何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呢?
重庆市举办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专题培训班
<正>10月24日,重庆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共同举办的重庆市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专题培训班在重庆市行政学院开班。本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
环境社会治理是由王华博士通过其多年的对于环境管理的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针对现阶段中国环境治理的新理念。 ·环境社会治理是用社会治理的理念和方法,调动全社会力量搞好环境保护,化解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 是环境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体,是环境治理和社会治理的交叉领域; 是环境治理体系中有关社会要素的总和,同环境治理中政府管制和市场调节相对应,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交叉影响。是社会治理体系中有关环境要素的总和,同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社会治理相并列。主要目的是全方位调动社会力量和综合运用社会手段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同时积极有效预防和化解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升级版,既强调公众要参与到政府主导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去,又强调社会各主体自我管理和环境保护多元共治。
环境社会治理是环境治理体系中有关社会要素的总和,同环境治理中的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相对应,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交叉影响;环境社会治理又是社会治理体系中有关环境要素的总和,同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社会治理相并列;环境社会治理是环境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体。环境社会治理的作用对象是自然环境以及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它的主要目标是全方位调动社会力量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同时积极预防和化解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环境社会治理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升级版,不仅强调公众要参与到政府主导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去,更强调社会各主体自我管理和环境保护多元共治。
“社会治理”概念的流行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社会,多见于政治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文献,大都含有相关社会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意思,突出了现代社会在管理和控制上的多元性、互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它强调现代社会治理不同于传统的政府统治,即它不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行政权力,而要更多地容纳和依靠非政府主体的自治行动。
环境社会治理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升级版,不仅强调要到政府主导环境保护工作中去,更强调社会各主体自我管理和环境保护多元共治 。改进我国环境社会治理的 五条建议,包括: 1)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环境社会治理事务; 2)出台指导文件推动全国环境社会治理工作; 3) 对重要环境社会治理政策措施组织试点示范; 4)推动环境社会治理法律规建设 ; 5)提高社会主体的环境治理能力 。 2100433B
大数据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战略、大引擎。现代社会,大数据不仅成为政法综治部门打击防范犯罪的手段,也汇聚成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革命性力量。
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在讲话中要求,要站在时代潮头,把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起来,为社会治理插上腾飞的翅膀。
数据共享解社会治理难题
大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将极大地提高社会治理的可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
当前,制约数据开放、共享、应用的一个重要症结是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
10月11日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提出,要打破基于权力所形成的各种利益固化的体制壁垒,统筹有关地方、部门和互联网企业资源力量,对数据标准进行集中攻关,尽快建立科学的数据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内外融合、上下对接难等问题。
贵州依托全省统一的“云上贵州”平台,对社会治理数据进行高度整合共享;利用云计算开展从无到有的数据挖掘、从点到面的研判分析,打破地区、部门、警种界限,促进条块深度融合;搭建公安交通集成指挥云平台、重点车辆监管云平台,实现全省交通管理可视化、扁平化、集成化;把大数据与社区治理结合起来,打造生态绿色、智慧管理的新型“云社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贵州的成功实践表明,新技术的应用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推动欠发达地区实现了社会治理“弯道超车”,让政法综治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特殊人群包括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戒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这些人员管理难度较大。江西省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特殊人群大数据平台,容量超过47万人,数据项目总计超过5亿。该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排查出负案在逃人员170多人。
江西省司法厅还启动建设了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互联网+法律服务”的形态,将全省数万名法律服务专业人才连接在了一起,实现了网上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寻鉴定、要调解,形成了“云上法务”,大数据力量让江西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升级再次破题。
会议提出,大数据时代,要推动数据资源从人工采集为主向机器采集为主转变,从无偿提供向平等交易转变,努力实现政法综治专业数据、政府部门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机构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集成应用。
预测预警打防管控更精准
大数据社会,人、物、资金的流动轨迹都会留下各种各样的数据记录,没有人能在数据面前成为“人”。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掌握了未来。
上海市公安局通过大数据技术,成功刻画出涉枪人群的数据“基因图谱”,并依托于此,将符合其中一个或多个行为“标签”的人员自动筛选出来,建立了3.7万余名涉枪人员的数据档案。建档后,上海公安每天保证动态更新,清楚掌握了涉枪人群的现状和动向,有效强化了社会面管控。
依托公安机关大数据,江苏省开始全面整合综治、金融、电商、旅游、医疗、教育等全省18类政务大数据,最终形成“1+18”的大数据联动应用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原有的省市县三级公安指挥中心,己更名为的“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从原来的110接警、派警,变成了集数据、情报、指挥于一体的工作平台。
目前,在江苏公安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上,已经建立了情报研判、风险预测、人员管控、消防火眼、犯罪预防、电信诈骗拦截、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几百个智能警务实战预测模型,依靠大数据的助力,警方打防管控更具针对性。
广东公安构建起以动态识别为核心技术的“视频云+大数据”平台,特定环境下动态识别准确率达70%以上,并创建深夜出入等专业研判模型,智能发现可疑人员,提高了公安机关信息获取和发现能力。
大数据应用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对数据价值的挖掘,揭示以往人们难以认识到的事物内在关联性。会议提出,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实时关联、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轨迹,从中找到犯罪规律或趋势,推动由事后追溯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
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研发的犯罪预测系统,基于一台智能计算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可以像人一样自主思考、计算、学习。
这套系统能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预测预警,并由此实现了治安精准巡逻和社会风险有效防范。
大数据应用提高司法效率
科技创新催生平安建设新手段、新思维。实践证明,把科技革命与机制变革融合起来,将会迸发巨大的创造力。
广西凭祥将最新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到边境防控中,与视频监控、电子围栏、物理隔离等设施相结合,构筑起一张收放自如的“边境防控网”。湖北武汉则集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系统平台与公安云大数据库等各方面海量信息源,初步实现83类500亿条数据的串联分析、智慧应用。内蒙古乌海市大力推动政府外网、视频专网、公安信息网、综治信息平台联网运行,最大程度实现了部门间数据资源的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通过大数据深度应用,探索把公、检、法统一适用的证据标准嵌入一套数据化程序中,规范了证据收集、固定、审查和运用,提升了办案的公正性,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技术、程序保障。
此外,贵州高院还运用大数据打造智能审判辅助系统、智能决策辅助系统、智能模拟判决系统,为法官裁判提供智力支持,为当事人提供对裁判的理性预期,为法院监督提供保障服务,增强了司法确定性、可预期性,实现了司法公正与效率相统一。
会议要求,要借鉴贵州的好做法,把大数据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深度融合起来,推进职能优化、机制变革,提升社会治理的层次和水平。
江西省司法厅还启动建设了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互联网+法律服务”的形态,将全省数万名法律服务专业人才连接在了一起,实现了网上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寻鉴定、要调解,形成了“云上法务”,大数据力量让江西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升级再次破题。
会议提出,大数据时代,要推动数据资源从人工采集为主向机器采集为主转变,从无偿提供向平等交易转变,努力实现政法综治专业数据、政府部门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机构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集成应用。
随着互联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三个转变”凸显了“互联网+”形势下社会治理的新思路和基本方向。
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也提出,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大数据思维,重视大数据的作用,利用大数据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的优势,推进社会治理精准化。
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大数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基础资源,能有效集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在社会治理中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提供的规律性结论,不仅有利于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治理体系,而且还能为社会治理提供决策支撑。
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
从挑战方面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大量“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大量常住人口变成流动人口,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治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群众需求也随着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广泛运用,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新特点,对服务的体验感、参与感、精准化提出更高要求。社会治理面临一些全新课题。
从机遇方面看,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应对社会转型、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针对目前社会治理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与挖掘、及时研判与共享,成为支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和准确预判的有力手段,为转型期的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机遇。未来,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将成为常态,将大大推动社会治理模式进步,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智慧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从国际视野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布局大数据战略,他们利用大数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业态和板块,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从战略层面认识大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融入大数据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系统逐步改造传统国家治理手段和治理体系。我们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用大数据思维推进社会治理精准化,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迅速增长,各项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各种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和各种公共服务的提供都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与信息。如果没有掌握大量的基础数据与信息或者掌握的信息与数据不及时更新,决策者就难以真正及时了解社会的各种需求,也无法规划和选择合理的提供服务的路径与方式。因此,应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指标齐全的社会治理基础信息平台,以人口基础信息为核心,借助居住信息系统、就业登记信息系统和房屋出租管理系统,整合违法犯罪信息、网络舆情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环境状况信息、劳资关系信息、突发事件信息等多种信息源和社会统计资源,提高新形势下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
数据安全与数据深度应用是关键。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可能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和公民隐私等,需要在立法层面明确大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原则。要权衡数据开放与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保护、国家信息安全与社会数据需求之间的关系,制定严格规范的数据采集、储存、处理、推送和应用流程。要在技术上通过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投入来保障信息安全。
大数据平台本身的安全性也应引起重视,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大数据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重视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敏感数据的监管。要充分重视数据和信息在采集、应用过程中的制度建设。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应用开放共享必须有边界、有规则、有步骤,并根据相关法律和约定对开放对象数据使用情况进行监管,从而实现数据开放需求、隐私保护需求和安全保障需求之间的平衡。数据的开放和流动、使用和共享,能进一步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治理的效能。
转变政府职能是保障。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运用大数据系统,提升政府便民服务水平,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个社会成员均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形成海量的“微数据”和“微事件”。
决策者往往要对海量的实时数据进行掌握和挖掘,将分散的小概率事件有序关联起来,突破“信息孤岛”限制,排除各种垃圾信息的误导和干扰,把握数据中蕴含的规律性、倾向性问题,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回应公众关切,满足公众需求和期待。如,可以借助热力图直观显示不同区域居民需求的分布情况,便于掌握居民诉求的变化;也可以单位时间内的出现频率为依据,通过主动搜索等方式追踪热词,进而确定社会热点问题,实现将大数据分析、追踪、预测的成果转化为决策者的重要参考,及时发现、预防和控制社会事件的发生,等等。与此同时,通过全面联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及时解决居民生活和工作难题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