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人员聘用及流动、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开放合作等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设想和工作计划,以及设立开发课题的相关内容等。
由重点实验室学科负责人和各实验室主任、副主任负责实验室建设和发展重大事务的决策,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实验室发展大事,其中实验室行政和学术负责人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面管理工作,它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其工作应最大限度地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他们分忧。其主要职责:
1)制订实验室发展方向和规划,拟定发展方针和年度计划;组织各功能实验室搞好发展决策和计划;
2)负责上级部门和重点实验室各项工作的落实;
3)维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总体负责科研环境的维护,设备的更新、引进,提供良好办公条件;
4)筹办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会议及其他会议和活动;
5)科研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外事活动接待和安排;人才引进、考核、聘任、培训;研究开发高级人才及技术管理方面人才的培训。
6)科研档案的归类和管理,积累数据,填报业务报表;起草各类通知、年终总结、规章制度;开放课题、客座研究人员的管理;编辑年报,技术报告的规划和出版;
7)日常维护和保养计算机、网络等设备,保证设备的完好;对设备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应用软件的引进和开发;整理和完善实验室资料;网络主页的维护、更新和信息发布;实验室各项学术活动的组织和落实。
为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和办事程序,确保各项日常管理工作运行得科学、有序,实验室将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并汇编成册,其中包括实验室管理条例、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和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学术交流管理办法、仪器管理条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固定成员管理条例和流动站成员管理条例、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专利保护规定等文件。
建立开放式的重点实验室是本实验室的宗旨,为此实验室研究队伍由四部分组成:
(1)固定研究人员。主要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实验技术人员以及正在承担国家级项目(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国家支撑计划等)的主要研究人员组成,并实行年度考核、动态管理,建立流动机制,对未完成岗位考核目标的人员予以解聘,对有潜力并在近期可以取得重要成果的人员,提供宽松的研究环境支持其工作。
(2)区内流动研究人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是区内外相关学科来实验室从事研究的科研人员;二是近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的科研人员。
(3)区外流动人员。充分利用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施条件,结合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建设项目合作研究,吸引和邀请国内外著名研究所和大学有特长的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研究。上述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工作均需签订协议,确定研究目标和任务,履行岗位职责。
(4)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吸引国内外科学家进行客座研究和短期合作研究。
为规范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制订了《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大型仪器设备参照自治区分析测试中心、广西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管理办法执行。2100433B
自2005年12月以来,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化工工艺与环境工程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为基础,依托广西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现已拥有专用实验室2500m,拥有包括微量量热计、气质联用、液相色谱、全自动密度/折光率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元素分析仪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价值约为2000余万元,并已成立大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实现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为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保障。近三年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科研经费总数达到1000万元,在国外刊物发表文章32篇、国内刊物发表文章194篇,被SCI收录43篇,EI、ISTP收录29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授权专利9项,并有7项技术成果进行转让,为企业增收2亿元以上。
实验室主任:童张法,男,198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石油化工(基本有机化工)专业,1983年8月至1986年8月在浙江衢州化工公司研究所从事PVC生产工艺研究;199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有机化工体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反应精馏耦合过程研究的专利发明人。1995-1996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进修1年,期间与国际知名热力学专家陆志禹教授进行合作,开展汽油添加剂的热动力学研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8篇,“含MTBE体系超额焓精密测定及理论模型研究”项目在1998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为2000年入选广西自治区“十百千人才工程”打下基础。1997年1月至1997年4月任广西大学化工系主任;1997年4月至2008年1月任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其中2006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渥太华大学化工系任访问教授。近几年承担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69篇,分别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反应精馏一体化技术、淀粉改性接枝乙烯类单体共聚过程机理及其产品开发、广西特色资源膨润土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作为通讯作者在本学科权威刊物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Journal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等发表论文多篇,得到国内同行认可。
童张法同志现为中国化工学会38届理事(2007-),广西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化工学报》(2003-)、《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广西大学学报》编委;担任广西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211工程”办公室和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化学工艺专业博士生导师、化学工艺与环境工程重点学科负责人。
学术委员会主任:段雪,男,1957年1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先后于1984年和1988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化工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经近20年的持续研究,逐渐形成了“插层组装与产品工程”研究方向,凝练了以“产品性能为导向设计插层结构”和“以产品生产为导向控制组装过程”两类关键科学问题,并开展了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发展了系列插层结构功能材料,提出了成核晶化分离等系列插层组装方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AIChE J.和Chem. Eng. Sci.等国际化工刊物,以及Angew. Chem. Int. Ed.和Adv. Mater.等国际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他引2000余次。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实践,实现了功能性插层材料万吨级工业化。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件和美国专利授权2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科技成果奖励,先后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现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工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安全生产化工专家组专家、Structure and Bonding编委、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多项学术职务。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净化技术通过正压净化送风气流控制洁净度来达到无菌的目的。根据送气方式不同,净化技术可分为紊流系统和层流系统两种。(1)紊流系统(Multi-DirectionalManner):紊流系统的送风口及高效...
多了。看你要什么膜了。一多半的半导体设备都能生长一薄层物质,如果管这层物质叫膜的话……
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包括 传感器 数据器 电脑+软件。在加上一些地板 课桌椅 门窗。
水资源实验室投标文件
河海大学水资源实验室扩建工程 1 河海大学水资源实验室扩建 工程 施 工 投 标 文 件 投 标 人 : 江苏宏图建设集团 (章) 法 定 代 表 人 : 李柏杉 (签字或盖章) 日 期: 2009__ 年 3 月 30 日 河海大学水资源实验室扩建工程 2 目 录 第一部分、商务文件 一、投标函及投标函附录 1 .投标函 2 .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书 二、工程量清单报价表 1、 封面 2、 投标总价 3、 工程量清单报价表 4、 表 2-1 工程项目总价表 5、 表 2-2 单项工程费汇总表 6、 表 2-3 单位工程费汇总表 7、 表 2-4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8、 表 2-5 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 9、 表 2-6 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表 10、 表 2-7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 11、 表 2-8 措
强化高校工科实验室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尽管高校普遍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但种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表明管理者若不从深层次寻找原因和对策,仅仅停留在一般层面的管理,实验室安全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只有针对实验室安全的重点环节、重要因素,建立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全过程有效管理,提高管理者、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减少和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浮选搅拌调浆过程强化及应用》针对目前关于浮选搅拌调浆研究中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报道较少的问题,以实现调浆过程强化为宗旨,从搅拌调浆的一般特性研究出发,从不同角度描述与评析搅拌调浆过程及其作用效果。在总结现有搅拌调浆机制作用特性及规律的基础上,针对适配于细粒调浆的高剪切机制构建的需求,以流场设计为手段,展开新型、高效调浆装备的设计、优化、强化,开发出能有效融合整体强循环与多段高剪切的搅拌机制作用流场,完成能实现调浆效果强化的过程装备研发。指出能根据流场特性实现过程耦合并最终实现强化才是浮选搅拌调浆过程强化设计的精髓所在。
上篇 搅拌调浆过程的基本描述与性能表征
绪论
第一节 过程强化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基于过程强化的高效调浆
第三节 搅拌调浆的高效性特征
第一章 浮选调浆的功能与应用现状
第一节 调浆的基本作用和实现方式
第二节 现有调浆技术的产业化及应用
第三节 细粒调浆的难点与挑战
第二章 搅拌调浆的设备构型特征与研发动态
第一节 浮选单元调浆搅拌槽的基本构型
第二节 浮选单元搅拌设备的比对分析
第三节 搅拌槽过程特征的研发
第四节 搅拌调浆过程研发的提出
第三章 搅拌调浆过程的混合特性
第一节 搅拌特性试验研究概述
第二节 搅拌机制作用下流场的基本型式
第三节 搅拌过程的混合特性参量
第四节 搅拌过程的混合效率分析
第五节 常规搅拌调浆过程的混合性能总评
第四章 搅拌调浆过程的固一液悬浮特性
第一节 固液悬浮特性研究试验设计
第二节 不同搅拌机制作用下的物料分布特征
第三节 搅拌体系悬浮能力的评价
第四节 区间浓度方差作用规律
第五节 搅拌体系的悬浮能力解析
第六节 常规搅拌调浆过程的物料悬浮性能总评
第五章 搅拌调浆过程的数值模拟
第一节 计算流体动力学及模拟软件简介
第二节 基本控制方程与湍流模型
第三节 数值计算
第四节 轴流式流场的模拟
第五节 径流式流场的模拟
第六节 添加导流筒的流场模拟
第七节 添加挡板的流场模拟
第八节 搅拌槽内流场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九节 数值模拟搅拌流场特性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 搅拌调浆过程机理
第一节 搅拌槽内的流场特征
第二节 搅拌槽内的混合过程
第三节 矿物颗粒间的作用过程
第四节 浮选药剂的扩散过程
第五节 混合性能评价参数的理论推导
第六节 固一液两相间的传质
下篇 浮选搅拌调浆的过程强化设计及应用实践
第七章 循环/剪切耦合机制——双叶轮构型的提出
第一节 循环/剪切耦合形成机制的构型设计
第二节 “径流式叶轮十轴流式叶轮”的混合特性
第三节 “轴流式叶轮十径流式叶轮”的混合特性
第四节 双叶轮循环/剪切耦合过程混合特性总评
第八章 双叶轮循环/剪切耦合过程的物料悬浮特性
第一节 “径流式叶轮十轴流式叶轮,L=0”的物料悬浮特性
第二节 “径流式叶轮十轴流式叶轮,L=2H/9”的物料悬浮特性
第三节 “径流式叶轮十轴流式叶轮,L=4H/9”的物料悬浮特性
第四节 “轴流式叶轮十径流式叶轮,L=0”的物料悬浮特性
第五节 “轴流式叶轮十径流式叶轮,L=2H/9”的物料悬浮特性
第六节 “轴流式叶轮十径流式叶轮,L=4H/9”的物料悬浮特性
第七节 双叶轮循环/剪切耦合过程物料悬浮作用规律解析
第八节 双叶轮循环/剪切耦合过程悬浮性能总评
第九章 以“多段、强制”为特征的高效调浆过程强化设计
第一节 双叶轮基础构型流场的数值模拟
第二节 导流筒的配备对双叶轮基础构型流场的影响
第三节 “多段、强制”高效调浆装置的优化/强化设计
第四节 “正切”构型流场的数据模拟
第五节 “逆切”构型流场的数值模拟
第六节 循环/剪切双叶轮构型优化/强化设计总评
第十章 “多段、强制”高效调浆装置的应用实践
第一节 “多段、强制”调浆混合装置的混合性能
第二节 “多段、强制”调浆混合装置的物料悬浮特性
第三节 “多段、强制”调浆混合装置在磷矿分选中的应用实践
第四节 “多段、强制”调浆混合装置的应用实践总结
第十一章 其他高效调浆的搅拌构型设计与应用案例
第一节 升级搅拌机构的“多段、强制”优化构型设计
第二节 双轴搅拌槽结构优化设计与应用实践
第三节 高剪切多段强制混合调浆方法及装置开发
第四节 基于高效调浆的搅拌构型设计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 迈向未来的调浆过程强化研发
第一节 搅拌调浆的过程强化研发思路
第二节 搅拌调浆过程强化本质分析
第三节 高效调浆混合装置的相似放大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2100433B
实验室拥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0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整体上已形成了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高学历、高层次人员为骨干的结构合理、层次完善的学术梯队。
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4人、硕士学位6人、学士学位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6%。
研究人员中45岁以上2人,35-45岁17人,35岁以下6人,年轻研究人员的比例为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