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静注:成人每日。0.1-0.15毫克/公斤(儿童每日0.15毫克/公斤),用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稀释后静脉滴注,4-6天为一个疗程,间歇2周再重复治疗。也可连续用药,每日1-4毫克,连用40-60天。
主要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肌注局部疼痛。对造血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白细胞明显下降,血小板亦可降低。部分病人发生心脏毒性,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动过速,心肌损害,极个别发生奔马律,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衰。
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混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白血病的作用,对L615,L7212,耐6MP的L615小鼠均能延长生命率。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脑瘤B-22及大鼠癌肉瘤W256亦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国外报道4种酯碱(1-4)能显著抑制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其中异三尖杉酯碱活性较小,三尖杉碱对小鼠白血病L1210无作用,而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有抑制作用。实验表明三尖杉碱对瓦克癌肉瘤,仅在很大剂量下才有效。这些化合物结构仅酯基侧链有很小的差别,却显著地影响了抗癌活性可见酯基侧链的重要作用。三种植物(三尖杉,中华粗榧,海南粗榧)的总生物碱对各个类型的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均有较显著的疗效,对肺癌,绒癌,及恶性葡萄胎可能有一定疗效。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用三尖杉总生物碱后发现,淋巴结中肿瘤细胞数减少,瘤细胞减少区域剩余者多为分化较好的成熟淋巴细胞核分裂基本找不到,提示三尖杉总碱有抑制肿瘤细胞增生的作用。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杀伤动力学研究,认为本品属于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S期细胞杀伤较为明显。三尖属植物中的酯类生物碱对各类型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有效,对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较好,特别可用于白细胞数低的病例。三尖杉碱对恶性肿瘤疗效较不明显,对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实体瘤基本无效,但对滋养叶恶性肿瘤的小转移灶有一定的疗效。
三尖杉碱,白色结晶,熔点131-132度,三尖杉酯碱,白色无定形固体,熔点69-72度,难溶于水,溶于乙醇。高三尖杉酯碱,白色无定形固体,溶点142-146度,难溶于水,溶于乙醇。异三尖杉酯碱,白色无定形固体。
三尖杉碱骨架构筑中间体末端炔键的NMR确证
3-(6-乙炔基-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2-羟基-丙磺酸-4′-碘-4′-戊烯酯是我们设计的三尖杉碱化合物合成路线中的关键中间体,其分子中的末端炔键对于构建三尖杉碱的环状结构及立体化学至关重要.常规DEPT和HSQC实验中均不能得到末端炔键存在的信息,导致合成步骤无法继续进行.本文通过研究异核一键耦合常数设置值对DEPT实验和HSQC实验的影响,为关键中间体3-(6-乙炔基-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2-羟基-丙磺酸-4′-碘-4′-戊烯酯末端炔键的确定给出了确切的信息,准确指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对分子中含有末端炔键化合物的NMR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和实验方法.
HPLC荧光法测定高三尖杉酯碱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为该药进行临床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生物样品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氯仿提取,用KromasilC18柱(4.6mm×150mm,5μm),乙腈-10mmol·L-1KH2PO4缓冲液(含0.2%三乙胺,用H3PO4调pH至2.5)(25:75)为流动相,荧光检测波长为λex280nm,λem320nm。结果绝对回收率为91.27%~102.4%,最低检测限为0.5ng·mL-1。SD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0.5,1,2h后主要效应器官的浓度分布特点是:C骨髓>C心,主要消除器官的浓度分布特点是C肝>C肺>C肾。结论本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高三尖杉酯碱的体内过程研究。高三尖杉酯碱在骨髓中有较高浓度分布,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