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塑胶印刷油墨

塑胶印刷油墨,是指印刷于PS、ABS、PC、 压克力、塑胶漆面层以及耐高温底材等材料印刷时采用的油墨。具有光洁平滑的外观,良好的遮光性及耐化学性、附着力强等特点。质量优良的塑胶油墨有着高色浓度、较慢干燥之油墨,具有墨质柔滑、细腻而肥厚之感。印刷性特佳,附着力特优,耐酒精、耐胶水,可满足精细线条、文字印刷,也属低味、芳香型油墨,因其韧性优异而可耐真空吸塑、高温成型而不致引起裂面。

塑胶印刷油墨基本信息

塑胶印刷油墨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墙面塑胶

  • 墙面塑胶:1.0mmx2mx20m
  • 兵美
  • 13%
  • 广西兵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塑胶

  • 规格(mm):200×180,
  • 九头鸟
  • 13%
  • 唐山宏阁贸易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塑胶

  • 品种:橡塑胶带;
  • 鑫达明
  • 13%
  • 宁夏鑫达明顺工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塑胶

  • 品种:橡塑胶带;
  • 捷勤
  • 13%
  • 内蒙古捷勤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塑胶

  • 品种:橡塑胶带;包装规格:24卷/箱;
  • 华阳
  • 13%
  • 甘肃可耐特物资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隔离

  • kg
  • 潮州市2016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隔离

  • kg
  • 潮州市2016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隔离

  • kg
  • 潮州市2016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韶关市2010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隔离

  • kg
  • 潮州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黑色油墨

  • 特性:管状,水洗油墨容量:50ml/支用途:雕版印刷,绘画,吹塑板拓印
  • 1支
  • 1
  • 国产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8-09
查看价格

油墨喷涂

  • 油墨喷涂
  • 60m²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6-07
查看价格

中黄色油墨

  • 特性:管状,水洗油墨容量:50ml/支用途:雕版印刷,绘画,吹塑板拓印
  • 1支
  • 1
  • 国产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8-09
查看价格

大红色油墨

  • 特性:管状,水洗油墨容量:50ml/支用途:雕版印刷,绘画,吹塑板拓印
  • 1支
  • 1
  • 国产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8-09
查看价格

天蓝色油墨

  • 特性:管状,水洗油墨容量:50ml/支用途:雕版印刷,绘画,吹塑板拓印
  • 1支
  • 1
  • 国产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8-09
查看价格

塑胶印刷油墨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塑胶印刷油墨文献

印刷油墨检测相关标准 印刷油墨检测相关标准

印刷油墨检测相关标准

格式:pdf

大小:94KB

页数: 2页

印刷油墨检测相关标准 油墨是由有色体(如颜料、染料等) 、连结料、填(充)料、附加料等物质组成的均匀 混合物;能进行印刷, 并在被印刷体上干燥; 是有颜色、 具有一定流动度的浆状胶粘体。 因 此,颜色(色相) 、身骨(稀稠、流动度等流变性能)和干燥性能是油墨的三个最重要的性 能。它们的种类很多,物理性质亦不一样,有的很稠、很粘;而有的却相当稀。有的以植物 油作连结料; 有的用树脂和溶剂或水等作连结料。 这些都是根据印刷的对象即承印物、 印刷 方法、印刷版材的类型和干燥方法等来决定。 (001)(14.02.19 ) 检测标准: GB/T 22771-2008 印刷技术 印刷品与印刷油墨用滤光氙弧灯评定耐光性 GB/T 18724-2008 印刷技术 印刷品与印刷油墨耐各种试剂性的测定 替代 GB/T 18724-2002 GB/T 6753.1-2007 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 研磨细度的测

塑料编织袋专用印刷油墨 塑料编织袋专用印刷油墨

塑料编织袋专用印刷油墨

格式:pdf

大小:94KB

页数: 未知

广州市红云化工厂为配套塑料编织袋引进生产线,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醇溶型塑料编织袋印刷油墨,于今年8月31日通过技术鉴定。目前,该厂已形成年产500吨生产能力,可满足全国三分之一引进生产线的需要。

标签印刷油墨

随着经济的发展,标签在商品上应用的广泛,带动了标签印刷业的飞速发展。

社会上对于标签印刷油墨的了解远远少于对标签材质、印刷方式等方面的了解,标签印刷油墨如一片神秘的领域亟待我们去认知和探索。

分类

标签印刷油墨种类很多,根据所采用溶剂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水性标签印刷油墨、溶剂型标签印刷油墨和UV标签印刷油墨:

⑴水性油墨安全卫生、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有利于人体健康;但也存在缺点,如干燥速度慢、色饱和度不高,稳定性差等,不宜印刷大面积实地,久置易发生沉淀、分层现象。

⑵溶剂型标签印刷油墨对标签材料的适应性强,性能稳定,印刷质量较高;但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有些挥发性溶剂对人体有害。

⑶UV标签印刷油墨性能优良、质量可靠、适用范围广;但价格偏高,且需专门的干燥设备,对配套材料也有一定的要求。

选择油墨考虑因素

在选择标签印刷油墨时要综合考虑承印材料的类型、印刷方式和印刷条件、客户的特殊要求、印后加工工艺、标签的用途及使用条件、成本等几方面因素。

标签印刷油墨的性能主要包括色相、细度、饱和度、光泽度、附着力、黏度、干燥性等,这些性能对印刷工艺及印刷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环境影响因素

印刷车间环境对油墨性能及印刷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油墨黏度和干燥性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温度升高,油墨黏度降低,干燥速度变快;反之,油墨黏度升高,干燥速度变慢。另外,环境湿度对油墨的干燥性也有影响,车间湿度太高不利于油墨干燥;如果车间太干燥,容易因静电引发印刷故障。

(2)印刷车间的卫生状况也相当重要,因此,印刷车间要保持清洁、无粉尘,通风排气良好。

在印刷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油墨附着牢度差、油墨干燥性差、墨层粘连、气泡、糊版、干版、油墨转移不良、色偏等问题,对这些故障分析如下:

(1)油墨附着牢度差。原因:承印材料表面张力太低、油墨与承印材料类型不匹配、油墨性能差等。解决办法:对承印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加入润湿剂降低油墨张力、更换油墨。

(2)油墨干燥性差。原因:油墨溶剂配比不当、印刷速度过快、环境湿度过高等。解决办法:调整溶剂配比、适当降低印刷速度,提高干燥温度、降低环境湿度等。

(3)墨层粘连。原因:油墨干燥不良、油墨太软、印刷压力过大、环境湿度过高等。解决办法:调整油墨溶剂配比、加入适量防粘剂、提高干燥温度、减小印刷压力、降低环境湿度等。

(4)气泡。原因:油墨中含有空气、油墨的表面张力过大、油墨黏度太低、印刷速度过快等。解决办法:加入适量消泡剂、调整油墨黏度、适当降低印刷速度。

标签印刷

(5)糊版。原因:油墨颜料颗粒太粗、油墨黏度太高、上墨量过大、印刷压力过高等。解决办法:更换油墨、适当降低油墨黏度、减少上墨量、降低印刷压力。

(6)干版。原因:油墨干燥速度太快、干燥温度太高、印刷速度太慢等。解决办法:调整油墨溶剂配比、适当降低干燥温度、提高印刷速度。

(7)油墨转移不良。原因:油墨与承印材料的类型不匹配、油墨黏度太高、有静电等。解决办法:更换油墨、调整油墨黏度、添加抗静电剂。

(8)色偏。原因:油墨色相有偏差、油墨干燥速度不合适、油墨稳定性差、承印材料的性能、印刷工艺发生改变等。解决办法:更换油墨,调整溶剂配比、调整印刷工艺参数等。

(9)静电。原因:油墨太稀、印刷速度太快、环境太干燥等。解决办法:添加抗静电剂、提高油墨黏度、适当降低印刷速度、调整环境湿度等。

在印刷过程中,还应注意下列一些问题:

(1)使用同一油墨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牌油墨,避免不同厂家、不同类型油墨混用的印刷故障。

(2)油墨在使用前充分搅拌,在印刷过程中也要经常搅拌,保证油墨体系分散均匀。

(3)每次调配的油墨不宜过多,应遵循”少加、勤加”的原则,既有利于油墨性能的稳定,又能有效避免浪费;另外,对于专色油墨,还应做好调配记录。

(4)在印刷过程中,为保证标签印刷品的质量及生产的顺利进行,应向油墨中添加某些助剂,如抗静电剂、消泡剂、撤黏剂等,注意添加量一定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中国市场上的标签印刷油墨存在很多不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油墨色相偏差问题:一方面表现为不同油墨厂家生产的同种油墨的色相不同;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种油墨,批次不同,色相也会偏差,有时甚至很大。为此,印刷厂经常要停机调试,对印刷质量的稳定性十分不利,给生产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妨碍了印刷品质量的提高。

国产油墨跟进口油墨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高档产品更为突出,国内油墨厂家应尽快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带动整个油墨制造业水平的提高。

为了达到较好的保存效果,应当在常温、阴凉、干燥、避光、通风的环境下用密闭容器来保存标签印刷油墨。

在标签印刷油墨的储存和管理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1)安全第一,储存油墨时尽量远离火源、热源、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2)油墨库房内最好保持恒温,与印刷车间的温度相差不能太悬殊。如果两者温差较大,应提前把油墨放入印刷车间,不仅有利于油墨性能的稳定,还能保证生产的高效率。

(3)在北方一些地区,冬季比较寒冷,应避免将油墨存放在户外,防止油墨在低温下发生胶凝现象。如发生胶凝,将其转移到温度高的库房内,或置入热水中,使不溶物恢复原状。

(4)在油墨存储和管理中应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即先购入的油墨先使用,以防油墨由于存放时间过长而影响其使用效果。

(5)油墨也有一定的保质期,如果存放太长,油墨中的各种成分会发生分离、沉淀现象。因此,油墨不宜长期保存,一般保存期限以1年为宜。

(6)印刷后剩余油墨必须密封存放在阴暗处,在重新使用之前必须先用100目以上的过滤网过滤,充分搅拌之后再与新墨混合使用。标签印刷厂应当对标签印刷油墨进行有效管理,具体措施是:标签印刷厂一般要设立专门的物料管理部门,负责对包括油墨在内的原辅材料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物料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进料、领料程序,执行严格的入库、出库手续。即由专人负责油墨的管理,对油墨产品进行分区存储,避免误领、误用。

此外,对油墨的种类、产地、批次、数量及领用等情况要做详细记录,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查看详情

硅胶印刷油墨分类

按固化温度,可分为硅胶低温印刷油墨、硅胶高温印刷油墨;

按组成方式,可分为,单组份硅胶印刷油墨,双组份硅胶印刷油墨;

按颜色,可分为透明,彩色,黑,白油墨。

查看详情

印刷油墨油墨的分类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油墨的品种不断增加,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如果按照印刷方式来分类则以下五种:凸版印刷油墨:书刊黑墨,轮转黑墨,彩色凸版油墨等;

平版印刷油墨:胶印亮光树脂油墨,胶印轮转油墨等;

凹版印刷油墨:照相凹版油墨,雕刻凹版油墨等;

孔版印刷油墨:誊写版油墨,丝网版油墨等;

特种印刷油墨:发泡油墨,磁性油墨,荧光油墨,导电性油墨等。

油墨的印刷适性

承印物、印刷油墨以及其它材料与印刷条件相匹配、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叫做印刷适性。

油墨的印刷适性,指油墨与印刷条件相匹配,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主要有粘度、着性、触变性、干燥性等。

1.油墨的粘度

油墨在流动中表现出来的内摩擦特性,叫做油墨的粘滞性,量度油墨粘滞性的物理量,叫做油墨的粘度。

油墨的粘度可以用粘度计来测量,常用的粘度计有平行板粘度计,旋转粘度计,拉雷粘度计等。

印刷机的速度愈快,要求油墨的流动性愈大,粘度愈小。

油墨的粘度,可以用调墨油或油墨稀释剂进行调整。

2.油墨的粘着性

油墨从墨斗向墨辊、印版、(橡皮布)承印物表面转移时,油墨薄膜先是分裂,而后转移,墨膜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阻上墨膜破裂的能力,叫做油墨的粘着性。量度油墨粘着性的物理量,叫做油墨的Tack值。

油墨的Tack值可以用油墨粘着性仪来测量。

印刷过程中,如果油墨的粘着性和承印物的性能、印刷条件不匹配,则会发生纸张的掉粉、掉毛、油墨叠印不良、印刷版脏污等印刷故障。

油墨的粘着性,可以用撤粘剂或ZY油墨添加剂进行调整。

3.油墨的触变性

在一定的温度下,油墨经搅拌或施加机械外力后,流动性得到改善,粘度下降;静置后,流动性又变得不好,粘度上升,这种性质叫做油墨的触变性。

印刷过程中,如果油墨的触变性不良,则会发生“下墨不畅”,传墨不均匀,网点严重扩大等印刷故障。为了防止上述故障的发生,需用墨铲经常搅拌墨斗中的油墨或在墨斗中安装油墨搅拌器不时撑拦油墨。

4.油墨的干燥

油墨的干燥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渗透干燥。油墨中的连结料,有一部分渗透到承印物里,另一部分与颜料一起固着在承印物表面而干燥。高速卷筒纸印刷机使用的非热固性轮转油墨,一般以渗透干燥为主,主要印刷报纸、期刊。

氧化聚合干燥。油墨中的连结料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聚合反应,在承印物表面成膜而干燥。胶印亮光树脂油墨,颜色鲜艳,光泽性好,主要以氧化聚合干燥为主,用于印刷高档精细的胶印产品。

挥发干燥。油墨中的部分连结料,挥发到空气中,剩余的连结料连同颜料固着在承印物表面而干燥。凹版印刷油墨是用挥发型溶剂为连结料的,所用的连结料是对人体有危害的苯、二甲苯。二十世纪初已经研制了以水为溶剂的水性油墨,用于凹印和柔性版印刷,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很有发展前途。挥发干燥的油墨特别适合印刷没有吸收性的薄膜材料,如塑料薄膜、金属箔等。

除此之外,油墨的干燥还有紫外线、红外线、热固化等多种形式。

许多油墨的干燥,常常是两种干燥形式相结合来完成墨膜干燥的。例如,单张纸的快固着胶印油墨,适用于印刷一般的胶印产品,它是利用渗透和氧化聚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燥的。

印刷过程中,如果油墨的干燥不良,将会引起印张背面蹭脏、粘页、墨膜无光泽、油墨“晶化”等印刷故障。

为了加快油墨的干燥速度,可以在油墨中加入催干剂。常用的催干剂有:钴燥油、锰燥油、铅燥油等。为了降低油墨的干燥速度,可以在油墨中加入干燥抑制剂。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