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提升建筑品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产业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2018年起,桥西区、裕华区、长安区、新华区、鹿泉区、栾城区、藁城区、高新区、正定县(含正定新区)、平山县政府投资项目50%以上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设,非政府投资项目10%以上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设。其他县(市、区)要积极探索试点装配式建筑工作,逐步推进项目落实。
2020年起,桥西区、裕华区、长安区、新华区、高新区新建建筑面积40%以上采用装配式建造,鹿泉区、栾城区、藁城区、正定县(含正定新区)、平山县新建建筑面积30%以上采用装配式建造,其他县(市、区)新建建筑面积20%以上采用装配式建造。
到2025年,桥西区、裕华区、长安区、新华区新建建筑凡适合装配式方式建造的,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全市政府投资项目100%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设,非政府投资项目60%以上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设。石家庄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环境、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技术体系基本完备,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基本建立,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应用逐步成熟,形成能够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和服务体系,装配式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积极推广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各县(市、区)要结合美丽乡村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大力推动农村住宅转变建造方式,在村民自建住房项目中开展低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试点,提高建筑品质和居住舒适度。同时,结合旅游景区建设,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培育扶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引导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支持外地优势企业与本市企业合作,提升本市企业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和有一定影响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成为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大力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
二是发展部品部件。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降低运输成本。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符合模数的建筑用钢。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产品品种和规格,实现清洁生产,优化物流管理。支持墙材生产企业重点发展保温隔热及防火性能良好、施工便利、轻质高强、使用寿命长的墙体和屋面材料,开发推广保温与结构、装饰一体化的配套墙体材料。引导设备制造企业研发部品部件生产装备机具,提高自动化和柔性加工技术水平。建立部品部件验收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二)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
一是提高设计能力。装配式建筑设计文件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并编制设计专篇。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鼓励和引导设计单位提高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的装配式建筑集成设计能力,提高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鼓励设计单位参与开发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大力应用成熟的设计软件。
二是提升施工水平。鼓励企业加快发展满足结构安全需要并易于施工的高效连接技术,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能。鼓励企业研发适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的设备和机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控制水平。鼓励企业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结构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协同施工新模式。支持我市施工企业编制施工工法,加快技术工艺、组织管理、技能队伍的转变,提高装配施工能力。
三是确保质量安全。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建设监理、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建设工程竣工后,要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和监理等相关方可采用驻厂监造等方式加强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管控,并加大对结构部分现场浇筑环节、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和吊装作业工程的抽查力度。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检验检测,完善装配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装配式建筑的各项技术要求应满足消防规范的规定。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三)实施新型建设、管理模式
一是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生产、施工、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健全与装配式建筑总承包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分包管理、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
二是推进建筑全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倡导菜单式全装修。促进整体厨卫、轻质隔墙等材料、产品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满足消费者装修的个性化需要。
三是推广绿色建材。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建立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大力推广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高、功能良好、品质优良的新型绿色建材。构建绿色建材选用机制,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
(四)推动装配式建筑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支持工程总承包企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建立与工程总承包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网络平台,完善相关数据库,提高数据统计、分析和管控水平。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各专业的协同能力,提升项目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协同能力,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和建造、运营各方主体的数据共享,推动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营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
四、政策支持
(一)将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纳入相关规划,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采用装配式方式建设的商品房项目,优先保障用地。
(二)在办理规划审批(验收)时,对采用装配式方式建设且装配率达到50%(含)以上的商品房建筑,按其地上建筑面积3%给予奖励,不计入项目容积率;对采用装配式方式建设且达到评价等级A级及以上的商品房建筑,按其地上建筑面积4%给予奖励,不计入项目容积率。奖励的不计入容积率面积,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及城建配套费用。
(三)在施工当地没有或只有少数几家装配式生产、施工企业的,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时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进行。
(四)对采用装配式方式建设的商品房建筑,投入开发建设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和施工进度达到主体施工的装配式建筑(已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可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装配式建筑在办理商品房价格备案时,可上浮30%。
(五)2020年底前,对新开工建设的城镇装配式商品住宅(以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间为准)和农村居民自建装配式住房项目(以竣工时间为准),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区)政府按照50-100元/平方米予以补贴,单个项目补贴不超过100万元,具体办法由各县(市、区)制定。桥西区、裕华区、长安区、新华区的项目补贴,市、区财政各负担50%。
(六)公安和交通运输部门在职能范围内,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运输超高、超宽部品部件(预制混凝土构件、钢构件等)运载车辆,在运输、交通通畅方面给予支持。
(七)在《石家庄市建设领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Ⅰ级应急响应措施发布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地可不停工,但不得从事土方挖掘、石材切割、渣土运输、喷涂粉刷、砂浆现场搅拌等作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主管副秘书长、市住建局局长为副组长,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参加的市装配式建筑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负责协调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各项工作,并对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研究提出本地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各部门职能。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市政府确定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装配式建筑的统筹协调工作。行政审批部门负责立项阶段的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加快超限运输车辆的审批。国土部门负责按照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要求,保障装配式建筑项目用地,并依据规划、住建等部门的具体要求在招拍挂文件中予以明确。规划部门负责在规划审批环节提出按规定比例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要求,并明确到具体单体工程,严格把关。交通运输、交管部门负责对运输不可解体超载、超限部品部件运载车辆通行给予保障。财政部门按政策负责支持资金的落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装配式建筑基地部品部件质量的监管。其他有关市政府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支持建筑产业化工作。
对未按要求建设装配式建筑的,在项目审批和备案环节,规划、住建、审批部门不予办理规划审批、节能备案和施工许可。
(三)完善专家论证组织机制。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组建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委员由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专家组成。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负责参与研究和制定装配式建筑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科技项目的选题论证;负责承担试点项目评估评价、新技术和新工艺论证、部品认证、住宅性能认定等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服务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论证意见作为项目享受各项优惠激励政策的主要依据。
(四)加强队伍建设。加快培育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着力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开展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岗位操作培训等,增加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和施工专业技术人才。研究适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用工制度,合理配置装配式建筑技术工种,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多渠道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经济社会效益,广泛宣传装配式建筑基本知识和支持政策,提高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度,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成功经验,通过典型引路,引导企业参与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建筑科技水平。
原《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产业化的实施意见》(石政办发〔2016〕29号)、《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石政办发〔2017〕46号)同时废止。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文件石政规〔2018〕5号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和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7〕3号)精神和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为深入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建议上安阳市人民政府http://www.anyang.gov.cn/的网站,去找找!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日本装配式建筑日本工业化住宅厂家很多,各厂家不断研究开发新型住宅,满足市场要求。但是,钢结构体系基本相同,只是在屋面、墙面选材、室内外装修及设备上有所不同。积水房屋株式会社在日本...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日本装配式建筑日本工业化住宅厂家很多,各厂家不断研究开发新型住宅,满足市场要求。但是,钢结构体系基本相同,只是在屋面、墙面选材、室内外装修及设备上有所不同。积水房屋株式会社在日本...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闽政办〔2017〕59 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经省政府研究,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各地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经济技术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标准。
到2020年,全省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福州、厦门市为全国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地区,比例要达到25%以上,争创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泉州、漳州、三明市为省内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地区,比例要达到20%以上,争创国家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其他地区为装配式建筑鼓励推进地区,比例要达到15%以上。到2025年,全省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2017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总建筑面积不少于300万平方米。2018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总建筑面积不少于600万平方米。2019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并从2019年起,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国有投资(含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的新开工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办公综合楼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其他设区市应达到50%。装配式建筑应当符合国家和我省的相关认定标准。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发改委、住建厅、财政厅、国土厅、教育厅、卫计委
(二)加快建成产业基地。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及市场需求,编制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布点规划,实现产业布局合理、产能适度、规范有序、良性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商品混凝土搅拌厂、预制管桩厂、水泥生产企业、水暖生产企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等延伸产业链,结合产业发展,投资建设满足装配式建筑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引导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积极发展柔性制造技术,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生产,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住建厅、发改委、经信委
(三)创新研发设计方式。建立装配式建筑地方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编制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编制通用设计图集、技术指南以及部品部件配套标准和图集,增强标准供给力度。2018年前,出台部品部件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导则;编制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将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计入建造成本。
强化装配式建筑模数化设计管理,确保部品部件满足标准化和通用化要求。推广结构主体部件、内装修部品和设备管线的装配化集成技术。发挥设计单位的龙头作用,运用和完善标准化设计,实现装配式建筑一次设计,避免二次拆分。鼓励装配式建筑设计采用隔震减震、支撑体—填充体(SI)住宅体系、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提升建筑品质。
加大科技创新驱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单位,开展装配式建筑技术开发研究,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责任单位:省住建厅、科技厅
(四)提升装配施工水平。鼓励施工企业及时总结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特别是施工安装成套技术、安全防护和质量检验技术,组织编制施工工法;加强对承重预制构件、套筒和灌浆料、建筑结构用胶等主要材料、构件的进场管理;推广预制构件吊装、支撑、校正等专业施工设备机具,提高装配施工技能,提升技术工艺、组织管理水平。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采用结构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协同施工新模式,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劳动力投入。探索和建立施工现场环保方面的差异化管理办法,在建筑垃圾处置、用水用电、扬尘整治、噪音控制等方面实施更严格的差异化管理,提升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
支持推广使用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2018年起,凡适合工厂预制的新开工的保障房、学校、医院、办公综合楼、监狱、停车楼等新建项目的楼梯、楼板、内墙板、空调板、阳台板,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小跨径桥梁梁片、城市地铁管片、管廊、管沟、检查井、河道坡岸砌块、栏杆、路缘石,以及工地临时地面和临时围墙等,应当使用部品部件。按规定使用而不使用部品部件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在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等环节督促建设单位落实。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住建厅、经信委、司法厅、教育厅、卫计委
(五)推行信息化管理。装配式建筑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编制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和相关标准,在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全过程推广应用BIM技术,实现各环节数据共享,提高整体效率。2018年建成装配式建筑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全省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的管理追踪、维护。积极开展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慧工地、智慧住宅建设,提高工程应用智能化水平。
责任单位:省住建厅
(六)推进建筑全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建立健全与装配式建筑相匹配的分阶段验收制度,允许装配式建筑采用结构工程与装修工程交叉作业,分阶段验收。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促进整体厨卫、轻质隔墙等材料、产品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积极推进装配式内装产业链的集群发展,引导符合装配式装修技术和工艺标准的新型材料的研发、生产。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鼓励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采用全装修交付。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住建厅、经信委
(七)促进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研发推广装饰与保温隔热一体化墙板、屋面,推广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到2020年,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不低于50%。装配式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在绿色建筑评价中逐步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权重。
责任单位:省住建厅、经信委
(八)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其中,民间投资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探索由建设单位自主确定发包方式。健全完善工程总承包制度,提高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建筑业龙头企业。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大力发展专业化分包队伍,重点培育适应装配式建筑的专业安装队伍。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发改委、住建厅、财政厅
(九)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部品部件认证,建立健全部品部件生产、检验检测、装配施工及验收的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装配式建筑各方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生产单位要建立部品部件检验机制,建设和监理等相关方可通过合同约定采用驻厂监造等方式加强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管控;设计单位要严格设计审核校验,实行全过程服务;施工单位要加强部品部件进场、施工安装、灌浆连接、密封防水等关键环节质量安全控制和检验检测,提高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能;监理单位要提升装配式建筑监理能力,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强化监管,制定装配式建筑施工图文件审查、质量安全监督要点,依托装配式建筑信息管理平台,督促各方责任主体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责任单位:省住建厅
三、政策支持
(一)加强用地保障。各地应根据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重点保障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用地需要,支持依法开采生产所需的普通建筑用石料(含机制砂)。在土地供应中,各地可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和供地方案,并落实到土地使用合同中。
对自主采用装配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其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的预制部分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但不超过该栋建筑地上建筑面积的3%(含本数)。对采用装配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将装配式预制构件投资计入工程建设总投资额,在单体装配式建筑完成基础工程到标高±0.000的标准,并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的情况下,可申请办理预售许可。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住建厅、发改委、国土厅、财政厅
(二)加强金融服务。对装配式建造的商品房,鼓励金融机构对该项目的开发贷款、消费贷款优先配置信贷资源、降低贷款利率、简化审批手续,加大支持力度。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装配式建造的商品房,可采用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上浮20%、住房公积金优先放贷、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等鼓励措施,具体比例由各地确定。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省住建厅,福建银监局
(三)落实税费政策。各地要结合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污染防治等方面政策,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享受我省出台的工业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销售自产的新型墙体材料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新型墙体材料属于《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新型墙体材料目录》范围的,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对采用装配式建造的工程项目,预制混凝土墙体部分和非砌筑类的内外墙体列入新型墙体材料目录。
对符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单位收到的技术研发资金补助,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按不征税收入处理;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符合规定的研发费用,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环保厅、科技厅、国税局、地税局
(四)加大行业扶持。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申报施工资质、设计资质,打造部品部件生产、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优先推荐装配式建筑参与评奖评优。对于政府投融资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缴纳的质量保证金以合同总价扣除预制构件总价作为基数乘以2%费率计取。
支持培育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实施部品部件的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各地各有关部门对运输预制混凝土构件及钢构件等超大、超宽部品部件的运输车辆,在物流运输、交通通畅方面予以支持。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住建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及省直相关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省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部门责任。各市、县(市、区)应建立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直相关部门
(二)加强考核督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工作,列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实施专项督查并定期通报。各地要把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作为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推手,按照省联席会议议定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明确主体责任,把装配式建筑发展任务落到实处。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直相关部门
(三)强化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分类培训机制,将装配式建筑政策、技术、标准等纳入建设工程注册执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支持省内高校、职业学校设置装配式建筑、BIM技术专业课程,推动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省级及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鼓励总承包企业和专业企业按照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要求,自行培训、考核评价技能人才,建立专业化队伍。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住建厅、教育厅、人社厅等
(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出版专业书籍,广泛宣传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政策与技术、工程与产品,提高社会认知度,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和市场发展。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住建厅、新闻办等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5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日前,东莞市住建局举行了东莞发展装配式建筑研讨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东莞市将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工作,并计划出台《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会上,东莞市住建局局长朱利民与与会专家学者及东莞建筑工业化代表企业及相关局办相关负责人探讨了该《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记者从该《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上获悉,东莞将坚持政府引导语市场主导相结合,示范带动与统筹推荐相结合的的方式,发展装配式建筑,至2020年末,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废弃物排放减少50%以上;至2025年末,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以上,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废弃物排放量减少60%以上。
东莞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四大优势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主要形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对降低资源能耗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产业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效益、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东莞市建筑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莞市住建局副局长黄伟介绍,从目前东莞市的情况来看,东莞市发展装配式建筑至少具有四大优势和基础:
一是区位交通优势,东莞与深广惠接壤,毗邻港澳,具有发达的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并位于珠江出海口,水乡经济发展区河涌纵横,其中虎门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国籍船舶开放。
二是配套产业优势,东莞作为“国际制造名城”,具备一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配套产业链,设备、模具、建材部品、智能家居、整体厨卫、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均有较成熟的产业生产、安装、服务集群。
三是发展基础优势,东莞已有现成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已有成熟的预制PC“两提一减”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和轻钢装配式结构体系,松山湖已建成万科住宅产业化基地,中堂镇正在筹建“东莞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科技产业园”,企石镇分别建成1个预制PC构件生产基地和1个轻钢构件生产基地。
四是有项目保障,东莞市正在规划多个城市新区、轨道交通等项目,装配式建筑项目有保障,并且有发达的陆海运输通道,预制构配件可服务珠三角、港澳等其他城市装配式建筑需求。
计划11方面政策优惠扶持鼓励发展装配建筑化
记者在会上获悉,为了大力推动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东莞市计划在供地优先、方案择优、规划引领、财税扶持、扶持、资金灌流、基金返还、优化审批、创优激励、施工鼓励、运输畅通等11方面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
同时,东莞市将成立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住建、发改、国土、规划、税务等多部门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市新型装配式建筑工作。
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主任曹伟介绍,发展装配式建筑,将提升建筑产品质量,像造汽车一样建造房子,标准化作业。
其次,将实现建筑节能减排,传统的建造方式,工地现场脏乱差,建筑耗材较多。发展装配式建筑,还将减少建筑工的使用。在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减少的当下,大量减少建筑工人的使用,对保持建筑业健康发展有利。同时,将减少建筑成本和造价,标准化的设计、生产和装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长远发展对建筑业有好处。
据记者获悉,日前,东营市出台《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东营市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方向发展,促进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土建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
东营不少楼盘已“走在”前面
东营市日前出台的《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东营市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发展方向,同时打造开发建设、设计研发、生产加工、施工装配、咨询服务等一体化产业链,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意见》中对发展装配式建筑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是最吸引市民注意的当属其中提到的“推进一体化装修”一条,《意见》提出,东营市将试点推行标准化、模数化和通用化装修,逐步实现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避免二次装修造成的结构破坏、资源浪费和噪音污染等现象。推行土建、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
同时,《意见》还提出,2017年东营市城市规划区新建高层住宅将实行全装修,到2020年,东营市新建多层、小高层住宅将淘汰毛坯房。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东营市多数多层、小高层住宅楼盘仍以毛坯房为主,但是也有不少楼盘已经“走在前列”,以精装修作为卖点。此前入驻东营的恒大地产,在东营开发的两个楼盘均为精装修。今年进入东营市房地产市场的碧桂园地产和富力地产两家“外来户”房地产商,在东营开发的楼盘均打出了“精装房”的招牌。
东营市一房地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精装房和毛坯房各有优缺点,“对购房者来说,精装房更加方便,不用自己装修,可以把装修房一块算在房贷里,同时也更加低氮环保。缺点则是精装房购房者不能自己决定装修风格。但是总的来说,精装房是趋势。”
2025年,装配式建筑
在新建建筑占比达到40%以上
本次《通知》的重点还是在于发展装配式建筑,《通知》提出:2017年,东营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新纳入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造,政府投资工程应采用装配式技术进行建设,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以上。
到2020年,建立健全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市、县两级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分别达到25%、15%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那么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呢?简单来说,装配式建筑就是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
《通知》提出,东营市将重点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采用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叠合楼板、预制阳台、预制框架柱等部品部件;积极应用节能及新能源利用技术、整体厨卫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管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建筑产业化成套技术。同时建立全过程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在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建筑施工等环节全面推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确保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