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简介
用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概括了水库调水调沙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依据国内已建水库的实践,总结出了水库调水调沙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另外,还较多地介绍了三门峡水库调水调沙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结果,对梯级水利枢纽联合运用(调水调沙)以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为例提出了建议性的框架。
《水库调水调沙》可供规划设计、T程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2100433B
密云水库 密云水库是亚洲最大的水库,有“燕山明珠”之称。它位于北京东北密云县境内,坐落于燕岭群峰之中,横截潮、白两河,建于1958年9月-1960年9月,全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水面137000亩,水...
分类:水库按其所在位置和形成条件,通常分为山谷水库、平原水库和地下水库三种类型。山谷水库多是用拦河坝截断河谷,拦截河川径流,抬高水位形成,绝大部分水库属于这一类型;平原水库是在平原地区,利用天然湖泊、...
公明水库是目前深圳市最大的战略储备型水库,水库建成后,水面面积6平方公里,总库容达1.48亿立方米。除了供水保障功能,公明调蓄工程还将在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新疆克孜尔水库泥沙淤积成因分析及水库调沙运用方式的探究
本文通过对新疆克孜尔水库1953-2008年近56的年入库悬移质泥沙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克孜尔水库泥沙淤积速度过快是由于近10年来,渭干河出现了丰水、丰沙的水文年景过程,大洪水及特大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是造成水库泥沙淤积严重的主要原因。同时介绍了克孜尔水库目前采取的减缓水库泥沙淤积速度的排沙措施:异重流排沙、低水位浑水排沙的运用情况。从而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库泥沙淤积日趋严重问题的有效措施是:采取人工辅助工程措施进行冲淤排沙,可使水库长期保持一定的防洪库容、兴利库容,以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引水工程的调水水库与受水水库防洪风险分析
针对引调水工程的风险分析较少涉及调水水库和受水水库防洪风险分析的不足,本文以罗田县新义引水工程为例,以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泄流量为评价指标,对调水水库和受水水库的防洪风险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引水后受水水库的防洪调度规则,以降低跨流域调水工程对受水水库防洪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新义引水工程,调水水库天堂水库因汛期调出水量2500万m^3,不会降低调水水库原有的防洪标准;受水水库跨马墩水库虽汛期引入水量2500万m^3,但采用正常溢洪道、泄洪洞、发电洞均参与泄洪的防洪调度规则进行防洪调度,相比引水前仅考虑正常溢洪道参与泄洪的防洪调度规则,不会降低受水水库原有的防洪标准。
2002年7月4日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 |
7月4日,黄河首次进行调水调沙试验。这是在小浪底出水口前,泄洪明渠排出的水库上层的清水和排沙洞排出的水 |
这次试验,是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控水沙,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平衡,形成有利于河床冲刷的水势,为小浪底水库今后长期运用和下游河道减淤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实现“河床不抬高”的治黄目标。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每年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其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床,致使下游河段平均每年以10厘米的速率淤积抬升,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减少泥沙淤积,一直是历代治黄专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多年的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洪水在大于2500立方米每秒时,加上其它相关因素,能够对下游河床起到冲刷作用,从而减少黄河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由此可从根本上遏止河床抬升。 黄河调水调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预测水库蓄水、河道来水、未来天气预报等水情,还要考虑从小浪底坝下至入海口近千公里河床冲刷、淤积、工程出险等工情,对于在调水调沙过程中,两岸引水、蒸发、漫滩以及冲刷淤积等等因素,均需要进行大量科学的分析计算和各方的积极配合。为此,关于此次调水调沙试验的流量与含沙量控制指标,经科研工作者多年研究,确定为花园口断面为2600立方米每秒、艾山断面230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不超过每立方米20千克。据介绍,按照这一指标,经过10天的试验,从下游铁谢至入海口的利津河段可以冲刷泥沙约0.244亿吨。 为做好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通过科学调度,在不影响两岸用水的情况下,使小浪底水库蓄水达43亿立方米,为试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次试验范围包括自小浪底水库至山东入海口的900多公里河段,在900多公里的河道上设立固定淤积测验断面161个。山东、河南两省为此关闭了所有引黄闸门,避免水量损失;组织了数千名堤防职工,做好料物、抢险等准备工作,以应付突发险情。山东还拆除了河道上40多座浮桥,以保证水流畅通和测量数据的准确。 |
2002年7月4日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 7月4日,黄河首次进行调水调沙试验。这是在小浪底出水口前,泄洪明渠排出的水库上层的清水和排沙洞排出的水 2002年7月4日上午九时整,随着一声令下,黄河小浪底水库多个闸门依次徐徐升起,不同层面导流洞喷涌出的巨大水流,奔向黄河下游河床。黄河首次进行的规模宏大的调水调沙试验正式开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工原型试验。 这次试验,是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控水沙,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平衡,形成有利于河床冲刷的水势,为小浪底水库今后长期运用和下游河道减淤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实现“河床不抬高”的治黄目标。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每年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其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床,致使下游河段平均每年以10厘米的速率淤积抬升,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减少泥沙淤积,一直是历代治黄专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多年的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洪水在大于2500立方米每秒时,加上其它相关因素,能够对下游河床起到冲刷作用,从而减少黄河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由此可从根本上遏止河床抬升。 黄河调水调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预测水库蓄水、河道来水、未来天气预报等水情,还要考虑从小浪底坝下至入海口近千公里河床冲刷、淤积、工程出险等工情,对于在调水调沙过程中,两岸引水、蒸发、漫滩以及冲刷淤积等等因素,均需要进行大量科学的分析计算和各方的积极配合。为此,关于此次调水调沙试验的流量与含沙量控制指标,经科研工作者多年研究,确定为花园口断面为2600立方米每秒、艾山断面230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不超过每立方米20千克。据介绍,按照这一指标,经过10天的试验,从下游铁谢至入海口的利津河段可以冲刷泥沙约0.244亿吨。 为做好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通过科学调度,在不影响两岸用水的情况下,使小浪底水库蓄水达43亿立方米,为试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次试验范围包括自小浪底水库至山东入海口的900多公里河段,在900多公里的河道上设立固定淤积测验断面161个。山东、河南两省为此关闭了所有引黄闸门,避免水量损失;组织了数千名堤防职工,做好料物、抢险等准备工作,以应付突发险情。山东还拆除了河道上40多座浮桥,以保证水流畅通和测量数据的准确。2100433B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调水调沙治河思想
第一节 黄河水沙不协调与调水调沙
第二节 调水调沙理论和指导思想
第二章 调水调沙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下游河道输沙规律
第二节 小浪底水库泥沙输移规律
第三节 黄河下游协调水沙关系及指标体系
第四节 协调水沙关系的塑造技术
第五节 塑造和利用异重流延长小浪底水库拦沙期寿命的减淤技术
第六节 调水调沙中的水文监测和预报技术
第三章 调水调沙试验
第一节 调水调沙试验模式
第二节 不同模式实施效果预测
第三节 基于小浪底水库单库调节为主的原型试验
第四节 基于空间尺度水沙对接的原型试验
第五节 基于十流水库群联合调度、人工异重流塑造和泥沙扰动的原型试验
第四章 调水调沙生产运行
第一节 2005年调水调沙
第二节 2006年调水调沙
第三节 2007年汛前调水调沙
第四节 2007年汛期调水调沙
第五节 2008年调水调沙
第六节 2009年调水调沙
第五章 调水调沙效果分析
第一节 下游河道主槽冲刷效果
第二节 河道行洪能力变化
第三节 水库淤积部位和形态调整及排沙效果
第四节 河口三角洲生态调度效果
第六章 主要认识及科技创新
第一节 检验和丰富了调水调沙相关技术
第二节 深化了黄河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
第三节 取得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第四节 异重流塑造与洪峰增值分析
第五节 主要科技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绪论
第一章调水调沙治河思想
第一节黄河水沙不协调与调水调沙
第二节调水调沙试验指导思想
第二章调水调沙试验模式及其实践
第一节调水调沙试验模式
第二节不同模式实施效果预测
第三节基于小浪底水库单库调节为主的原型试验
第四节基于空间尺度水沙对接的原型试验
第五节基于干流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的原型试验
第三章试验的关键技术
第一节黄河下游协调水沙关系及指标体系
第二节协调水沙关系的塑造技术
第三节利用异重流延长小浪底水库拦沙期寿命的减淤技术
第四节调水调沙试验中的水文监测和预报技术
第四章调水调沙试验成果
第一节下游河道主槽冲刷效果
第二节河道行洪能力变化
第三节水库减淤和淤积部位及形态调整
第四节检验和丰富了调水调沙相关技术
第五节深化了对黄河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
第六节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语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