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第2章 水库淤积特征及成因
2.1 水库淤积概况和特征
2.2 水库淤积特征差异
2.3 水库淤积成因
第3章 水库淤积影响评估
3.1 水库淤积危害
3.2 泥沙淤积对水库功能影响评估
3.3 水库淤积风险评估
第4章 水库淤积防治关键技术
4.1 减少上游来沙的水库淤积防治技术
4.2 水力调节水库淤积防治技术
4.3 人工干预水库淤积防治技术
4.4 不同区域水库泥沙清淤处置方案
第5章 泥沙资源利用方向及技术
5.1 典型流域泥沙资源利用方向
5.2 水库泥沙资源利用技术
第6章 水库清淤综合效益评估
6.1 水库清淤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6.2 综合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6.3 不同类型水库清淤综合效应评估方法
第7章 水库淤积风险及清淤综合效应评估的应用
7.1 水库淤积风险评估应用
7.2 西霞院水库清淤综合效应评估
第8章 水库淤积防治长效机制探讨
8.1 水库淤积防治产业化运行模式
8.2 水库淤积防治运营方案
第9章 结论
参考文献2100433B
《水库淤积影响评估与防治关键技术》介绍了水库淤积特征及成因、影响评估、防治关键技术、泥沙资源利用方向及技术,建立了水库淤积综合效应的评估方法,并结合黄河下游西霞院水库清淤实例,具体计算了水库清淤的各项经济效益,提出了水库淤积防治的长效机制。
《水库淤积影响评估与防治关键技术》可供河流动力学、泥沙动力学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参阅。
开挖时要注意开挖进尺、控制超欠挖、支护时注意钢架(如果有)连接、防排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二衬施工时要注意不能侵线。
放坡的坡度,边坡稳定验算,支护方案(如果有的话),分层厚度。 《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深基坑工程技术策划和施工管理过程的总结。以基坑工程为主题,以基坑办案的确定、实施过程的控制...
白蚁主要是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和家白蚁三种,它们主要通过“爬、飞、带”三种途径入侵居民家。而散白蚁肆虐期通常在3月至5月,主要在白天活动。家白蚁肆虐期一般从5月至9月,主要在夜间活动,危害比散白蚁大...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淤积及其对三峡水库影响研究
2012年以来,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相继蓄水运用,拦截了金沙江下游泥沙。为了解梯级水库泥沙淤积情况及其拦沙作用对下游三峡水库的影响,基于大量水沙、固定断面观测资料,采用输沙法和地形法,计算分析了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2库自运用以来的库区泥沙淤积量及分布特征,研究了梯级水库拦沙作用对三峡水库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家坝、溪洛渡库区泥沙淤积量较小,金沙江下游梯级拦沙使得三峡入库沙量及库尾重点河段淤积强度均减小。研究成果对梯级水库运行、三峡水库运行及调度方式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溪洛渡、向家坝建库对三峡水库淤积影响计算研究
采用长江上游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泥沙数学模型,开展了溪洛渡、向家坝建库对三峡水库淤积影响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游溪洛渡、向家坝建库拦沙可大幅度减少三峡水库入库沙量,使得三峡库区淤积强度明显减弱,考虑溪洛渡、向家坝建库拦沙影响后,100年末三峡水库入库沙量可减少40.6%,库区淤积体积可减少30.0%,上游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蓄水拦沙可明显提高三峡水库的调节库容和防洪库容保留率。
在库区,淤积减少有效库容,影响水库调节性能和建筑物的正常运用。在水库上游河道,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水位升高,坡降和流速减小,河槽过水能力降低,增加了防洪困难,河水位抬高还会引起两岸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地盐渍化;在水库下游河道,在水库淤积并拦截泥沙时期,水库下泄清水,下游河床由于冲刷而普遍下切,水位随之下降。这将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不利于大坝和沿河建筑物的基础,使沿河引水工程的运用发生困难,使下游桥梁基础埋深减少;另一方面,可以使水电站的尾水位降低,能增加水电站出力、使下游水深增大而流速减小,有利于河床的稳定和通航。
在水库淤积平衡剖面建立以后,河流的全部悬移质与大部分推移质通过拦河建筑物下泄,下游河床复又上升,河床逐渐回复建库前情形。
有水力排沙、水力冲刷和机械清淤三类。水力排沙根据水库来沙多集中在汛期的特点,采用汛期降低库水位(或泄空),使悬沙的主要部分通过库区时来不及沉积而排出,也可采用汛末水库蓄水,将泥沙以异重流形式排出库外。这类方法称为蓄清排浑法。
水力冲刷法分为汛前泄空冲刷、低水位冲刷和定期降低水位水力冲刷法(一年内一两次或多年一次)等。
机械清淤,有利用水库水头差作为排沙能源和利用外加能源法两大类。前者常利用水库上下游水位差,根据虹吸原理,用浮动软管将建筑物前淤积物排泄出库。后者用挖泥船或泥浆泵等机械清淤,只适合于水资源特别宝贵的水库。2100433B
本项目主要研究典型城市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即化学定时炸弹,CTB)的发生、发展,弄清灾害链的组成与引发机理、主要的影响因素与相互关系,建立灾害评估与预测模型,推动典型城市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机理研究和防治工作的开展,最终为国土规划中的潜在土地使用危机提出科学评价范例。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