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双离子膜电位bi-io-sic rr}etnbrane potential离子交换膜的膜电位是指膜两侧因电解质种类(或浓度)不同而导致离子迁移时所产生的电位差(势)。假如,在阳膜左侧为KL;I溶液,右侧为NaC:1溶液,其浓度相同,这时,因K_离子半径小于Na 离子1因而迁移速度快,迁向膜右侧界面.从而使右便正电荷过剩。膜左侧界面则带负电荷,由此产生了膜电位差,这种因不同种类电解质而引起的膜电位称之为双离子膜电位。如果用阴膜代替阳膜,则电位的电荷符号相反J
1、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原理 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构成 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主要由阳极、阴极、离子交换膜、电解槽框和导电铜棒等组成;每台电解槽由若干个单元槽串联或并联组成。阳极用金属钛网制成,为了延长电极...
3.1 盐水一次精制 从控制上看,盐水一次精制回路控制以单回路控制为主,比较简单。设备控制上最复杂的是过滤工序,国内一般采用戈尔过滤器,多以设备自带的PLC控制为主,浙大中控WebField系列的DC...
百斯特电子回答:材质是很明显的一个区别,其他电位器有的也带有一定的碳膜,不过很少
离子膜烧碱工艺
一、工艺流程简介 烧碱目前以离子膜工艺为主。 按流程顺序分为一次盐水、 二次盐水精制、 电 解、淡盐水脱氯、 Cl 2处理、H2处理等工序。核心工序是二次盐水精制和电解部 分。 盐水一次精制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悬浮物 (SS)与各种杂质离子的含量在要求 的范围内,为盐水二次精制作准备。盐水二次精制最主要部分是螯合树脂塔, , 使粗盐水经过树脂塔后除去二价阳离子。 部分工艺在二次精制中盐水进螯合树脂 塔之前设置碳素管或其它类型过滤器, 以进一步降低盐水中的悬浮物的含量。 电 解部分是烧碱制备流程的关键工序,符合电解要求指标的精制盐水流经电解槽 时,在一定直流电作用下, 离子经离子交换膜的发生迁移, 最终在阴极液相形成 烧碱,阳极液相产生淡盐水,阴极气相生成 H2,阳极气相生成 Cl 2。 二、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碱的主要生产流程 工艺流程图 精制的饱和食盐水进入阳极室;纯水(加入一定量的 NaOH
离子膜电气施工方案
巨化集团公司 6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技改工程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二○○一年二月 巨化集团公司 6万吨 /年离子膜烧碱技改工程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 程文军 审核: 宫恩顺 质量: 严长福 安全: 郭志刚 批准: 程润才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公司巨化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一年二月五日 巨化集团公司 6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技改工程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二○○一年二月 目 录 1 编制说明 ⋯⋯⋯⋯⋯⋯⋯⋯⋯⋯⋯⋯⋯⋯⋯⋯⋯⋯⋯⋯⋯⋯⋯⋯ 1 2 工程概述 ⋯⋯⋯⋯⋯⋯⋯⋯⋯⋯⋯⋯⋯⋯⋯⋯⋯⋯⋯⋯⋯⋯⋯⋯ 1 3 编制依据 ⋯⋯⋯⋯⋯⋯⋯⋯⋯⋯⋯⋯⋯⋯⋯⋯⋯⋯⋯⋯⋯⋯⋯⋯ 1 4 施工准备 ⋯⋯⋯⋯⋯⋯⋯⋯⋯⋯⋯⋯⋯⋯⋯⋯⋯⋯⋯⋯⋯⋯⋯⋯ 1 5 电气设备、电缆(电线)及照明材料的质量检查 ⋯⋯⋯⋯⋯⋯⋯ 2 6 施工及技术要求 ⋯⋯⋯⋯⋯⋯⋯⋯⋯⋯⋯⋯⋯⋯⋯⋯⋯⋯
目前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领域的主要能源转换和存储设备都是锂离子电池,但是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低、制造成本较高,且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含有毒金属,电池废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用的动力电池行业需求火爆,但目前动力电池技术仍是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前的一条沟壑。不论锂离子电池组驱动的电动汽车,还是燃料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都存在成本和续航里程的挑战。而新型双离子电池,初步估算,500Kg(千克)的铝-石墨电池的续航里程可达到约550公里。与传统的锂电技术相比,这种电池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生产成本降低约40%-50%,同时能量密度提高至少1.3-2.0倍。
发出基于核壳结构铝碳负极的双离子电池
科技时空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谷林,研发出具有核壳结构的铝@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并应用于高效、低成本双离子电池。这种新型结构有效解决了铝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循环性能差等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以 Core–Shell Aluminum@Carbon Nanospheres for Dual-Ion Batteries with Excellent Cycling Performance under High Rates 为题,在线发表在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上。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发展,人们对高能量密度、低成本二次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多采用石墨类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且压实密度较低,限制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通过与锂离子的合金化/去合金化反应,廉价金属负极通常具有更大的比容量,有望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其中铝的理论比容量高达2234mAh/g(Li9Al4), 且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然而,铝负极在电池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导致材料粉化,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基于上述考虑,唐永炳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铝@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负极材料,天然石墨作为正极材料,研发出一种新型高效、低成本双离子二次电池。相对于传统锂离子电池,该新型二次储能电池具有更高的工作电压(平均放电电压为~4.2V),且环境友好。此外,由于核壳纳米结构有效缓解了铝负极在合金化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并获得了高度稳定的SEI膜,使该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大幅提升。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电池在15C充放电速率下(4分钟充放电),循环1000圈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4.6%;即使在功率密度高达3701W/kg时,该电池的能量密度仍有148Wh/kg,远高于大多数商用的锂离子电池。该成果对廉价金属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有望促进基于廉价金属负极的高能量、低成本二次电池的快速发展。
(a) 核壳结构铝@碳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示意图;(b)所制备双离子电池在15C充放电速度下的长循环稳定性曲线。
注:文章来源自中科院之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changanjie-read。
本期责编:李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