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3-2008),选择导则中推荐模式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级,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根据项目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l~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为:
Pi =(Ci/Coi)X 100%
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
Coi ——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
Coi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中l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标准的,如TSP、PM10,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3倍值,对于该标准中未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于上述标准中均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矿山项目常见大气污染物主要有颗粒物(TSP、PM10)、NO2、SO2和CO。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中心点,为半径的圆或2×D10%即为边长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是25 km为半径的圆或2 km×25 km为边长的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 km。
a 污染因子的筛选
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采矿工程大气污染因子主要有TSP(粉尘、扬尘)、PMl0、S02、N02等。
b 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所有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包括污染源坐标、污染物排放方式(点源、面源)、排放浓度、排放量、排气筒参数(高度、出口直径等)。
a 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
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数据统计规定,分别统计分析各个监测点不同取值周期的浓度均值,如年均浓度、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等,按照区域相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长期浓度、短期浓度(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达标情况(或超标情况、最大超标倍数)和变化趋势。
统计分析一定周期内,短期浓度(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超标率情况。分析不同季节(取暖期与非取暖期,或春、夏、秋、冬季节)主要大气污染物污染水平的变化情况。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应对其采用的监测方法、仪器性能、监测频次等数据的有效性予以说明,评估数据质量。当项目同时开展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应对历史资料与现状监测结果的系统误差进行评估、说明。
b 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项目。选择筛选出的污染因子作为监测因子,矿物建设项目监测因子主要有TSP、PM10、SO2、N02等。
(2)监测布点。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点。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
(3)监测制度。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两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两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
a 常规气象资料调查要求
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项目的评价等级有关,还与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
用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目标值主要指环境质量目标值.是经过有关环保部门批准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通常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和相关的地方标准中的指标,缺项则由选定的国外标准等补充。
总量控制是指控制某一区域内全部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使该区域环境质量达到特定目标的方法。以总量控制目标评价拟建项目时,评价参数主要是由更高行政区分解下来的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此外,拟建项目所在地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也可根据本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值、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对拟建项目的总量控制目标提出具体要求。
常用的评价指数是单项指数Li=,Li≥l为超标,根据预测值和评价指数计算结果,绘制各污染因子的等浓度曲线,指明其超标区域或未超标情况下最大区域的位置和面积、超标区的功能特点、变化范围和平均值。
当计算出某评价因子的日平均值或一次取样浓度值超标时,应再计算其季(期)或年平均浓度值的超标小时数或频率值 。2100433B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在现状调查、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的基础上,以法律、标准等为依据,根据明确的环境保护目标.其主要目的在于:
① 量预测评价区内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程度;
② 根据可能出现的高浓度背景,解释污染物迁移规律;
③ 与环境目标值(标准)比较,了解环境影响的程度,对拟建项目的选址方案、总图布置、产品结构、生态工艺等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④ 优化合理的布局方案、治理方案;
⑤ 从大气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拟建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建成后进行环境监测布点提供建议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是从工程的预设就开始进行厂址选择,工厂布局,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的工作,要求为有必要的建设项目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等.这个是2005年才刚刚开始设立的工程师,非常非常难考...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去申请。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维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
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简称。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gineer,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探讨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探讨 3 吕宪国 3 3 王起超 刘吉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摘 要 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 指出由于湿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应将非 污染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放到重要位置 ? 应重视工程项目对湿地水文条件 !植物区系 !动物种 群改变以及移民和诱导开发的影响分析 ? 从湿地分类开始 以湿地功能为核心建立评价指标 体系 把湿地潜在的生态环境效益和工程项目可能产生影响有机结合在一起 评价建设项目的 急性和慢性影响 提出减缓影响的措施和替代方案 ? 着眼于维持现存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 保护湿地的生态效益和功能 为湿地可持续利用服务 ?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Πριμαρψστυδψ ονιμπαχτασσεσσμεντοφωετλανδεχολογιχαλεν?ιρονμεντ. ∏ ? Νορ
输油输气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输油输气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给出定量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水土流失面积的估算方法时,预测生态环境影响,提出减轻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
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术语
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1.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1.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划分
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及期限
1.5.1 评价范围
1.5.2 评价期限
1.6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
1.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1.7.1 生态影响评价的标准来源
1.7.2 标准的应用
1.8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
1.9 生态环境质量的判定
思考练习题
2 工程分析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分析及评价方法
2.1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2.1.1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2.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技术要点
2.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2.2.1 自然环境调查
2.2.2 社会经济调查
2.2.3 敏感生态问题的调查
2.2.4 生态数据处理方法
2.3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要求与方法
2.3.1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要求
2.3.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2.3.3 物种评价
2.3.4 群落评价
2.3.5 栖息地(生境)评价
2.3.6 生态系统质量评价
2.3.7 生态完整性评价
2.3.8 现状评价结论
思考练习题
3 近水域建设项目陆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1 近水域建设项目对陆地生态环境污染特征分析
3.1.1 近水域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1.2 近水域建设项目对植物的影响
3.2 近水域建设项目对陆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3.2.1 近水域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方法
3.2.2 近水域建设项目对陆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3.3 近水域建设项目对陆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思考练习题
4 近水域建设项目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4.1 近水域建设项目对水生生态环境污染特征分析
4.1.1 近水域建设项目对水体的污染影响
4.1.2 近水域建设项目对水体的热污染影响
4.2 近水域建设项目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2.1 近水域建设项目水污染预测与评价
4.2.2 近水域建设项目对水体热污染预测与评价
思考练习题
5 案例分析
5.1 几种典型近水域工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1.1 城市区域建设项目
5.1.2 交通运输项目
5.1.3 水利水电项目
5.1.4 矿业项目
5.1.5 宜农荒地开发项目
5.1.6 灌溉工程项目
5.1.7 海岸带开发建设项目
5.2 近水域工程建设项目案例分析
5.2.1 案例1:某燃油发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要点
5.2.2 案例2:某港口码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5.2.3 案例3:湖泊出流改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思考练习题
参考文献2100433B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跨流域调水工程概述
1.2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第2章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基本理论
2.1 生态环境学理论
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
2.3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4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3.1 城市供水工程
3.2 农业灌溉工程
3.3 生态补水工程
3.4 综合利用工程
3.5 综合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评价指标的识别与筛选
4.3 评价指标的含义及量化
4.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建立
5.1 评价方法优选
5.2 评语集选择和评语数值化
5.3 建立隶属度集
5.4 多级模糊评价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例分析
第7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本书以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近水域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评价程序,广泛并有重点地讨论了近水域建设项目对陆地生态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技术,并列举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全书力求通俗易懂、简明实用,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例分析,同时注重内容的先进性。
本书适于水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