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生态水利工程学是在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对传统水利工程学的补充和完善,是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2003年董哲仁教授首先提出了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倡导生态水工学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他提出水利工程学要吸收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理论,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自学科创立以来,董哲仁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特别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机理、河流生态修复规划方法、河流健康定量评价方法、河湖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以及兼顾生态保护的水库调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设立名誉主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和秘书处,专委会挂靠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并联合国内在生态水利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科研高校、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单位共同进行专委会建设。水利部董哲仁教高为名誉主任,中国水科院副院长李锦秀教高为主任委员 ,中国水科院赵进勇教高为秘书长。
专委会的主要任务包括生态水利工程学相关的政策咨询、决策支撑、学术交流、技术咨询、科普展览、国际合作等,推广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先进理念、理论和技术方法,促进建立研究、应用与管理机构的合作关系,致力于“产-学-研-用-管”全链条式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平台,努力促进人水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水利发展模式和途径,与传统水利发展途径对水的传统利用方式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2)生态水利的开发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下进行的。
(3)生态水利目标明确,要满足世世代代人类用水需求,体现人类共享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公平原则。
(4)生态水利的实施,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应用系统方法和高新技术,实现水利的公平和高效发展。
(5)生态水利要求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水利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6)节约用水是生态水利的长久之策,也是缓解我国缺水的当务之急。
生态水利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的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水利涵盖了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目标,又突出了生态环境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目标,即经济、社会、环境是一致的。
单靠水利工程不能解决所有的洪涝旱灾等问题,应该构建生态经济型的生态水利模式。所谓生态经济型的生态水利模式,就是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系统研究和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经营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雨水、污水资源化统筹,水量水质并重,开源节流并重,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齐抓,上下游、左右岸兼顾,目前和长远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除水害、兴水利、化害为利,依法治水,以维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能动地使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时空协调发展。该模式是体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高效经营”的水利模式,指引的将是一条绿色水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