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以生物修复为基础, 强调生态学原理在退化生态系统中的应用,针对某一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匹配的一种或几种生态修复技术而形成的模式,即为生态修复模式。 按所使用技术类型又可分为物理-生物修复、 化学-生物修复、 微生物-植物修复等修复模式。目前主要有河流水系生态修复模式、湿地生态修复模式、海岸固岸修复模式、滑坡泥石流生态修复模式等等。
以水资源为例,目前水资源极度匮乏,过度开发、污染物排放和河道人工化等原因造成流域平原河流断流干涸、水质恶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进而改善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有必要根据流域河流自然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目前修复技术水平建立其生态修复模式体系。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2100433B
我国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短期行为,科技支撑不够;模式单一,管理落后;配套资金不足,支持措施不力等。应通过广泛宣传,树立长期坚持的意识,并加强科研、创新政策,建立多层次投入机制,以确保生态修复的可...
焦居仁(2003)认为,生态修复指停止人为干扰,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自身规律演替,通过其休养生息的漫长过程,使生态系统向自然状态演化。焦居仁认为恢复原有生态的功能和演变规律,完...
生态治理法:水生态技术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已经退化或损坏的水体生态系统恢复、修复、并成百上千倍的强化其纳污能力,使水体保持长久清澈与稳定。水生态技术是以立足长远的循环经济,打造长治久安的生物食物链体...
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生态修复模式和效益研究
在全面总结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生态修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对济平干渠工程生态修复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平干渠生态修复可以分为防护林模式、植物护坡模式、管理区及防护林苗木基地模式3种配置模式。工程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9.7%,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9.6%,工程拦渣率达到100%,土壤流失控制比为2.10,林草植被恢复系数为99.4%,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0.9%。工程水土流失影响指数(SWII)为0.0873,生态修复取得了良好的蓄水保土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河道生态修复及堤防护岸技术模式探讨
以青口河整治工程为例,提出了赣榆县河道生态修复和堤防护岸技术模式,根据河段的土壤理化性和生态环境要求,选择不同植物品种,提出了各河段应采取的生态防护措施及生态修复技术,指出河道生态修复后的水环境稳定性及管理技术的探讨是今后河道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内容介绍
《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阐述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意义、生态修复模式和技术措施,并结合破损山体修复的设计、施工、后期效果等工作实践和技术创新研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山体治理的管理措施和关键技术。同时,收录了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施工现场图片、技术指标数据,并跟踪拍摄了修复前后的景观效果。
2100433B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沈阳市蒲河流域雨洪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的专著,是在“十一五”期间“蒲河流域雨洪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方案研究”、“蒲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蒲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河道拦蓄水建筑物调度运行方案”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本书结合蒲河流域的特点,从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角度,建立了面向雨洪利用和生态调度的中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系统提出了蒲河雨洪资源利用和河流生态修复综合技术与实施方案。
本书可供水利、环境、农业、国土资源及相关部门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专著以水土流失严重的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沂蒙山区和伏牛山区为对象,在简要介绍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淮河流域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机理与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引言;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土地利用/覆被与土壤侵蚀;人为干扰过程中植被演替;生态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限制因子;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生态修复模式与措施体系。
本专著可为其他流域(区域)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同时可供从事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和管理工作者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水土保持和资源环境类专业的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