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三线建设在贵州

《三线建设在贵州》是2020年12月1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覃爱华。 

三线建设在贵州基本信息

三线建设在贵州图书目录

上篇贵州三线建设纪实

引言: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

一贵州是三线建设的重要战场

(一)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行各业大力支援三线建设

(二)三线建设在贵州的开展及取得的成就

二高原织起铁路网

(一)川黔线通四川

(二)贵昆线通云南

(三)湘黔线通湖南

三撩开神秘面纱的江南煤都

(一)六枝矿区的变迁

(二)盘江矿区的开发

(三)水城矿区创业纪实

(四)三线建设中的地质队伍

(五)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

四荒山坡上建钢城

(一)乌蒙会战历尽艰辛

(二)“两炉”会战振奋人心

(三)艰苦奋斗发展壮大

五热血丹心强国防

(一)贵州国防电子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

(二)扎根大山的军工企业

六黔山升起“亚洲明星”

(一)三线建设在遵义

(二)安顺研制的飞机在空中飞翔

七工业强省续写三线辉煌

(一)三线建设奠定了贵州工业强省后发赶超的物质基础

(二)贵州三线建设的主要经验

(三)贵州三线企业的转型发展

(四)工业强省背景下的贵州三线企业的发展

八三线建设精神永恒

(一)三线建设彰显了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三线建设彰显了建设者发奋图强、开拓创新的艰苦创业精神

(三)三线建设彰显了建设者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

下篇贵州三线建设纪事

一贵州各地的三线建设

(一)贵阳市乌当区参加湘黔铁路建设

(二)修建湘黔铁路时的南明区民兵团

(三)参加修建湘黔铁路的花溪民兵团

(四)云岩区民兵团会战湘黔铁路

(五)修文县支援湘黔铁路建设简介

(六)三线建设与六枝特区

(七)三线建设在盘县

(八)水城县对三线建设的配合与支援

(九)六枝特区矿井项目建设

(十)三线建设在镇宁

(十一)山鹰亮翅——中国“山鹰”腾飞记

(十二)三线建设对凯里的巨大影响

(十三)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中的凯里

(十四)锦屏县支援湘黔铁路建设始末

二追忆三线建设在贵州

(一)特殊材料构成的人

(二)燕子岩隧道闯关

(三)受修路育人恩泽迈人生自立之步——参加贵阳学生团修建湘黔铁路的经历

(四)三线建设先遣队

(五)061基地建设回顾

(六)航天军工崛起在黔北深山

(七)长征电器基地的诞生

(八)闪光的钛柱

(九)大连医学院南迁选点遵义的前后历史背景

(十)新舟机场纪事

(十一)修筑铁路专用线

(十二)创业的回忆

(十三)回忆建厂初期二三事

(十四)我们走进大山

(十五)黎阳在大三线升起

(十六)铿锵乌蒙魂

(十七)一支转业队伍

(十八)挥洒热血踏青山火红青春献地勘

(十九)永不消逝的记忆

(二十)荣誉里的故事

(二十一)艰苦的岁月有力的支援——六枝各级政府支援三线建设的回忆

(二十二)凯里老三线纪事

(二十三)风光电工厂为载人航天工程配套纪实

(二十四)“战舰”在高原上驰骋

(二十五)水乡儿女在三线建设中的峥嵘岁月

(二十六)热血铸就历史的丰碑——龙里民兵团会战湘黔铁路纪事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查看详情

三线建设在贵州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贵州

  • 厚度(mm):18,表面处理:自然面,规格(mm):600×600,说明:大理石光洁细腻 纹理自然流畅 有很高的装饰性 在室内装饰装修中有广
  • m2
  • 陆家嘴
  • 13%
  • 上海陆家嘴石材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贵州木纹

  • 品种:贵州木纹大理石;产地:贵州;颜色:灰白色;厚度(mm):18;规格(mm):600×600;类型:大理石;
  • m2
  • 华东
  • 13%
  • 蛟河市天岗石材产业园区华冬石材厂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贵州木纹

  • 品种:贵州木纹大理石;产地:贵州;颜色:灰白色;厚度(mm):18;规格(mm):600×600;类型:大理石;
  • m2
  • 荣翔
  • 13%
  • 蛟河市天岗镇荣翔石材厂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贵州木纹

  • 产地:国产;品种:贵州木纹大理石;宽度(mm):大板;长度(mm):大板;厚度(mm):16;规格(mm):大板;
  • m2
  • 中珂
  • 13%
  • 中珂石材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贵州木纹

  • 品种:贵州木纹大理石;产地:贵州;颜色:灰白色;厚度(mm):18;规格(mm):600×600;类型:大理石;
  • m2
  • 圣岩
  • 13%
  • 蛟河市天岗镇石材产业园区圣岩石材厂
  • 2022-12-08
查看价格

钻运立用机

  • GH30-IC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钻运立用机

  • [GH30-IC]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钻运立用机

  • GH30-IC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钻运立用机

  • GH30-IC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钻运立用机

  • GH30-IC
  • 台班
  • 广州市2009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贵州龟纹石

  • 产地贵州
  • 500t
  • 2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7-13
查看价格

三线

  • 220V/3W 单色/绿
  • 2364根
  • 1
  • 先朗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5-13
查看价格

三线

  • 220V/3W 单色/蓝
  • 6393根
  • 1
  • 先朗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3-31
查看价格

三线

  • 220V/3W 七色/红、绿、蓝
  • 2197条
  • 1
  • 先朗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6-11
查看价格

三线

  • 220V/3W 单色/红
  • 9200条
  • 1
  • 先朗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8-04
查看价格

三线建设在贵州内容简介

该书阐释了三线建设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明晰了贵州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通过三线建设,国家在贵州部署了一批交通、能源、原材料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和生产基地。三线建设是贵州有史以来经济建设的一次大发展,她所形成的巨大的物质技术力量,对贵州生产力资源的开发、增强贵州的经济实力,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本书还以纪事的方式收录了三线建设在贵州期间的一些专题和回忆文章,展现了轰轰烈烈的贵州三线建设。

查看详情

三线建设在贵州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三线建设在贵州文献

156项工程与三线建设比较研究 156项工程与三线建设比较研究

156项工程与三线建设比较研究

格式:pdf

大小:52KB

页数: 3页

156项工程和三线建设是改革开放前重要的经 济建设里程, 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本文就 156项工程和三线建设从不同的角度作 一比较 。 一、不同点 (一)背景不同 前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 政府 。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使中国实行 “一边倒 ”的外 交政策,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和苏联签署 《中苏友好 互助同盟条约 》。苏联给予中国经济建设很大帮助, “一五”计划是围绕苏联援建的 156项工程展开的 。 156项工程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毛泽东访苏至 1952年底,经过中国领导人的努力, 陆续商定了苏 联帮助中国恢复与建设的第一批 50个重点项目, 主 要是煤炭 、电力等能源工业, 钢铁 、有色金属 、化工 等原材料工业和国防工业 。 1952年周恩来访苏期 间,中苏双方确定大的原则后, 于1953年与苏联签 订了以国防工业为重点的第二批供应成套设备建 设项目中

“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工程项目 “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工程项目

“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工程项目

格式:pdf

大小:52KB

页数: 4页

“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工程项目 “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工程项目 1、“三线建设”军工“基 地”(30 多个军工“基地”代表)011 基地:贵州安顺,歼击机 和教练机生产基地。歼 7.。012 基地:陕西汉中。预计建设 成歼击机生产基地, 1975 年,中央决定西安飞机设计所研 制的运八飞机由 012 基地继续研制, 基地变为运输机制造基 地。 1979 年彤辉机械厂、劲松机械厂和 012 飞机设计所分 出单独设立陕西飞机制造公司, 012 基地成了航空配件生产 基地。 1980 年,运八飞机投入批量生产。 013 基地(湖南航 空):张家界—长沙。管辖几个航空配件厂(主要是 3028 厂 湘陵机械厂)和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第三设 计院。 014 基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河南洛阳。 158 厂 南峰公司从汉中迁来,专门制造空空导弹。 061 基地(江南 航天)贵州遵义。

三线建设过程

三线建设

1964年8月,国家建委召开一、二线搬迁会议,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有的还要进洞。三线建设宣告拉开帷幕。

在1964-1980年期间,国家在三线地区共审批1100多个中大型建设项目。大批原先位于大城市的工厂与人才进入西部山区。更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号召人们前往三线地区。文革早期,三线也是大量知青的去处,历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经分配到甘肃刘家峡水电站。由于国防考量,这些工厂的位置都偏僻而分散,导致企业的后续发展进入瓶颈。如陕西汉中飞机工业基地,下属28个单位分散在两个地区,7个县的范围内,其中一个企业被分散在6个自然村中,装配零部件需要汽车往返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员工上下班也非常不便。

陕西新建的400多个三线项目,将近90%远离城市,分散在关中平原和陕南山区的48个县,多数是一厂一点,有的甚至是一厂多点,布局被讥讽为"羊拉屎"、"瓜蔓式"、"村落式"。而且山区内信息闭塞,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无法跟上世界潮流,显得过时落伍。有时山区内爆发山洪等自然灾害,企业也往往损失惨重。冬季大雪封山后,工人更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时人用"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来形容这些工厂的闭塞与环境的恶劣艰苦。也因此,许多的厂矿单位里医院、商店、学校设施一应俱全,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十堰等城市更是因三线建设才得以出现。1973年,国家正式发文重点建设贵阳、重庆、安顺、绵阳四个重点城市,后来这四个城市成为全国三线企业的核心。

贵州、四川东部山区、四川中部平原地区、汉中、秦岭北麓等地区新建的项目数量多,规模大,迁入工业人口多。其中,四川成都主要接收轻工业与电子工业,绵阳、广元接收核工业与电子工业,重庆为常规兵器制造基地,甚至包括第三个钚生产堆(816工厂)和常规潜艇制造业(望江造船厂);贵州贵阳主要接受光电工业,安顺主要接受飞机工业。需要注意的是三线建设并不都是沿海工业内迁,还有大量基础工业如长庆油田、攀枝花冶金工业、六盘水煤炭工业以及大量配套的铁路公路等新建项目。

1980年代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冷战趋于缓和,三线建设由保密名词逐渐见于报端。而改革开放后,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1983年12月,中国政府在成都设立国务院三线办公室(1990年代改为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21世纪后又改名为国防科工委三线协调中心)。

1984年11月在成都召开会议,确定第一批调整121个单位,迁并48个,全部转产15个。其后一些三线企业陆续迁往邻近中小城市,如咸阳、宝鸡、沙市、襄樊、汉中、广元、德阳、绵阳、天水附近。而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军工科技企业则移往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大城市。

这些企业迁移后,多半进行了改制,由军用企业转为民用企业。如位于十堰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改制为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兵器工业基地改为重庆钢 铁股份有限公司、长安集团、嘉陵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建设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而一些未迁移的企业,则逐步走向荒废关闭。也有部分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得以继续生存,但生产门类已经发生发生巨大变化,如重庆著名的816工程。1965年2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三线建设的领导。3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复》,同意以李井泉为主任,程子华、阎秀峰为副主任。后来彭德怀、钱敏任西南三线建委副主任。

部分基地

011基地:安顺。歼击机和教练机生产基地。

012基地:汉中。预计建设成歼击机生产基地,1975年,中央决定西安飞机设计所研制的运八飞机由012基地继续研制,基地变为运输机制造基地。1979年彤辉机械厂、劲松机械厂和012飞机设计所分出单独设立陕西飞机制造公司,012基地成了航空配件生产基地。1980年,运八飞机投入批量生产。

013基地(湖南航空):张家界-长沙。管辖几个航空配件厂(主要是3028厂湘陵机械厂)和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第三设计院。

014基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158厂南峰公司从汉中迁来,专门制造空空导弹。

061基地(江南航天)遵义。防空导弹生产基地,航二院分建。

062基地(航天七院)万源-成都(现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火箭/弹道导弹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3基地(航天四院):西安。

064基地(并入062基地):达州。

066基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中国三江航天集团)):远安-孝感。飞航导弹生产基地(红鸟)。航三院分建。

067基地(航天六院):凤县-西安。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8基地(湖南航天):邵阳4县1市-长沙。航二院分建。1970年始建,1978年停建,1994年搬迁到长沙。

081基地(川北电子):广元。原0821指挥部,1965年开始兴建,为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082基地:成都东郊电子工业基地。

083基地(振华电子):都匀。

541总厂:坦克制造基地,机关在山西省闻喜县东镇,厂区分布在闻喜县、绛县、翼城县、夏县。

531工厂:现中原特殊钢铁厂,总部在河南省济源市,其余分布在济源西部山区各个山沟。可生产坦克炮、重炮,并通过焦柳铁路与洛阳相连,可和洛阳拖拉机厂在战时快速生产坦克。

查看详情

三线建设启示

一、战备形势紧迫、建设正急正快

1964年,国际局势动荡,战争因素急剧增长。美国扩大越南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台湾当局制造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面对迫在眉睫的战争形势,国防安全已经成为头等大事。

在5月间进行的中共中央北京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要求全党把三线建设当作一件很重要、很紧迫的战略任务来看待。他指出,国防工业建设要同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争时间,抢速度,对沿海工厂搬迁和三线建设要热心些,不能冷冷清清,积极性越高越好,哪怕是粗糙一点,也要赶快搞起来。1965年4月,针对美国侵越战争不断升级的趋势,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美帝国主义在越南采取扩大侵略的步骤,直接侵犯越南,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思想上和工作上要准备应付最严重的局面,要加强备战。

当时的判断是,战争会早打、大打,因此要抢时间、争速度,赶在战争爆发前尽快建设"三线"战略大后方。

当时,各级"三线"建设指挥部都把抢时间、争速度放到了突出地位。结果一些建设项目未经周密勘探就盲目定点;当时还采取"三边"原则,即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没有搞好总体设计就全面施工;片面追求速度,忽视施工质量;辅助和配套设施没有建成就凑合投产。不仅造成了许多返工浪费,而且把一些工厂建在断裂层、滑坡带、山洪口或缺水区,遗留一些以后不好解决的工程建设问题。许多建设项目长期形不成生产力,给国民经济背上了一副十分沉重的包袱。

二、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线建设是一种发展封闭的内向型经济:国家是惟一的投资主体,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国有经济,调节机构是国家计划和行政命令,动力是单一的精神动员,格局是依靠国内自有资金、自有资源。党和政府一声令下,几百万建设大军就浩浩荡荡地向西部转移,一大批工厂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就纷纷内迁,一批批建设物资就源源不断地调往三线,三线建设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

计划经济最大问题是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三线建设形成了一大批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当时只是国家机关的行政附属物,丧失了人、财、物、产、供、销的自主权,既无动力,又无压力,也没有活力。结果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据有关部门测算,1966~1972年,无效投资达300多亿元,占同期国家用于三线资金的18%强。

三、政治运动影响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主要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搞起来的,明显地带有政治性。当时推进三线建设的办法主要是政治手段,包括:政治动员和号召,阶段斗争和大会战等。

三线建设开始时进展迅速,"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形势发生剧变,许多三线建设的各级领导干部"靠边站",造反武斗浪潮更使地方"三线"建设工程陷于混乱之中,许多科技人员遭到伤害,重要科研攻关项目停滞不前。从1967年~1969年初,不少三线建设项目如成昆铁路、重庆兵器工业基地等处于停顿和半停顿状态,其余的也在艰难维持之中。

三线建设

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后,国内政治局势稍趋缓和,三线建设领导班子、施工力量、物质资金得到充实,重新展开。

政治运动给三线建设的影响很大,特别表现在所谓"政治建厂"上。

1970年1月下旬,国家建委召开的全国基本建设现场会,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推广属于"大三线"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江山机械厂与焦枝铁路的经验,即走"政治建厂"的经验;发动贫下中农参加基本建设,大打人民战争的经验;边建设、边施工安装、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先厂房后宿舍的经验;发扬"干打垒"精神,节约建筑材料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和基建程序,给三线建设造成了危害。

四、积累率过高,投资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农、轻、重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三线建设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根据安排,在国家整个基本建设850亿元的投资中,重工业、国防工业、交通运输共628亿元,占74%;农业120亿元,只占14%;轻工业37.5亿元,仅占4.4%。"三五"计划期间,三线地区的国防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和铁路运输的投资,占该地区总投资的72%,结构显然不利于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其次是扩大了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直接原因是由于三线建设形成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积累率过高,抑制了消费,人民生活受到了影响。"三五"、"四五"时期,职工工资事实上处于冻结状态。这一时期,全国消费水平是1949年以来增长最慢的。

五、"山、散、洞"的方针影响开发效益作为战备工程,根据三线地区的地形地貌,毛泽东提出"大分散,小集中"和"依山傍水扎大营"的意见,中央进而确定的"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方针是有它的合理性的,特别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一些国防尖端工程,更应首先考虑其隐蔽性。但是,过分强调了山、散、洞原则,势必违反经济规律,达不到应有的效益。

如一个三线企业,下属的研究所和生产车间分散在5个县11条山沟里,最长距离146公里,内部连结公路达700多公里。联系十分不便,造成工序之间重复倒运,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很多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尖端技术,深山里的条件显然不适合其发展,由于远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布点过于分散,并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开发,所以这些镶嵌在西部大地上的一个个现代工业基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受到限制。

六、忽视沿海老基地的发展,影响整体国力的增长由于集中建设三线地区,全国有380多个项目、14.5万人、3.8万台设备从沿海地区迁到三线地区。由于西部当地经济基础比较落后,措施难以配套,大量资金和设备闲置,施工队伍窝工严重,生产、生活问题较多,造成长期不能开工或开工不足。第3个五年计划中,累计三线地区投资为482.43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52.7%,整个内地建设投资为611.15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66.8%,沿海投资为282.91亿元,占30.9%。在底子厚、本来能取得很高经济效益的沿海地区,投资相对严重不足,影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七、忽略的三线人员待遇差距和基本生活保障

三线建设是出于国家战备国防考虑的。正面意义是除了国防外,拉动落后地区经济和人才提高,同时集中一批产业发展。反面意义是强行推动经济并不因地制宜,导致大量破产和关停并转,造成极大损失。

最大危害支援三线人员,造成返城返乡极大待遇差距,当年"献完青春献子孙"就是真实写照,涉及人数约几千万,无数家庭子孙成长的巨大悲剧,国家因此特别保障,在此呼吁,尤其三线退休人员,从京沪省会发达地区流落至山村三四级城镇待遇,在当地也许还行,但大部归乡痛苦不堪,无法本地化医疗和收入平衡。

查看详情

三线建设简介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

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的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