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水质规划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水质目标及其实现措施的总体方案,又称水质管理规划。是水资源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水质规划是应用数学方法,选择对环境、经济、社会三者综合效益皆优的方案,以最小(或较小)的代价去实现制定的水质目标 。
1、基础调查与研究,主要掌握水动力情况、水质现状、主要污染源等;
2、水体功能分区与水质目标的确定,即在需要与可能之问做出权衡,对水体进行功能区划分,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水质目标;
3、水质预测,即预测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质的影响;
4、水质规划方案研究,从经济结构、规模、布局的调整,工程治理,污水排放等方面提出措施,在确保水质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提出经济上、技术上可行的方案,供决策部门选用 。
按水质规划的范围分为:
1、流域水质规划,以流域为单元,制订水质保护目标及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措施方案。在这种规划中把流域内的水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水质限制部分,即污染严重的河段,要使这类河段达到既定的水质目标,需建造污水处理设施;另一类是排放限制部分,即污染物排放量小于或接近于河流的污染物允许负荷量,水体尚有一定的稀释自净能力,只要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加强管理,就可控制水质,达到既定的水质目标(即水质标准)。流域水质规划是防治相结合的规划。
2、区域水质规划。指以城市或工业区为单元,或几个城市、几个工业区连成一片的地区性水质规划,如中国的京-津-唐(北京-天津-唐山)区域水质规划。这种规划是由局部水体(湖泊、水库、河段)的水质规划组成,把各部分水体或地区的水质保护规划集合于一个区域性的规划之中,城市与工业废水处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也包括对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在水质规划中,要分析和建立水质与水量的关系,这是制定方案的先决条件。
按费用分配法分:
1、均一处理法,即不考虑不同规模污染源排污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程度,规定一个统一的消减污染源的成数,进行统一管理。这是以往常用的方法,虽便于管理,但不经济。
2、最小费用法,是根据区域控制水质而采取综合防治工程所需投资费用最小的原则,来确定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或其消减量,即需自己负担治理的量)。这从经济上说是合理的,但管理时,由于污染源较多,排污情况多变,需要经常调整,比较麻烦。
3、分区最优化法,是均一处理法和最小费用法的综合。如把地面水系分成区域,按达到水质目标的总投资费用最小原则来选择各区域的污染治理程度,即确定该区域的允许排放总量,对各区域内的污染源,则按统一的排放标准进行管理。在以投资费用最小原则作费用分配时,确定用水目标的水质标准则成为优化水质规划方案的约束条件,因此,在水质规划中广泛地应用系统分析和最优化等方法与技术。其中,水质管理模型已从应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发展到应用概率规划和多目标规划 。
真的可以。
碱度是指强酸滴定水样中的碱至一定PH值的酸量,所以应该是根据滴定的强酸用量与溶液的体积计算而来的。
水质净化推荐你参考下本公司。 有各种水质净化的途径和方法,能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具体操作。现我们推广的生态净化方法操作简便,污染小,持续时间长,是非常好的水处理工艺。 『上海高村』主营业务: 1 生态环境...
水质规划的理想目标是水质目标与经济目标的最佳结合。水的用途有城市供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娱乐、水上运动等,由不同的用水目的及其水质标准,构成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水质目标。为了实现水质目标,需要制订、优选及实行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控制水质管理措施一般有:制定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加强对
污染源的管理,限制其排放数量、浓度、排放位置和排放方式;修建污水处理工程、适当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安装水体增氧装置;定期清淤、疏浚河道等。这些措施可以单独运用,也可组合运用。经济目标通常指为实现规划的水质目标应支付的投资费用尽量最小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指标释义
(一) 水质常规指标 1、微生物指标 GB 5749—2006 规定的常规检验微生物指标共 4 项,其中水中菌落总数可作为评价水质清洁 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 大肠菌群指示水体是否存在肠道传染病的可能性。 总大肠菌群主要包 括 4 个菌属:埃希氏菌属、柠檬酸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这些菌属可以在人、畜粪 便中检出, 有的也可以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检出, 即在非粪便污染的情况下, 也有检出这些 细菌的可能性。 耐热大肠菌群组成与总大肠菌群组成相同, 但主要组成是埃希菌属, 在此菌 属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仅有一个种, 即大肠埃希氏菌。 柠檬酸菌属、 克雷伯菌属和肠杆 菌属所占数量较少。 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的意义最大, 其次是粪大肠 菌群,总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稍逊一些。 2、毒理指标 (1)砷 砷在地壳中广泛存在, 多数以硫化砷或金属的砷酸盐和砷化物形式存在。 砷的工业
给水水质与防止水质污染
给水水质与防止水质污染
水质控制规划是水环境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经济结构、规模、布局的调整,工程治理,污水排放等方面提出措施。
水质控制规划是水环境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水体功能分区基础上,提出水质目标,并通过合理组织污染源的治理与污染物排放,使拟定的水体功能得以实现的途径和方案。水质控制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有效地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社会需要,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在水质控制规划中,应当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水质控制规划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调查与基础研究。主要是为了掌握水动力情况、水质现状、主要污染源等。②水体功能分区与水质目标的确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作出权衡,对水体进行功能区划分,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水质目标。③水质预测。即预测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质的影响。④水质控制规划方案研究。从经济结构、规模、布局的调整,工程治理,污水排放等方面提出措施,在确保水质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求出经济上、技术上可行的方案,供决策部门选用。2100433B
1、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应在污染负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流域内干支流及湖泊、水库的水质现状评价;预测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后的水质;提出水质保护专门措施及重点河流(河段)水质保护实施意见。
2、流域水体污染负荷调查,应在分析水质监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着重查明重要污染源的分布、水污染物类型及其数量、排放规律、造成的危害等;对流域水体污染负荷的预测,应结合考虑不同水平年的经济发展和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3、流域现状水质评价应明确各河流(河段)的水质等级、主要生化指标及水质在年内的周期变化规律。
4、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应以保护水源地的地表水、地下水水体和防治主要城镇河段岸边污染带为重点,研究水体功能,区分重点保护区与重点治理区,拟定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根据规划水平年的规划供水量及污染预测,结合水体环境容量和稀释自净特性,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拟定综合防治措施意见,并对主要污染源提出治理要求。
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应干支流、上下游统一考虑,相互协调。
5、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中将较大改变水的天然时空分配的工程,应初步分析其对水质的有利与不利影响,提出消除和缓解不利影响的措施意见。
水质指数(或称水质污染指数)是环境质量指数的一种,它是综合几个水质参数的检验结果,用来反映水质的一个无量纲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