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很好,去年我家的装修设计就是他们家承包的,设计师很耐心改家装图纸,前后有5个设计师给了我们好多建议,美式的客厅和哥特式的厨房都很不错,最喜欢的是欧式风格的吊顶,同事们都说很喜欢...
淮安市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1990-01-23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御庭园安置小区商业办公楼。淮安市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不错的,质量好,上海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01年至2012年连续十二年被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列入“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00强”和“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之一,根据...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经上海市委、市府批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组建的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于1998年3月28日正式挂牌。
深圳市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天祥实业有限公司和一批建筑设计界精英于1997年创立,是中国第一批试点的甲级民营建筑设计企业,目前己获得城市规划乙级资质和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乙级专项资质,在深圳、北京、武汉、成都设有四个全资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超过1500人,其中建筑师占60%以上,可为客户提供涵盖规划、建筑、室内、景观、工程和设计咨询、设计总包等全方位的和从方案、扩初到施工图及施工配合等全过程的设计服务。
四川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从项目最初的可行性研究、空间规划、预算提案到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覆盖设计的全过程。2100433B
公元2012年5月19日,现代设计集团迎来了60周年华诞。60年风雨兼程辗转祖国大江南北,60年薪火相传谱写城乡建设华章,60年前的这一天,华东工业部建筑设计公司组建;次年1月,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生产技术处成立设计科,集团的前身华东院和上海院诞生了。1998年3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两院”合并组建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60年来,我们践行使命、奋勇开拓、与国家城乡建设共同前进,我们担纲设计的工程项目覆盖全国29个省市,遍及20多个国家、地区,为共和国的辉煌绚烂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首这不凡的60年,我们记忆犹新,豪情满怀。
从1952年创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27年,是集团“践行使命,砥砺起航”的发展时期。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设计单位之一,集团当时汇聚了赵深、陈植等当时勘察设计行业一大批泰斗级人物,也承载了推动国家与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起步的历史使命。我们以满腔热血和赤子之情,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完成了国家和上海的重点工程;主持和编制了一系列行业技术管理标准、规范,填补了行业的空白;派出了大量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兄弟设计单位,举全集团之力奔赴唐山、“三线”承担抗震救灾和工程设计任务。集团为当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独立自主开展建筑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改革开放到组建集团20年,是集团“走向市场、乘风前行”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们完成了由事业单位向现代企业的过渡,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折。一是管理体制机制企业化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施企业化试点。二是业务向以民用、公共建设领域为主转折。改革开放后,民用、公共建筑项目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我们先后完成了一大批标志性建筑,为上海实现连续几轮“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设计理念和技术向现代化转折。建筑设计逐步由使用“一字尺、三支笔”等简单器具进行大量手工绘制和计算,变为使用计算机、CAD协同等先进软件开展计算、绘图和数据处理。组建集团后的近13年,是集团“勇立潮头、转型突破”的发展时期。1998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两院合并组建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开创了国内建筑设计企业集团化的先河。集团成立后,我们探索和完善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坚持战略引领,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了四方面发展转型。一是在品牌影响和市场布局上,由地方性设计院向全国性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工程咨询企业转型。二是在业务格局和服务范围上,由建筑设计一枝独秀向具备工程咨询一体化、集成化服务能力的企业集团转型。三是在生产组织模式上,由传统综合所管理模式向“专业化和项目管理”一体化、集成化管理模式转型。四是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上,由规模增长向提升发展品质、提高发展质量转型。现代设计集团在传承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追求卓越,确立了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
60年来,尤其是组建集团后13年来,现代设计集团不但造就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更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成为引领和激励现代人继续前行的动力。
现代设计集团的60年,是持续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创新突破的60年。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推动集团发展的不竭动力。持续改革创新为集团有质量和有效益发展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同时屡屡创造“上海第一”乃至“全国第一”,为我国本土建筑设计企业的崛起和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历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现代设计集团的60年,是聚焦重点战略、矢志追求、不懈登攀的60年。60年来,特别是集团组建的13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发展战略来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各阶段战略互相衔接,层层递进,集团上下齐心协力,不断加强战略执行力,把科学的战略决策转化为集团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着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持和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并正以自信步伐迈向世界工程咨询舞台。
现代设计集团的60年,是发展核心竞争力、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60年。工程咨询高度依赖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集团历届领导和先辈都始终将科技和人才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现代设计集团,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建筑设计大家,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赤子之情,为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代设计集团的60年,是承担社会责任,与国家同发展、共命运的60年。作为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建筑设计单位之一,我们始终把国家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履行“现代人”对国家城乡建设的责任。
现代设计集团的60年,是坚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以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保障企业发展的60年。60年来,集团各级党组织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感召力、号召力和在全局工作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创新稳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发展转型各项工作。
历史烛照未来,光荣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赋予现代设计集团新的使命。我们带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迎着崭新的时代呼唤,站在新的历史潮头搏击风浪。我们有更加清晰的目标,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聚焦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新五年规划,将集团打造成为按国际化模式运营的全球百强工程咨询公司,努力在企业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在国家城乡建设中承担新责任,在建筑设计行业发展上做出新贡献 !
1952年5月19日,上海市建筑设计公司(筹)与华东工业部建筑工程公司设计组等部门合并,组成华东工业部建筑设计公司;次年1月,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生产技术处成立设计科(后改为设计室),由此集团的前身华东院和上海院诞生了。以此为起点,现代设计集团从此踏上启程,足迹遍及中国乃至世界,为建设事业贡献全力!我们走过了与国家共同奋斗、自力更生、不断创新的60年。在每一个国家建设时期,在每一轮城乡建设发展阶段,都留下了现代设计集团员工的智慧和汗水,我们设计的工程项目累计达3万余项,覆盖全国29个省市及20多个国家、地区,为国家和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集团的前身华东院和上海院,成立之时分别是上海第一家国营中央设计公司和上海第一家市属设计单位,成为新中国上海建筑设计事业的先驱。改革开放后,我们在1978年,最早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分工负责制;1979年,最早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试点,从使用事业费
改为收取设计费;1995年,率先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8年,“两院”1合并组建现代设计集团,成为国内建筑设计行业第一家完全走向市场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此后我们积极稳妥地调整自身产权结构,在部分子公司实施经营者和骨干持股,激发经营者和骨干积极性;发挥名人效应,建立名人工作室,探索以专家挂牌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发展模式;建立并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有效运转和有效制衡的关系;对所属子公司通过委派董、监事的办法实施决策和管控,实行职代会选派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推进集团本部职能调整,使内部管理适应市场需求,理顺生产经营管理体系;重组整合成立一系列专业公司,推进专业化,优化集团业务链,体现集团综合优势。持续改革创新为集团有质量和有效益发展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同时屡屡创造“上海第一”和“全国第一”,为我国本土建筑设计企业的崛起和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历程中担当了领军的角色 。
上海解放后,市政房屋建设工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务局、公用局下属的设计部门设计。1952年,以上海市营造建筑工程公司设计组为基础,组建了上海市建筑设计公司(筹),同年5月,与华东工业部建筑工程公司设计组等部门合并,组成华东工业部建筑设计公司,以工业建筑勘察设计为主。1954年改为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为适应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需要,中央及华东有关专业部门相继在上海组建了一批专业勘察设计机构。1953年1月,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生产技术处成立设计科。1956年,在设计科的基础上,扩大组建为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当时在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下,“两院”在内的勘察设计单位均采用前苏联模式,学习前苏联的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勘察设计任务主要由主管部门下达,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定额指标等进行工作。设计单位属事业性质,设计任务不收取勘察设计费。勘察设计单位的工资及各项开支均由国家按计划拨付事业费。
五十年代,上海勘察设计单位主要是承担内地的重点建设工程和国防工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重型机器厂、长春客车厂、中科院上海分院理化研究所工程、“604”工程等。与此同时,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等大型设计单位都抽调了主要技术力量支援内地,其中华东院在1954—1956年总计支援了874人。 与此同时,上海以有限的建设投资,采取“充分利用、合理发展”的工业方针和“改建为主、新建为辅”的做法,上海工业勘察设计单位完成了一大批老企业的扩建、改建设计,同时,努力解决城市劳动人民的住房困难。“两院”设计了曹杨新村和2万户工房以及与其配套的市政设施、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以及上海锅炉厂等项目。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1962年),勘察设计单位逐步摸索了从国情出发,走自力更生的勘察设计道路。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设计中,“两院”设计了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多层厂房的上海铜仁合金厂新厂房、由10多幢公寓式楼房组合成区域性商住街市的闵行一条街、集现代化科学研究机构和大学于一体的嘉定科学城等。同时“两院”还承担多项援外工程。196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三线”建设的指示后,“两院”纷纷派遣勘察设计人员,组成工作组,奔赴边区,承担“三线”及上海后方基地建设的勘察设计任务,开展现场设计,完成了一批重要工程设计。
第三、四个五年计划,即“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上海勘察设计行业受到很大干扰和冲击。但是“两院”的广大勘察设计人员,依然坚持工作,完成了一批重大工程的勘察设计任务。其中有:1.8万个座位采用大跨度网架结构的上海体育馆,高达210米钢结构的上海电视发射塔,漕溪北路、陆家宅高层住宅建筑群,以及位于金山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腈纶厂和生活区配套项目等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上海勘察设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随后,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开放、开发浦东,上海勘察设计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上海城市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发展,上海勘察设计行业得到长足发展。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由事业单位向现代企业过渡。1979年,上海由华东、民用两个设计院实行企业化试点开始,到1984年,各勘察设计单位全面试行技术经济责任制,推行低收费和政府停拨事业费的政策,打破行业界限,开放勘察设计市场,并推行招投标竞争项目的制度。 1994年底,国务院批准勘察设计单位逐步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1995年,华东、民用两院被列入全国大型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试点,为逐步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做准备,直至1998年合并组建集团,正式成为自主走向市场的企业实体。 改革开放后,“两院”开始逐步把眼光放在了民用建筑上,设计了一批市政交通、居民新村、星级宾馆和大型商办楼,这些项目开始扭转城市基础设施长期落后的局面,改善了投资环境。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开发开放浦东后,设计了大量基础设施,如外滩、豫园地区和人民广场等改造工程,初步改变了城市面貌,且形成了城市新的景观。
由于上海的开发开放,吸引了国外的投资者和规划设计者进入市场,上海本土的设计院迎来了新的挑战,“两院”在同国外设计公司合作过程中技术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上海的建筑开始向超高层发展,静安希尔顿、上海商城、金茂大厦等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一次次改变了上海的天际线。 到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设计在布局和造型上的地位愈加突出:上海国际购物中心、上海图书馆新馆和上海博物馆等设计,都各具特色。一大批新设计的商业、金融、办公、旅馆大楼和居民新村相继建成,规模宏大的八万人体育场,高度达468米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项目都是当时上海三年大变样的代表作品。 这一时期,“两院”积极开展项目建设的科学研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先进材料,提高了设计质量、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走上现代化轨道,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勘察设计人员的计算和绘图手段方面, 70年代以来,“两院”逐步引进了各种微机和中、小型电子计算机,引进和开发了大量软件用于计算、绘图和数据处理,建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作站,计算机辅助管理也开始应用 。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上海的勘察设计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8年3月28日,由“两院”合并组建的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应运而生,上海最具实力的两大设计院,组成了建筑设计行业的航空母舰,开创了国内建筑设计企业集团化的先河。 组建集团13年来,我们实现了持续、快速、跨越式的发展。集团在国内工程咨询行业内率先提出了“全国化”战略,时至今日,集团在全国及海外设有30个分支机构,内地市场的经营收入已经稳占集团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2012年2月,集团阿布扎比分公司揭牌,这是国际化发展新的开始。集团在业内最早提出了“全过程”战略,除华东院、上海院等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主业的分子公司外,先后组建了现代建设咨询、现代市政、现代规划、现代环境、历史建筑保护等公司;2009年,原上海水利设计院划属集团,集团形成了国内工程咨询行业中最为完备的“全过程”业务链。集团还探索完善了设计施工一体化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集团参与建设了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上海大剧院、辰山植物园、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上海浦东机场、洋山深水港、东方体育中心、上海国际赛车场、三林和顾村等保障性住房基地等重大项目。 在2010年世博会建设中,集团参与建设了包括世博文化中心、世博轴、世博中心、中国馆等在内的世博会园区及配套项目58项,涵盖各类全过程业务达161项,集团下属华东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集团参与绵阳、都江堰、陇南等地区的抗震救灾和对口援建,共完成过渡安置房设计60108套,最终建成过渡安置房39783套;承接对口援建指挥部等都江堰援建项目23项,获得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先进集体称号。 如今,集团在2012年在职人员规模达到3844人;营业收入达33.3亿元。在权威的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评比中,集团从2001年的第155位,上升至2011年的75位,是国内最早跻身全球百强的民用建筑设计企业。2004年集团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6年被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授予“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第2版)》作者从浪漫主义、复古主义、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等方面论述了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的变化和形成过程,并详述了各种文学艺术思潮对它的影响。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第2版)内容丰富、创见较多,是一本研究现代建筑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