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我国陶瓷工业的能耗及污染现状
1.1 我国陶瓷工业的能耗现状
1.1.1 能源消耗状况
1.1.2 能源品种与结构
1.1.3 主要的耗能设备与工序
1.2 我国陶瓷工业的污染现状
1.2.1 陶瓷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污染物
1.2.2 污染物产生的环节与原因
第2章 原辅料处理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综合治理
2.1 能源消耗分析
2.1.1 水资源消耗分析
2.1.2 热能消耗分析
2.1.3 电能消耗分析
2.2 节能降耗综合治理方案
2.2.1 湿法球磨电能节约技术方案
2.2.2 降低料浆的含水率
2.2.3 喷雾干燥的节约热能技术方案
2.3 产生污染分析
2.3.1 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2.3.2 喷雾干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2.4 污染的综合治理
2.4.1 减少污染产生的技术方案
2.4.2 污染末端的综合治理方案
2.5 原辅料处理过程中的其他节能减排技术
2.5.1 陶瓷原料制备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2.5.2 墙地砖的升级换代产品———超薄砖
2.5.3 干法制粉技术
第3章 成型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综合治理
3.1 能耗分析
3.2 节能降耗综合治理
3.2.1 降低单位面积压制能耗
3.2.2 提高生坯品质
第4章 干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综合治理
4.1 能耗分析及节能降耗综合治理
4.1.1 电能消耗分析
4.1.2 热能消耗分析
4.1.3 节能降耗综合治理
4.1.4 微波干燥
4.2 产生污染分析及其治理
第5章 烧成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综合治理
5.1 能耗分析及节能降耗综合治理
5.1.1 电能消耗分析
5.1.2 热能消耗分析
5.1.3 节能降耗综合治理
5.2 污染分析及综合治理
5.2.1 污染分析
5.2.2 污染综合治理
5.3 陶瓷制品烧成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5.3.1 窑炉类型与结构方面的节能
5.3.2 节能烧成技术
5.3.3 洁净液体和气体燃料
5.3.4 轻质材料的使用
第6章 其他节能技术与资源再利用可持续发展
6.1 三废处理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技术
6.1.1 废气处理时充分利用窑炉余热
6.1.2 陶瓷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6.1.3 废坯、废泥作主要原料生产仿古砖的可行性分析
6.2 其他节能技术
6.2.1 热电联产技术
6.2.2 高温煤气净化技术
6.2.3 单螺杆式空压机、变频器等节能设备的应用
6.3 建陶工业的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陶瓷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或措施路线图
附录2 陶瓷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或措施的效果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丛书·陶瓷工业节能减排与污染综合治理》一书较全面地分析陶瓷行业能耗和污染现状,从陶瓷生产的原料处理、成型、干燥及烧成等主要工艺环节着手,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各工艺环节的能源及资源消耗、污染的产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节能减排的治理技术和方案。 本书可供陶瓷行业的科学研究人员、材料专业的本科生、环境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参考借鉴,还可作为陶瓷企业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1)对高耗能行业,如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改造,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2)对高污染行业,如染织、化工、石化、造纸等行业生产工艺流程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通过对生产设备...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节能减排技术在陶瓷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逐渐形成了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意识。这对于各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促进了陶瓷工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节能减排的生产工艺研究。而在这过程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很多节能减排的技术已经应用在陶瓷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对一些节能减排的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如何应用在陶瓷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中值得关注的几个课题
本文就陶瓷工业节能、减排中值得关注的几个课题作了阐述,它们分别是:(1)清洁燃煤技术和清洁能源,喷雾干燥塔和窑炉的尾气处理,白烟的治理和排放,尾气的除尘和\"三脱处理\"即脱硫、脱氟、脱有害氮氧化合物NOx,以及余热的利用等;(2)陶瓷原料的综合利用和上釉红坯砖的推广应用,废泥和废瓷的循环利用和环保砖的开发;(3)瓷砖的薄型和轻质化、陶瓷薄板和陶质幕墙板的应用和推广;(4)连续式球磨和陶瓷干法制粉工艺的应用和推广;(5)陶瓷矿物原料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
第1章 绪论
1.1 陶瓷的概念与分类
1.1.1 陶瓷的概念
1.1.2 陶瓷的分类
1.2 陶瓷的功能与陶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1 陶瓷产品的功能与作用
1.2.2 陶瓷工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3 节能减排的含义与目标
1.4 陶瓷行业节能减排的意义与紧迫性
1.5 节能减排的实施保障
第2章 陶瓷生产原辅料及生产工艺
2.1 陶瓷生产的原辅料
2.1.1 原料
2.1.2 坯料
2.2 陶瓷生产的生产工艺
2.2.1 原料处理
2.2.2 坯料的制备
2.2.3 成型与模具
2.2.4 修坯与粘接
2.2.5 坯体的干燥
2.2.6 烧成与窑具
2.2.7 陶瓷加工
第3章 我国陶瓷工业的能耗现状与环境问题
3.1 我国陶瓷工业的能耗现状
3.1.1 能源消耗状况
3.1.2 能源品种与结构
3.1.3 主要的耗能设备与工序
3.2 我国陶瓷工业的污染现状
3.2.1 陶瓷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污染物
3.2.2 污染物产生的环节与原因
第4章 陶瓷工业节能方法及趋势
4.1 原辅料处理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技术
4.1.1 陶瓷原料制备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4.1.2 采用高效、轻质保温耐火材料及新型涂料
4.1.3 采用洁净液体和气体燃料
4.1.4 窑车、窑具材料轻型化
4.1.5 墙地砖的升级换代产品--超薄砖
4.2 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技术
4.2.1 陶瓷制品成型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4.2.2 干燥过程中的节能
4.2.3 陶瓷制品烧成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4.2.4 三废处理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技术
4.2.5 其他节能技术
4.3 资源再利用技术
4.3.1 绿色陶瓷的标准
4.3.2 实现绿色陶瓷的奋斗方向
4.3.3 实现绿色陶瓷的好处
4.4 建陶工业的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5章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5.1 BT陶瓷公司的能源审计报告
5.1.1 企业概况
5.1.2 能源计量与统计状况
5.1.3 公司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监测分析
5.1.4 公司能耗指标计算及相比2005年能耗指标的节能量计算
5.1.5 可持续发展的节能项目
5.1.6 节能潜力
5.1.7 建立绿色环保型生产经营体系
5.2 珠海市BT陶瓷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5.2.1 筹划和组织
5.2.2 预审核
5.2.3 审核
5.2.4 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5.2.5 可行性分析
5.2.6 方案实施
5.2.7 持续清洁生产
5.2.8 结论
根据市环保局官网上对“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的介绍,“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的委托,承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联防联控的具体联络协调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文电、会务、信息等日常运转工作。 2100433B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在国家整体规划的层面上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降低20%和10%左右,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日用瓷和建筑卫生瓷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虽然我国陶瓷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总体上存在产品档次低、能耗高、资源消耗大、综合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率一般高达50%以上,美国达57%,而我国仅达到28%~30%。而我国又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最近几年能源价格居高不下,节能降耗是陶瓷生产的大势所趋,也是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高能耗意味着高成本,能源成本在陶瓷生产成本所占比例达30%以上。因此实现节能减排可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也是陶瓷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陶瓷的高能耗必然带来高污染,故全国迅猛发展的陶瓷业对我国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特别是陶瓷发展迅速的瓷区及周边地区更为严重。因此,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也是陶瓷生产工艺的改进方向,是陶瓷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实施清洁生产能使企业在加强管理、科学地进行物料平衡、改进生产工艺等措施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效益驱动下,实施清洁生产将有利于企业技术的进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能使污染物排放大大减少,末端处理的负荷大大减轻,处理费用大大降低,还避免和减少了末端处理可能发生的风险及二次污染。所以迅速在陶瓷生产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整个陶瓷工业的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的节能减排目标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在此背景下,应化学工业出版社之邀,本书作者在总结近期从事陶瓷行业节能减排等清洁生产措施的基础上,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撰写成《陶瓷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一书。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