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辟邪瓷水注高6.6厘米。该水注仿造辟邪形体,张口凸目,口即为注流,腹部中宝鼓起,下连四小短足,后塑扇形短尾,为方便实用,首尾之间联缀一环状提把,通体施青釉,唯腹下及足部露胎,釉下以褐、绿彩间绘条纹作为装饰,水注造型生动稚拙,是唐代湖南长沙窑制品。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辟邪瓷水注高6.6厘米。该水注仿造辟邪形体,张口凸目,口即为注流,腹部中宝鼓 起,下连四小短足,后塑扇形短尾,为方便实用,首尾之间联缀一环状提把,通体施青釉,唯腹下及足部露胎,釉下以褐、绿彩间绘条纹作为装饰,水注造型生动稚拙,是唐代湖南长沙窑制品。
长沙窑彩瓷鉴定方法/步骤 (1)胎呈灰白或青灰色,少量黄褐和微带红色,后者往往再敷一层化妆土。胎体较疏松。 (2)釉色多种,以青釉为主,青釉青中带黄色者为多。釉面均有细小纹片。 (3)产品以盘、碗、...
唐代长沙窑的瓷器,真品行情要超过10000元;不过品种丰富,特殊品种特殊价格;不过市场上仿品不少,一定要注意区分!
唐代长沙窑的瓷器,真品行情要超过10000元;不过品种丰富,特殊品种特殊价格;不过市场上仿品不少,一定要注意区分!
长沙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前湘江长沙段水质评价
对湘江长沙段6个断面进行水质监测,用长沙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前制定的水质标准评价后,发现其中大部分断面水质指标均符合相应标准,在平水期COD均超出标准,部分断面超标1.0~2.5倍,而丰水期TP质量浓度普遍较高,最高达到0.62mg/L,同时期铅、砷浓度均未超标,而枯水期镉在上游段超标1.15倍。研究表明,湘江长沙段仍存在污染问题,且该流域各污染物浓度与湘江水位关系密切,但整体水质未见恶化,工程建设对其影响不大,工程运营后该段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风险变大。
蓝字关注我们哦!
青釉褐斑椰枣纹贴花双系壶
绿釉执壶
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作为鲜有记载的唐代民间窑场,长沙窑如何能与唐代名品“越青”和“邢白”媲美?这是本次展览可以告诉我们的。展览现场173件/套长沙窑瓷器,在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杨俊艳看来,几乎件件“来头不小,价值不菲”。
▌长沙窑展看什么
本次长沙窑展览,一些极为珍罕的器物集体亮相,同时,不少器物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为研究中国陶瓷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收藏》:此次长沙窑展览中包括34件一级文物,对于观众来说,哪些器物是不容错过的?
铜红釉执壶
杨俊艳:34件一级文物,件件是精品,但提到长沙窑,还是要从高温铜红釉讲起。
本次展出中的一件铜红釉执壶,口颈部有残,但在已知所有的长沙窑器物中,红彩面积如此之大,保存又相对完整的,这是唯一一件。
中国人喜欢红色,在瓷器上也一直尝试能烧出红色,但这个愿望多年都未能实现。到了唐代,长沙窑的窑工们首先发现用铜来作红色釉的着色剂。长沙窑窑场是建在斜坡上的龙窑,当地主要燃料是松木。松木烧得猛,升温快,在火膛口一烧,热浪便顺着强风往窑里涌,风的拉力使窑里出现段落性真空,升温快又使窑膛内充塞浓烟、灰烬飞扬。闷闭的熏烟环境中氧气供应不足,长沙窑器中的氧化铜便被还原成红彤彤的氧化亚铜或铜离子。
铜红彩的烧制对气氛、温度、铜含量等工艺因素极为敏感,即使在现在的景德镇,也流传着“要想穷就烧红”的民谚,当时条件更是不可能掌握铜红釉的密码,只是偶有完成,数量极少。
其他长沙窑产品,某些绿彩的边缘会出现红彩,或绿彩中存在着肉眼不易分辨的红色斑点流纹,只有这件最能呈现铜红釉之美。
白釉红绿彩写意纹壶
铜红釉之外,长沙窑也开创了在器表题诗的“瓷诗文化”。
整个长沙窑的诗文器中,以五言诗居多,少有六言,七言更罕。至今发现的100余首题诗,均见于茶酒器,仅两件题于枕。两件瓷枕都被收录在此次展览中。
青釉褐绿彩“熟练轻容软似绵”诗文狮座枕
青釉褐绿彩“日红衫子合罗裙”诗文狮座枕
两枕均为倭角长方形枕板,狮座。枕面用褐彩分别书写“熟练轻容软似绵,短衫披帛不糹秋缏。萧郎恶卧衣裳乱,往往天明在花前。”“日红衫子合罗裙,尽日看花不厌春。欲向妆台重注口,无那萧郎恼煞人。”两首七言诗都是以年轻女子的口气写的情爱诗,句意含蓄,这类袖珍枕当时多为女性所用,寄情于枕,更像是情感的独白,引人遐想。
青釉褐彩“竹林七贤”诗文罐
青釉褐彩“竹林七贤”诗文罐,将诗、画、人物融为一体,目前国内发现的长沙窑中仅此一例。腹部一侧用褐彩绘两高士,褒衣博带,高冠长袖,须髯飘拂,相向而坐,另一侧以褐彩题铭“七贤第一组”。可见此壶应为系列作品,共绘有“七贤”,不过目前只发现这件绘有两个人的,很可惜。
“此时饮瓶,不得别用”摩羯纹题记壶
青釉“陈家茶店”执壶
青釉褐彩“陈家美春酒”题记壶
《收藏》:茶碗为什么写成“荼埦”?
杨俊艳:唐代前期,“茶”和“荼”并用,还有一个时期是混用。古时根据碗的材质,分别写成“埦”“椀”“鋺”。
青釉褐彩“荼埦”铭碗
青釉褐彩“酒盏”铭盏
《收藏》:展览中的一件五代青釉褐彩双凤纹枕,与其他长沙窑器物相比,为什么釉彩风格差异很大?
杨俊艳:此枕面一侧书有“贞明六年六月七日客何笔”的纪年款,所以断代是落到五代。长沙窑在中晚唐鼎盛,衰落于五代,这可以从几个方面证明,一是窑址的出土资料特别少,从公元900年后长沙窑生产痕迹较少,地层也越来越薄。此枕作于公元920年,说明长沙窑在五代有短暂的复烧期,但产品却大不如前。从这件出土器物来看,褐彩和前期的鲜艳度有很大区别,胎质粗,胎釉结合不好,釉层易脱落,品相很差,整体工艺下降,这件纪年款的瓷枕,就是长沙窑衰于五代的实据。
五代 青釉褐彩双凤纹枕
▌长沙窑,真接地气
当今博物馆举办展览吸引观众的一大变化在于生活化设计,而在这一点上,长沙窑独具优势,本身就充满了各种接地气的内容。
展厅
青釉红绿彩麒麟座烛台
酱釉碗型省油灯
油灯大都质朴,是日常照明工具。烛台则被用于敬神礼佛、婚丧嫁娶等仪式上,多用釉彩、堆塑等复杂的装饰工艺,造型十分讲究,富于变化。展览中的青釉红绿彩麒麟座烛台,以黑彩点睛,红、绿相间条彩表示毛发,红彩一看就是用于婚宴的,有着麒麟送子的寓意。
此外,展品中还有一件省油灯。这件省油灯呈碗状,口沿有一短小凹槽,便于放置灯捻。内外壁之间有一中空夹层,外壁有一镂空圆孔。使用时从小孔往夹层注入冷水,上层注油置灯芯,燃烧时夹层中的水可降低灯的温度,减少油的消耗。很多参观展览的观众都对这件感兴趣,俗话说“不是个省油的灯!”,这下就找到实物参照了。
展出的这件熨斗施两种釉,局部施青釉,底部施很厚的绿釉。这个颜色也是有讲究的,因为熨斗底部和丝绸面接触,不够润泽的话,熨烫的时候就会刮伤布料。青釉流动性强,不可能施得太厚,而绿釉是乳浊釉,厚厚施上一层,上手摸起来就十分润滑了。这件器物本身非常完整,但恰巧有个窑粘黏在器物底部,没法熨烫东西了。如果不是这点瑕疵令它完全作废滞销在窑址中,我们今天也不会有机会看到它。
青绿釉熨斗
绿釉带柄茶铫
《捣练图》中仕女手持的瓷质熨斗
《收藏》:唐代长沙窑的产品,当时卖得贵吗?
杨俊艳:展出中,有一件青釉褐彩题记壶上堂而皇之地写着“油瓶伍文”。即便是今天的商品,也很少见到会把价钱直接写在器物上,长沙窑却不同。首先我们知道这是油瓶,它细颈盘口的设计,倒的时候不容易滴漏,保存起来也不容易挥发,说明当时的油还很贵的。“伍文”二字更重要,它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和长沙窑当时的市场价值。唐代的伍文是什么概念?稍晚的一件越窑瓷器上,标的价格是一千文,可见长沙窑的东西在当时是多么便宜。既有装饰效果,又富文化内涵,物美价廉,使得当时的长沙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都十分走俏。
青釉褐彩“油瓶伍文”题记壶
青釉褐彩“绝上”题记壶
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张”字壶
长沙窑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内部各作坊之间也竞争激烈。为扩大影响,他们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夸张性宣传,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有的在产品上写了“绝上”字样,表明自己家的产品是最高档的。不只如此,长沙窑的广告还打到了海外。展览中的一件西亚椰枣纹装饰风格的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壶上,椰枣纹图案的中心赫然标着一个小小的“张”字,表明是张家作坊的产品。
《收藏》:长沙窑窑址周边,既没有天然的出海口,又没有越窑、邢窑几百年的基业和技术积累,也没有上等的原料,更没有官府订烧,窑址又远离经济中心,它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崛起,遍销国内大部分地区并远销海外呢?
杨俊艳:在如今的长沙窑遗址范围内的石诸湖,是当时优良的港口,这里沿湘江水路到长江十分便利,这应当是当时长沙窑的运输渠道。
尽管受到上述各项条件的制约,但长沙窑的窑工、作坊主有更强烈的竞争意识,既然烧白比不过邢窑,烧青不如越窑莹润,在名窑夹缝中求生存的长沙窑,独辟蹊径做彩瓷。它的造型和装饰风格吸收各家所长,印花、刻花、堆塑、泥塑、剪纸都拿来用,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极具开创性,产品实用,价格又低。
不止如此,长沙窑经营理念超前,为了扩展市场,窑工根据客户的需求,制作了许多订烧器。比如展览中两件写有“□开禅院”和“文殊院埦”的残器就是专为佛家寺院订烧的。
同时长沙窑也深度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它的外销产品,就不像内销有那么多诗文,而会制作一些外国人看得懂的纹饰,比如绘一些外国的妇女,虽然还长着唐人圆鼓鼓的脸蛋;在器物上用阿拉伯文写些“真主真伟大”等宗教文字;或是贴塑一些西亚地区喜爱的“椰枣纹”“胡旋舞人物纹”等。
青釉褐绿彩仕女图扑满
青釉褐斑模印贴花人物纹壶
《收藏》:谈长沙窑避不开黑石号,为什么这艘沉船对于长沙窑的意义这么大?
杨俊艳:1998年黑石号沉船上打捞出中国陶瓷、金银器等各类文物共67000多件,其中长沙窑瓷器就有56500件,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因此“黑石号”称得上是一艘长沙窑的外销专列。“黑石号”船体保存完整,沉没地海床结构为粘土而非岩石,满载的船只激起海底粘土并被迅速掩埋形成保护层。千年不遇的幸运,使得船上运载的大部分陶瓷得以较好保存下来,既没有被氧化,也没有被海水侵蚀。展览中有几件来自黑石号的小碗,看过它们,才能真正理解长沙窑的美。这些小碗釉色鲜亮莹润,光洁如新。其他很多东西都是一千多年被腐蚀和氧化过的。
青釉褐斑褐绿彩莲花纹碗 来自“黑石号”
《收藏》:对于国内港口、窑址等其他遗址出的,我们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外销瓷?
杨俊艳:有几个因素,见到这类就基本可以判定是外销瓷。比如,瓷器上装饰有褐绿相间的连珠纹,这是中亚、西亚的典型图案。还有就是椰枣纹,椰枣树生长在西亚地区,当地人很喜欢这类图案,也属于订烧的外销瓷。这类典型的装饰风格大多出现在外销器上。
青釉褐绿点彩纹壶
《收藏》:长沙窑所用的烧造工具有什么特色?
杨俊艳:烧造工具各窑大同小异,最有特色的可以聊聊火照。火照又称“试片”, 是用来测定窑内温度的。长沙窑的火照多用碗、盏类小型器,或截取一部分挖孔而成,这是最早的火照形式。外界总是把陶瓷烧造形容得很神秘,如窑工吐口吐沫看看火星,就知道该不该停火,用眼观察火色,就知道烧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没那么玄。窑工只要把火照放在投柴孔附近,烧到一定程度用铁钩子勾出来看看,烧好了就停火,没烧好就放回去继续烧。从唐代一直到明清官窑,火照都是大量使用的。
▌诗意的彩瓷:彩绘瓷从此开始
本次长沙窑展被策展人命名为“诗意的彩瓷”,这样的题目又能体现出长沙窑怎样的特点呢?
《收藏》:展览为什么取名“诗意的彩瓷”?
杨俊艳:“诗意的彩瓷”紧扣长沙窑最鲜明的三个特点,一是长沙窑瓷器诗文发达,唐诗、诗歌、谚语、诗词,无所不作;二是彩绘装饰技法丰富,从长沙窑窑址出土的品类来看,彩绘瓷占到41%,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三是彩绘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了动物纹、植物纹,还有山水纹、景物纹、人物纹等,极富深厚的文化内涵。
《收藏》:了不起在哪里?
杨俊艳:这些绘画图案,现在的人见得多了,不觉得好,但从我们研究的角度看就非常珍贵。因为一幅毫无争议的唐代画作流传至今,能供我们欣赏研究,真的是太有限了,而它却在长沙窑的纹饰中,一次性地、面貌如此齐全地展现出来——这就是唐代的绘画,是长沙窑的文化价值。后世瓷器上的绘画图案,大都可以追溯到长沙窑,彩绘瓷从这里开始。长沙窑不仅有著名的釉下彩,还有釉上彩、素地彩、釉上釉下结合彩,堪称陶瓷史上第一座彩瓷窑。
釉上彩是在底釉将干时,在其上施一种、两种或多种釉彩,入窑一次烧成。受热过程中,釉彩自由流动,形成或如山峦,或如植物,或如飘带的写意风格。展览中的一组青釉或白釉的写意纹装饰的作品,就颇具艺术想象力,值得玩味。
白釉绿彩写意纹壶
青釉褐彩“榇子”铭盘
素地彩即直接在化妆土上施彩,多见于碗碟,常常是中心留方形或圆形露胎,周围施薄薄青釉。主要目的是为了叠烧,相互接触不会粘连,大大提高产量。长沙窑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素地彩产品,说明当时市场对长沙窑需求量非常大,精工细作来不及,这样的产品恰好可以满足部分低端市场。本次展出的这件素地彩铭文碟子,碟心写有“榇(die)子”,说明当时这类器物已经叫碟子了。之所以字看起来不像,是因为右边的“世”被写为“立”,这是为了避讳李世民。
长沙窑的釉下彩几乎无所不画,花卉、人物、风景、动物,窑工看到什么画什么,常见的鹿、山羊、荷花、飞鸟,唐代典型的建筑茅屋、佛塔,抽象的云气、山水,还有湖南的特产竹笋或亚热带的菠萝,都一一出现在纹饰中。
青釉褐绿彩奔鹿纹壶
青釉褐绿彩鹭纹壶
青釉褐绿彩塔纹壶
值得一提的是,釉下彩装饰不单是绘画,还出现大量的诗文。唐代书法为万世楷模,两者相结合于一器,更是尤为难得。这些诗歌大多不为唐诗典籍记录,属于民间原创作品,诗文很生活化,反映了唐代的市井生活和民生状态,具有特别珍贵的史料价值。
青釉褐彩“岭上平看月”诗文碗
比如,一件诗文碗上写着“岭上平看月,山头坐□风,心中一片气,不与女人同。”表现了诗人高标独步的人格理想,很多男性观众看了就很开心,很有共鸣。
青釉褐彩“元和十六载”诗文壶
再比如,一件壶上写着“後歲迎乃歲,新天接舊天。元和十六载,长庆一千年”。我认为这首诗是唐人胸怀和风尚的最好体现。我们知道,元和只有十五年,十六载即长庆第一年,作者却说长庆一千年。诗的前两句是辞旧迎新,后两句写的是同一年号,却不提“元年”,只希望“长庆”能“一千年”,读起来特别有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这不是任何其他时代可以写出来的。
《收藏》:很多观众都对绘有菠萝纹的青釉褐彩执壶印象最深,大家争论的焦点是,根据记载,菠萝是在16世纪传入中国的,那么在长沙窑中的菠萝纹,究竟是画工的臆造,还是亲眼所见?
杨俊艳:在长沙窑遗址出土的标本中,有一件波斯陶残片,这说明当时波斯人可能是去到长沙,并不是我们原来所认为的单纯从扬州采购,而是和窑场有直接接触。湖南常德地区也出土过唐时期的玻璃杯,是典型的西亚提花工艺制品,被认为就是当时西亚地区生产的玻璃器,所以,唐代的湖南地区和当时其他国家是有直接经济往来,各类物种交流也相当发达。
青釉褐绿彩菠萝纹壶
《收藏》:这些精美的绘画,都出于唐代画师之手吗?
杨俊艳:大部分是的。这些釉下彩的绘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是有功底的画师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一类釉上釉下结合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技术,以前讲是成化时期发明的,被叫做斗彩。其实在长沙窑中也可以找到雏形,但却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斗彩,应该只是当时工艺的需要。
在长沙窑的一些纹饰中可以看到,釉下彩描绘花鸟纹,同时勾画山石、坡地轮廓线,轮廓线内用釉上彩填涂色块,表示山石杂草周围环境。为什么要勾画轮廓标示涂抹的范围呢?很可能就是由专业的画师先绘出釉下的图案,再由窑工来涂抹釉上的色块,但窑工不了解画师的绘画构图,为了防止他们胡涂乱抹,就给他们规定了一个范围。窑工们的绘制工具可能就不是毛笔,至少不是很精细的笔,所以难免就有些出格空隙,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很常见。
素胎褐彩题记鼓架
13535393846
长沙窑书画绝大部分饰于瓜棱壶,四条凹棱将壶的腹部分为四等分,流所在的部分对于饮者而言最为醒目,书画皆饰于此,注汤斟酒时易映入眼球。从“陈家美春酒”、“美春酒”等题名表明其功用为酒壶,同时也作注茶汤的茗瓶。长沙窑书画多饰于这种执壶,103首诗中有93首见于执壶,短句均见于执壶,这与唐代茶酒习俗有关。
楷书——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底径9.8厘米 高17.6厘米 口径8.9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喇叭口,长颈,圆肩,瓜棱腹,平底假圈足,曲柄。多棱短流下方以褐彩书“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五言爱情诗一首,是描绘男女因相见恨晚而造成不能相守的遗憾,诗意缠绵悲哀,耐人寻味。
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壶 高19厘米 口径9.2厘米 底径10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喇叭口,瓜棱腹,多棱短流,平底。流下书褐彩五言诗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诗人从写景到写人,以八个春字顺次描绘出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句意简明,琅琅上口,诗趣盎然。
“春”字诗是比较有名的,郭沫若先生曾经对这首诗进行过较深的研究,在这首四句五言诗中有八个“春”字,诗文为:“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它的风味源于六朝《吴歌》中的《子夜四时歌.春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衫开。”这些诗散发着情景交融春天气息,无论是在任何季节读到这样诗文,都会有一种春风扑面而来的感觉。
诗文中反映男女婚恋情怀及风尘女子恋情的诗文也比较多,如:
“不意多离别,临分痕泪难。愁容生白发,相送到长安”
“自从君去后,常守旧时心。洛阳来路远,还用几黄金”
“二八谁家女,临河洗旧装。水流红粉尽,风送绮罗香”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楷书——青釉褐彩“蓬生麻中”题记壶 高18.3厘米 底径11.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喇叭口,瓜棱腹,多棱短流,平底,流下褐彩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此句见于荀子《劝学》篇,借喻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楷书——青釉褐彩“仁义礼智信”题记壶 高15厘米 底径9.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盘口,瓜棱腹,多棱短流,平底,流下褐彩书“仁义礼智信”五字,其最早见于《孟子?告书上》,为儒家提倡的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隶书——青釉褐彩“去岁无田种”诗文壶 高17.9厘米 口径9厘米 底径10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喇叭口,瓜棱腹,多棱短流,平底,流下书褐彩五言诗一首:“去岁无田种,今春乏酒财。恐他花鸟笑,佯醉卧池台”。此为《全唐诗》卷八五二张氲《醉吟三首》之一。以一种自嘲的语调调侃了无酒可喝的尴尬,也折射出诗人落泊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的贫寒。
行草——青釉褐彩“一别行千里”诗文壶(局部) 高25.1厘米 口径11.1厘米 底径13.3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五言诗为:“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此诗是怀念诗。诗字迹清晰,以草书书成,笔意酣畅,一气呵成,顺势随形,挥洒自如。
行草——青釉褐彩“不意多离别”诗文壶(局部) 残高13.6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多棱短流下以褐彩书五言诗一首:“不意多离别,临分洒泪难。愁容生白发,相送出长安。”言辞直白,寥寥数语道出离别时的伤感,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跃然诗中。
行书——青釉褐彩“剑缺那(哪) 长10.4厘米 宽8.7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残片应是瓜棱壶的流下部分。釉下褐彩书:“剑缺那(哪)堪用,霞(瑕)珠不直(值)钱。……”后两句当是:“芙蓉一点污,□人那堪怜。”劝人洁身自好。诗以行书书成,笔法遒劲,笔力迅疾稳健,正锋、侧锋运用自如,显示了书者的功力,色泽清晰明快,堪称书法佳作。
行书——青釉褐彩“罗网之鸟”题记壶 高21厘米 残口径8.8厘米 底径12.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喇叭口,长颈,圆肩,瓜棱腹。多棱短流下以褐彩题写“罗网之鸟,悔不高飞”8字,字迹飘逸,借意喻人,警劝世人勿有贪念,免遭恶果。
行书——青釉褐彩“悬钓之鱼”题记壶(局部) 残高18厘米 底径11.9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流下腹部用釉下褐彩书写“悬钓之鱼,悔不忍饥”8字,字为行书,文字豪放流畅,神采生动,结构较完美,色彩浓艳,有笔锋,应为毛笔书写。
行书——青釉褐彩“古今车马不谢”题记壶 高17.8厘米 口径9.4厘米 底径9.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喇叭口,直颈,溜肩,弓形柄,多棱短流,瓜棱腹,平底。流下腹部用褐彩书写“古人车马不谢,今时寸草须酬”12字,句意有今不如昔、世态炎凉的概叹。
长沙窑瓷碗有大中小几种规格,小者题有“酒盏”、“茶碗”、“茶盏子”等名款,可知是饮茶酒之用,与前面的瓜棱执壶配套使用。碗盏的诗文书于内底,当手捧碗盏时,碗内的诗文便映入眼帘。目前发现碗内题写的诗文有7首。
青釉褐彩“岭上平看月”诗文碗 高4.5 口径14.4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坦腹,通体施青釉,釉色稍泛黄,碗心釉下褐彩书写“岭上平看月,山头坐囗风。心中一片气,不与女人同”五言诗一首,表达出诗人高标独步的人格理想。
唐代长沙窑瓷枕也成了女子寄托情思的载体,目前发现的诗仅两首,均为情诗,女子对心仪之人皆以萧郎代称。另外枕上的绘画也有不少是爱情题材,如鸾凤双飞。
青釉褐彩狮座“日红衫子合罗裙”诗文枕 高7.3厘米 长13厘米 宽8.1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伏狮为座,枕两端绘龟背纹,中间书诗一首:“日红衫子合罗裙,尽日看花不厌春。更向妆台重注口,无那萧郎悭煞人。”萧郎即善吹箫的萧史,后专指少女的心仪情人。七言诗描绘出妙龄女子尽心梳妆以待与情人见面的焦急心态,句意含蓄,让人遐想。
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所辖的望城县石渚湖附近,唐时称为石渚窑,兴起于约8世纪末,衰落于10世纪初。它融合了南北瓷艺,创新出别具一格的彩瓷,是第一座彩瓷之窑。此外,长沙窑还是第一座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的瓷窑。唐代酒香盛饮,老幼嗜茶,在文人的推动下,酒、茶之风升华至文化层面,开始与诗书画艺术结合,并物化、定格于长沙窑瓷……
长沙窑茶酒具上的诗文,绝大部分为《全唐诗》所不见,且有题材多样、形式生动的绘画作品。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数量较多的唐代艺术真迹。长沙窑与书画结合,自此,“瓷有书画而雅,书画以瓷而载”——瓷器艺术化,为瓷器增添了文化及艺术内涵。
长沙窑开辟了用诗歌、警句装饰瓷器的先河,它也是世界上诗词民谚最多的古瓷。在欣赏长沙窑瓷时,人们往往会沉浸于器物上的诗文艺术之中。长沙窑瓷因为有了这泥与火写就的不朽华章,才显得粗放而不失典雅,古拙而不乏灵气,其文化韵味大大提高。
长沙窑的自我宣传意识非常强,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而将广告用语题写在器物上,目前发现有两件长沙窑瓷壶上就有很明显的广告宣传文字:一件为黄釉褐彩贴花三耳壶,在壶鋬手右下方有铭文“郑家小口天下有名”,据传是在韩国庆州出土,另在朝鲜半岛还出土一件黄釉褐彩贴花人物三耳壶,在其鋬手左下方有铭文“汴家小口天下第一”,这两件瓷壶现都收藏在韩国国立博物馆。这应是目前看到的最早的“广告”。
同时为了与顾客进行心灵勾通,用以促进产品销售,也书诗瓷壶上:“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与买人看。”这首诗惟妙惟肖的刻划了买卖双方的心理,交易的过程是买卖双方心理互动的过程,诗文委婉的将卖方同样复杂的心情表述给买方,以起到勾通、交流直至相互信任的作用。诗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迎合消费者的心里需求,促使买卖成功。
长沙窑瓷器上的诗文仅十余首在《全唐诗》中能找到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如“一双育鸟子,飞来五两头。借问舡轻重,附信到扬州。”为《全唐诗》卷八七五收录,这些应是属于文人创作,其余均出自民间,这些民间诗文的出现,不仅大大的提高了长沙窑的文化品味,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文学宝库。
唐代陶瓷业,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形成“南青、北白、唐三彩”的繁荣局面。越窑青瓷如冰似玉,邢窑白瓷类银类雪,越窑青瓷中的秘色瓷和邢窑的精细白瓷,更是代表了唐代陶瓷的最高水平,一度成为大唐朝廷的贡瓷。
邢窑白瓷分细白瓷、粗白瓷两种。细白瓷是专供皇室、贵族的上等白瓷,有些底部刻“盈”字款、“翰林”款;粗白瓷则行销市场,无贵贱通用之。西安、洛阳等唐代故都历年来出土了一些精细白瓷,其中不乏贡瓷。
邢窑遗址在河北省邢台市的内丘、临城两县境内,是我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创烧于隋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隋代白瓷罐,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有“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记载,河北省陶瓷研究学者和文物工作者从1952年起,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对邢台地区的古窑址进行了科学调查与勘探,在内丘、临城发现了20多座唐代烧制白瓷的窑址,与历史文献吻合。
通过标本实物测试发现,邢瓷白瓷的胎质和釉质,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所占的比重都很大,需要经过1380℃以上的高温烧成,物理性能已经接近、达到了现代世界制瓷业最先进的所谓“硬质瓷”烧成物理要求,把薄胎细白瓷的起源提前了近10个世纪。
邢窑是中国最早的白瓷窑址,白瓷的产生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自商朝以来青瓷独尊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后世的花瓷生产尤其是彩瓷生产创造了条件。邢窑白瓷产品精美、产量巨大,不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唐代邢窑在烧制白瓷的同时,也烧造了精美的唐三彩、黑釉等瓷器。本博重点介绍邢窑最著名的白瓷。
现存邢窑白瓷以罐居多,依次尚有茶盏、杯碗,壶、瓶,瓷塑,还有其他窑口少见的塔式罐、烛台、香薰等高档生活用器。本博依次加以介绍。
一、罐、瓶
1、隋代邢窑白瓷罐
2、唐代邢窑梅瓶
3、唐代邢窑梅瓶
4、唐代邢窑白瓷盖罐
5、唐代邢窑白瓷盖罐
6、唐代邢窑白瓷盖罐
7、唐代邢窑白瓷盖罐
8、唐代邢窑白瓷盖罐
9、唐代邢窑白瓷盖罐
10、唐代邢窑白瓷罐
11、唐代邢窑白瓷盘口盖瓶
12、唐代邢窑白瓷盂
13、唐代邢窑白瓷长颈瓶
14、唐代邢窑白瓷长颈瓶
15、唐代邢窑白瓷长颈瓶
16、唐代邢窑白瓷穿带瓶
17、唐代邢窑白瓷葫芦瓶
二、壶
1、唐代邢窑白瓷皮囊式壶
2、唐代邢窑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
3、唐代邢窑白瓷皮囊式壶
4、唐代邢窑白瓷皮囊式壶
5、唐代邢窑白瓷兽柄龙口执壶
6、唐代邢窑白瓷执壶
7、唐代邢窑白瓷执壶
8、唐代邢窑白瓷凤首壶
9、唐代邢窑白瓷凤首壶
10、唐代邢窑白瓷人首柄凤流壶
11、唐代邢窑白瓷凤流壶
12、唐代邢窑白瓷执壶
13、唐代邢窑白瓷高柄执壶
14、唐代邢窑白瓷高柄高足执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