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天津轨道交通(Tianjin Rail Transit)是指服务于中国天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天津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其第一条线路于1984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使天津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2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截至2016年12月,天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5条,包括地铁1、2、3、6号线及9号线(津滨轻轨),线网覆盖10个市辖区,运营里程166千米,共设车站112座。
截至2016年12月,天津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7段,包括1号线东延伸线、4号线一期、5号线、6号线一期南段、10号线一期、B1线、Z4线,共180余千米。 到2020年,天津轨道交通将形成14条运营线路,总长513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2016年,天津轨道交通年客运量2.77亿乘次,日均客运量逾70万乘次,单日最高客运量达118万乘次。 2015年,其年客运量2.56亿乘次,日均客运量逾70万乘次。
2017年8月16日起,营口道站改造施工完成,各出入口和站内换向通道恢复正常使用,3号线列车恢复正常停站。
轨道交通是一种利用轨道列车进行人员运输的方式。 轨道交通包括了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轻轨应是一种电气化铁路系统,由于轻轨的机车重量和载客量都较小,列车长度、宽度都不及地铁,使用的铁轨质...
为了实施沪杭同城战略,加快推进“1640”网络型田园城市的建设,一条放射线连接一个副中心,加强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的联系,有利于市域的集聚发展,并带动沿线城镇开发。另一方面,中心城区范围内线路较为密集...
市内及地下线多选用混凝土整体道床;市郊多选用碎石道床;居民区附近采用新型减震浮动道床。
天津轨道交通智能支付技术应用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电子支付已成为当前社会上主流的支付方式。随着天津\"非现金支付城市\"概念的提出,乘客对轨道交通企业提供更多样化、更便捷的电子智能支付应用的服务充满期待。同时,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也希望通过智能支付应用提升服务质量,解决当前轨道交通运营的局限性。根据各城市轨道交通在智能支付技术应用的发展情况,分析研究其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创新因素,并结合当前轨道交通的运营现状,开展天津轨道交通智能支付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天津轨道交通枢纽建设的思考
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率先实现,是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关键。加快区域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同样对天津铁路枢纽是一次关键的发展机遇,作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之一,天津铁路枢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挖掘。文章结合天津铁路枢纽既有线路,提出了对天津轨道交通枢纽建设的几点思考。
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共创新时代新作为
元宵佳节刚刚过去,天津地铁又传喜讯。3月4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局、市国资委党委、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多家单位举办的“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共创新时代新作为”主题活动在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召开。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营口道站载誉而归,成为首批“天津V站”服务岗(站)。
此次作为首批挂牌“天津V站”志愿服务岗的营口道站,是地铁1、3号线的换乘咽喉,车站客流量稳居天津轨道交通路网之首。面对繁重的客流任务,营口道站全体员工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精神和细致入微的服务态度,逐渐形成的“五微”服务让车站成为展示地铁志愿服务形象的重要窗口。
何为“五微”服务?
“五微”服务是以“志愿服务,地铁课堂,安全出行,爱心奉献,温暖祝福”为突破口的创新服务载体,从“微志愿、微爱心、微课堂、微消防、微祝福”五个维度,全力展现轨道交通行业靓丽服务风采。
微志愿
组建“一路有你”志愿服务小队,按照“走出去、请进来、亮身份、践承诺”思路,建立长效、常态服务机制。
微爱心
自主设计“爱心手册”、“周边信息卡”、“失物招领处”、“一针一线”、“呼救医药箱”等服务工具,为广大乘客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微课堂
编发标准服务教材,定期组织志愿服务小队开展“三进三送”走访活动,助推文明理念宣传,传播地铁人文风貌。
微消防
客服中心设置微型消防站物资,供突发情况下使用,并对每名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培训,让客服中心成为一个微型消防站,让每名车站工作人员成为合格消防员。
微祝福
将客服中心设计为节日活动阵地,车站根据节日内容,制作问候卡片,突出节日气氛,也在问候卡片里对乘车信息进行提示,并送出我们最真挚的祝福。
2018年,天津地铁“五微”服务岗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高昂的精神和蓬勃的动力,与雷锋同行,和美德相伴,与信仰对话,向榜样看齐,以实干书写忠诚,用奋斗谱写新篇。
最后奉上我们的“五微”服务岗之歌
END
实习编辑 | L.M
编校 | 刘星雨
审核 | 飞雪 丁丁
转载须注明来源:天津地铁
2月25日,由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地铁集团组织建设、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施工的我国地铁最长重叠隧道——天津地铁5号线成林道站至津塘路站隧道实现双线安全贯通,这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科研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了解,该隧道全长1349米,为单洞上下重叠,分左右线,隧道顶部距离地面最小厚度为5.16米,上下重叠间距最小为2.28米。这种在高烈度强震区和特软地质层等复杂环境下,进行盾构机长距离、小间距重叠隧道施工,其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特别是下穿京津城际延伸线、津秦(天津至秦皇岛)高铁和津山(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并侧穿大型立交桥和繁华商业区等多处“步步惊心”环节,其中穿越东风立交桥涉及托换桩技术,施工难度堪称天津地铁施工史上最难工程。
“地铁隧道一般都是一来一往在同一个平面上,可这条隧道因受周边环境的制约,只能一上一下重叠。”项目经理谭伟姿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已进入大规模建设期,在地面结构物密集、大型建筑基础桩基干扰严重、地下空间十分紧张的困难地段,采用这种单洞双层或多层、多洞的重叠隧道,可有效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上下重叠隧道施工,必然面临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产生的地质扰动影响以及两次隧道掘进对地表、建筑物、管线影响的二次叠加风险,如何确保区间施工安全可控?据该项目书记郑卫红介绍,他们严格执行专家论证方案,采用先下后上,深孔注浆,上洞施工时在下洞相应位置安放支撑台车或钢环,从而解决超薄段的支撑问题。同时,严格按照建设单位关于盾构施工管控的细则要求,控制掘进参数、注浆质量,实时监控地表沉降,最终圆满实现双线的安全顺利贯通。该隧道的成功贯通,为国内外软弱地质条件下重叠隧道采用盾构法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依据,为今后类似工程规划与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