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 1531-2020)规定了铜及铜合金毛细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和订货单(或合同)内容。该标准适用于空调、制冷设备、仪器仪表用铜及铜合金毛细管。
GB/T 242 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 245 金属材料—管—卷边试验方法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4340.1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5121(所有部分)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5231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
GB/T 10567.2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薰试验法 GB/T 26303.1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測方法—第1部分:管材 GB/T 34505 铜及铜合金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YS/T 347 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YS/T 482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 YS/T 483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 YS/T 668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 YS/T 815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样的制备方法 YS/T 999铜及铜合金毛细管涡流探伤方法 |
参考资料:
标准计划
2018年1月9日,国家标准计划《铜及铜合金毛细管》(20173797-T-610)下达,项目周期24个月,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由TC243(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TC243SC2(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发布实施
2020年9月29日,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 1531-20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21年8月1日,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 1531-2020)实施。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 1531-2020)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规则起草。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 1531-2020)代替《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 1531-2020),与《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 1531-202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的内容;
增加了“油分”“变径加工”的术语及定义;
修改了直管长度范围及其要求,长度由原来“50mm~6000mm”修改为“30mm~6000mm”;
修改了铜合金牌号和状态的表示方法;
修改了高精级管材外径允许偏差,整合了高精级和普通级管材外径、内径及其允许偏差表;
修改了将定尺墩台(限位)管材尺寸名称,将“墩台外径”修改为“墩台高度”;将其范围及其允许偏差“外径 (0.3~0.8),±0.4”修改为“犇1 (0.5~1.0),±0.3”;
增加了管材类型,“变径加工”管材的技术要求及规范;
修改了管材圆度的要求;
增加了管材牌号T2、TP1、TP2的维氏硬度要求;
增加了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犚P0.2要求;
增加了管材扩口试验要求;
修改了管材晶粒度的要求;
修改了管材涡流探伤检验方法标准,由GB/T 5248改为YS/T 999;
修改了管材内表面残渣、内表面油分测试所选用试剂,由S-316修改为四氯化碳、四氯乙烯、甲醇和丙酮混合物、H-997等;
修改了管材内表面油分测试设备及方法,由OCMA-300修改为OCMA-305。
主要起草单位:无锡金龙川村精管有限公司、苏州富瑞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山东兴鲁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中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青岛宏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常熟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黄明、孙新春、王向东、王伟、陈永光、丁玉强、朱国俊、徐跃新、徐曙光、刘晋龙、罗奇梁、孟文光、隋长芬、赵钦海、杭晶、杨莉军、魏连运、李福鹏、杨书虎、梁子浩、孙涛、王希光、李宝进。
GB/T 1527-2006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订货单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用途的圆形、矩(方)形铜及铜合...
可以用高频机搭配铜或银焊丝焊接,你的联系方式多少?
您好,铜及铜合金焊条品牌品牌很多,质量好就可以了。
前言 |
Ⅰ |
---|---|
1范围 |
1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术语和定义 |
1 |
4分类和标记 |
2 |
5技术要求 |
3 |
6试验方法 |
8 |
7检验规则 |
9 |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 |
11 |
9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
12 |
附录A(资料性附录)管材压力差值测定方法 |
13 |
附录B(资料性附录)管材流量测定方法 |
15 |
附录C(资料性附录)管材内表面残留物测定方法 |
17 |
附录D(资料性附录)管材内表面油分测定方法 |
19 |
附录E(资料性附录)管材内表面水分测试方法 |
21 |
参考资料: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 1531-2020)的修订,可以规范毛细管生产厂家及使用厂家对产品技术要求以及试验方法等,更全面的涵盖了毛细管产品类型,同时也促进了供需双方质量提升及技术创新,对制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该标准有利于提高标准水平和适用性,满足应用市场的高要求,增强竞争力,助于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化解铜产能过剩。
毛细管吸入压 capillary suction pressure 将羊根毛细管 垂直放置,并将其下端浸没在水面以下,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 将水吸入管内,使毛细管内水的表面上升。毛细管的吸水力 即称为毛细管力。令毛细管半径为r (ctn ),水的密度为pfgr crn;)。水的表面张力为。( dynlcm ),则毛细管的吸人压丸 (dyn/cmZ)与毛细管内水的上升高度H(cm)之间的关系可用 下式表示,g为重力加速度;g。为重力换算系数;。为水与管壁的接触 角,当固体壁面清洁时,a -a。由上式可以看出毛细管的吸 入压p。与毛细管的直径成反比。
毛细管网模拟叶脉和人体毛细血管机制,由外径为3.5-5.0mm(壁厚0.9mm左右)的毛细管和外径20mm(壁厚2mm或2.3mm)的供回水主干管构成管网。保温层、散热层、和毛细管网结合使用,复合成毛细管网换热器,大大提高了毛细管网单一构造的散热能力合使用用途,保护了毛细管管壁不受损坏。毛细管网平面辐射空调系统一般采用小循环大系统方式,并采用专用溶液作介质,可以避免系统阻塞,方便控制。为达到更高舒适度要求并避免结露,房间还应该配套湿度控制和新风系统。毛细管网生产和应用技术此前一直由德国企业高度垄断,北京普来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已打破国外企业垄断,研发生产出国产的毛细管网换热器,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且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2007年5月,该产品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国家空调设备置粮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验。以某节点的测试举例,结果如下: 1、在实验压力为1.5Mpa情况下,无渗漏; 2、在供水温度45℃,回水温度40℃,基准温度20℃,△T=22.5℃时,折合样品单位面积散热量Qdr=240.88W/m2; 3、在供水温度15℃,回水温度20℃,基准温度26℃,△T8.5℃,折合样品单位面积制冷量Qdl=122.84W/m2。
毛细管压力大小与界面张力、岩石润湿性及孔隙半径等有关。国内外学者对毛细管压力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对湿相和非湿相流体界面达到平衡状态的静态毛细管压力的研究,认为毛细管压力是湿相饱和度的函数。以洪世铎为代表的多数中国学者只研究了油水界面平衡状态下的静态毛细管压力及其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效果的影响,认为毛细管压力只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
2.对湿相和非湿相流体界面未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动态毛细管压力的研究。以Hassanizadeh 为代表的国外学者研究了动态毛细管压力的效应,认为在非稳态运动过程中,毛细管压力不断变化,其不仅是湿相流体饱和度的函数,还受到湿相流体饱和度变化率的影响。
只有少数中国学者对湿相和非湿相流体界面非平衡状态下的动态毛细管压力开展了研究工作。王中才等通过微米级毛细管水油驱替实验研究了毛细管压力的变化,他们利用圆柱形石英毛细管来模拟多孔介质,发现了纯水驱替正癸烷过程中毛细管压力的变化现象,但没有对动态毛细管压力的作用机理作详细论述,对其影响规律也未作定量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