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通派盆景是江苏南通的特色盆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园林艺术的珍品。通派盆景以南通为中心,包括周围各县及如皋一带。此派曾被划为扬派盆景的东路"派系"。但是通派盆景历史悠久,造型具有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且分布的范围较广,影响较深。
通派盆景的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通派盆景以小叶罗汉松为代表树种,这也是一个特色,其他树种有白皮黄杨、六月雪、圆柏、迎春、 紫杉、璎珞柏、五针松、榔榆、杜鹃、金雀、石榴等。
通派盆景的造型形式,以规则式的"两弯半"为主。盆景艺人在规则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对传统技术进行了一些 改进,创作出了一批自然型的盆景作品,如站飘式、悬崖式、直 林式、斜干式等多种形式。传统的"两弯半"形成造型方法如下:
加工"两弯半"时,首先将树木向一边斜栽,如向右斜栽5厘米处截去上部。截口下留1~2个小枝条,促其生长形成新 的主干。所截部位不能平滑,要高低不平,若干年后,伤口愈合 包.住新的主干基部,形成上部细枝嫩叶,枝叶繁茂,基部粗壮,替老古朴。此为"钉头柱尾"式,通派称此为上品,颇具"老当益壮"之势。
茶壶嘴,此式是将起手干与出手干按照一定的角度扎成茶壶嘴形式。
通派盆景传统扎法以"棕丝法"为主,其棕法有头棕、躺 棕、抱棕、怀棕、回棕、飘棕、竖棕、拢棕、悬棕、套棕、平 棕、侧棕、带棕、扣棕、勾棕等。"两弯半"扎法第一弯(坐地 弯)在根部(足)下棕,树高2,3处收棕,形成第一弯。第二弯 在第一弯顶部下棕,树高2,3处收棕。半弯收顶。
通派盆景的另一特色是,两盆一对,讲究对称造型,陈设在 门厅左右。但也有三盆、五盆、七盆一堂(或称一组),一盆陈 设在中间,三盆者在其左右各设一盆,五盆者在左右各设两盆, 七盆者在其左右各设三盆。中问的一盆主木称"文树",株形高 大,在其左右两侧各对树木称为"武树"。造型左右对称,中间 的高大,向两侧顺次渐小。文树为主体,武树用来烘托文树,犹 如众星托月。此形式能增加环境的庄重、威严之气氛。
通派盆景用盆多与"两弯半"造型相配合,通常用颜色较深 的江苏宜兴紫砂盆,形状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正方形等。
通派盆景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丰满,成型后的树木盆景要上下枝叶丰满,郁郁葱葱层 次分明,顶(树顶)呈"镘头顶",片干(枝片)呈"鲫鱼背","两弯半"式盆景枝片尤其要丰满。二是清幽,秀丽幽雅,僻静 幽邃.意境深远。三是奇特,表现奇松怪石,奇异而特别,新奇 而精巧。四是古朴,苍老朴实,刚劲坚毅,庄重肃穆,朴实无华。
<一>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 <二>扬派树桩盆景 <三>苏派树桩盆景 ...
树桩盆景讲究"新、奇、古、怪",其中尤以苍古人画为上品。在当今树桩盆景大量发展的情况下,培养幼树蟠扎成型的盆景渐多,但幼树桩必须通过人工加工,使平滑幼嫩的主干变成苍老不凡的形态。这...
川派盆景 川派盆景有着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点。其树木盆景,以展示虬曲多姿、苍古雄奇特色,同时体现悬根露爪、状若大树的精神内涵,讲求造型和制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感,以棕丝蟠扎...
水泥盆盆景用盆的制作工艺
水泥盆盆景用盆的制作工艺 水泥盆景盆不具优势,一是成本比土烧盆高,又比紫砂盆档次低,即使是打 磨得光滑,其观赏价值也不高,除非用彩色的工艺制作,不要单独是水泥色,否 则即使是做得再美观, 销售市场也很小。花盆除用颜料变色外, 还要增加些图案、 文字等,以满足现在的需求。 再说,水泥盆景盆一点也不透水是不好的, 除在底部保留 1~3个排水孔外, 稍深些的或圆形的盆景盆还是要求有一定的透气性最佳, 否则不利于某些植物的 健康生长。按盆景用盆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下列几中: 一:紫砂盆。质地细腻坚韧, 透气性好,风格古朴。目前主要有圆形、 方形、 八角形和各种象形式等多种形状。既可用于桩景制作,又可用于山水盆景制作。 二:釉陶盆主产于广东石湾。质地疏松,透气性好,风格素雅大方,但色 泽较深,所以在 水泥盆山水盆景中较少用。 三:瓷盆。细腻,坚硬,华美,但透气性差。一般用作套盆或山水盆景用盆。 四:
以小叶罗汉松为代表树种,这也是一个特色,其他树种有白皮黄杨、六月雪、圆柏、迎春、紫杉、璎珞柏、五针松、榔榆、杜鹃、金雀、石榴等。
通派盆景的造型形式,以规则式的"两弯半"为主。现在盆景艺人在规则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对传统技术进行了一些 改进,创作出了一批自然型的盆景作品,如站飘式、悬崖式、直 林式、斜干式等多种形式。传统的"两弯半"形成造型方法如下:
加工"两弯半"时,首先将树木向一边斜栽,如向右斜栽5厘米处截去上部。截口下留1~2个小枝条,促其生长形成新 的主干。所截部位不能平滑,要高低不平,若干年后,伤口愈合 包.住新的主干基部,形成上部细枝嫩叶,枝叶繁茂,基部粗壮,替老古朴。此为"钉头柱尾"式,通派称此为上品,颇具"老当益壮"之势。
此式是将起手干与出手干按照一定的角度扎成茶壶嘴形式。
通派盆景传统扎法以"棕丝法"为主,其棕法有头棕、躺 棕、抱棕、怀棕、回棕、飘棕、竖棕、拢棕、悬棕、套棕、平 棕、侧棕、带棕、扣棕、勾棕等。"两弯半"扎法第一弯(坐地 弯)在根部(足)下棕,树高2,3处收棕,形成第一弯。第二弯 在第一弯顶部下棕,树高2,3处收棕。半弯收顶。
通派盆景的另一特色是,两盆一对,讲究对称造型,陈设在门厅左右。但也有三盆、五盆、七盆一堂(或称一组),一盆陈 设在中间,三盆者在其左右各设一盆,五盆者在左右各设两盆, 七盆者在其左右各设三盆。中问的一盆主木称"文树",株形高 大,在其左右两侧各对树木称为"武树"。造型左右对称,中间 的高大,向两侧顺次渐小。文树为主体,武树用来烘托文树,犹 如众星托月。此形式能增加环境的庄重、威严之气氛。
通派盆景用盆多与"两弯半"造型相配合,通常用颜色较深 的江苏宜兴紫砂盆,形状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正方形等。
常用树种有罗汉松、五针松、白皮黄杨、重瓣六月雪等。其中尤以常绿尖短小叶罗汉松为主。此松节短叶细,形似麻雀舌,故俗称"雀舌松" ,是我国树桩盆景中的稀有珍品。
"两弯半"盆景的主干虹龙树片健秀,以姿态、气势 、意境、神韵齐备者为上品。
通派盆景 十分讲究形神之兼备,使自然美和艺术美紧密结合。
南通盆景以"两弯半"著称于世,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编写 的《中国盆景》在介绍中国盆景的风格和流派时说:"南通盆景以罗汉松为主,主干成'两弯半',树身向前倾斜 ,造型独具一格。"香港万里书店出版的《中国盆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成都盆景》、广东科技出版社出 版的《岭南盆景》等专著,在提南通盆景时均同此说。
通派盆景,风格庄严雄伟、姿态威武健秀,气势挺拔强劲,与苏州盆景、扬州盆景鼎足于大江南北,是中国盆景艺苑中的一只奇葩。
通派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南通城北钟秀山的一株六朝璎柏柏、狼山葵竹山房的"两弯半"小叶罗汉松、人民公园内的一盆古松柏,均是古朴苍劲、虹龙古怪、相传均有千余年历史;市人民公园的一盆雀舌罗汉松树桩盆景"蛟龙串云",亦已有400年的历史,其造型都系典型的"两弯半",是通派盆景地方风格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