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土壤侵蚀分类指以侵蚀外营力为依据进行划分,同时考虑侵蚀形式和防治特点,土壤侵蚀的分类。
土壤侵蚀类型1、陆地表面,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和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土壤侵蚀一词系指侵蚀的类型或形态,如水蚀、风蚀、重力侵蚀等侵蚀类型,...
通常以土壤发生层被蚀去的厚度或残留的厚度为标准进行划分,一般分为五个等级,即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程度。各等级对应的特征分别为:无明显侵蚀是指土壤A、B、C三层剖面保持完整...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因为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
土壤侵蚀量估算
1 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 关于 土 壤侵 蚀量的 计算, 目前国 内 外主 要采用 的是美 国的 通 用土壤 流失方 程 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作为一个经验统计模型,它是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的 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在土壤侵蚀研究领域一度占据主导地位, 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地土壤 侵蚀模型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由于 USLE 模型形式简单、 所用资料广泛、 考虑因素全面、 因 子具有物理意义,因此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 的形式如下: PCSLKRA 1-1 式中: A——土壤流失量(吨∕公顷·年) R——降雨侵蚀力指标; K——土壤可蚀性因子。 它是反映土壤吝易遭受侵蚀程度的一个数字。 其单位是, 在标准条件下,单位侵蚀力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 L——坡长因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实际坡长与标准小区坡长( 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SL190-96) 级别 平均侵蚀模数 [t/(km 2·a)] 平均流失厚度( mm/a) 西北黄土 高原区 东北黑土区 / 北方土石山区 南方红壤丘 陵区 /西南 土石山区 西北黄土 高原区 东北黑土区 / 北方土石山区 南方红壤丘 陵区 /西南土 石山区 微度 <1000 <200 <500 <0.74 <0.15 <0.37 轻度 1000-2500 200-2500 500-2500 0.74-1.9 0.15-1.9 0.37-1.9 中度 2500-5000 1.9-3.7 强度 5000-8000 3.7-5.9 极强度 8000-15000 5.9-11.1 剧烈 >15000 >11.1 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 1.35g/cm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 程度 劣地或石 质坡地占 该地面积
土壤侵蚀的类型划分的目的在 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古代侵蚀
是在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土壤侵蚀以前,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发生的侵蚀,又称地质侵蚀。
现代侵蚀
发生在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土壤侵蚀以后,人类活动增大了侵蚀的强度和速度,并使其在原来的侵蚀基础上加速发展。
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 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2.潜蚀:是地表径流集中渗入土层内部进行机械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就是潜蚀作用造成的,另外在垂直节理十分发育的黄土地区也相当普遍。
3.沟蚀:沟蚀是集中的线状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侵蚀, 切入地面形成侵蚀沟的一种水土流失形式,按其发育的阶段和形态特征又可细分为细沟、浅沟、切沟侵蚀。沟蚀是由片蚀发展而来的,但它显然不同于片蚀,因为一旦形成侵蚀沟,土地即遭到彻底破坏,而且由于侵蚀沟的不断扩展,坡地上的耕地面积就随之缩小,使曾经是大片的土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4.冲蚀:主要是指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搬运、沉积作用。冲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过程,冲蚀的标志是地表形成大小不等的冲沟,山洪和泥石流是地表冲蚀的极端发展结果 。
5.溅蚀:主要是指雨滴溅落对土壤颗粒的冲击作用。在坡地,暴雨条件下,溅蚀作用很强溅蚀还往往是径流冲蚀的前奏,溅蚀可以改变表层土壤结构,有利于地表径流发展。据有关研究,黄土地区,雨滴溅起土壤颗粒,最高可达50厘米,一次水平移动距离可达1米。
重力侵蚀
重力侵蚀是指斜坡陡壁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土石岩体在重力为主的作用下发生的失稳移动现象,一般可分为泻流、崩坍、滑坡和泥石流等类型,其中泥石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形式。重力侵蚀多发生在深沟大谷的高陡边坡上。
冻融侵蚀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高寒地区,在一些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上,土壤含水量大或有地下水渗出情况下冬季冻结,春季表层首先融化,而下部仍然冻结,形成了隔水层,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成流塑状态,顺坡向下流动、蠕动或滑塌,形成泥流坡面或泥流沟。所以此种形式主要发生在一些土壤水分较多的地段,尤其是阴坡。如春末夏初在青海东部一些高寒山坡、晋北及陕北的某些阴坡,常可见到舌状泥流,但一般范围不大。
风力侵蚀
在比较干旱、植被稀疏的条件下,当风力大于土壤的抗蚀能力时,土粒就被悬浮在气流中而流失。这种由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就是风力侵蚀,简称风蚀。风蚀发生的面积广泛,除一些植被良好的地方和水田外,无论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都可以发生,只不过程度上有所差异。风蚀强度与风力大小、土壤性质、植被盖度和地形特征等密切相关。此外还受气温、降水、蒸发和人类活动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风蚀强度的极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越高,土粒间的粘结力加强,而且一般植被也较好,抗风蚀能力强。
人为侵蚀
人为侵蚀是指人们在改造利用自然、发展经济过程中,移动了大量土体,而不注意水土保持,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侵蚀,增加了河流的输砂量。目前主要表现在采矿、修建各种建筑、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过程中毁坏耕地、废弃物乱堆放,有的直接倒入河床,有的堆积成小山坡,再在其他营力作用下产生侵蚀。人为侵蚀在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一大批露天煤矿的开采等,使个别地区的水土流失近年来又有明显加剧的趋势。衡量土壤侵蚀的数量指标主要采用土壤侵蚀模数,即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对区域划分土壤流失强度。
自然侵蚀
又称正常侵蚀或常态侵蚀, 它是起因于自然作用的侵蚀过程,没有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其进行的速度非常缓慢,产生的侵蚀量通常等于或小于成土作用形成的物质量,因此可以形成“正常的”土壤外观,即完整的A、B、C层和谐排列的土壤剖面。
加速侵蚀
这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或 突发性自然灾害破坏生态平衡所引起的侵蚀过程。其侵蚀速率远大于土壤形成的速率,导致土层减薄,肥力退化,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
内容简介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SL190-2007替代SL190-96)》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1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1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 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语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2100433B
按土壤侵蚀的类型、程度或强度的异同对土壤侵蚀级别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