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土壤中钙的运移与化学过程的定量研究》是由周志军著,李韵珠教授,蒋以超,任理副教授指导的论文。
副题名
外文题名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transport and chemical processes of calcium in soils
论文作者
周志军著
导师
李韵珠教授,蒋以超,任理副教授指导
学科专业
土壤学
学位级别
d 1998n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授予时间
1998
关键词
土壤化学 褐土 潮土 土壤钙
馆藏号
S153
土壤有效钙、镁的测定(一)方法原理溶液中钙、镁离子测定同样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其基本原理同铜、铁、锰、锌等的测定。但与它们不同的是,溶液中的钙、镁离子容易与P、Al、Si、S及其它阴离子形成稳定化...
土壤结构类型有团粒、核状、块状、柱状、棱柱状、片状。 适宜的土壤团聚体直径和含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因所处生物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在多雨和易渍水的地区,为了易于排除土壤过多的渍水,水稳团聚体适...
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土壤含水量分为绝对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绝对含水量又可以用体积含水量、重量含水量等方法表示,具体请参照下面定义:一、土壤绝对含水量1、重量百分数:土壤水分的重量占烘干土的百分率。...
土壤一维垂直入渗过程的类型与特性研究
以大量的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农业生产周期内耕作土壤一维垂直入渗过程的类型、特性及各自的成因,并对照实际生产过程分析了各类型入渗过程对应的土壤条件。结果表明,在以年为周期的农业生产期间,大田土壤入渗过程大致分为3种类型,即:肥胖型、渐变型和扁平型;不同类型的入渗过程与不同的农业生产阶段和土壤理化条件相对应。在不同的农业生产阶段,表层土壤结构、大孔隙数量、通透性等引起其水力传导度的变化,进而导致了入渗过程和类型的不同。
在工艺过程鉴定中应力引起的孔隙的定量评价
在工艺过程鉴定中应力引起的孔隙的定量评价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入渗条件下层状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研究现状
1.2.1 "垆盖砂"层状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研究动态
1.2.2 "砂盖垆"层状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研究动态
1.2.3 "垆砂交错"层状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研究动态
1.3 蒸发条件下层状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研究现状
1.3.1 蒸发条件的模拟和数据采集方法
1.3.2 层状土壤毛管水的上升规律
1.3.3 夹层土质对土壤水蒸发强度和土体积盐的影响
1.3.4 潜水蒸发的计算方法
1.4 层状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
1.5 存在问题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7 实验研究方法
1.7.1 实验设计
1.7.2 实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1.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层状土壤毛管水上升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均质土壤的毛管水分运动特性
2.2.2 夹砂层土壤的毛管水分运动特性
2.2.3 砂层对毛管水分运动特性影响的机理分析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层状土壤的潜水蒸发特性
3.1 实验方法
3.1.1 实验的设计及方法
3.1.2 蒸发开始时间的确定
3.1.3 实验过程中测定的参数及方法
3.2 均质土壤潜水蒸发的特性
3.2.1 均质土累积蒸发量与大气蒸发能力的关系
3.2.2 不同蒸发能力条件下均质盐土蒸发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3.2.3 均质盐土蒸发强度与大气蒸发能力的关系
3.3 均质土壤潜水蒸发强度计算方法
3.3.1 潜水稳定蒸发强度的计算方法及模型验证
3.3.2 潜水非稳定蒸发过程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比较
3.4 层状土壤潜水蒸发特性
3.4.1 不同夹砂层层状土壤的潜水蒸发特性
3.4.2 砂层各因素对蒸发强度的影响
3.4.3 蒸发过程中各处理土壤剖面的含水量变化特性
3.5 层状土壤潜水蒸发强度.的计算方法及模型研究
3.5.1 不同大气蒸发能力下层状土壤潜水稳定蒸发强度的计算方法
3.5.2 层状土壤潜水非稳定蒸发强度的理论分析及计算方法比较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蒸发条件下夹砂层土壤的盐分迁移
4.1 实验方法
4.1.1 实验的设计及方法
4.1.2 实验过程中测定的参数及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砂层对土体积盐和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的影响
4.2.2 土表返盐量与累积蒸发量的关系
4.2.3 夹砂层土壤剖面盐分离子的动态变化特征
4.2.4 各离子含量与土壤总盐量之间的差系
4.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夹砂层土壤影响水盐运移特性的理论分析
5.1 潜水蒸发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5.2 潜水蒸发与土壤层次排列的关系
5.3 潜水蒸发与砂层层位和厚度的关系
5.3.1 砂层层位对潜水蒸发影响的理论分析
5.3.2 砂层厚度对水分蒸发影响的理论分析
5.4 潜水蒸发与砂层质地的关系
5.4.1 潜水蒸发与砂层级配的关系
5.4.2 潜水蒸发与砂层粒径的关系
5.5 潜水蒸发与土壤剖面温度梯度的关系
5.5.1 不同大气蒸发条件下均质土壤剖面的温度变化特征
5.5.2 夹砂层土壤剖面温度的变化特征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层状土壤蒸发强度的理论计算方法
6.1 稳定蒸发条件下的水分运动
6.2 均质土壤蒸发强度的理论分析及计算
6.2.1 均质土壤稳定蒸发强度的理论分析
6.2.2 均质土壤稳定蒸发强度和极限蒸发强度的理论计算
6.2.3 均质土壤潜水极限蒸发强度计算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6.3 层状土壤蒸发强度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6.3.1 层状土壤稳定蒸发的理论分析
6.3.2 层状土壤潜水极限蒸发强度的理论计算
6.4 小结
参考文献
《夹砂层土壤水盐运移实验研究》系统论述了西北干旱地区结构性分层土壤的潜水蒸发和水盐迁移规律及理论计算方法。全书共分6章,包括绪论、层状土壤毛管水上升的实验研究、层状土壤的潜水蒸发特性、蒸发条件下夹砂层土壤的盐分迁移特性、夹砂层土壤影响水盐运移特性的理论分析、层状土壤蒸发强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夹砂层土壤水盐运移实验研究》阐述的科技创新理论和实践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夹砂层土壤水盐运移实验研究》可供从事农业水利和水资源方面的科研、生产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在多种环境岩土工程项目的运营机理中,都包含了两类过程,一是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是污染物的运移过程和污染物的稀释过程),二是岩土体的力学变化过程(主要是渗流过程和固结过程)。过去环境专业和土力学专业的学者们分别作了很多研究,但对两类过程的相互耦合作用研究不够。目前对污染物在土层中运移规律的研究较少考虑土体固结变形的影响,但这却又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应该考虑荷载作用的影响。本项目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和污染物运移理论,建立了污染物在固结变形土体中的一维运移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针对不同的吸附模式,研究了防渗层固结变形及吸附参数对污染物运移规律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考虑土体固结变形与不考虑土体固结变形对污染物运移规律造成的差异。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建立了考虑土体固结变形的污染物运移模型,采用数值积分方法推导出了所建定解问题的有限差分格式,并用能量法对所建差分格式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 (2)污染源浓度恒定且源源不断供给情况下,在特定时刻土层中污染物浓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固结压力越大,污染物的运移深度就越小,并且某一深度处污染物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积累并最终达到污染源浓度值。另外无论采用何种吸附模式,当选取的吸附参数使得土颗粒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时,在相同的运移时间内,污染物运移深度逐渐减小,且某一深度处污染物浓度达到源浓度所需的时间逐渐增加。吸附参数取值的不同对污染物运移规律的影响随吸附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弱。 (3)污染源浓度随时间呈指数规律衰减情况下,在特定时刻土层中污染物浓度随深度先增加后减小,在某一深度处达到峰值浓度,浓度峰值随固结压力增大而减小。同时某一深度处污染物浓度随着时间增加也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并在某一时刻达到峰值浓度,且浓度峰值随固结压力增大而减小,达到峰值浓度所需时间逐渐增大。另外随着土体吸附能力的提高,污染物运移深度逐渐减小,某一深度处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的峰值浓度逐渐减小,并且达到峰值浓度所需的时间逐渐增加。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