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二、土坯亦称土墼,垒土墙用。2100433B
一、释名:墼,音急。亦名煤赭。这是烧石灰窑中流结的土渣。质轻,色赭。
气味:
主治:1、治妇女鳖瘕(肿起如盘,不能躺卧,好像有鳖伏在身上一般),头上诸疮,红肿痰核等。用土研成细末,调菜油涂搽。肿渐消去,或破口流脓,病自痊愈。
2、治头上白秃瘌痢。用土四两、百草霜一两、雄黄一两、胆矾六钱、榆皮三钱、轻粉一钱,共研为末,猪胆汁调匀,剃头后涂搽。
取土、运土与弃土的区别 回答:这三个都是土石方工程,他们的区别如下: 1)取土:取土主要发生在土方回填的时候,当原始土方不足回填量是发生次项。 2)运土:一般发生在土方开挖时,场内堆土运输、长距离土方...
Ⅲ类土应该属于较硬土 建议查看相关定额说明
比如说要挖1000M3土 ,要回填100M3 ,外运是不是1000-100*1.15=885m3 ,回填方量在软件中输入还是不是100M3呢? 定额中的挖土.填土及外运土方均是按天然密实体积计算的,比...
四川省召开信息与通信工程高评委成立墼通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
为加强四川省信息与通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12年12月20日,省通信管理局在成都组织召开省信息与通信工程高评委成立暨通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大教授李乐民等专家评委、四川基础电信企业领导及增值电信运营企业代表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通信管理局局长王钢向高评委专家库专家代表颁发聘书。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付林到会指导。
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一、土的主要性能
1.土的含水量
土的含水量增大时,其强度就降低。
2.土的饱和度
土的饱和度(Sr)=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体积 / 孔隙总体积。
饱和度Sr越大,表明土孔隙中充水愈多。
Sr<50%是稍湿状态;
Sr=50%~80%之间是很湿状态;
Sr>80%是饱水状态。
3.土的孔隙比
孔隙比=土中空隙体积/土粒体积,反映天然土层的密实程度。
孔隙比<0.6的土是密实的低压缩性土;
孔隙比>1.0的土是疏松的高压缩性土。
4.土的孔隙率
土的孔隙率=土的孔隙体积/土的体积。
5.无黏性土和黏性土
土可分为无黏性土和黏性土。
无黏性土一般指碎石土和砂土,颗粒小于粉砂的是黏性土。
二、土的力学性质
1.土的压缩性
土的压缩性是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在荷载作用下,透水性大的饱和无黏性土,其压缩过程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结束。
黏性土的透水性低,饱和黏性土中的水分只能慢慢排出,因此其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要比砂土长得多。
2.土的抗剪强度
土对剪切破坏的极限抗力称为土的抗剪强度。涉用地基承载力、工程边坡和天然土坡稳定性。
三、特殊土的主要工程性质
1.软土
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等细小颗粒组成。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性、低渗透性、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等特性。
2.湿陷性黄土
黄土孔隙比大,具有垂直节理,常呈现直立的天然边坡。
凡天然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作用下,或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下沉的,称为湿陷性黄土,否则,称为非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一般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两种。
自重湿陷性黄土的表现:
(1)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修筑渠道,初次放水时就可能产生地面下沉,两岸出现与渠道平行的裂缝。
(2)管道漏水后由于自重湿陷可能导致管道折断。
(3)路基受水后由于自重湿陷而发生局部严重坍塌。
(4)地基土的自重湿陷往往使建筑物发生很大的裂缝或使砖墙倾斜,甚至使一些很轻的建筑物也受到破坏。
3.红黏土
红黏土一般呈褐色、棕红等颜色。一般特点是天然含水量高, 一般呈现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不具有湿陷性。
4.膨胀土
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黏土。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处于硬塑或坚硬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一般易被误认为工程性能较好的土。
5.填土
(1)素填土
a.按其组成物质不同划分为碎石素填土、砂性素填土、粉性素填土和黏性素填土;
b.素填土地基具有不均匀性,防止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是填土地基的关键;
c.堆填时间超过10年的黏性土、超过5年的粉土、超过2年的砂土,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2)杂填土
a.以生活垃圾和腐蚀性及易变性工业废料为主要成分的杂填土,一般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
b.对主要以建筑垃圾或一般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采用适当措施处理后可作为一般建筑物地基。
(3)冲填土
含水量大,透水性较弱,排水固结差,一般呈软塑或流塑状态,比同类自然沉积饱和土的强度低、压缩性高。
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固结是指松软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压缩、去水而逐渐密实的过程。当有压力施加在土体时,土粒会更加紧密的压在一起,使土体孔隙中水分逐渐排出、体积变小、密度增大。土壤的固结现象在基础工程中意义重大,是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土壤的固结度是研究地基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主要依据。
超固结土是先期固结压力大于现有自重压力的土(Pc>Po)。说明土在历史上曾受过比现有自重压力大的固结压力。超固结土具有以下特性:
压缩变形特性
对于超固结土,外加荷载小于其先期固结压力时,土层的压缩很微小,外加荷载一旦超过先期固结压力,土的变形将显著增大。
含水量较低
由于受前期固结压力的影响,超固结软土的孔隙性较小,故含水量一般低于软土的含水量。
透水性差
由于受前期固结压力的影响,超固结软土的透水性一般较差。
蠕变
土的蠕变特性是土体变形时效特性最典型反应之一,从宏观上描述的软土蠕变现象与其他材料有许多相似之处之外,不同之处在于蠕变变形收固结特性的影响,因此,分析超固结软土蠕变变形时必须考虑土体的渗透性和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在长期恒定应力作用下,软土将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固结沉降完成之后,软土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
由于人类的工程活动或自然地质条件的变迁,导致在现存的自重压力作用下未完成固结过程以致仍在继续缓慢地进行着排水固结的土体(层)。其判别标志是现存的自重压力大于其先期固结压力或者超固结比OCR<1。特点:土粒在重力作用下未固结,在沉积压密过程中产生盐类析出或胶结作用,形成“结构强度”,土体压缩曲线变缓。土层形成的此类土一旦“结构强度”遭到破坏,则会产生进一步固结压密,直至形成正常固结状态。如湿陷性黄土受雨水浸泡后产生大量变形。
黏土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决定着黏土的工艺性能:
黏土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形成泥团,在外力的作用下,泥团发生变形但不开裂,外力散去后,仍能保持原有形状不变,黏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
黏土的结合性是指黏土结合非塑性原料而形成良好的可塑泥团并且有一定的干燥强度的能力。黏土的结合性对于半成口的干燥、修坯和上釉存在着重要的影响。黏土垢结合性由其结合瘠性料的结合力的大小所决定的,而结合力的大小又和黏土矿物的种类、结构等因素相关。一般来讲,可塑性强的黏土,其结合力也大。
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其流动性则会增加,静止后逐渐恢复原状。此外,泥浆放置一段时间后,在保持原水分不变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的现象。黏土的这种性质称为触变性。
黏土泥料在一定温度下干燥时,由于颗粒间水分的排出,颗粒之间相互靠拢以及颗粒间距缩短而引起的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干燥后的黏土泥料经过高温煅烧时,由于发生诸如脱水作用、分解作用、莫来石的生成、石英的晶型转化、易熔杂质的转化以及各类熔融物填充质点间空隙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使得黏土泥料进一步收缩,称为烧成收缩。成型黏土样品经过干燥和煅烧后的尺寸总变化称为总收缩。
黏土是由多种矿物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熔点,而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
当黏土在加热煅烧的过程中,到达一定温度(800℃~900℃)后,继续升高温度时,黏土中低共熔物质开始熔化,液相出现并逐渐增加,填充在固体颗粒之间,由于液相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未熔颗粒进一步靠拢,引起体积急剧的收缩,气孔率下降,密度提高,这种对应体积开始急剧变化时的温度称为开始烧结温度。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收缩将不断增大至最大值,气孔率降至最小值,密度达到最大值,黏土完全烧结,此时对应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